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船载式蓝藻打捞并水体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15:19: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污染防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载式蓝藻打捞并水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蓝藻又名蓝绿藻,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但不含叶绿体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蓝藻长期处于河道中极易产生水华、赤潮、造成水体缺氧、鱼类死亡等问题,同时藻类还会释放藻毒素危及用水安全。
3.现有中国专利:(cn107879403a)一种高效蓝藻打捞船,通过滗水器在船头方向收集湖泊表层藻水至藻水仓,确保收集较高浓度的藻水,从而实现将覆盖范围内的蓝藻去除,但是蓝藻通过分裂繁殖后,极易大规模爆发并蜗居在河道底部,进而导致仅仅通过滗水器对藻水进行打捞,难以将蜗居在河道底部的蓝藻有效去除;并且由于直接采用机械式进行打捞,河道底部的淤泥中极易沉积有农药瓶以及一些腐烂的生物尸体,进而导致在打捞蓝藻时水底的淤泥被翻动,致使底部淤泥沉积的有害物质迅速扩散,导致周边的水体被污染,进而使得水体里的微生物及鱼虾等难以存活,使得蓝藻的清理效果下降,造成事倍功半,同时在分离蓝藻时,通过机械式在河道中进行分离,久而久之极易使得机械出现故障,导致分离成本增加,同时无法应对河道中的急流及时有效的作出调整措施。
4.综上,需要研发一种船载式蓝藻打捞并水体净化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在打捞蓝藻时水底的淤泥被翻动,致使底部淤泥沉积的有害物质迅速扩散污染水体,导致水体里的生物难以存活,同时在分离蓝藻时通过机械式进行分离,极大的增加了成本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载式蓝藻打捞并水体净化装置。
6.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船载式蓝藻打捞并水体净化装置,包括有安装板、支撑板、滑动杆、挡块、水质优化单元、污水去除单元和藻分离单元;安装板下表面右部固接有两个支撑板;安装板左部连接有用于对河道中的蓝藻进行去除的水质优化单元;水质优化单元下部连接有滑动杆;水质优化单元下部连接有用于将去除蓝藻后产生的污水排出的污水去除单元;污水去除单元上部连接有挡块;水质优化单元对蓝藻进行限位,并沿着蓝藻往下延伸直至深入到蓝藻的下端最底部再将蓝藻去除;同时蓝藻去除后河道底部的淤泥将被带起,底部水体将被污染,此时水质优化单元运作带动滑动杆触碰到挡块并使其往上移动,进而挡块移动传动污水去除单元运作将底部的污水去除;两个支撑板之间连接有用于对打捞的蓝藻进行分离的藻分离单元;利用河道中的水将蓝藻中夹杂的泥沙去除,实现蓝藻与泥沙的分离,并防止急流将蓝藻冲散。
7.进一步说明,挡块下部设置有凹槽,用于配合滑动杆进行移动。
8.进一步说明,水质优化单元包括有第一电机、第一线轮、第一钢索、第一固定架、电
动执行器、第一固定杆、滑动板、套筒、第一连接架、第一连轴、夹板、第一滑杆、限位板、重力球、固定板、第二连接架、挖斗、第二滑杆、球头、第一浮板和衔接板;安装板上表面左部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轴固接有第一线轮;第一线轮与安装板转动连接;第一线轮上绕有第一钢索;安装板下表面左部固接有第一固定架;第一固定架上部固接有两个电动执行器;两个电动执行器伸缩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一固定杆;两个第一固定杆均与第一固定架滑动连接;两个第一固定杆下端共同固接有滑动板;第一固定架中部固接有套筒;套筒下部滑动连接滑动杆;滑动杆与滑动板相接触;套筒与滑动板滑动连接;滑动板左部和右部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连接架;两个第一连接架下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一连轴;两个第一连轴上均转动连接有一个夹板;套筒下端固接有衔接板;衔接板前部和后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一滑杆;两个第一滑杆各与一个夹板滑动连接;两个夹板下表面均固接有一个限位板;第一钢索下端固接有重力球;第一钢索与套筒滑动连接;第一钢索下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左部和右部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连接架;两个第二连接架下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挖斗;两个挖斗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与重力球相接触;固定板下表面左部和下表面右部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球头;两个球头上均固接有一个第一浮板;第一固定架连接污水去除单元。
