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稀土材料用超细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21 15:59: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稀土材料用超细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稀土材料进行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稀土材料进行研磨处理,现有的研磨装置常使用两个研磨轮对稀土材料进行研磨,这种研磨方式难以使稀土材料得到充分的研磨,所以,我们需要设计一种研磨装置。
3.专利申请:cn210522621u,公开日为20200515,公开了一种稀土材料用研磨装置,通过包括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支架,所述滑动支架与固定基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滑动支架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震动电机,所述滑动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震动电机固定连接的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筛网,所述装置外壳的左侧连通有连通至限位板顶部的第一出料管,所述装置外壳的右侧连通有连通至筛网顶部的第二出料管,该装置通过人们移动部件进行研磨,这种研磨方式耗费人力,同时降低了工作效率。
4.我们设计了一种自动研磨的稀土材料用超细研磨装置,以达到克服现有的研磨装置需要耗费人力移动部件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研磨的稀土材料用超细研磨装置,以克服现有的研磨装置需要耗费人力移动部件的缺点。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稀土材料用超细研磨装置,包括有:
7.支撑柱和主框体,支撑柱上部中间连接有主框体;
8.按压机构,主框体内设有用于按压稀土材料的按压机构;
9.倒料机构,按压机构与主框体之间设有用于实现自动倒料的倒料机构;
10.研磨机构,按压机构与主框体之间设有实现自动研磨的研磨机构。
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按压机构包括有:
12.第一固定柱,主框体顶部后侧连接有第一固定柱;
13.气缸,第一固定柱内侧安装有气缸;
14.推块,气缸伸缩杆上连接有推块;
15.按压盘,推块上转动式连接有用于按压稀土材料的按压盘;
16.第一转轴,主框体上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
17.托盘,第一转轴上部中间连接有托盘;
18.托板,主框体内前部上侧连接有托板。
1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倒料机构包括有:
20.扭簧,第一转轴与主框体之间连接有扭簧,扭簧绕在第一转轴右侧;
21.单向齿轮,第一转轴右侧连接有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的单向齿轮;
22.第一齿条,推块右侧连接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移动后与单向齿轮啮合。
2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研磨机构包括有:
24.第二齿条,推块前侧连接有第二齿条;
25.第一直齿轮,按压盘外侧连接有第一直齿轮;
26.第二固定柱,主框体内左部上侧连接有第二固定柱;
27.第二转轴,第二固定柱上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轴;
28.发条,第二转轴左侧绕有发条;
29.第二直齿轮,第二转轴右侧连接有第二直齿轮,第二齿条与第二直齿轮啮合;
30.第三转轴,第二固定柱右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转轴;
31.第三直齿轮,第三转轴上侧连接有带动第一直齿轮转动的第三直齿轮;
32.锥齿轮组,第三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连接有锥齿轮组。
3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实现自动滚压的辊压机构,辊压机构包括有:
34.连接架,推块后部连接有连接架;
35.拉绳,连接架下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拉绳;
36.导向轮,主框体内左右两部偏后侧均转动式连接有导向轮;
37.第一滑杆,主框体内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一滑杆;
38.第二滑杆,两个第一滑杆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杆,左侧的拉绳绕过左侧的导向轮与第二滑杆连接,右侧的拉绳绕过右侧的导向轮与第二滑杆连接;
39.直线弹簧,第二滑杆前部左右两侧与主框体之间均连接有直线弹簧,直线弹簧绕在第一滑杆前侧;
40.第一挡板,主框体内下侧连接有第一挡板;
41.过滤板,第一挡板内下侧中间连接有过滤板;
42.滚轮,第二滑杆中间转动式连接有滚轮,第一挡板左右两部均开有开槽,第二滑杆与开槽滑动式连接。
4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用于闭合主框体的开合机构,开合机构包括有:
44.第一安装板,主框体前部上侧连接有两个第一安装板;
45.第二安装板,两个第一安装板上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二安装板;
