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介入术后患者的髋腿角度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16:05: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介入术后患者的髋腿角度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2.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通过皮肤表面创口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
3.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机械性辅助循环方法之一,通过物理作用,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和改善心肌功能。
4.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介入治疗技术是指人工植入心脏起搏器,用特定频率的脉冲电流,经过导线和电极刺激心脏,代替心脏的起搏点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方法,特别是治疗重症慢性心律失常。
5.心脏起搏器分为埋藏式起搏器和体外临时起搏器,临时起搏器用于阿斯综合征的紧急救治,部分患者手术期间的安全保障,在永久起搏器之前的过渡性治疗。
6.患者无论是iabp置管期间还是安置临时起搏器期间,都有一根特定的管道从患者的股动脉处沿伸至心脏。iabp的球囊导管如果发生折叠,则有可能使iabp的充气囊发生破裂危及生命。临时起搏器的线路导管,如果发生折叠或移位,则直接导致保障生命的线路中断。因此患者股动脉穿刺处不发生弯曲是确保生命导管不发生折叠的重要保障。
7.当生命在仪器辅助支持状态下,患者需要强迫体位,来确保生命支持仪器的正常运行,保障生命的救治。无论是患者睡眠状态,还是无意识的移动,都可能导致患者下肢与躯干的前后位发生弯曲,我们迫切的希望通过一种辅助装置来提醒和支持患者下肢与躯干保持平行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介入术后患者的髋腿角度保持装置,以人体的髋骨作为固定基础,通过支撑和限位结构对大腿向上方向上的摆动进行限制,以保证大腿和腰部之间的保持足够大的角度,阻碍患者弯腰、蜷腿的动作,从而防止导管弯折堵塞。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10.一种用于介入术后患者的髋腿角度保持装置,包括髋骨固定部、腿部限位板和用于连接所述髋骨固定部和腿部限位板的支撑连接件,所述髋骨固定部通过包围收紧在人体两侧髋骨部位的方式实现在腰部的固定;所述腿部限位板设有可与大腿前侧表面相贴合的弧形凹面,通过所述腿部限位板以限制大腿朝向前侧运动;所述支撑连接件在所述髋骨固定部和腿部限位板之间起到支撑作用以限制髋骨固定部和腿部限位板的相对位置。
11.优选的,支撑连接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角度调节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共同连接至所述角度调节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远离角度调节机构的一端分别连接至髋骨固定部和腿部限位板。
12.优选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有同轴心设置的第一旋转座、第二旋转座和调节旋转座,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第一旋转座,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第二旋转座,所述第二旋转座设有弧形槽a,所述调节旋转座设有所述弧形槽a相对齐的弧形槽b,所述弧形槽a和弧形槽b均以所述第一旋转座的轴心为圆心,所述第一旋转座设有限位凸杆,所述限位凸杆同时嵌入所述弧形槽a和弧形槽b中。
13.优选的,支撑连接件的两端部分别通过可锁旋转件与所述髋骨固定部和腿部限位板相连接,所述可锁旋转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髋骨固定部和腿部限位板均与支撑连接件可相对旋转;所述可锁旋转件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髋骨固定部和腿部限位板均与支撑连接件相对固定。
14.优选的,可锁旋转件包括基座、旋转支座和锁紧旋钮,所述旋转支座与支撑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锁紧旋钮中心处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旋转支座并与基座螺纹连接,所述旋转支座与基座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基座朝向旋转支座的表面设有第一凹凸纹路,所述旋转支座朝向基座的表面设有可与所述第一凹凸纹路相嵌合的第二凹凸纹路。
