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胶黏产品的加工工艺及胶黏产品的制作方法

2022-07-31 02:36: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胶粘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胶黏产品的加工工艺及胶黏产品。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模切工艺从传统的对印刷品的模切逐渐扩展到对电子产品的辅助材料的生产,例如通过模切工艺制备用于电子产品粘接、防尘、防震、绝缘、屏蔽的胶粘制品和膜类制品。
3.离型膜就是应用于电子产品的一种膜类制品,它指的是薄膜表面能有区分的薄膜,离型膜与特定的材料在有限的条件下接触后不具有粘性,或轻微的粘性,通常情况下为了增加塑料薄膜的离型力,会将塑料薄膜做等离子处理,或涂氟处理,或涂硅(silicone)离型剂于薄膜材质的表层上,如pet、pe、opp等等;让它对于各种不同的有机压感胶(如热融胶、亚克力胶和橡胶系的压感胶)可以表现出极轻且稳定的离型力。根据不同所需离型膜离型力,隔离产品胶的粘性不同,离型力相对应调整,使之在剥离时达到极轻且稳定的离型力。
4.传统的对胶粘制品进行模切的加工工艺一般包括如下步骤:复合离型膜和保护膜;模切离型膜,排废(离型膜);模切保护膜,排废(保护膜),得到胶粘制品成品。
5.然而这种工艺方式产生的废料较多,不能有效的利用原材料,这导致胶黏制品的制作成本一直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胶黏产品的加工工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胶黏制品制作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7.本技术提出一种胶黏产品的加工工艺,包括:
8.步骤s1:第一离型膜与第一托底膜的贴合过程,得到组件一;
9.步骤s2:第一半成品与第二托底膜的贴合、模切过程,得到组件二,其中,所述第一半成品包括:第一层:第二离型膜,第二层,第一双面胶,第三层,第三离型膜;
10.步骤s3:组件一与组件二的贴合、剥离过程,得到组件三;
11.步骤s4:第二半成品与第三托底膜的贴合、模切过程,得到组件四,其中,所述第二半成品包括:第一层:第四离型膜,第二层,第二双面胶,第三层,第五离型膜;
12.步骤s5:组件三、组件四的贴合、剥离过程,得到组件五;
13.步骤s6:组件五、第三胶带、第四托底膜、第六离型膜的贴合、剥离过程,得到组件六;
14.步骤s7:组件六的模切、收卷过程,得到成品;
1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离型膜与第一托底膜的贴合过程,得到组件一的步骤s1,包括:
16.步骤s11、所述第一离型膜与第一托底膜经第一贴合工站的钢辊、胶辊进行第一次
贴合;
17.步骤s12、所述第一离型膜与第一托底膜经第二贴合工站的钢辊、胶辊进行第二次贴合,得到组件一。
1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半成品、第一胶带与第二托底膜的贴合、模切过程,得到组件二的步骤s2之前,还包括:
19.步骤s201、准备双面胶,并将所述双面胶与组件一进行贴合,得到组件八;
20.步骤s202、对所述组件八按照预设形状进行模切,得到组件九;
21.步骤s203、准备第七离型膜,并将所述第七离型膜与组件九进行贴合,得到组件十;
22.步骤s204、对组件十中的第一托底膜进行剥离并收卷,得到第一半成品。
2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半成品、第二托底膜的贴合、模切过程,得到组件二的步骤s2,包括:
24.步骤s21、所述第一半成品与所述第二托底膜经第三贴合工站进行贴合,并经过第一剥离工站将所述第二托底膜从所述第一半成品上剥离并收卷掉;
