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预制板材构件吊装用L型重力夹紧式自锁吊具的制作方法

2022-07-23 20:39: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预制板材构件吊装用l型重力夹紧式自锁吊具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吊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预制板材构件吊装用l型重力夹紧式自锁吊具。


背景技术:

2.预制板材时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建材,在对高层建筑施工时需要使用吊装装置对预制板材进行吊运,现有的预制板材吊具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缺陷;
3.例如公开号cn202120798474.0中的混凝土预制板吊具,通过稳定臂以及侧托板的配合防止混凝土预制板在起吊过程中发生旋转;连接座与起重臂铰接、侧托板与稳定臂铰接,即使预埋在混凝土预制板内的连接件位置有较大误差也能使连接座、侧托板与混凝土预制板紧密配合,正常起吊;该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特别适合应用于大型的体育场建设中,对超大的l型、t型、u型等不规则的混凝土预制板进行起吊作业;上述吊具虽然能够对不同形状的预制板进行吊运,需要使用螺栓将连接座与混凝土预制板的预埋件套筒相连,在安装吊具时比较麻烦,而且不能适应不同预留孔位置的预制板进行稳定吊运,可调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板材构件吊装用l型重力夹紧式自锁吊具,该吊具安装更加方便,而且能够适应不同预留孔位置的预制板进行稳定吊运工作。
6.(二)技术方案
7.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板材构件吊装用l型重力夹紧式自锁吊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吊杆、挂板、第一折杆和固定环,所述吊杆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挂板,所述挂板的下方安装有第一折杆,所述第一折杆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侧接板,所述侧接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侧接板的后侧贯穿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顶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侧接板的内侧滑动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折杆,所述第二折杆和第一折杆之间设置有预制板。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挂板和第一折杆均对称分布于吊杆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折杆的顶端与吊杆之间为转动连接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环在第一折杆的表面等间距分布,侧接板上第一通孔的中轴线与滑杆前端卡杆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滑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首尾两端分别与滑杆和侧接板相连;所述滑杆通过弹簧与侧接板之间构成弹性结构,所述卡杆和滑杆之间互相平行,卡杆和调节杆之间互相垂直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杆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在调节杆的表面等间距分布;所述第二折杆通过调节杆与侧接板之间构成伸缩结构,所述调节杆通过卡杆、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侧接板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12.(三)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板材构件吊装用l型重力夹紧式自锁吊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通过装置上等间距分布的固定环,使得装置能够根据预制板上孔眼的位置对吊装的位置进行调节,提升了装置的适用范围,解决了现有的吊运装置在使用时适用范围较窄的缺陷,而且该吊具安装时更加方便,只需要将折杆对准孔眼再通过装置上的卡合结构即可快速安装;
15.2、通过调节杆上等间距分布的第二通孔,配合滑杆、卡杆和弹簧,使得装置能够根据需要调节调节杆延伸的长度,调节完成后对调节杆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提升装置的可调节性,解决了现有的吊具在使用时不能适应不同厚度的预制板进行稳定夹持的缺陷,具有功能性更强的优势,而且第一折杆和第二折杆末端的“l”型结构使得装置能够快速且稳定地对预制板进行固定和吊运,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折杆和固定环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吊杆和第一折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杆和调节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吊杆;2、挂板;3、第一折杆;4、固定环;5、侧接板;6、第一通孔;7、滑杆;8、卡杆;9、弹簧;10、调节杆;11、第二通孔;12、第二折杆;13、预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包括吊杆1、挂板2、第一折杆3和固定环4,吊杆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挂板2,挂板2的下方安装有第一折杆3,挂板2用于对左右两侧的第一折杆3进行对接,提升了装置吊运时的稳定性,第一折杆3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环4,固定环4方便后续根据板材上孔眼的位置对第一折杆3安装的位置进行调节,提升了装置的适用范围,能够适应不同孔眼位置的板材使用,固定环4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侧接板5,侧接板5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6,侧接板5的后侧贯穿设置有滑杆7,滑杆7顶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卡杆8,滑杆7能够对卡杆8的位置进行调节,侧接板5的内侧滑动安装有调节杆10,调节杆10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折杆12,第二折杆12用于对板材的后侧进行支撑,第一折杆3用于对板材的底端进行承托,第二折杆12和第一折杆3之间设置有预制板13,通过第一折杆3和第二折杆12末端的“l”型结构对预制板13的末端进行承托和侧面支撑,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吊具在使用时安装不方便的缺陷。
23.挂板2和第一折杆3均对称分布于吊杆1的前后两侧,第一折杆3的顶端与吊杆1之间为转动连接,在实际使用时也可以不使用吊杆1,仅单独使用第一折杆3和挂板2,使得装
置能够在吊运后对第一折杆3进行转动,便于后续对板材放置的角度进行调节,提升了装置使用的多样性。
24.固定环4在第一折杆3的表面等间距分布,侧接板5上第一通孔6的中轴线与滑杆7前端卡杆8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装置上等角度分布的固定环4,使得装置能够根据孔眼的位置使用相应位置的固定环4,进而提升装置的适用范围,保证装置能够适应不同孔眼位置的固定环4使用,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25.滑杆7的外侧套设有弹簧9,弹簧9的首尾两端分别与滑杆7和侧接板5相连,通过装置上的滑杆7在侧接板5上位置的调节,使得装置能够根据板材的厚度改变板材前侧支撑组件的安装位置,使得装置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板材进行吊运工作。
26.滑杆7通过弹簧9与侧接板5之间构成弹性结构,卡杆8和滑杆7之间互相平行,卡杆8和调节杆10之间互相垂直,通过装置上互相垂直的卡杆8和滑杆7使得装置能够便捷地改变调节杆10和侧接板5之间的卡合状态,从而对不同厚度的板材进行固定。
27.调节杆10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1,第二通孔11在调节杆10的表面等间距分布,通过调节杆10上等间距分布的第二通孔11使得装置能够根据板材的厚度更加精确地调节夹紧的范围,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
28.第二折杆12通过调节杆10与侧接板5之间构成伸缩结构,调节杆10通过卡杆8、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11与侧接板5之间构成卡合结构,通过伸缩结构和卡合结构,使得第二折杆12能够在调节杆10和卡杆8的左右下平直前后移动并保持卡合,提升了装置吊运时的安全性。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0.如图1-3所示,该装置使用时,首先将预制板13放置进第一折杆3的上方,根据预制板13上孔眼的高度,对使用的固定环4进行调节(结合图3可以看出),通过第一折杆3底部的“l”型结构对预制板13的底部进行支撑,然后将调节杆10穿插进相应位置的固定环4内的侧接板5中,根据预制板13的厚度改变调节杆10的位置,调节至相应位置后,在弹簧9的作用下,使得弹簧9拉动滑杆7,使得滑杆7向下移动,滑杆7带动卡杆8下移并使得卡杆8的前端卡进第一通孔6和调节杆10内的第二通孔11中,此时装置便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板材进行夹紧和固定;
31.如图3-4所示,在完成夹紧和固定后,调节杆10前端的第二折杆12末端的“l”型结构对预制板13的后侧进行支撑,为了防止预制板13旋转,通过吊杆1和挂板2对两组第一折杆3进行连接,从而使得装置能够从预制板13的左右两侧对板材进行稳定吊运。
32.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