15.优选的,髋骨固定部为表面包覆有柔性材料的“c”形板,所述“c”形板采用具有弹性的金属或硬质塑料材质,所述“c”形板两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通过魔术贴可分离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用于介入术后患者的髋腿角度保持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一、髋骨固定部以包围收紧的方式固定在患者腰部,以人体的髋骨作为固定基础,能够达到较为稳定的固定效果,腿部限位板通过支撑连接件与髋骨固定部相对固定,以限制大腿朝向前侧的摆动,从而阻碍患者出现弯腰、蜷腿的动作,有效避免导管在腹股沟处弯折堵塞。
18.二、支撑连接件中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旋转连接,可以使腿部限位板相对于髋骨固定部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同时通过角度调节机构可以设定和调整腿部限位板和髋骨固定部相对摆动角度范围,在保证导管不发生弯折的情况下,使得患者可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腿部活动。
19.三、支撑连接件的两端部分别与髋骨固定部和腿部限位板旋转连接,且旋转状态便于锁定和解锁,在对患者进行佩戴时,使得支撑连接件与髋骨固定部和腿部限位板处于解锁状态,以使得髋骨固定部可以较好地贴合腰部,保证固定的稳定性,使得腿部限位板可以较好地贴合大腿表面,在限制大腿活动的同时提升舒适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介入术后患者的髋腿角度保持装置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前部视角)。
22.图3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上部视角)。
23.图4为本实施例中角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施例中角度调节机构的剖视图。
25.图6为本实施例中可锁旋转件的剖视图。
26.附图标记:1、c”形板;10、第一固定带;11、第二固定带;2、腿部限位板;3、支撑连接件;30、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角度调节机构;321、第一旋转座;3210、限位凸杆;322、第二旋转座;3220、弧形槽a;323、调节旋转座;3230、弧形槽b;33、可锁旋转件;330、基座;3300、第一凹凸纹路;331、旋转支座;3310、第二凹凸纹路;332、锁紧旋钮;3320、螺纹杆;333、弹性件;4、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8.如图1至图6所示的用于介入术后患者的髋腿角度保持装置,包括髋骨固定部、腿部限位板2和用于连接髋骨固定部和腿部限位板2的支撑连接件3,髋骨固定部为表面包覆有柔性材料(如硅胶、海绵或织物)的“c”形板1,“c”形板1采用具有弹性的金属或硬质塑料材质,“c”形板1两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一固定带10和第二固定带11,第一固定带10和第二固定带11通过魔术贴可分离连接,“c”形板1通过包围收紧在人体两侧髋骨部位的方式实现在腰部的固定,以人体的髋骨作为固定基础以达到稳定的固定效果。
29.腿部限位板2设有可与大腿前侧表面相贴合的弧形凹面,支撑连接件3在髋骨固定部和腿部限位板2之间起到支撑作用以限制髋骨固定部和腿部限位板2的相对位置,通过腿部限位板2以限制大腿朝向前侧运动。
30.支撑连接件3包括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31和角度调节机构32,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31共同连接至角度调节机构32,角度调节机构32包括有同轴心设置的第一旋转座321、第二旋转座322和调节旋转座323,第一支撑杆30连接第一旋转座321,第二支撑杆31连接第二旋转座322,第二旋转座322设有弧形槽a3220,调节旋转座323设有弧形槽a3220相对齐的弧形槽b3230,弧形槽a3220和弧形槽b3230均以第一旋转座321的轴心为圆心,第一旋转座321设有限位凸杆3210,限位凸杆3210同时嵌入弧形槽a3220和弧形槽b3230中。
31.第一支撑杆30和第二支撑杆31的远离角度调节机构32的一端分别通过可锁旋转件33与髋骨固定部和腿部限位板2相连接,可锁旋转件33包括基座330、旋转支座331和锁紧旋钮332,旋转支座331与第一支撑杆30固定连接,锁紧旋钮332中心处设有螺纹杆3320,螺纹杆3320贯穿旋转支座331并与基座330螺纹连接,旋转支座331与基座330之间设有弹性件333,基座330朝向旋转支座331的表面设有第一凹凸纹路3300,旋转支座331朝向基座330的表面设有可与第一凹凸纹路3300相嵌合的第二凹凸纹路3310。
32.可锁旋转件33处于解锁状态时,髋骨固定部和腿部限位板2均与支撑连接件3可相对旋转;可锁旋转件33处于锁定状态时,髋骨固定部和腿部限位板2均与支撑连接件3相对固定。
33.以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