25.步骤s22、准备第五托底膜,将所述第一半成品与所述第五托底膜经第四贴合工站进行贴合,并经过第一模切工站进行模切,得到组件二。
26.作为优选,所述组件一与组件二的贴合、剥离过程,得到组件三的步骤s3,包括:
27.步骤s31、将所述组件二与所述组件一通过第五贴合工站进行贴合,其中,所述组件二位于组件一之上;
28.步骤s32、准备第一胶带,将所述第一胶带通过第六贴合工站贴于所述组件二之上,所述第一胶带粘起所述组件二表面的第二离型膜并通过第一收卷工站将所述第一胶带、所述第二离型膜收卷掉,得到组件十一;
29.步骤s33、准备第六托底膜,将所述组件十一通过第七贴合工贴合于第六托底膜之上,并通过第二剥离工站将所述第六托底膜从所述组件十一上剥离并收卷掉,得到组件三。
3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半成品与第三托底膜的贴合、模切过程,得到组件四的步骤s4,包括:
31.步骤s41、所述第二半成品与所述第三托底膜经第八贴合工站进行贴合,并经过第三剥离工站将所述第三托底膜从所述第二半成品上剥离并收卷掉;
32.步骤s42、准备第七托底膜,将所述第二半成品与所述第七托底膜经第九贴合工站进行贴合,并经过第二模切工站进行模切,得到组件四。
33.作为优选,所述组件三、组件四的贴合、剥离过程,得到组件五的步骤s5,包括:
34.步骤s51、将所述组件三与所述组件四通过第十贴合工站行贴合,其中,所述组件四位于组件三之上;
35.步骤s52、准备第二胶带,将所述第二胶带通过第十一贴合工站贴于所述组件四之上,所述第二胶带粘起所述组件四表面的第四离型膜并通过第二收卷工站将所述第二胶带、所述第四离型膜收卷掉,得到组件十二;
36.步骤s53、准备第八托底膜,将所述组件十二通过第十一贴合工站贴合于第八托底膜之上,并通过第三剥离工站将所述第八托底膜从所述组件十二上剥离并收卷掉,得到组件五。
37.作为优选,所述组件五、第三胶带、第四托底膜、第六离型膜的贴合、剥离过程,得到组件六的步骤s6,包括:
38.步骤s61、所述第六离型膜、所述组件五、所述第四托底膜通过第十二贴合工站进行贴合,得到组件十二,其中,所述第六离型膜贴于所述组件五之上,所述第四托底膜贴于所述组件五之下;
39.步骤s62、对所述组件十二进行模切,并将模切所剩余的废料进行收卷,得到组件十三;
40.步骤s63、将所述第三胶带通过第十三贴合工站贴合于所述组件十三之上,第三胶带通过第四剥离工站将所述组件十三表面的第六离型膜剥离并收卷,得到组件十四;
41.步骤s64、准备第七离型膜,并将所述第七离型膜、所述组件十四通过第十五贴合工站贴合,得到组件六。
42.作为优选,所述组件六的模切、收卷过程,得到成品的步骤s7,包括:
43.步骤s71、对所述组件六进行模切,得到组件十五;
44.步骤s72、将所述组件十五放入第十六贴合工站进行贴合;
45.步骤s73、通过第五剥离工站对所述组件十五中的第一托底膜进行剥离并收卷,得到成品。
4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胶黏产品,所述胶黏产品通过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工工艺加工而成。
4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组件一之上依次加入第一半成品、第二半成品以及对第一半成品、第二半成品与托底膜进行剥离,模切,从而可以依照工序依次进行,最后得到成品,使得成品进行了两次异步叠加(第一半成品、第二半成品),相较于只贴合一次产生的成品,本实施例的成品的质量显著提高,能够加强离型膜之间的粘性,减少成品使用过程中离型膜出现分离的可能,且本实施例通过多个工序,一次成型,能够减少废料的产生,有效利用原材料,提高产能。
附图说明