9.进一步说明,第一浮板中开有两条贯穿槽,用于配合限位板移动。
10.进一步说明,污水去除单元包括有第二固定架、气筒、活塞、第二连轴、导管、吸盘、第二浮板和划杆;第一固定架下部固接有第二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前部和后部各安装有一个气筒;两个气筒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活塞;两个活塞上部均固接有一个挡块;两个气筒上部均安装有一个导管,并且两个导管各穿过一个活塞,以便于及时将污水排出;两个气筒下部均固接有一个吸盘;两个吸盘下部各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连轴;每个第二连轴上均固接有一个划杆;每个划杆上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二浮板。
11.进一步说明,第二连轴外侧套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一端固接于吸盘,扭力弹簧的另一端固接于划杆。
12.进一步说明,吸盘内部设置有筛网。
13.进一步说明,藻分离单元包括有第一连杆、第二电机、第二线轮、第二钢索、第二固定块、浮动架、气囊、第二固定杆、第三固定块、圆杆、筛板、挡板、连接块、第二连杆、第三固定架、切刀、挤压杆、压缩弹簧和圆弧板;两个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右方的支撑板右侧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轴与第一连杆固接;第一连杆上安装有第二线轮;第二线轮上绕有第二钢索;第二钢索下部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块;两个第二固定块共同固接有浮动架;浮动架前部和后部各安装有一个气囊;浮动架上表面矩形四角各固接有一个第二固定杆;四个第二固定杆上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三固定块;浮动架矩形四角各滑动连接有一个圆杆,且每个圆杆上部均设置有凸块;四个圆杆均与第三固定块滑动连接;四个圆杆下端共同固接有筛板;浮动架左部和右部各转动连接有一个挡板;四个圆杆下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连接块;四个连接块下表面均固接有一个第二连杆;四个第二连杆下端共同固接有第三固定架;第三固定架中部等距固接有多个切刀;四个连接块下表面远离第二连杆的一侧均固接有一个挤压杆;四个圆杆外侧均套有一个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一端固接于第三固定块,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固接于连接块;浮动架上表面矩形四角各固接有一个圆弧板。
14.进一步说明,挡板设置为弧形,且前部和后部均开有滑槽,用于阻挡急流,同时挡
板与浮动架连接处设置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一端固接于挡板,扭力弹簧的另一端固接于浮动架,用于使挡板转动复位。
15.进一步说明,挤压杆下部设置有凸块,用于对挡板进行限位。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现了对蓝藻限位并将蓝藻下端最底部淤泥挖除,从而实现将蓝藻去除,接着,蓝藻去除后再将底部的污水吸除并及时排出,进而避免淤泥中沉积的有害物质迅速扩散,同时避免周边的水体被污染,接着再利用河道中的水流将蓝藻中夹杂的泥沙去除,并防止急流将蓝藻冲散,从而实现蓝藻与泥沙的分离,大大的降低了分离成本,从而极大的改善了河道中的水质。
附图说明
17.图1展现的为本发明的船载式蓝藻打捞并水体净化装置第一立体构造示意图;图2展现的为本发明的船载式蓝藻打捞并水体净化装置第二立体构造示意图;图3展现的为本发明的船载式蓝藻打捞并水体净化装置水质优化单元立体构造示意图;图4展现的为本发明的船载式蓝藻打捞并水体净化装置水质优化单元第一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图5展现的为本发明的船载式蓝藻打捞并水体净化装置水质优化单元第二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图6展现的为本发明的船载式蓝藻打捞并水体净化装置水质优化单元第三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