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移动的电力新能源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16 21:56: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可移动的电力新能源桩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车辆的广泛普及,新能源充电站的基础建设也逐渐开始逐渐设立,然而就目前的新能源充电站所设立的充电桩进行使用时,时常由于车辆停靠的原因,其线缆长度不够时,大多车主都会进行一个用力拉扯的动作,目前的大多充电桩并没有一个缓冲的设计,长此以往容易对设备本身造成一定的损伤,不利于长期的户外投放。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5.一种可移动的电力新能源桩装置,包括充电器,所述充电器的一侧设置有背板,所述背板远离充电器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立柱,所述背板靠近充电器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滑轨,所述充电器的表面固定有用于配合滑轨限位滑动的滑件。
6.所述背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防护的护罩,所述护罩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撑杆,所述充电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在撑杆表面的滑座,所述滑座的两侧均设置有弹簧。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背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件,所述立柱的表面开设有用于配合导向件滑动的导向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簧螺旋盘绕在撑杆的表面,两个立柱的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导向件的表面通过开设的连接孔固定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的表面共同固定有两个撑架,两个撑架的表面共同贯穿固定有螺纹筒。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充电器的下表面设置有接电口和供电口,所述充电器的一侧设置有插口,两个立柱的表面共同安装有护壳。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螺纹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两个立柱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下撑板和上撑板,所述螺纹杆贯穿转动在上撑板和下撑板的表面。且螺纹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盘。
12.有益效果:
13.在使用时,当供电口位置接入的线缆与充电枪拉扯时,充电器受其横向位置的拉扯下,使其充电器通过表面的若干个滑件滑动在背板表面的滑轨内,使其充电器能够进行横向移动,对线缆拉扯的时候进行移动缓冲,防止硬性拉扯造成损失,同时充电器表面的滑座滑动在撑杆的表面,使其压动弹簧,使其弹簧对其进行缓冲,并随之失去拉力后将其复位即可,这种方式能够保持很好的缓冲,有效防止长时间使用的拉扯下对其设备整体造成损伤。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15.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板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两个立柱与护壳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向件与连接板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充电器;2、滑件;3、滑轨;4、背板;5、导向件;6、导向孔;7、连接板;8、连接孔;9、撑架;10、螺纹筒;11、螺纹杆;12、下撑板;13、上撑板;14、立柱;15、安装板;16、护壳;17、接电口;18、供电口;19、插口;20、转盘;21、护罩;22、滑座;23、撑杆;2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
22.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可移动的电力新能源桩装置,包括充电器1,充电器1的一侧设置有背板4,背板4远离充电器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立柱14,背板4靠近充电器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滑轨3,充电器1的表面固定有用于配合滑轨3限位滑动的滑件2。
23.背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防护的护罩21,护罩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撑杆23,充电器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在撑杆23表面的滑座22,滑座22的两侧均设置有弹簧24。
24.具体的,如图3所示,背板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件5,立柱14的表面开设有用于配合导向件5滑动的导向孔6。
25.通过设置导向件5,导向件5能够稳定的滑动在导向孔6内,使其背板4能够在其配合下保持稳定的上下限位滑动效果。
26.具体的,如图1所示,弹簧24螺旋盘绕在撑杆23的表面,两个立柱14的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板15。
27.通过设置撑杆23,撑杆23能够保持对滑座22进行很好的支撑与导向滑动效果,同时配合表面的弹簧24,能够保持对滑座22进行弹性复位缓冲。
28.具体的,如图4所示,导向件5的表面通过开设的连接孔8固定有连接板7,两个连接板7的表面共同固定有两个撑架9,两个撑架9的表面共同贯穿固定有螺纹筒10。
29.通过设置连接板7,连接板7能够保持与导向件5之间通过连接孔8穿过螺钉固定,使其能够保持导向件5滑动在导向孔6内部时,其连接板7能够保持限位,使其保持滑动时不会出现滑脱。
