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锁紧装置以及笼车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05:24: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紧装置以及笼车。


背景技术:

2.笼车通常在物流行业中用于临时存放和运输包裹。通过将笼车设计成可折叠的结构可以在不需要使用时将其收纳以节省存储空间。
3.现有的笼车在对底板进行折叠时,由于没有防倾倒装置,底板容易回倒,操作人员可以采用其它锁紧件将底板与侧壁锁紧,但这样会增加操作的复杂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具有新构型的笼车,以提升其折叠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锁紧装置,能够提升笼车的折叠效率。
5.上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一锁紧件;以及第二锁紧件,包括活动件以及固定件,所述活动件和/或固定件具有第一容纳空间,所述活动件可活动地与所述固定件连接,具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并在所述第二位置开放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一锁紧件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第二锁紧件相接触后,可驱使所述活动件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允许所述第一锁紧件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锁紧件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后,所述活动件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并与所述至少一部分相接触,配合限制所述第一锁紧件自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中脱出。
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锁紧件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第二锁紧件相接触后,可驱使所述活动件自所述第一位置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活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封闭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活动件在所述第二位置始终具有朝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的趋势。
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固定件铰接。
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件具有圆弧面或斜面,所述第一锁紧件在外力作用下朝向所述第二锁紧件运动时,所述圆弧面或所述斜面最先与所述第一锁紧件相接触。
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件受重力作用,以在所述第二位置始终具有朝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的趋势。
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锁紧件还包括弹性件,弹性支撑所述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受弹性力作用,以在所述第二位置始终具有朝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的趋势。
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锁紧件具有环形部,以形成可容纳所述活动件端部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活动件端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
12.上述锁紧装置中的第一锁紧件在第一位置时可与第二锁紧件相接触,配合限制第一锁紧件自第一容纳空间中脱出,为实现可在折叠过程中自动锁定的笼车提供基础。
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笼车,能够提升其折叠效率。
14.上述笼车包括第一壁面、第二壁面以及上述的锁紧装置,所述第一壁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锁紧件中的一方,所述第二壁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锁紧件中的另一方;其中,在笼车折叠过程中,所述第一壁面朝向所述第二壁面折叠,所述第一锁紧件朝向所述第二锁紧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锁紧件相接触,以使得所述第一锁紧件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在此状态下,所述活动件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并与所述至少一部分相接触,配合限制所述第一壁面沿远离所述第二壁面的方向移动。
1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装置与所述第一壁面、所述第二壁面可拆卸连接。
1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装置与所述第一壁面、所述第二壁面焊接连接。
17.上述笼车通过在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上分别设置锁紧装置的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锁紧件,在对笼车进行折叠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锁紧件的配合可将壁面自动锁定在折叠位置,简化笼车的收纳过程,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19.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中笼车的侧壁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20.图2是根据一实施例中笼车的侧壁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示意图。
