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制作连接头内槽的成型模具及制作方法与流程

2022-07-16 23:00: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制作连接头内槽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不断迅猛发展,各个产品对零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生产方法以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通过注塑模具可以有效地提升产品的量产速度,在同业竞争之中赢先机,其中管道的连接头也可以使用注塑模具生产,连接头在连接两根管道时,接头处容易脱落,因此,带有内槽的连接头应运而生,由于内槽的卡合作用,使得连接在一起的管道不易脱落,且方便安装。
3.中国专利公开了管接头的注塑模具(授权公告号cn106217770b),该专利技术通过弯芯棒的设置,芯棒取出采用旋转的方式,使采用注塑一体成型管接头生产具备了可能性,降低了管接头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通过采用注塑模具提高了管接头的密封性,但是其不方便对带有内槽的连接头进行脱模,从而导致其加工效率不高,且加工质量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连接头内槽的成型模具及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作连接头内槽的成型模具,包括定模以及位于定模下端的动模,所述定模和动模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模芯,所述定模包括第一模块以及位于第一模块下端的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的上端开设有注塑口,所述第一模块的下端的四角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套接有弹簧,所述第二模块的下端的四角固定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靠近相对应的连接杆,所述动模的上端的四角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嵌入在导向套内;所述模芯包括模芯本体以及位于模芯本体上端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内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成型组件,且定位块的内侧位于若干个成型组件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注塑管,若干个所述成型组件的外侧的固定连接有脱落块,所述注塑管贯穿脱落块的内侧,所述注塑口与注塑管相连通。
6.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杆通过弹簧分别顶推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第二模块与 动模通过导向套和导向柱相互连接。
7.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脱落块嵌入在第一模块的内侧,所述定位块嵌入在第二模块的内侧,所述模芯本体嵌入在动模的内侧。
8.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模的上端靠近导向柱的一侧开设有杆槽,所述连接杆嵌入在杆槽内。
9.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成型组件包括内支撑结构,所述内支撑结构中部位置的上下端以及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内缩套,所述第二内缩套的内侧嵌入设置有内芯,
且第二内缩套的外侧套接有第一内缩套,所述内芯贯穿第一内缩套的内侧后嵌入在第二内缩套的内侧,所述第二内缩套外侧的下端开设有直角成型环。
1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支撑结构包括三个拼接而成的内成型柱,所述内成型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杆,且内成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杆,所述内成型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和横支撑杆分别贯穿相对应的第二内缩套和内芯。
11.一种制作连接头内槽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模具复位:首先通过外部的注塑设备使得定模和动模连接在一起,这时,导向柱嵌入在导向套的内侧;s2、注塑成型:通过注塑口向注塑管内注塑熔融的材料,熔融的材料进入到成型组件与定位块之间,在注塑期间,连接杆外侧的弹簧被挤压,动模推动第二模块,使得第二模块向第一模块靠近,当定模与动模不在连接时,即完成注塑,冷却成型后得到产品带有直角内槽的连接头,此时第二内缩套的直角成型环插入连接头内,并与直角内槽卡合;s3、产品脱模:通过外部的注塑设备使得动模复位,弹簧伸长,并反向推动第二模块,第二模块回弹复位,脱落块开始工作,带动内芯离开第二内缩套,第二内缩套失去内芯的充涨后,开始内向收缩,第二内缩套外侧的直角成型环同时内缩,直角成型环脱离连接头内的直角内槽;第二内缩套内向收缩后,使得第一内缩套失去第二内缩套的充涨,第一内缩套也开始内向收缩,以此实现将内芯从第二内缩套中抽离,进而实现连接头脱落,完成脱模工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脱落块、定位块、成型组件和模芯本体相互配合,可以一次加工成型多个成型产品连接头,通过连接杆和弹簧分别顶推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可以在注塑完成时,自动推开定模与动模,可以有效地避免漏注和多注,提高质量,节省原料,通过内芯、第一内缩套和第二内缩套相互配合,在开模的过程中,可以自动对成型产品带有直角内槽的连接头进行脱模,方便、快捷,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3.