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隔热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7-30 14:25: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为分段式结构;第二隔热层,所述第二隔热层通过粘接层与第一隔热层连接,所述第二隔热层用于防止第一隔热层各段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述粘接层由树脂材料、第一添加剂、第二添加剂制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材料为环氧树脂,所述第一添加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或顺丁烯二酸酐;所述第二添加剂为三乙烯四胺或二乙氨基丙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装置的厚度为15~40mm;和/或所述隔热装置的热导率0.028~0.029w/m
·
k;和/或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为0.01~0.05mm;和/或所述第一隔热层的厚度大于第二隔热层、粘接层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材料、第一添加剂、第二添加剂的质量比为100:(4~8):(10~18);和/或第一隔热层为气凝胶结构;和/或所述第二隔热层由柔性材料制备而成;和/或所述粘接层制备而成时粘度为45000~60000mpa.s。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装置在频率为600~1000hz的震动条件下,持续时间20~24h内第二隔热层和/或第二隔热层不与粘接层分离。6.一种隔热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与待保温装置的外层结构相配合的第一隔热层;将所述第一隔热层装配至所述待保温装置的表面;第一隔热层表面涂覆粘性树脂,并在表面包覆第二隔热层,其中,所述粘性树脂由树脂材料、第一添加剂、第二添加剂制备而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隔热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树脂的制备方法为:将树脂材料、第一添加剂、第二添加剂混合后,搅拌5~15分钟,然后静置20~40min,配制得到粘性树脂;所述粘性树脂为45000~60000mpa.s。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隔热层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树脂用量为0.5~1.5g/cm2。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隔热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层缠绕过程中,所述第二隔热层宽度为50~100mm,厚度为0.05~0.2mm;所述第二隔热层沿与轴线成40~60
°
夹角方向缠绕至完全覆盖隔热层。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隔热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层缠
绕完毕后,然后在所述第二隔热层表面缠绕脱模布;所述第一隔热层表面的粘性树脂进行固化后,拆除脱模布;然后将第二隔热层表面打磨光滑。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为分段式结构;第二隔热层,所述第二隔热层通过粘接层与第一隔热层连接,所述第二隔热层用于防止第一隔热层各段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述粘接层由树脂材料、第一添加剂、第二添加剂制备而成;以及公开了一种隔热装置的制备方法。通过所述方法实现固化后所述第一隔热层与第二隔热层在震动状态下第二隔热层不与第一隔热层脱离,且第一隔热层热导率不受影响。热层热导率不受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李涵 周长灵 徐鸿照 刘玉峰 张作焦 杨洋 朱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7/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