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淀粉改性塑料薄膜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2022-07-23 07:15: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塑料薄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淀粉改性塑料薄膜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塑料薄膜,一般是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薄膜,用于包装,以及用作覆膜层,塑料包装及塑料包装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特别是复合塑料软包装,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其中又以食品包装所占比例最大,随着环保理念的逐渐加强,传统的塑料薄膜难以降解,造成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所以淀粉改性塑料薄膜日渐发展,淀粉改性塑料薄膜主要是由淀粉制成,容易在环境中降解,使用日渐广泛。
3.传统的淀粉改性塑料薄膜,一般只是淀粉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制得,但是塑料薄膜的使用范围广泛,在食品领域进行使用时,塑料薄膜需要具有一定的抗菌杀菌效果,但现有的塑料薄膜抗菌杀菌效果不是很好,这样对食品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且传统的生产步骤繁琐,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淀粉改性塑料薄膜的生产方法,解决了淀粉改性塑料薄膜的生产方法不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淀粉改性塑料薄膜的生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将淀粉与氧化剂以1:0.25-1:0.4的质量比加入到氧化剂水溶液中,然后通过搅拌器进行搅拌,加入ph调节剂后将溶液调节成中性,然后将溶液加热至35-40℃下搅拌4-6小时形成淀粉浆,然后用水泵将淀粉浆抽出后通过过滤板进行过滤,用水洗涤3-5次后,得到改性淀粉;s2、将一定量的明胶加热溶解,称取一定量的甘油放置备用,将明胶、微胶囊和甘油按比例加入s1中得到的改性淀粉溶液中搅拌20-30min,然后待混合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自制模具中流延,最后放入干燥箱干燥至恒重;s3、调节s2中得到改性淀粉的含水量,使水分含量为15-30wt%,然后将得到的改性淀粉通过挤出机挤出造粒,选取适量的可完全生物降解树脂粒料进行干燥处理,然后放置备用;s4、将s3中得到的改性淀粉颗粒和树脂颗粒按照比例混合放入挤出机料斗,然后进行物理发泡,得到可生物降解的发泡塑料;s5、将发泡塑料制备表层,然后制备中间层和选备里层,将表层和中间层进行粘合,胶合剂喷涂在中间层表面,胶合剂层厚度控制在0.01-0.012mm,然后粘合中间层和里
层,胶合剂喷涂在里层表面,胶合剂层厚度控制在0.02-0.025mm,最后将粘合后的薄膜在热压辊设备上进行热定型处理,冷却成型后的薄膜厚度约为0.2-0.24mm;s6、依据银镜反应原理,将s5中得到的可生物降解的发泡塑料薄膜浸入银氨溶液中,制备出淀粉/纳米银抗菌复合薄膜。
6.优选的,所述s1中,氧化剂水溶液的浓度为0.1-0.2g/m。
7.优选的,所述s1中,氧化剂为双氧水、高碘酸钠和高锰酸钾中的任意一种制成。
8.优选的,所述s2中,得到的粒料干燥至含水量不超过3wt%。
9.优选的,所述s5中,胶合剂选用双组分聚氨酯粘合剂。
10.优选的,所述s5中,热压辊的温度控制在50℃-55℃,且热压辊的表面不能接触水分。
11.(三)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淀粉改性塑料薄膜的生产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淀粉改性塑料薄膜的生产方法,通过加入的成分具有很好的抗菌杀菌效果,在食品领域进行使用时具有很好的抗菌和杀菌效果,保证了食品的存储质量,避免了食品因为保存原因造成的变质,且整体生产步骤简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3.