4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胶黏产品的加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49.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50.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5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胶黏产品的加工工艺,包括:
52.步骤s1:第一离型膜与第一托底膜的贴合过程,得到组件一;
53.步骤s2:第一半成品与第二托底膜的贴合、模切过程,得到组件二,其中,所述第一半成品包括:第一层:第二离型膜,第二层,第一双面胶,第三层,第三离型膜;
54.步骤s3:组件一与组件二的贴合、剥离过程,得到组件三;
55.步骤s4:第二半成品与第三托底膜的贴合、模切过程,得到组件四,其中,所述第二半成品包括:第一层:第四离型膜,第二层,第二双面胶,第三层,第五离型膜;
56.步骤s5:组件三、组件四的贴合、剥离过程,得到组件五;
57.步骤s6:组件五、第三胶带、第四托底膜、第六离型膜的贴合、剥离过程,得到组件六;
58.步骤s7:组件六的模切、收卷过程,得到成品;
59.如上述步骤s1-s7所述,首先对第一离型膜与第一托底膜进行贴合,得到组件一,则组件一的上层为第一离型膜,下层为第一托底膜;将第一半成品与第二托底膜进行贴合、模切,则组件二的第一层为第二离型膜,第二层为第一双面胶,第三层为第三离型膜,第四层为第二托底膜(第一层至第四层依次从上层至下层),将组件一与组件二进行贴合、剥离,得到组件三,其中,组件二位于组件一之上;将第二半成品与第三托底膜进行贴合、模切,得到组件四,则组件二的第一层为第四离型膜,第二层为第二双面胶,第三层为第五离型膜,第四层为第三托底膜;将组件三、组件四进行贴合,剥离,得到组件五,其中,组件四位于组件三之上;将组件五、第三胶带、第四托底膜、第六离型膜的贴合、剥离过程,得到组件六,对组件六进行模切、收卷,得到成品;通过在组件一之上依次加入第一半成品、第二半成品以及对第一半成品、第二半成品与托底膜进行剥离,模切,从而可以依照工序依次进行,最后得到成品,使得成品进行了两次异步叠加(第一半成品、第二半成品),相较于只贴合一次产生的成品,本实施例的成品的质量显著提高,能够加强离型膜之间的粘性,减少成品使用过程中离型膜出现分离的可能,且本实施例通过多个工序,一次成型,能够减少废料的产生,有效利用原材料,提高产能。
6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型膜与第一托底膜的贴合过程,得到组件一的步骤s1,包括:
61.步骤s11、所述第一离型膜与第一托底膜经第一贴合工站的钢辊、胶辊进行第一次贴合;
62.步骤s12、所述第一离型膜与第一托底膜经第二贴合工站的钢辊、胶辊进行第二次贴合,得到组件一。
63.如上述步骤s11-s12所述,在对第一离型膜与第一托底膜进行贴合时,通过对其进行两次贴合,即压合两次,这样能够使得第一离型膜与第一托底膜压合的比较紧实。
6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成品、第一胶带与第二托底膜的贴合、模切过程,得到组件二的步骤s2之前,还包括:
65.步骤s201、准备双面胶,并将所述双面胶与组件一进行贴合,得到组件八;
66.步骤s202、对所述组件八按照预设形状进行模切,得到组件九;
67.步骤s203、准备第七离型膜,并将所述第七离型膜与组件九进行贴合,得到组件十;
68.步骤s204、对组件十中的第一托底膜进行剥离并收卷,得到第一半成品。
69.如上述步骤s201-s203所述,将双面胶与组件一进行贴合,得到组件八,其中,双面胶贴于组件一之上,则组件八包括:双面胶,第一离型膜,第一托底膜,再对组件八按照预设形状进行模切,得到组件九,在组件九之上贴上第七离型膜,得到组件十,则组件十包括:第七离型膜、双面胶,第一离型膜,第一托底膜,将组件十中的第一托底膜进行剥离并收卷,得到第一半成品,则第一半成品包括:第一层,第七离型膜,第二层,双面胶,第三层,第一离型膜(其中,第七离型膜为步骤s2中的第二离型膜,双面胶为步骤s2中第一双面胶,第一离型膜为步骤s2中的第三离型膜)。
