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固定攀爬路径的方法与流程

2022-07-14 03:10: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用于固定第一立柱(113)和第二立柱(213)的方法,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彼此平行且分别设有第一攀爬元件(170.3)和第二攀爬元件(170.5),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立柱(113)处于第一安装位置中:a)将第一下部连接器(20)附接到所述第一立柱(113)的第一下部部分(113.1);b)将第一上部连接器(42)附接到所述第一立柱(113.2)的第一上部部分(113);c)将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的第一下部端(170.31)附接到所述第一下部连接器(20),并且将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的第一上部端(170.32)附接到所述第一上部连接器(42.5);d)调节将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的所述第一下部端(170.31)与所述第一上部端(170.32)隔开的第一距离(l
42
),以使所述第一距离(l
42
)达到第一预定值;e)固定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的所述第一下部端(170.31)和所述第一上部端(170.32)相对于所述第一立柱(113)的位置;第二立柱(213)处于第二安装位置中:g)将第二下部连接器(50)附接到所述第二立柱(115.1)的第二下部部分(115);h)将第二上部连接器(54)附接到所述第二立柱(115.2)的第二上部部分(115);i)将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0.5)的第二下部端(170.51)附接到所述第二下部连接器(50),并且将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0.5)的第二上部端(170.52)附接到所述第二上部连接器(54);j)调节将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0.5)的第二下部端(170.51)与第二上部端(170.52)隔开的第二距离,以使所述第二距离达到所述第一预定值;k)固定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0.5)的所述第二下部端(170.51)和所述第二上部端(170.52)相对于所述第二立柱的位置;l)定位所述第一立柱(113)和所述第二立柱(115),使得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和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0.5)平行于攀爬方向延伸;m)调节所述第一立柱(113)和所述第二立柱(115)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的所述第一下部端(170.31)和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0.5)的所述第二下部端(170.51)位于与攀爬方向基本上正交的平面中,将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0.5)的第二下部端(170.51)附接到所述第二下部连接器(50)并将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0.5)的第二上部端(170.52)附接到所述第二上部连接器(54)的步骤i)包括步骤i’)和步骤i”),所述步骤i’)将用于支承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0.5)的第二型材附接到所述第二立柱(115);以及所述步骤i”)包括在用于支承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15)的所述第二型材之间放置第二阻尼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元件(53)布置成在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5.3)上施加第二摩擦力,所述第二摩擦力倾向于与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5.3)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攀爬方向的方向上的延伸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包括第一链条,而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0.5)包括第二链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位置和/或所述第二安装位置基本上是水平的,和/或所述攀爬方向基本上是垂直的。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上部连接器(42.5)附接到所述第一立柱(113)的第一上部部分(113.2)的步骤b)包括将所述第一上部连接器(42.5)定位在距所述第一下部连接器(20)第三预定距离的步骤b’),并且调节第一距离(l
42
)以使所述第一距离(l
42
)达到第一预定值的步骤d)包括调节第四距离以使所述第四距离达到第三预定值的步骤d’),所述第一距离将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的所述第一下部端(170.31)与所述第一上部端(170.32)隔开,所述第四距离将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的所述第一上部端(170.32)的所述第一上部连接器(42.5)隔开。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二上部连接器(54)附接到所述第二立柱(115.2)的第二上部部分(115)的步骤h)包括将所述第二上部连接器(54)定位在距第二预定距离的步骤h’),并且调节第二距离以使所述第二距离达到所述第一预定值的步骤j)包括调节第五距离以使所述第五距离达到所述第三预定值的步骤j’),所述第二距离将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0.5)的所述第二下部端(170.51)与所述第二上部端(170.52)隔开,所述第五距离将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0.5)的所述第二上部端(170.52)的所述第二上部连接器(54)隔开。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的第一下部端(170.31)附接到所述第一下部连接器(20)并且将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的第一上部端(170.32)附接到所述第一上部连接器(42.5)的步骤c),包括将用于支承(41)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的第一型材附接到所述第一立柱(113)的步骤c’)。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的第一下部端(170.31)附接到所述第一下部连接器(20)并且将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的第一上部端(170.32)附接到所述第一上部连接器(42.5)的步骤c)还包括在步骤c’)之后的步骤c”),所述步骤c’)将用于支承(41)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的第一型材附接在所述第一立柱(113)上,所述步骤c”)包括在所述第一支承型材(41)与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之间放置第一阻尼元件(43)。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元件(43)布置成在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上施加第一摩擦力,所述第一摩擦力倾向于与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攀爬方向的方向上的延伸相反。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步骤c)之前的步骤b’),所述步骤c)将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的第一下部端(170.31)附接到所述第一下部连接器(20),并且将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的第一上部端(170.32)附接到所述第一上部连接器(42.5),所述步骤b’)包括放置用于所述第一型材(41)的支承件(40),所述支承件旨在使所述第一型材(41)与所述第一立柱(113)保持非零距离。11.根据权利要求9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步骤i)之前的步骤h’),所述步骤i)将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0.5)的第二下部端(170.51)附接到所述第二下部连接器(50),并且将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0.5)的第二上部端(170.52)附接到所述第二上部连接器(54),所述步骤h’)包括放置用于所述第二型材的支承件,所述支承件旨在使所述第二型材与所述第二立柱(115)保持非零距离。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步骤l)之前的附加的步骤k’),所述步骤l)定位所述第一立柱(113)和所述第二立柱(115),使得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
和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0.5)平行于攀爬方向延伸,所述步骤k’)由在所述第一立柱(113)上安装第一加强网(183)以及/或在所述第二立柱(115)上安装第二加强网(185)组成。13.储存支架元件(100、200、300、400),包括彼此平行并分别设有第一攀爬元件(170.3)和第二攀爬元件(170.5)的至少一个第一立柱(113)和至少一个第二立柱(115),其中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的第一下部端(170.31)附接到所述第一立柱(113)的第一下部端(113.1),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的第一上部端(170.32)附接到所述第一立柱(113)的第一上部端(113.2);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0.5)的第二下部端(170.51)附接到所述第二立柱(115)的第二下部端(115.1),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0.5)的第二上部端(170.52)附接到所述第二立柱(115)的第二上部端(115.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13)的位置和所述第二立柱(115)的位置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的所述第一下部端(170.31)和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0.5)的所述第一下部端(170.51)位于与攀爬方向基本上正交的平面(ph)中,所述第二立柱(115)包括用于支承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0.5)的第二型材(52),以及在所述第二支承型材(52)与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0.5)之间延伸的第二阻尼元件。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存支架元件(100、200、300、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元件具有u形截面。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储存支架元件(100、200、300、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攀爬元件(170.3)包括第一链条,而所述第二攀爬元件(170.5)包括第二链条。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存支架元件(100、200、300、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条包括由第一轴线连接的第一链节,所述第一阻尼元件布置成在所述第一链节的第一侧和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一端上施加第一摩擦力。17.储存单元(1),包括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支架元件(100、200、300、400),所述多个储存支架元件(100、200、300、400)在主循环方向上界定至少一个第一循环跨度(3、4)。

技术总结
用于固定第一立柱(113)和第二立柱(115)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附接连接器,b)调节第一立柱(113)和第二立柱(115)的位置,使得第一攀爬元件(170.3)的第一下部端和第二攀爬元件(170.5)的第二下部端位于与攀爬方向基本上正交的平面中。本上正交的平面中。本上正交的平面中。


技术研发人员:R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艾科索泰克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6
技术公布日:2022/7/1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