图1为一种制作连接头内槽的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制作连接头内槽的成型模具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一种制作连接头内槽的成型模具中模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制作连接头内槽的成型模具中成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制作连接头内槽的成型模具中成型组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6为一种制作连接头内槽的成型模具中内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0、定模;11、连接杆;12、导向套;13、第一模块;14、第二模块;15、注塑口; 20、动模;21、导向柱;22、弹簧;30、模芯;31、脱落块;32、定位块;33、成型组件;331、内支撑结构;3311、上支撑杆;3312、内成型柱;3313、下支撑杆;3314、横支撑杆;332、内芯;333、第一内缩套;334、第二内缩套;3341、直角成型环;330、连接头;34、注塑管;35、模芯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15.请参阅图1~6,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制作连接头内槽的成型模具,包括定模10以及位于定模10下端的动模20,定模10和动模20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模芯30定模10包括第一模块13以及位于第一模块13下端的第二模块14,第一模块13的上端开设有注塑口15,第一模块13的下端的四角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外侧套接有弹簧22,第二模块14的下
端的四角固定有导向套12,导向套12靠近相对应的连接杆11,动模20的上端的四角固定连接有导向柱21,导向柱21嵌入在导向套12内,在注塑和脱模的过程中,导向柱21沿着导向套12滑动;模芯30包括模芯本体35以及位于模芯本体35上端的定位块32,定位块32的内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成型组件33,且定位块32的内侧位于若干个成型组件3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注塑管34,若干个成型组件33的外侧的固定连接有脱落块31,注塑管34贯穿脱落块31的内侧,注塑口15与注塑管34相连通。
16.在图2中,第一模块13与第二模块14通过连接杆11相互连接,连接杆11通过弹簧22分别顶推第一模块13和第二模块14,使得第一模块13和第二模块14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第二模块14与 动模20通过导向套12和导向柱21相互连接。
17.在图2和图3中,脱落块31嵌入在第一模块13的内侧,定位块32嵌入在第二模块14的内侧,模芯本体35嵌入在动模20的内侧。
18.在图2中,动模20的上端靠近导向柱21的一侧开设有杆槽,连接杆11嵌入在杆槽内,在注塑和脱模的过程中,连接杆11沿着杆槽滑动。
19.在图4和图5中,成型组件33包括内支撑结构331,内支撑结构331中部位置的上下端以及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内缩套334,第二内缩套334的内侧嵌入设置有内芯332,且第二内缩套334的外侧套接有第一内缩套333,内芯332贯穿第一内缩套333的内侧后嵌入在第二内缩套334的内侧,第二内缩套334外侧的下端开设有直角成型环3341,通过内芯332使得第二内缩套334充涨,通过第二内缩套334使得第一内缩套333充涨,从而便于带直角内槽的连接头330成型后脱模;通过定位块32对第一内缩套333和第二内缩套334进行定位,防止第一内缩套333和第二内缩套334发生移动;脱落块31与内芯332固定连接,从而可以通过脱落块31带动内芯332脱离第二内缩套334。
20.在图6中,内支撑结构331包括三个拼接而成的内成型柱3312,内成型柱33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杆3311,且内成型柱33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杆3313,内成型柱33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支撑杆3314,上支撑杆3311、下支撑杆3313和横支撑杆3314分别贯穿相对应的第二内缩套334和内芯332,注塑成型的产品带直角内槽的连接头330位于内成型柱3312与模芯本体35之间。
21.一种制作连接头内槽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模具复位:首先通过外部的注塑设备使得定模10和动模20连接在一起,这时,导向柱21嵌入在导向套12的内侧;s2、注塑成型:通过注塑口15向注塑管34内注塑熔融的材料,熔融的材料进入到成型组件33与定位块32之间,在注塑期间,连接杆11外侧的弹簧22被挤压,动模20推动第二模块14,使得第二模块14向第一模块13靠近,当定模10与动模20不在连接时,即完成注塑,冷却成型后得到产品带有直角内槽的连接头330,此时第二内缩套334的直角成型环3341插入连接头330内,并与直角内槽卡合;s3、产品脱模:通过外部的注塑设备使得动模20复位,弹簧22伸长,并反向推动第二模块14,第二模块14回弹复位,脱落块31开始工作,带动内芯332离开第二内缩套334,第二内缩套334失去内芯332的充涨后,开始内向收缩,第二内缩套334外侧的直角成型环3341同时内缩,直角成型环3341脱离连接头330内的直角内槽;第二内缩套334内向收缩后,使得第一内缩套333失去第二内缩套334的充涨,第一内缩套333也开始内向收缩,以此实现将内芯332从第二内缩套334中抽离,进而实现连接头330脱落,完成脱模工作。
22.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