图7展现的为本发明的船载式蓝藻打捞并水体净化装置污水去除单元第一立体构造示意图;图8展现的为本发明的船载式蓝藻打捞并水体净化装置污水去除单元第二立体构造示意图;图9展现的为本发明的船载式蓝藻打捞并水体净化装置污水去除单元第一局部剖视图;图10展现的为本发明的船载式蓝藻打捞并水体净化装置污水去除单元第二局部剖视图;图11展现的为本发明的船载式蓝藻打捞并水体净化装置藻分离单元立体构造示意图;图12展现的为本发明的船载式蓝藻打捞并水体净化装置藻分离单元第一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图13展现的为本发明的船载式蓝藻打捞并水体净化装置藻分离单元局部爆炸图;图14展现的为本发明的船载式蓝藻打捞并水体净化装置藻分离单元第二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
18.以上附图中:1-安装板,2-支撑板,3-滑动杆,4-挡块,201-第一电机,202-第一线轮,203-第一钢索,204-第一固定架,205-电动执行器,206-第一固定杆,207-滑动板,208-套筒,209-第一连接架,210-第一连轴,211-夹板,212-第一滑杆,213-限位板,214-重力球,215-固定板,216-第二连接架,217-挖斗,218-第二滑杆,219-球头,220-第一浮板,221-衔
接板,301-第二固定架,302-气筒,303-活塞,304-第二连轴,305-导管,306-吸盘,307-第二浮板,308-划杆,401-第一连杆,402-第二电机,403-第二线轮,404-第二钢索,405-第二固定块,406-浮动架,407-气囊,408-第二固定杆,409-第三固定块,410-圆杆,411-筛板,412-挡板,413-连接块,414-第二连杆,415-第三固定架,416-切刀,417-挤压杆,418-压缩弹簧,419-圆弧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20.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执行器205为电动推杆。
21.实施例1一种船载式蓝藻打捞并水体净化装置,根据图1-2所示,包括有安装板1、支撑板2、滑动杆3、挡块4、水质优化单元、污水去除单元和藻分离单元;安装板1下表面右部固接有两个支撑板2;安装板1左部连接有水质优化单元;水质优化单元下部连接有滑动杆3;水质优化单元下部连接有污水去除单元;污水去除单元上部连接有挡块4;水质优化单元对蓝藻进行限位,并沿着蓝藻往下延伸直至深入到蓝藻的下端最底部再将蓝藻去除;同时蓝藻去除后河道底部的淤泥将被带起,底部水体将被污染,此时水质优化单元运作带动滑动杆3触碰到挡块4并使其往上移动,进而挡块4移动传动污水去除单元运作将底部的污水去除;两个支撑板2之间连接有藻分离单元;利用河道中的水将蓝藻中夹杂的泥沙去除,实现蓝藻与泥沙的分离,并防止急流将蓝藻冲散。
22.挡块4下部设置有凹槽,用于配合滑动杆3进行移动。
23.在进行工作时,由工作人员将该船载式蓝藻打捞并水体净化装置安装在船体上,并使安装板1和两个支撑板2保持水平,再控制船行驶至指定水域,指定水域以下简称为河道,接着水质优化单元运作深入水下对河道里的蓝藻进行限位,并将滑动杆3一同移动至水下,接着水质优化单元继续运作沿着限位后的蓝藻往下延伸直至深入到蓝藻的下端最底部,此时水质优化单元将插入到河道底部的淤泥中,接着再将蓝藻去除,同时蓝藻去除后河道底部的淤泥将被带起,底部水体将被污染,此时水质优化单元运作带动滑动杆3往上移动,滑动杆3移动触碰到挡块4对其造成挤压并使其往上移动,进而挡块4移动传动污水去除单元运作将底部的污水去除,同时将外设导管305连通污水去除单元便于污水及时排出,而后再由工作人员将打捞出来的蓝藻放置在藻分离单元,并由工作人员将藻分离单元下放至河道中,此时利用河道中的水流将蓝藻中夹杂的泥沙去除,实现蓝藻与泥沙的分离,并防止急流将蓝藻从藻分离单元中冲散,最后再由工作人员将蓝藻统一收集。
24.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根据图1和图3-14所示,水质优化单元包括有第一电机201、第一线轮202、第一钢索203、第一固定架204、电动执行器205、第一固定杆206、滑动板207、套筒208、第一连接架209、第一连轴210、夹板211、第一滑杆212、限位板213、重力球214、固定板215、第二连接架216、挖斗217、第二滑杆218、球头219、第一浮板220和衔接板221;安装板1上表面左部安装有第一电机201;第一电机201输出轴固接有第一线轮202;第一线轮202与安装板1转动连接;第一线轮202上绕有第一钢索203;安装板1下表面左部固接有第一固
