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磨抛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01:33: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磨抛一体机。


背景技术:

2.钣金加工中,经常使用焊接方式固定,在焊接过程中由于加热融化,使焊接处产生焊缝,影响美观,所以要进行打磨,抛光处理。
3.在现有技术中,打磨和抛光工序分别有打磨机和抛光机独立完成,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磨抛一体机。
5.第一方面,一种磨抛一体机,包括:
6.架体,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布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之间通过转盘连接,用于所述第一架体相对所述第二架体绕第一轴线旋转,所述第一轴线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
7.打磨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架体上,所述打磨机构包括可沿自身轴线旋转的打磨轮,所述打磨轮外侧设有打磨砂带;
8.抛光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抛光机构包括可沿自身轴线旋转的抛光轮;
9.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安装在所述第一架体上,用于驱动所述打磨轮旋转,所述第二驱动部安装在所述第二架体上,用于驱动所述抛光轮旋转。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打磨砂带包括打磨段和回收段,所述打磨轮与所述打磨段内壁相抵,且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架体上,用于调节打磨压力。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打磨机构包括张紧轮,所述张紧轮与所述回收段内壁相抵,且所述张紧轮可滑动地安装所述第一架体上,用于保持所述打磨砂带张紧。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设有可沿自身轴线旋转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打磨段内壁贴合。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抛光机构包括保护罩,位于所述抛光轮外侧,所述保护罩包括外罩和内罩,所述外罩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内罩嵌套在所述外罩内,且所述内罩可沿自身轴线旋转。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罩上设有第一喷孔,所述内罩上设有第二喷孔,所述第二架体上设有可喷射抛光蜡的喷蜡器,所述抛光蜡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喷孔、所述第二喷孔喷射在所述抛光轮外壁上。
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架体上还设有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架体上的第一除尘管和安装在第二架体上的第二除尘管,所述第一除
尘管位于所述打磨砂带一侧,用于吸附打磨段附近的粉尘;所述第二除尘管位于所述抛光轮一侧,用于吸附所述抛光轮附近的粉尘。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一种磨抛一体机,以架体为基础,所述架体上设置打磨机构、抛光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架体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布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通过转盘可旋转安装在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打磨机构安装在第一架体上,所述打磨机构包括可沿自身轴线旋转的打磨轮,且其外侧设有打磨砂带。所述抛光机构安装在第二架体上,所述抛光机构包括可沿自身轴线旋转的抛光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第一架体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打磨轮旋转的第一驱动部和安装在第二架体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抛光轮旋转的第二驱动部。
17.第一驱动部工作带动打磨轮旋转,进而带动打磨砂带工作,通过将工件焊缝处于打磨砂带相抵,第一架体相对第二架体旋转,对工件进行全方位打磨;第二驱动部工作带动抛光轮旋转,将工件焊缝处与抛光轮外侧相抵,对焊缝处进行抛光处理。
18.可实现一机多用,既能全方位打磨又能抛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打磨抛光效率。
附图说明
19.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0.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磨抛一体机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21.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磨抛一体机的一种实施例侧视图;
22.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磨抛一体机的一种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
23.1、第一架体;2、第二架体;3、打磨轮;30、打磨砂带;31、主动轮;32、张紧轮;33、第二气缸;34、第一气缸;35、第一除尘管;36、除尘流道;300、第一电机;310、第一转轴;4、抛光轮;40、内罩;41、外罩;42、喷蜡器;43、第三气缸;44、第二除尘管;400、第二电机;410、第二转轴;5、电动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6.实施例1