21.图3是根据一实施例中锁紧装置的第一锁紧件的示意图。
22.图4是根据一实施例中锁紧装置的第二锁紧件的示意图。
23.图5是根据一实施例中第二锁紧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
24.图6是根据一实施例中锁紧装置的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接触时的示意图。
25.图7是根据一实施例中第二锁紧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26.符号标记说明
27.1笼车
28.2侧壁面
29.3底壁面
30.4隔板
31.5锁紧装置
32.6第一锁紧件
33.7第二锁紧件
34.8连接部
35.9弹性件
36.10把手
37.21收纳空间
38.31底部旋转轴
39.61本体部
40.62第二容纳空间
41.71活动件
42.72固定件
43.73第一容纳空间
44.74连接销
45.611第一限位部
46.612本体部端部
47.711第二限位部
48.712活动件端部
49.721凹部
50.x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以及后续其他的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52.现有的笼车在锁付时,通常采用传统的插销或是额外的门锁进行锁定,但发明人发现,具有这样构型的笼车的锁定过程以及折叠过程需要分步完成,费事费力。
53.申请人研究发现,通过设计具有新构型的笼车,使得笼车在折叠过程中即可完成锁定,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对于笼车的整体折叠以及锁付效率。
5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1及图2,图中所示的笼车1包括多个侧壁面2、隔板4以及底壁面3,其中一个侧壁面2具有收纳空间21,笼车1可由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折叠至图2所示的折叠状态,将其余多个侧壁面2以及隔板4折叠并收纳至该收纳空间21内,再将底壁面3绕底部旋转轴31转动使其与侧壁面2相贴,完成对笼车1的折叠收纳。
55.笼车1还包括锁紧装置5,通过在壁面上设置锁紧装置5,在对笼车1进行折叠的同时无需额外操作即可将壁面自动锁定在折叠位置。
56.上述锁紧装置5包括第一锁紧件6以及第二锁紧件7,笼车1具有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第一壁面上设置有第一锁紧件6与第二锁紧件7中的一方,第二壁面上设置有第一锁紧件6与第二锁紧件7中的另一方,在笼车1折叠过程中,第一壁面朝向第二壁面折叠,第一锁紧件6朝向第二锁紧件7移动,通过第一锁紧件6与第二锁紧件7的配合,可限制第一壁面沿远离第二壁面的方向移动,完成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的锁定。
57.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壁面为底壁面3,第一锁紧件6设置于该底壁面3上,第二壁面为具有收纳空间21的侧壁面2,第二锁紧件7设置于该侧壁面2上,通过第一锁紧件6与第二锁紧件7的配合可实现笼车1底壁面3与侧壁面2的锁定,防止在完成对笼车1的折叠后底壁面3因碰撞或是受到其它外力回倒。
58.可选地,也可以将第二锁紧件7设置在底壁面3上,第一锁紧件6设置在具有收纳空
间21的侧壁面2上,同样可以实现笼车1底壁面3与侧壁面2的锁定。
59.此外,锁紧装置5也可以设置在笼车1其它需要折叠的壁面上,从而可以在对笼车1进行折叠收纳时实现不同壁面的自动锁定,防止壁面因碰撞或是其它外力回倒。
60.为了实现笼车在折叠过程中即可完成锁定,第一锁紧件6、第二锁紧件7的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锁紧件6包括本体部61以及连接部8,第一锁紧件6通过连接部8固定于底壁面3上,第二锁紧件7包括活动件71以及固定件72,活动件71与固定件72可活动连接,固定件72具有第一容纳空间73,具体来说,固定件72靠近本体部61的一侧设置有凹部721,由凹部721形成可容纳本体部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容纳空间73。
61.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凹部721也可以设置在活动件71上,或是活动件71与固定件72上均设置有凹部721,以形成可容纳本体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容纳空间73。
62.其中,本体部61具有第一限位部611,活动件71具有第二限位部711,第一锁紧件6在外力作用下沿图5中箭头所示的第一方向x正方向移动,使本体部61与活动件71相接触,可驱动活动件71相对固定件72活动至第二位置,以允许第一锁紧件6的至少一部分进入第一容纳空间73,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进入第一容纳空间73的部分为本体部端部612。本体部端部612进入第一容纳空间73后,活动件71运动至图6所示的第一位置,并与本体部端部612相接触,配合限制第一锁紧件6自第一容纳空间73中脱出。
63.参考图5至图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活动件71的初始位置,即不受其它外力时所在的位置为第一位置,第一锁紧件6在外力作用下与第二锁紧件7相接触后,可驱使活动件71自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如图5所示,活动件71在第一位置时封闭第一容纳空间73;如图7所示,活动件71在第二位置时开放第一容纳空间73,使本体部端部612可自由进出第一容纳空间73。
64.当本体部端部612容纳于第一容纳空间73时,第一限位部611也位于第一容纳空间73中,活动件71在如图7所示的第二位置时始终具有朝向如图5所示的第一位置运动的趋势,以使得当第一限位部611进入第一容纳空间73后,活动件71可自发地自第二位置回复至第一位置,从而如图6所示,使第一限位部611可与第二限位部711相接触,在沿第一方向x负方向移动本体部61时,通过第一限位部611与第二限位部711的配合可限制本体部61相对所述活动件71移动,实现两者在第一方向x负方向上的锁定。
65.活动件71的第一位置是指通过活动件71与本体部61的配合限制第一锁紧件6自第一容纳空间73中脱出时活动件71所在的位置。
66.在另一个与图中所示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活动件71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形成有开口,第二端具有与第一限位部611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711。活动件71在初始位置时,由第一端与固定件72限定出可容纳本体部端部612的第一容纳空间73,第一锁紧件6在外力作用下与第一端相接触,驱使活动件71向上转动至第二位置,以允许本体部端部612通过开口进入第一容纳空间73;本体部端部612进入第一容纳空间73后,第二端将运动至第一位置,使第一限位部611可与第二限位部711相接触,此时,本体部端部612位于由第二端与固定件限定出的第一容纳空间73内,通过第二端与本体部61的配合限制第一锁紧件6自第一容纳空间73中脱出。