定架204;第一固定架204上部螺栓连接有两个电动执行器205;两个电动执行器205伸缩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一固定杆206;两个第一固定杆206均与第一固定架204滑动连接;两个第一固定杆206下端共同固接有滑动板207;第一固定架204中部固接有套筒208;套筒208下部滑动连接滑动杆3;滑动杆3与滑动板207相接触;套筒208与滑动板207滑动连接;滑动板207左部和右部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连接架209;两个第一连接架209下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一连轴210;两个第一连轴210上均转动连接有一个夹板211;套筒208下端固接有衔接板221;衔接板221前部和后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一滑杆212;两个第一滑杆212各与一个夹板211滑动连接;两个夹板211下表面均固接有一个限位板213;第一钢索203下端固接有重力球214;第一钢索203与套筒208滑动连接;第一钢索203下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板215;固定板215左部和右部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连接架216;两个第二连接架216下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挖斗217;两个挖斗217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218;第二滑杆218与重力球214相接触;固定板215下表面左部和下表面右部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球头219;两个球头219上均固接有一个第一浮板220;第一固定架204连接污水去除单元。
25.第一浮板220中开有两条贯穿槽,用于配合限位板213移动。
26.污水去除单元包括有第二固定架301、气筒302、活塞303、第二连轴304、导管305、吸盘306、第二浮板307和划杆308;第一固定架204下部固接有第二固定架301;第二固定架301前部和后部各安装有一个气筒302;两个气筒302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活塞303;两个活塞303上部均固接有一个挡块4;两个气筒302上部均安装有一个导管305,并且两个导管305各穿过一个活塞303,以便于及时将污水排出;两个气筒302下部均固接有一个吸盘306;两个吸盘306下部各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连轴304;每个第二连轴304上均固接有一个划杆308;每个划杆308上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二浮板307。
27.第二连轴304外侧套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一端固接于吸盘306,扭力弹簧的另一端固接于划杆308。
28.吸盘306内部设置有筛网。
29.藻分离单元包括有第一连杆401、第二电机402、第二线轮403、第二钢索404、第二固定块405、浮动架406、气囊407、第二固定杆408、第三固定块409、圆杆410、筛板411、挡板412、连接块413、第二连杆414、第三固定架415、切刀416、挤压杆417、压缩弹簧418和圆弧板419;两个支撑板2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401;右方的支撑板2右侧安装有第二电机402;第二电机402输出轴与第一连杆401固接;第一连杆401上安装有第二线轮403;第二线轮403上绕有第二钢索404;第二钢索404下部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块405;两个第二固定块405共同固接有浮动架406;浮动架406前部和后部各安装有一个气囊407;浮动架406上表面矩形四角各固接有一个第二固定杆408;四个第二固定杆408上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三固定块409;浮动架406矩形四角各滑动连接有一个圆杆410,且每个圆杆410上部均设置有凸块;四个圆杆410均与第三固定块409滑动连接;四个圆杆410下端共同固接有筛板411;浮动架406左部和右部各转动连接有一个挡板412;四个圆杆410下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连接块413;四个连接块413下表面均固接有一个第二连杆414;四个第二连杆414下端共同固接有第三固定架415;第三固定架415中部等距固接有多个切刀416;四个连接块413下表面远离第二连杆414的一侧均固接有一个挤压杆417;四个圆杆410外侧均套有一个压缩弹簧418,压缩弹簧418的一端固接于第三固定块409,压缩弹簧418的另一端固接于连接块413;浮动架406上表面
矩形四角各固接有一个圆弧板419。
30.挡板412设置为弧形,且前部和后部均开有滑槽,用于阻挡急流,同时挡板412与浮动架406连接处设置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一端固接于挡板412,扭力弹簧的另一端固接于浮动架406,用于使挡板412转动复位。
