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齿轮泵的提泵卡钳的制作方法

2022-07-30 00:23: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泵拆装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齿轮泵的提泵卡钳。


背景技术:

2.在聚酰胺熔体纺丝工艺中,齿轮泵作为纺丝机上关键部件之一,其作用是定量、均匀地把纺丝熔体输入纺丝组件中,确保纺丝线密度均匀。齿轮泵工作时压力较高,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物料泄漏,因此需对纺丝箱内的齿轮泵进行更换。
3.我公司现使用的齿轮泵如附图1所示。齿轮泵的检修、异常更换需要对纺丝设备停车降温,待温度降至常温后,作业人员双手抓握纺丝齿轮泵中部的主动轴将其从纺丝箱内部提出。
4.上述齿轮泵的拆卸过程存在以下问题:1、齿轮泵工作温度310℃,降温、更换时间需要12小时以上,耗费时间长。2、降温后纺丝齿轮泵不易拆除。3、齿轮泵拆卸空间狭小,作业不便。4、齿轮泵主动轴为圆柱状、表面光滑,单泵重量20kg,作业人员抓握提取齿轮泵过程中,极易滑脱,造成设备损坏。为此提出一种适用于齿轮泵的提泵卡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齿轮泵不易拆卸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齿轮泵的提泵卡钳,通过制作拆卸工具实现了对齿轮泵的便捷拆卸。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适用于齿轮泵的提泵卡钳,包括齿轮泵,还包括卡钳本体,所述卡钳本体包括钳体一、钳体二和把手;
8.所述钳体一包括弧形抱环一和竖向布设在抱环一上的固定架一,所述抱环一截面呈“[”形,抱环一上固定设置所述固定架一,固定架一上端水平弯折形成倒“l”形;
9.所述钳体二包括弧形抱环二和竖向布设在抱环二上的固定架二,所述抱环二和抱环一结构相同,抱环二上固定设置所述固定架二,固定架二和固定架一顶端铰接,固定架二和固定架一之间还铰接有所述把手;
10.所述固定架一和固定架二连接组合后呈门字形,所述抱环一和抱环二环向卡持在齿轮泵周侧。
11.进一步地,所述抱环一和抱环二所在圆弧的弧线均为劣弧,抱环一和抱环二对称卡持在所述齿轮泵两侧。
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一包括u型杆和连接杆,所述u型杆竖向布设在抱环一上,u型杆上方两侧固定设置有所述连接杆,u型杆和连接杆连接组合后截面呈倒“l”形。
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二为间隔布设的两根竖杆制成,每根所述竖杆顶端与所述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紧固螺栓以铰接。
14.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下方布设在两根竖杆之间,把手上方向上延伸凸出于所述竖
杆;所述把手通过所述紧固螺栓铰接在竖杆顶端,所述紧固螺栓依次穿过连接杆、竖杆和把手后连接后螺母。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制作提泵卡钳,可很轻易的提取齿轮泵,便于齿轮泵的拆卸。作业人员通过提泵卡钳与齿轮泵接触,可实现高温作业,避免人员被烫伤,解决高温条件下拆装齿轮泵问题,缩短齿轮泵检修更换时间。
17.本实用新型通过把手即可单人操作提泵卡钳,易于操作。抱环一和抱环二咬合齿轮泵腰线内槽,保证齿轮泵提取过程中不会出现滑落现象,保护操作工人身安全。提泵卡钳采用杠杆原理,可在狭小空间内拆装齿轮泵,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18.图1是齿轮泵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齿轮泵的提泵卡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齿轮泵的提泵卡钳的卡钳本体主视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齿轮泵的提泵卡钳的卡钳本体侧视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齿轮泵的提泵卡钳的卡钳本体俯视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齿轮泵的提泵卡钳的抱环二剖视图。
24.附图中标号为:1为齿轮泵,2为把手,3为抱环一,4为固定架一,41为u型杆,42为连接杆,5为抱环二,6为固定架二,61为竖杆,7为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26.如图1~图6所示,一种适用于齿轮泵的提泵卡钳,包括齿轮泵1,还包括卡钳本体,所述卡钳本体包括钳体一、钳体二和把手2。所述钳体一、钳体二和把手2之间相互铰接,钳体一、钳体二和把手2之间的铰接点为同一点,通过把手2可将钳体一和钳体二提起。
27.本实施例中,所述钳体一包括弧形抱环一3和竖向布设在抱环一3上的固定架一4,所述抱环一3所在圆弧的弧线为劣弧,所述抱环一3截面呈“[”形。
28.所述抱环一3上固定设置所述固定架一4,固定架一4上端水平弯折形成倒“l”形。具体的,所述固定架一4包括u型杆41和连接杆42,所述u型杆41竖向布设在抱环一3上,u型杆41上方两侧固定设置有所述连接杆42,u型杆41和连接杆42连接组合后截面呈倒“l”形。
29.本实施例中,所述钳体二包括弧形抱环二5和竖向布设在抱环二5上的固定架二6,所述抱环二5和抱环一3结构相同,即抱环二5所在圆弧的弧线也为劣弧,抱环二5截面呈“[”形。
30.所述抱环二5上固定设置所述固定架二6,固定架二6和固定架一4顶端铰接,固定架二6和固定架一4之间还铰接有所述把手2。
31.具体的,所述固定架二6为间隔布设的两根竖杆61制成,每根所述竖杆61顶端与所述连接杆42之间设置有紧固螺栓7以铰接,从而将固定架二6和固定架一4安装铰接。
32.所述固定架一4和固定架二6连接组合后呈门字形。所述抱环一3和抱环二5环向卡持在齿轮泵1周侧,即抱环一3和抱环二5对称卡持在所述齿轮泵1两侧。
33.所述把手2下方布设在两根竖杆61之间,把手2上方向上延伸凸出于所述竖杆61。把手2在安装时,所述把手2通过所述紧固螺栓7铰接在竖杆61顶端,具体的,所述紧固螺栓7依次穿过连接杆42、竖杆61和把手2后连接后螺母。
34.本提泵卡钳操作步骤如下:
35.步骤1:作业人员手动将抱环一3与抱环二5分开,使其角度呈135
°