7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成品、第二托底膜的贴合、模切过程,得到组件二的步骤s2,包括:
71.步骤s21、所述第一半成品与所述第二托底膜经第三贴合工站进行贴合,并经过第一剥离工站将所述第二托底膜从所述第一半成品上剥离并收卷掉;
72.步骤s22、准备第五托底膜,将所述第一半成品与所述第五托底膜经第四贴合工站进行贴合,并经过第一模切工站进行模切,得到组件二。
73.如上述步骤s21-s22所述,将第一半成品与第二托底膜通过第三贴合工站进行贴合,其中将第一半成品贴合在第二托底膜之上,这样能够对第一半成品再次进行压合,压合完以后,将第二托底膜通过第一剥离工站从第一半成品上剥离并收卷掉,再准备第五托底膜压合于第一半成品之下,并经过第一模切工站进行模切,模切时,将所述第五托底膜收卷掉,得到组件二,则组件二包括第一半成品。
7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组件一与组件二的贴合、剥离过程,得到组件三的步骤s3,包括:
75.步骤s31、将所述组件二与所述组件一通过第五贴合工站进行贴合,其中,所述组件二位于组件一之上;
76.步骤s32、准备第一胶带,将所述第一胶带通过第六贴合工站贴于所述组件二之上,所述第一胶带粘起所述组件二表面的第二离型膜并通过第一收卷工站将所述第一胶带、所述第二离型膜收卷掉,得到组件十一;
77.步骤s33、准备第六托底膜,将所述组件十一通过第七贴合工贴合于第六托底膜之上,并通过第二剥离工站将所述第六托底膜从所述组件十一上剥离并收卷掉,得到组件三。
78.如上述步骤s31-s33所述,将组件二与组件一通过第五贴合工站进行贴合,组件二位于组件一之上,则贴合后的组件二与组件一从上至下为:第一层为第一半成品(第一层:第二离型膜,第二层,第一双面胶,第三层,第三离型膜),第二层为第一离型膜,第三层为第一托底膜,准备第一胶带,通过辅助杆将第一胶带通过第六贴合工站贴合在组件二之上,即贴合在第二离型膜之上,这样第一胶带能够粘起第二离型膜通过第一收卷工站收卷掉,得到组件十一,则组件十一包括:第一层,第一双面胶,第二层,第三离型膜,第三层,第一离型膜,第四层,第一托底膜,再准备第六托底膜,将所述组件十一通过第七贴合工贴合于第六托底膜之上,并通过第二剥离工站将所述第六托底膜从所述组件十一上剥离并收卷掉,得到组件三,则组件三从上至下包括:第一层,第一双面胶,第二层,第三离型膜,第三层,第一离型膜,第四层,第一托底膜。
7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半成品与第三托底膜的贴合、模切过程,得到组件四的步骤s4,包括:
80.步骤s41、所述第二半成品与所述第三托底膜经第八贴合工站进行贴合,并经过第三剥离工站将所述第三托底膜从所述第二半成品上剥离并收卷掉;
81.步骤s42、准备第七托底膜,将所述第二半成品与所述第七托底膜经第九贴合工站进行贴合,并经过第二模切工站进行模切,得到组件四。
82.如上述步骤s41-s42所述,将第二半成品与第三托底膜通过第八贴合工站进行贴合,其中将第二半成品贴合在第三托底膜之上,这样能够对第二半成品再次进行压合,压合完以后,将第三托底膜通过第三剥离工站从第二半成品上剥离并收卷掉,再准备第七托底
膜压合于第二半成品之下,并经过第二模切工站进行模切,模切时,收卷第七托底膜,得到组件四,则组件四为第二半成品。
8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组件三、组件四的贴合、剥离过程,得到组件五的步骤s5,包括:
84.步骤s51、将所述组件三与所述组件四通过第十贴合工站进行贴合,其中,所述组件四位于组件三之上;
85.步骤s52、准备第二胶带,将所述第二胶带通过第十一贴合工站贴于所述组件四之上,所述第二胶带粘起所述组件四表面的第四离型膜并通过第二收卷工站将所述第二胶带、所述第四离型膜收卷掉,得到组件十二;
86.步骤s53、准备第八托底膜,将所述组件十二通过第十一贴合工站贴合于第八托底膜之上,并通过第三剥离工站将所述第八托底膜从所述组件十二上剥离并收卷掉,得到组件五。