31.挤压杆417下部设置有凸块,用于对挡板412进行限位。
32.在进行工作时,由工作人员控制船行驶至河道中,此时第一钢索203下端、第一固定架204下部、第一固定杆206下部、滑动板207、套筒208、第一连接架209、第一连轴210、夹板211、第一滑杆212、限位板213、重力球214、固定板215、第二连接架216、挖斗217、第二滑杆218、球头219和第一浮板220均位于水下,且两个夹板211之间有蓝藻,接着两个电动执行器205启动带动两个第一固定杆206往上移动,两个第一固定杆206往上移动带动滑动板207沿着套筒208往上移动,滑动板207移动带动两个第一连接架209传动两个第一连轴210移动,进而使得两个第一连轴210移动带动两个夹板211沿着两个第一滑杆212相向移动,进而通过两个夹板211对河道该区域内的蓝藻进行限位,接着第一电机201启动,其输出轴带动第一线轮202转动,第一线轮202转动带动第一钢索203转动,进而将第一钢索203拉长并往水底延伸,进而带动重力球214往下移动,重力球214移动带动第二滑杆218往下移动,第二滑杆218移动带动两个挖斗217往下移动,挖斗217移动带动相关联的所有部件往下移动,进而带动固定板215、第二连接架216、球头219和第一浮板220同步往下移动,此时两个第一浮板220往下移动受到水的浮力逐渐增大,进而使得两个第一浮板220向上翻转,并通过固定板215的下表面进行限位,同时第一浮板220往下移动时被两个限位板213限位,进而使得两个挖斗217垂直下落,从而使得两个挖斗217沿着被限位后的蓝藻往下移动,直至深入到蓝藻的下端最底部,此时两个挖斗217将插入到河道底部的淤泥中,同时水底的浮力逐渐增大,进而使得两个第一浮板220往上移动,进而带动固定板215沿着第一钢索203往上移动,固定板215移动带动两个第二连接架216移动,此时,由于第二滑杆218被重力球214阻挡,使第二滑杆218不会上移,故而使两个第二连接架216移动带动两个挖斗217相向移动,进而通过两个挖斗217将该区域内的蓝藻以及蓝藻下端最底部的淤泥挖除,进而将蓝藻从水底捞出,从而实现将蓝藻去除;接着,由于蓝藻去除的同时河道底部的淤泥将被一同去除,进而导致底部水体被污染,同时第二固定架301、气筒302、活塞303、第二连轴304、导管305、吸盘306、第二浮板307和划杆308均位于水下,并由工作人员将外设导管305接通两个导管305,并且两个吸盘306在往下移动至水中时,随着越往水下深入浮力越大,进而使得四个第二浮板307受到水的浮力而向上翻转,四个第二浮板307向上翻转带动四个划杆308转动,进而使得前后相邻的两个划杆308相背转动,进而将两个吸盘306下方的杂质及部分蓝藻拨开,从而避免两个吸盘306堵塞,接着底部水体被污染后,两个电动执行器205启动带动两个第一固定杆206继续往上移动,两个第一固定杆206往上移动带动滑动板207继续往上移动,此时滑动板207往上移动触碰到滑动杆3对其造成挤压并使其往上移动,进而使滑动杆3往上移动触碰到两个挡块4对其造成挤压并使其往上移动,此时两个挡块4往上移动带动两个活塞303沿着两个气筒302内壁往上移动,进而通过两个气筒302将底部的污水吸除,并通过外设导管305将污水及时排出;接着再由工作人员将打捞出来的蓝藻放置在第三固定架415上,并通过多个切刀
416对其进行支撑,此时随着蓝藻的数量越大,底部蓝藻所受的重力也越大,进而使得贴紧切刀416的蓝藻被切断,并落在筛板411上,进而通过多个切刀416实现对蓝藻进行预分离,避免大块的蓝藻相互缠绕,接着第二电机402启动,其输出轴带动第一连杆401转动,第一连杆401转动带动第二线轮403转动,第二线轮403转动带动第二钢索404转动,进而将第二钢索404拉长并往水下延伸,进而使得两个第二固定块405往下移动,两个第二固定块405往下移动带动浮动架406往下移动,进而带动两个气囊407往水下移动,同时带动四个圆弧板419往下移动,进而带动相关联的所有部件往下移动,此时,筛板411受到蓝藻的重力影响而往下移动,筛板411移动带动四个圆杆410往下移动,四个圆杆410往下移动通过四个第三固定块409进行限位,进而使得蓝藻下移至水中,进而实现利用河道中的水流将蓝藻中夹杂的泥沙去除,从而实现蓝藻与泥沙的分离,同时随着蓝藻中泥沙的去除,蓝藻重力将逐渐减小,进而使得筛板411逐渐往上移动,当遇到急流时,水流对两个挡板412造成挤压并使其相向转动,两个挡板412转动带动对四个挤压杆417造成挤压并使其往下移动,四个挤压杆417移动带动四个连接块413传动四个第二连杆414往下移动,四个第二连杆414往下移动带动第三固定架415往下移动,四个第三固定架415往下移动带动多个切刀416往下移动,进而通过多个切刀416底部将蓝藻压住实现防止急流将蓝藻从筛板411上冲散,同时四个连接块413往下移动对四个压缩弹簧418进行拉伸,当急流结束后,挡板412通过扭力弹簧进行复位,同时四个连接块413通过四个压缩弹簧418的反弹力进行复位,进而带动相关联的所有部件复位,最后再由工作人员将蓝藻统一收集。
33.以上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