46.第二挡板,两个第二安装板之间连接有第二挡板。
4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方便人们收集稀土材料的排料机构,排料机构包括有:
48.输料管,主框体前部下侧开有第一通孔,主框体前部下侧连接有输料管;
49.阻隔管,输料管前侧滑动式连接有阻隔管,阻隔管前后两侧偏右侧均开有第二通孔。
5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气缸通过螺栓固接在第一固定柱内侧。
51.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通过人们启动气缸,使得气缸伸缩杆带动推块和按压盘向下移动,当按压盘向下移动与转动的第三直齿轮接触时,第三直齿轮转动对稀土材料进行研磨,以此实现了自动研磨的效果,节省了人力;
52.2、通过推块向上移动带动第一齿条向上移动,当第一齿条向上移动与单向齿轮啮
合时,第一齿条带动单向齿轮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转轴和托盘转动,使得研磨完成的稀土材料被倒出,以此实现了自动倒料的效果;
53.3、通过推块向下移动带动连接架向下移动,使得直线弹簧复位带动第二滑杆向前移动,从而使得滚轮向前滚动,滚动的滚轮对过滤板上的稀土材料进行滚压,以此实现了二次研磨的效果,使得研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54.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5.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56.图3为本发明按压机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57.图4为本发明按压机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58.图5为本发明倒料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59.图6为本发明研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60.图7为本发明a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61.图8为本发明辊压机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62.图9为本发明辊压机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63.图10为本发明辊压机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64.图11为本发明开合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65.图12为本发明排料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66.其中:1-支撑柱,2-主框体,3-按压机构,31-第一固定柱,32-气缸,33-推块,34-按压盘,35-托板,36-第一转轴,37-托盘,4-倒料机构,41-扭簧,42-单向齿轮,43-第一齿条,5-研磨机构,51-第二齿条,52-第一直齿轮,53-第二固定柱,54-发条,55-第二转轴,56-第二直齿轮,57-锥齿轮组,58-第三转轴,59-第三直齿轮,6-辊压机构,61-连接架,62-拉绳,63-导向轮,64-第一滑杆,65-第二滑杆,66-直线弹簧,67-第一挡板,68-过滤板,69-滚轮,610-开槽,7-开合机构,71-第一安装板,72-第二安装板,73-第二挡板,8-排料机构,81-第一通孔,82-输料管,83-阻隔管,84-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6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68.实施例1
69.一种稀土材料用超细研磨装置,现参考图1-图2,包括有支撑柱1、主框体2、按压机构3、倒料机构4和研磨机构5,支撑柱1上部中间焊接有主框体2,主框体2内设有按压机构3,按压机构3与主框体2之间设有倒料机构4,按压机构3与主框体2之间设有研磨机构5。
70.现参考图1-图4,按压机构3包括有第一固定柱31、气缸32、推块33、按压盘34、托板35、第一转轴36和托盘37,主框体2顶部后侧焊接有第一固定柱31,第一固定柱31内侧通过螺栓固接有气缸32,气缸32伸缩杆上连接有推块33,推块33上转动式连接有按压盘34,主框体2上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36,第一转轴36上部中间焊接有托盘37,主框体2内前部上侧连接有托板35,托板35与托盘37接触。
71.现参考图2和图5,倒料机构4包括有扭簧41、单向齿轮42和第一齿条43,第一转轴
36与主框体2之间连接有扭簧41,扭簧41绕在第一转轴36右侧,第一转轴36右侧连接有单向齿轮42,推块33右侧焊接有第一齿条43,第一齿条43移动后与单向齿轮42啮合。
72.现参考图2、图6和图7,研磨机构5包括有第二齿条51、第一直齿轮52、第二固定柱53、发条54、第二转轴55、第二直齿轮56、锥齿轮组57、第三转轴58和第三直齿轮59,推块33前侧焊接有第二齿条51,按压盘34外侧连接有第一直齿轮52,主框体2内左部上侧连接有第二固定柱53,第二固定柱53上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轴55,第二转轴55左侧绕有发条54,发条54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柱53接触,第二转轴55右侧连接有第二直齿轮56,第二齿条51与第二直齿轮56啮合,第二固定柱53右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转轴58,第三转轴58上侧连接有第三直齿轮59,第三转轴58与第二转轴55之间连接有锥齿轮组57,锥齿轮组57由两个锥齿轮组成,第三转轴58与第二转轴55上均连接有锥齿轮,两个锥齿轮向啮合。