27.如图1-3所示,一种磨抛一体机,包括:架体,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布的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所述第一架体1与所述第二架体2之间通过转盘连接,用于所述第一架体1相对所述第二架体2绕第一轴线旋转,所述第一轴线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打磨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架体1上,所述打磨机构包括可沿自身轴线旋转的打磨轮3,所述打磨轮3外侧设有打磨砂带30;抛光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架体2上,所述抛光机构包括可沿自身轴线旋转的抛光轮4;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安装在所述第一架体1上,用于驱动所述打磨轮3旋转,所述第二驱动部安装在所述第二架体2上,用于驱动所述抛
光轮4旋转。
28.其中,所述转盘为电动转盘5,所述电动转盘5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架体2上,且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架体1螺栓连接,可与六轴机器手配合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打磨。且所述第一架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相同结构的打磨机构,所述第二架体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相同结构的抛光机构。
29.工作原理:第一驱动部工作带动打磨轮3旋转,进而带动打磨砂带30工作,通过将工件焊缝处于打磨砂带30相抵,第一架体1相对第二架体2旋转,对工件进行全方位打磨;第二驱动部工作带动抛光轮4旋转,将工件焊缝处与抛光轮4外侧相抵,对焊缝处进行抛光处理。可实现一机多用,既能全方位打磨又能抛光,降低生产成平,提高打磨抛光效率。
30.进一步地,所述打磨砂带30包括打磨段和回收段,所述打磨轮3与所述打磨段内壁相抵,且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架体1上,用于调节打磨压力。
31.其中,所述第一架体1上设有第一气缸34,所述第一气缸34输出端设有打磨轮3,所述第一气缸34工作,带动所述打磨轮3相对靠近或者远离工件滑动,进而实现打磨压力的调节。
32.进一步地,所述打磨机构包括张紧轮32,所述张紧轮32与所述回收段内壁相抵,且所述张紧轮32可滑动地安装所述第一架体1上,用于保持所述打磨砂带30张紧。
33.其中,所述第一架体1上设有第二气缸33,所述第二气缸33输出端设有张紧轮32,所述第二气缸33工作,带动所述张紧轮32相对靠近或者远离工件滑动,进而实现所述打磨砂带30始终保持张紧状态。
3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300,所述第一电机300输出端设有可沿自身轴线旋转的主动轮31,所述主动轮31与所述打磨段内壁贴合。
35.其中,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电机300上设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架体1上设有可沿自身轴线旋转的第一转轴310,所述第一转轴310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其一端与所述主动轮31固定,且所述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通过履带传动连接。
36.工作原理:第一电机300工作带动第一传动轮旋转,通过履带带动第二传动轮旋转,进而带动第一转轴310旋转,从而驱动所述主动轮31旋转。
37.其中,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电机400,所述第二电机400上设有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二架体2上设有可沿自身轴线旋转的第二转轴410,所述第二转轴410中部固定连接有第四传动轮,其一端与所述抛光轮4固定,且所述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通过履带传动连接。
38.工作原理:第二电机400工作带动第三传动轮旋转,通过履带带动第四传动轮旋转,进而带动第一转轴310旋转,从而驱动所述抛光轮4旋转。
39.进一步地,所述抛光机构包括保护罩,位于所述抛光轮4外侧,所述保护罩包括外罩41和内罩40,所述外罩4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架体2上,所述内罩40嵌套在所述外罩41内,且所述内罩40可沿自身轴线旋转。当打磨工件时,将内罩40旋转,与外罩41配合将抛光轮4包围,可防止在打磨工件时,粉尘进入抛光轮4,影响抛光质量。
40.其中,所述第二架体2上设有第三气缸43,所述气缸通过万向节固定在所述第二架体2上,其输出端通过万向节与所述内罩40固定。
41.进一步地,所述外罩41上设有第一喷孔,所述内罩40上设有第二喷孔,所述第二架
体2上设有可喷射抛光蜡的喷蜡器42,所述抛光蜡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喷孔、所述第二喷孔喷射在所述抛光轮4外壁上。
42.进一步地,所述架体上还设有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架体1上的第一除尘管35和安装在第二架体2上的第二除尘管44,所述第一除尘管35位于所述打磨砂带30一侧,用于吸附打磨段附近的粉尘;所述第二除尘管44位于所述抛光轮4一侧,用于吸附所述抛光轮4附近的粉尘。
43.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架体1上设有除尘流道36,所述除尘流道36位于所述打磨段下端,且所述除尘流道36远离所述打磨段一端与所述第一除尘管35相连通;所述外罩41上设有除尘通孔,所述第二除尘管44与所述除尘通孔相连通。具体地,所述第一除尘管35和所述第二除尘管44与净化器的输出端相连通。
44.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