30.具体的,如图1所示,充电器1的下表面设置有接电口17和供电口18,充电器1的一侧设置有插口19,两个立柱14的表面共同安装有护壳16。
31.通过色后置接电口17,接电口17为电力输入接口,同时供电口18为充电枪线缆的连接端口,配合着插口19能够将充电枪放置。
32.具体的,如图3所示,螺纹筒10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两个立柱14的相对面
固定连接有下撑板12和上撑板13,螺纹杆11贯穿转动在上撑板13和下撑板12的表面。且螺纹杆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盘20。
33.通过设置螺纹杆11,螺纹杆11能够在转动时保持带动螺纹筒10进行运动,通过设置上撑板13,上撑板13与下撑板12之间的配合下,使其能够保持对共同的螺纹杆11进行支撑,通过设置转盘20,转盘20能够在使用时便于对螺杆进行转动。
34.工作原理:当供电口18位置接入的线缆与充电枪拉扯时,充电器1受其横向位置的拉扯下,使其充电器1通过表面的若干个滑件2滑动在背板4表面的滑轨3内,使其充电器1能够进行横向移动,对线缆拉扯的时候进行移动缓冲,防止硬性拉扯造成损失,同时充电器1表面的滑座22滑动在撑杆23的表面,使其压动弹簧24,使其弹簧24对其进行缓冲,并随之失去拉力后将其复位即可。
35.在使用时,通过转盘20转动螺纹杆11,使其螺纹杆11转动时通过在上撑板13与下撑板12的支撑下,与螺纹筒10的配合带动撑架9进行高度变化,同时撑架9通过连接板7带动导向件5滑动在导向孔6内,使其导向件5带动背板4同步高度变化即可,这种方式能够依据实际的使用和布设需要,进行高度调整,加以适应不同的车辆。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移动的电力新能源桩装置,包括充电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1)的一侧设置有背板(4),所述背板(4)远离充电器(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立柱(14),所述背板(4)靠近充电器(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滑轨(3),所述充电器(1)的表面固定有用于配合滑轨(3)限位滑动的滑件(2);所述背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防护的护罩(21),所述护罩(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撑杆(23),所述充电器(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在撑杆(23)表面的滑座(22),所述滑座(22)的两侧均设置有弹簧(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电力新能源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件(5),所述立柱(14)的表面开设有用于配合导向件(5)滑动的导向孔(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电力新能源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4)螺旋盘绕在撑杆(23)的表面,两个立柱(14)的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板(1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电力新能源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5)的表面通过开设的连接孔(8)固定有连接板(7),两个连接板(7)的表面共同固定有两个撑架(9),两个撑架(9)的表面共同贯穿固定有螺纹筒(1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电力新能源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1)的下表面设置有接电口(17)和供电口(18),所述充电器(1)的一侧设置有插口(19),两个立柱(14)的表面共同安装有护壳(16)。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电力新能源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筒(10)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两个立柱(14)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下撑板(12)和上撑板(13),所述螺纹杆(11)贯穿转动在上撑板(13)和下撑板(12)的表面,且螺纹杆(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盘(2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电力新能源桩装置,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充电器,所述充电器的一侧设置有背板,所述背板远离充电器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立柱,所述背板靠近充电器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滑轨。在使用时,当供电口位置接入的线缆与充电枪拉扯时,充电器受其横向位置的拉扯下,使其充电器通过表面的若干个滑件滑动在背板表面的滑轨内,使其充电器能够进行横向移动,对线缆拉扯的时候进行移动缓冲,防止硬性拉扯造成损失,同时充电器表面的滑座滑动在撑杆的表面,使其压动弹簧,使其弹簧对其进行缓冲,并随之失去拉力后将其复位即可,这种方式能够保持很好的缓冲,有效防止长时间使用的拉扯下对其设备整体造成损伤。长时间使用的拉扯下对其设备整体造成损伤。长时间使用的拉扯下对其设备整体造成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杨登峰 宋善君 李斌 阿卜力克木.祖伦 穆凯伊提.阿卜杜如普 徐强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喀什供电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19
技术公布日:2022/8/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