73.当人们需要对稀土材料进行研磨时,人们可使用这种稀土材料用超细研磨装置,首先人们将稀土材料倒入至托盘37内,倒入完成后,人们启动气缸32,气缸32伸缩杆向下伸长带动推块33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按压盘34和第一齿条43向下移动,当第一齿条43向下移动与单向齿轮42啮合时,单向齿轮42发生空转,当按压盘34与托盘37接触时,按压盘34对托盘37内的稀土材料进行按压,托板35避免了在对稀土材料进行按压时托盘37发生转动,以此实现了研磨的效果,当按压完成时,人们控制气缸32伸缩杆向上缩短,使得气缸32伸缩杆带动推块33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按压盘34和第一齿条43向上移动,当第一齿条43向上移动与单向齿轮42再次啮合时,第一齿条43带动单向齿轮42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转轴36和托盘37转动,使得扭簧41扭转形变,随后托盘37转动将按压完成的稀土材料倒至主框体2内底部,当第一齿条43向上移动远离单向齿轮42时,扭簧41复位带动第一转轴36反向转动,从而使得托盘37反向转动与托板35接触,当推块33向上移动至合适位置时,人们关闭气缸32,随后人们将主框体2内底部按压完成的稀土材料收集出来即可。
74.实施例2
75.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现参考图2、图8、图9和图10,还包括有辊压机构6,辊压机构6包括有连接架61、拉绳62、导向轮63、第一滑杆64、第二滑杆65、直线弹簧66、第一挡板67、过滤板68和滚轮69,推块33后部焊接有连接架61,连接架61下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拉绳62,主框体2内左右两部偏后侧均转动式连接有导向轮63,主框体2内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一滑杆64,两个第一滑杆64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杆65,左侧的拉绳62绕过左侧的导向轮63与第二滑杆65连接,右侧的拉绳62绕过右侧的导向轮63与第二滑杆65连接,第二滑杆65前部左右两侧与主框体2之间均连接有直线弹簧66,直线弹簧66绕在第一滑杆64前侧,主框体2内下侧连接有第一挡板67,第一挡板67内下侧中间连接有过滤板68,第二滑杆65中间转动式连接有滚轮69,第一挡板67左右两部均开有开槽610,第二滑杆65与开槽610滑动式连接。
76.现参考图1和图11,还包括有开合机构7,开合机构7包括有第一安装板71、第二安装板72和第二挡板73,主框体2前部上侧通过螺栓固接有两个第一安装板71,两个第一安装板71上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二安装板72,两个第二安装板72之间连接有第二挡板73,第二挡板73与主框体2接触。
77.现参考图1和图12,还包括有排料机构8,排料机构8包括有输料管82和阻隔管83,主框体2前部下侧开有第一通孔81,主框体2前部下侧焊接有输料管82,输料管82前侧滑动
式连接有阻隔管83,阻隔管83前后两侧偏右侧均开有第二通孔84。
78.推块33向下移动带动第二齿条51向下移动,按压盘34向下移动带动第一直齿轮52向下移动,从而使得第二直齿轮56和第二转轴55转动,使得发条54形变,进而锥齿轮组57和第三转轴58转动,使得第三直齿轮59转动,当第一直齿轮52向下移动与第三直齿轮59啮合时,第三直齿轮59转动带动第一直齿轮52和按压盘34转动,当第二齿条51向下移动远离第二直齿轮56时,发条54复位带动第二转轴55反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二直齿轮56和锥齿轮组57反向转动,使得第三转轴58和第三直齿轮59反向转动,进而第一直齿轮52和按压盘34反向转动,以此实现了自动转动的效果,使得研磨效果更好,推块33向上移动带动第二齿条51向上移动,按压盘34向上移动带动第一直齿轮52向上移动,当第二齿条51向上移动与第二直齿轮56再次啮合时,第二齿条51带动第二直齿轮56反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转轴55和锥齿轮组57反向转动,使得第三转轴58和第三直齿轮59反向转动,由于发条54与第二固定柱53是接触的状态,第二转轴55在转动时发条54适应性形变后复位。
79.初始状态直线弹簧66处于拉伸的状态,托盘37转动将按压完成的稀土材料倒入至第一挡板67内,位于过滤板68上部,推块33向下移动带动连接架61向下移动,此时拉绳62对第二滑杆65的拉力较小,使得直线弹簧66复位带动第二滑杆65向前移动,拉绳62拉动导向轮63转动,从而使得滚轮69在第一挡板67内向前滚动,滚动的滚轮69对过滤板68上的稀土材料进行滚压,推块33向上移动带动连接架61向上移动,使得拉绳62拉动第二滑杆65向后移动,导向轮63反向转动,从而使得直线弹簧66被拉伸,使得滚轮69在第一挡板67内向后滚动,以此实现了自动滚压的效果,被滚压完成的细小稀土材料通过过滤板68落至主框体2内底部,以此实现了过滤的效果。
80.当人们需要将稀土材料倒入至托盘37内时,人们可手动转动第二挡板73,从而使得第二安装板72转动,当第二挡板73将主框体2打开时,人们可将稀土材料倒入至托盘37内,当倒入完成时,人们手动反向转动第二挡板73,从而使得第二安装板72反向转动,当第二挡板73将主框体2关闭时,人们停止反向转动第二挡板73。
81.当人们需要将主框体2内底部研磨完成的稀土材料吸出时,人们可手动向左移动阻隔管83,当第二通孔84移动至与第一通孔81呈一条直线上时,人们可通过输料管82将研磨完成的稀土材料吸出,当人们将稀土材料全部吸出时,人们手动向右移动阻隔管83,当阻隔管83将输料管82堵住时,人们停止移动阻隔管83。
82.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