本发明提供三种技术方案:一种淀粉改性塑料薄膜的生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s1、将淀粉与氧化剂以1:0.25的质量比加入到氧化剂水溶液中,然后通过搅拌器进行搅拌,加入ph调节剂后将溶液调节成中性,然后将溶液加热至35℃下搅拌4小时形成淀粉浆,然后用水泵将淀粉浆抽出后通过过滤板进行过滤,用水洗涤3次后,得到改性淀粉;s2、将一定量的明胶加热溶解,称取一定量的甘油放置备用,将明胶、微胶囊和甘油按比例加入s1中得到的改性淀粉溶液中搅拌20min,然后待混合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自制模具中流延,最后放入干燥箱干燥至恒重;s3、调节s2中得到改性淀粉的含水量,使水分含量为15wt%,然后将得到的改性淀粉通过挤出机挤出造粒,选取适量的可完全生物降解树脂粒料进行干燥处理,然后放置备用;s4、将s3中得到的改性淀粉颗粒和树脂颗粒按照比例混合放入挤出机料斗,然后进行物理发泡,得到可生物降解的发泡塑料;s5、将发泡塑料制备表层,然后制备中间层和选备里层,将表层和中间层进行粘合,胶合剂喷涂在中间层表面,胶合剂层厚度控制在0.01mm,然后粘合中间层和里层,胶合剂喷涂在里层表面,胶合剂层厚度控制在0.02mm,最后将粘合后的薄膜在热压辊设备上进行热定型处理,冷却成型后的薄膜厚度约为0.2mm;
s6、依据银镜反应原理,将s5中得到的可生物降解的发泡塑料薄膜浸入银氨溶液中,制备出淀粉/纳米银抗菌复合薄膜。
14.实施例2s1、将淀粉与氧化剂以1:0.4的质量比加入到氧化剂水溶液中,然后通过搅拌器进行搅拌,加入ph调节剂后将溶液调节成中性,然后将溶液加热至40℃下搅拌6小时形成淀粉浆,然后用水泵将淀粉浆抽出后通过过滤板进行过滤,用水洗涤5次后,得到改性淀粉;s2、将一定量的明胶加热溶解,称取一定量的甘油放置备用,将明胶、微胶囊和甘油按比例加入s1中得到的改性淀粉溶液中搅拌30min,然后待混合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自制模具中流延,最后放入干燥箱干燥至恒重;s3、调节s2中得到改性淀粉的含水量,使水分含量为30wt%,然后将得到的改性淀粉通过挤出机挤出造粒,选取适量的可完全生物降解树脂粒料进行干燥处理,然后放置备用;s4、将s3中得到的改性淀粉颗粒和树脂颗粒按照比例混合放入挤出机料斗,然后进行物理发泡,得到可生物降解的发泡塑料;s5、将发泡塑料制备表层,然后制备中间层和选备里层,将表层和中间层进行粘合,胶合剂喷涂在中间层表面,胶合剂层厚度控制在0.012mm,然后粘合中间层和里层,胶合剂喷涂在里层表面,胶合剂层厚度控制在0.025mm,最后将粘合后的薄膜在热压辊设备上进行热定型处理,冷却成型后的薄膜厚度约为0.24mm;s6、依据银镜反应原理,将s5中得到的可生物降解的发泡塑料薄膜浸入银氨溶液中,制备出淀粉/纳米银抗菌复合薄膜。
15.实施例3s1、将淀粉与氧化剂以1:0.3的质量比加入到氧化剂水溶液中,然后通过搅拌器进行搅拌,加入ph调节剂后将溶液调节成中性,然后将溶液加热至37℃下搅拌5小时形成淀粉浆,然后用水泵将淀粉浆抽出后通过过滤板进行过滤,用水洗涤4次后,得到改性淀粉;s2、将一定量的明胶加热溶解,称取一定量的甘油放置备用,将明胶、微胶囊和甘油按比例加入s1中得到的改性淀粉溶液中搅拌25min,然后待混合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自制模具中流延,最后放入干燥箱干燥至恒重;s3、调节s2中得到改性淀粉的含水量,使水分含量为20wt%,然后将得到的改性淀粉通过挤出机挤出造粒,选取适量的可完全生物降解树脂粒料进行干燥处理,然后放置备用;s4、将s3中得到的改性淀粉颗粒和树脂颗粒按照比例混合放入挤出机料斗,然后进行物理发泡,得到可生物降解的发泡塑料;s5、将发泡塑料制备表层,然后制备中间层和选备里层,将表层和中间层进行粘合,胶合剂喷涂在中间层表面,胶合剂层厚度控制在0.01-0.011mm,然后粘合中间层和里层,胶合剂喷涂在里层表面,胶合剂层厚度控制在0.02-0.022mm,最后将粘合后的薄膜在热压辊设备上进行热定型处理,冷却成型后的薄膜厚度约为0.2-0.22mm;s6、依据银镜反应原理,将s5中得到的可生物降解的发泡塑料薄膜浸入银氨溶液中,制备出淀粉/纳米银抗菌复合薄膜。
16.实验过程
1.降解性检测:将三个实施例制得的产品分别放入到同等微生物的泥土中进行降解,在制作降解泥土时,尽量保证微生物含量接近,然后记录其降解速度,直至全部降解完成。
17.2.抗拉强度:将三个实施例中制得的塑料薄膜进行抗拉测试,结果用mpa记录。
18.3.抗菌检测:选取市场上常见的一种食品,然后通过实施例1制得的塑料薄膜对食品进行包装,包装10个产品后自然放置,然后通过实施例2制得的塑料薄膜对食品进行包装,包装10个产品后自然放置,最后通过实施例3制得的塑料薄膜对食品进行包装,包装10个产品后自然放置,放置合适时间后打开对食品中的细菌进行检测记录。
19.实验结果随机选取市场上的日常塑料薄膜作为对照组,然后分别对其降解性、抗拉强度和抗菌性进行检测,且检测条件和上述一致,然后记录其结果,得到下面表,有表可知,实施例2制得的产品降解性、抗拉强度和抗菌性效果最佳。
2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
2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