87.如上述步骤s51-s53所述,将组件三与组件四通过第十贴合工站进行贴合,组件四位于组件三之上,则贴合后的组件四与组件三从上至下为:第一层为第二半成品(第一层:第四离型膜,第二层,第二双面胶,第三层,第五离型膜),第二层为第一双面胶,第三层为第三离型膜,第四层为第一离型膜,第五层为第一托底膜;准备第二胶带,通过辅助杆将第二胶带通过第十一贴合工站贴合在组件四之上,即贴合在第四离型膜之上,这样第二胶带能够粘起第四离型膜通过第二收卷工站收卷掉,得到组件十二,则组件十二包括:第一层,第二双面胶,第二层,第五离型膜,第三层为第一双面胶,第四层为第三离型膜,第五层为第一离型膜,第六层为第一托底膜;再准备第八托底膜,将所述组件十二通过第十一贴合工贴合于第八托底膜之上,并通过第三剥离工站将所述第八托底膜从所述组件十二上剥离并收卷掉,得到组件五,则组件五从上至下包括:第一层,第二双面胶,第二层,第五离型膜,第三层为第一双面胶,第四层为第三离型膜,第五层为第一离型膜,第六层为第一托底膜。
8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组件五、第三胶带、第四托底膜、第六离型膜的贴合、剥离过程,得到组件六的步骤s6,包括:
89.步骤s61、所述第六离型膜、所述组件五、所述第四托底膜通过第十二贴合工站进行贴合,得到组件十二,其中,所述第六离型膜贴于所述组件五之上,所述第四托底膜贴于所述组件五之下;
90.步骤s62、对所述组件十二进行模切,并将模切所剩余的废料进行收卷,得到组件十三;
91.步骤s63、将所述第三胶带通过第十三贴合工站贴合于所述组件十三之上,第三胶带通过第四剥离工站将所述组件十三表面的第六离型膜剥离并收卷,得到组件十四;
92.步骤s64、准备第七离型膜,并将所述第七离型膜、所述组件十四通过第十五贴合工站贴合,得到组件六。
93.如上述步骤s61-s64所述,将所述第六离型膜、所述组件五、所述第四托底膜通过第十二贴合工站进行贴合,得到组件十二,则组件十二包括:第一层,第六离型膜,第二层,第二双面胶,第三层,第五离型膜,第四层为第一双面胶,第五层为第三离型膜,第六层为第一离型膜,第七层为第一托底膜,第八层,第四托底膜;对所述组件十二进行模切,并将模切所剩余的废料进行收卷,得到组件十三,其中,组件十三中的底层第四托底膜被收卷掉;将
所述第三胶带通过第十三贴合工站贴合于所述组件十三之上,第三胶带通过第四剥离工站将所述组件十三表面的第六离型膜剥离并收卷,得到组件十四,则组件十四包括:第一层,第二双面胶,第二层,第五离型膜,第三层为第一双面胶,第四层为第三离型膜,第五层为第一离型膜,第六层为第一托底膜;准备第七离型膜,并将所述第七离型膜、所述组件十四通过第十五贴合工站贴合,得到组件六,则组件六包括:第一层,第七离型膜,第二层,第二双面胶,第三层,第五离型膜,第四层为第一双面胶,第五层为第三离型膜,第六层为第一离型膜,第七层为第一托底膜。
9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组件六的模切、收卷过程,得到成品的步骤s7,包括:
95.步骤s71、对所述组件六进行模切,得到组件十五;
96.步骤s72、将所述组件十五放入第十六贴合工站进行贴合;
97.步骤s73、通过第五剥离工站对所述组件十五中的第一托底膜进行剥离并收卷,得到成品。
98.如上述步骤s71-s73所述,对所述组件六进行模切,得到组件十五,将所述组件十五放入第十六贴合工站进行贴合,通过第五剥离工站对所述组件十五中的第一托底膜进行剥离并收卷,得到成品,则成品包括:第一层,第七离型膜,第二层,第二双面胶,第三层,第五离型膜,第四层为第一双面胶,第五层为第三离型膜,第六层为第一离型膜。
9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胶黏产品,所述胶黏产品通过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工工艺加工而成。
10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0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