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外用调理中药包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15:16: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调理用中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外用调理中药包。


背景技术:

2.膏药是我国中药制剂中的一种传统剂型,早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已有“油、丹熬炼成膏”的记载。刘宋《刘涓子鬼遗方》中亦有多种“薄贴”的记载,“薄”指软膏,“贴”指膏药。唐、宋以来对膏药的应用更加广泛,清代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为膏药在应用方面的专著,目前中医临床及民间仍然广泛使用膏药。
3.中医治病,要掌握病因、病机,强调辨证,要根据脏腑的阴阳寒热虚实表里加以分析,然后才给予恰当的治疗。内治法是如此,外治法同样如此,并非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将外治法仅仅看作是局部用药,应当将其与内治法同等看待,外治法同样在用药遣方上要有中医理论和药性理论作指导。针对目前常见的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疾病,常规的治疗方式推拿按摩、烤电、拔罐、膏药等外治法,且治疗效果各不相同。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外用调理中药包,其主要成分及重量份配比为:要成分及重量份配比为:
5.三棱,别名萆根、京三棱、红蒲根、光三棱。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主治症
瘕痞块,瘀滞经闭,痛经,食积胀痛,跌打伤痛。味辛、涩,性凉。归肝、脾经。
6.莪术,别名蓬药、蓬莪术、广茂、蓬术、青姜、羌七、广术、黑心姜。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主治血气心痛,饮食积滞,脘腹胀痛,血滞经闭,痛经,症瘕瘤痞块,跌打损伤。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
7.元胡,别名延胡索、玄胡索、元胡索。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味辛、苦,性温。归肝、胃经。
8.木香,别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具有行气止痛,调中导滞的功效。主治脘腹胀痛,泄泻腹痛,痢疾后重,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味辛、苦,性温。归肺、肝、脾经。
9.桂枝,别名柳桂。具有和胃化湿,舒筋活络的功效。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
10.桔梗:桔梗别名:符蔰、白药、利如、梗草、卢茹、房图、荠世纪、苦梗、苦桔梗、大药、苦菜根。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多,咳痰不爽,胸膈痞闷,咽喉肿痛,肺痈咳吐脓血。味苦、辛,性平。归肺、胃经。
11.白芷,别名薛、芷、芳香、苻蓠、泽芬、白茝、香白芷。具有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主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味辛,性温。归肺、髀、胃经。
12.厚朴,别名厚皮、重皮、赤朴、烈朴、川朴、紫油厚朴。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的功效。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味苦、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
13.紫苏,别名苏叶、赤苏、皱苏、尖苏、香苏叶、鸡冠紫苏。具有散寒解表,宣肺化痰,行气和中,安胎,角鱼蟹毒的功效。主治风寒表证,咳嗽痰多,脆胀满,恶心呕吐,腹痛吐泻,胎气不和,妊娠恶阴,食鱼蟹中毒。味辛,性温。归肺、脾经。
14.枳壳,具有破气,行痰,消积的功效。主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味苦、酸,性微寒。归肺、脾、肝、胃、大肠经。
15.川芎,别名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马衔、芎藭、雀脑芎、京芎、贯芎、抚芎、台芎、西芎。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腥痛,癥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味辛,性温。归肝经、胆经、心包经。
16.大黄,别名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牛舌、锦纹、生军、川军。具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的功效,主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味苦,性寒。归胃、大肠、肝经。
17.当归,别名十归、秦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味苦,性温。入心、肝、脾经。
18.黄芪,别名箭芪、百本、王孙、锦芪、绵黄芪、北芪。具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的功效。主治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
口久不愈合。味甘,性温。归肺、脾经。
19.人参,别名山参、血参、园参、黄参、土精、地精、神草、百尺杵、孩儿参、金井玉阑。具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的功效。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经。
20.甘草,别名暂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咳嗽,脾胃虚弱,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癔病,痈疖肿毒,药物及食物中毒。味甘,性平。归脾、胃、肺经。
21.没药,别名末药,明没药。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主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味苦,性平。归肝经。
22.五灵脂,别名药本、寒号虫粪、灵脂,为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或其他近缘动物的粪便。具有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的功效。主治心腹淤血作痛,痛经,血瘀经闭,产后淤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损伤,蛇、虫咬伤。味苦、甘,性温。归肝经。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外用调理型中药包,可以有效取代药浴、推拿按摩、针灸、烤电、拔罐、熏蒸等治疗方式,针对颈椎病、肩周炎、腰酸背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脊柱炎、项背强直、关节炎、风湿、类风湿、痛风、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坐骨神经痛、脂肪蓄积症等症状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同时对神经衰弱、失眠多梦、胃肠功能紊乱、胃溃疡、胃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便溏或大便不成形、心绞痛、心肌供血不足肾阳虚、肾炎、痛经、经行身痛、月经后期、产后身痛、产后腹痛、囊肿、结节、乳腺增生等具有调理效果,此外对乳腺癌、以及其它癌症疼痛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可以通过药浴浸泡或穴位贴敷的方式用药,因其定向与靶向作用而力专效宏,更便捷速效,适合于各类各部位疼痛,具有使用方便,适用面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易于推广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24.实施例1
25.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外用调理中药包,其主要成分及重量份配比为:
26.实施例2
27.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外用调理中药包,其主要成分及重量份配比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外用调理中药包,其主要成分及重量份配比为:
28.实施例3
29.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外用调理中药包,其主要成分及重量份配比为:
30.具体使用方法:一、腿浴:就是用药浴泡脚的方式,借助热能促进药物的升降浮沉寒热温凉之性渗透进入人体内的作用,产生一定的刺激以后,使皮肤毛孔开放、微血管扩张,药物的有效成分渗透入皮肤达到肌肉的深部以至骨骼,或通过毛细血管吸收后循环至全身或者特定部位,而达到缓解疼痛不适,治疗疾病的目的。既可以保证药物通过皮肤经络通达周身,又不会出现囗服药物时胃肠道对于药物的分解降低药效和增加肝肾负担所产生的副作用。中药的有效成分通过扩张的毛细血管循环到全身经脉,定向作用于五脏六腑,从而达到内病外调、改善体质、疏通经脉、祛病健身、排出体内毒素垃圾、激发潜能增强自愈能力的目的。具有简便易行,适用面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易于推广的特点。
31.二、穴位贴敷: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穴位贴敷是中医外治治疗方法之一,它融合经络、穴位、药物、透皮吸收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其机理为:穴位刺激调节作用;药物在局部皮肤黏膜被吸收以后的效应;二者的叠加效应,即穴位刺激作用和经络上下贯通作用。穴位贴敷与腿浴有异曲同工之妙,因其定向与靶向作用而力专效宏,更便捷速效,适合于各类各部位疼痛。
32.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分为现有技术。
33.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