36.步骤2:作业人员手动将抱环一3和抱环二5卡在齿轮泵1腰线内槽处。
37.步骤3:提拉把手2,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抱环一3和抱环二5紧紧卡持齿轮泵1,人工将齿轮泵1提出即可。
38.上述操作过程中,作业人员不直接接触齿轮泵1,可实现高温作业,避免人员被烫伤;抱环一3和抱环二5咬合齿轮泵1腰线内槽,保证齿轮泵1提取过程中不掉落;通过把手2即可实现担单人单手即提取齿轮泵1。
39.通过对本提泵卡钳的应用,在对故障齿轮泵1进行检修、更换作业时,无需对设备进行降温即可将齿轮泵1取出,将齿轮泵1维修更换时间由12小时缩短至4h,提高了检修效率,实用性强。
40.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齿轮泵的提泵卡钳,包括齿轮泵(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钳本体,所述卡钳本体包括钳体一、钳体二和把手(2);所述钳体一包括弧形抱环一(3)和竖向布设在抱环一(3)上的固定架一(4),所述抱环一(3)截面呈“[”形,抱环一(3)上固定设置所述固定架一(4),固定架一(4)上端水平弯折形成倒“l”形;所述钳体二包括弧形抱环二(5)和竖向布设在抱环二(5)上的固定架二(6),所述抱环二(5)和抱环一(3)结构相同,抱环二(5)上固定设置所述固定架二(6),固定架二(6)和固定架一(4)顶端铰接,固定架二(6)和固定架一(4)之间还铰接有所述把手(2);所述固定架一(4)和固定架二(6)连接组合后呈门字形,所述抱环一(3)和抱环二(5)环向卡持在齿轮泵(1)周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齿轮泵的提泵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环一(3)和抱环二(5)所在圆弧的弧线均为劣弧,抱环一(3)和抱环二(5)对称卡持在所述齿轮泵(1)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齿轮泵的提泵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一(4)包括u型杆(41)和连接杆(42),所述u型杆(41)竖向布设在抱环一(3)上,u型杆(41)上方两侧固定设置有所述连接杆(42),u型杆(41)和连接杆(42)连接组合后截面呈倒“l”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齿轮泵的提泵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二(6)为间隔布设的两根竖杆(61)制成,每根所述竖杆(61)顶端与所述连接杆(42)之间设置有紧固螺栓(7)以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齿轮泵的提泵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下方布设在两根竖杆(61)之间,把手(2)上方向上延伸凸出于所述竖杆(61);所述把手(2)通过所述紧固螺栓(7)铰接在竖杆(61)顶端,所述紧固螺栓(7)依次穿过连接杆(42)、竖杆(61)和把手(2)后连接后螺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齿轮泵的提泵卡钳,包括齿轮泵,还包括卡钳本体,所述卡钳本体包括钳体一、钳体二和把手;所述钳体一包括弧形抱环一和竖向布设在抱环一上的固定架一,所述抱环一截面呈“[”形,抱环一上固定设置所述固定架一,固定架一上端水平弯折形成倒“L”形;所述钳体二包括弧形抱环二和竖向布设在抱环二上的固定架二,所述抱环二和抱环一结构相同,抱环二上固定设置所述固定架二,固定架二和固定架一顶端铰接,固定架二和固定架一之间还铰接有所述把手;所述抱环一和抱环二环向卡持在齿轮泵周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制作提泵卡钳,可很轻易的提取齿轮泵,便于齿轮泵的拆卸、维护,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仵晓 杨洪林 李新 杨朝勇 杨朋 贺迎亚 王锦涛 张斌 吕许彬 崔珂 郭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30
技术公布日:2022/7/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