6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1至图7,在图中所示实施方式中,活动件71通过连接销74与固定件72铰接。
6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1至图7,活动件71具有圆弧面或斜面,第一锁紧件6在外力作用下朝向第二锁紧件7运动时,第一锁紧件6最先与活动件71上的圆弧面或斜面相接触,以驱使活动件71活动。通过圆弧面或斜面接触配合能够减少通过移动本体部61以带动活动件71向上转动时所施加的力,便于操作。
6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二锁紧件7还包括弹性件9,弹性件9的一端与活动件71相连接,另一端与侧壁面2相连接,通过弹性件9将活动件71弹性支撑于侧壁面2上,使活动件71受弹性力作用,以在第二位置始终具有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的趋势。
70.在沿第一方向x正方向移动本体部61时,本体部61与活动件71相接触并驱动活动件71向上转动,活动件71需克服弹性力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将本体部端部612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73内;继续推动本体部61,活动件71可在弹性力作用下向下转动由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将活动件端部712设置于第二容纳空间62内,限制本体部61相对活动件71向后移动。
71.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9为弹簧片,通过弹簧片将活动件71弹性支撑于侧壁面2上,使其在不受其它外力时保持在第一位置。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弹性件9也可以是其它弹性元件,例如扭簧等。
72.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不设置弹性件9,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活动件71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在第二位置也始终具有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的趋势。
7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本体部61为呈环状的环形部,在本体部61上形成有可容纳活动件端部712的第二容纳空间62,继续移动本体部61,活动件71可向下转动由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并封闭第一容纳空间73,使第一限位部611可与第二限位部711相接触,实现限位功能。其中,第一限位部611位于环形部(本体部61)的内周,在外力作用下,环形部(本体部61)的外周首先与活动件71相接触。
74.可选地,在其他一些与图中所示不同的实施例中,本体部61也可以呈钩状。
75.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活动件71在第一位置时,活动件端部712可穿过本体部61以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62内,使其在第一位置时完全封闭第一容纳空间73。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活动件71在第一位置时也可以部分封闭第一容纳空间73,只要在本体部端部612进入第一容纳空间73后可使第一限位部611与第二限位部711接触实现限位功能即可。
76.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活动件71与固定件72铰接以实现可活动连接,活动件71与固定件72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活动件71可滑动地连接于固定件72上,其滑动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x,通过移动本体部61可驱动活动件71由第一位置向上滑动至第二位置,使本体部端部612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73内。
7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锁紧件7还包括把手10,与活动件71相连接,转动该把手10可带动活动件71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便于使用者操作。当锁紧装置5处于图6所示的锁定状态时,由于两个限位部的配合,本体部61无法自第一容纳空间73离开;在需要解除锁紧装置5的锁定状态时,通过转动把手10可使活动件71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以开放第一容纳空间73,再沿第一方向x负方向移动本体部61即可实现第一锁紧件6与第二锁紧件7的分离。
78.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把手10,直接转动活动件71来实现第一锁紧件6与第二锁紧件7的分离。
79.在笼车1折叠过程中,底壁面3绕底部旋转轴31转动朝向侧壁面2折叠,第一锁紧件6自图5所示的位置朝向第二锁紧件7移动,使本体部61与活动件71相接触,继续移动底壁面3直到第一限位部611与第二限位部711相接触,将第一锁紧件6与第二锁紧件7锁定,从而可以限制底壁面3沿远离侧壁面2的方向移动,实现底壁面3与侧壁面2的锁定,避免底壁面3倾倒。而在需要使用笼车1时,转动把手10解除锁紧装置5的锁定,可再次将笼车1壁面展开。
80.通过在底壁面3以及具有收纳空间21的侧壁面2上设置该锁紧装置5,在将其余多个侧壁面折叠至收纳空间21后,对底壁面3进行折叠的过程中仅通过一个锁紧装置5即可完成对笼车1整体的锁定,无需额外操作或使用其它锁紧件,简化笼车1的收纳过程,便于使用。
8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锁紧装置5与笼车1可拆卸连接,具体来说,第一锁紧件6可拆卸地连接于底壁面3上,第二锁紧件7可拆卸地连接于侧壁面2上,便于对锁紧装置5进行维护更换,锁紧装置5与笼车1的可拆卸连接,如可通过螺栓连接或是卡合配合等方式实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锁紧装置5也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于笼车1上。
82.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