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夹具工装的制作方法

2022-07-13 14:18: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生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具工装。


背景技术:

2.在继电器产品生产完成后,需要对继电器的整体外观做缺陷检测,目前,若采用常规的人工肉眼进行检测,则会出现检测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3.而在自动化检测继电器的外观时,则需要对继电器的外壳进行夹持,采用常规的夹具,例如卡爪结构则无法满足快速拆装的使用需求,因此,需要一种夹具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具工装,以满足自动化检测继电器外观的需要。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具工装,包括:基座,基座上布设有至少一个负压气道;至少一个夹持座,夹持座上设置有供继电器放置的夹持台,夹持台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负压气道连通的吸附气孔;以及负压产生装置,与负压气道连通,负压气道提供负压吸力。
7.进一步地,基座设置于一旋转驱动组件上,基座的旋转中心连接有一连接气管,连接气管的端部设置有旋转接头,负压气道与旋转接头通过一连接管道连接。
8.进一步地,连接管道为刚性。
9.进一步地,连接气管为刚性。
10.进一步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凸轮分割器,基座固定于凸轮分割器的输出轴上。
11.进一步地,夹持座设置至少两个,负压气道包括主气道以及与主气道连通的支路气道,支路气道对应每一个夹持座设置一条。
12.进一步地,基座包括盘体、与盘体固定连接第一安装块、与第一安装块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块,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中的至少任意一上开设有主气道,支路气道设置于盘体上,第一安装块设置有连接主气道与支路气道的连接气道。
13.进一步地,盘体的表面开设有通气槽,盘体上固定连接有盖板,盖板盖合通气槽以形成支路气道。
14.进一步地,盘体上绕通气槽的外周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15.进一步地,夹持座内开设有与吸附气孔连通的连通槽,夹持座与盘体固定连接,且连通槽与支路气道连通,夹持座与盘体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7.1)通过负压产生装置产生负压吸力,将继电器吸附固定于夹持台上,由此,实现将继电器固定于基座上,实现继电器的夹持固定;需要松开夹持而转移继电器时,仅需切断负压气道或者停止负压产生装置的负压产生即可使继电器与夹持座之间发生松动,进而实现
转移;
18.2)将基座由旋转驱动组件驱动旋转,实现多工位的角度切换,且采用旋转接头,避免连接气管和/或连接管道的扭转损坏;
19.3)气道由分体式结构形成,方便加工生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具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具工装的俯视方向示意图;
22.图3为图2中a-a面的剖视图;
23.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图;
24.图5是图3中b部的放大图;
25.图6为图2中b-b面的剖视图;
26.图7是图6中c部的放大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具工装拆除出其中一个盖板的示意图;
28.图9为图8中d部的放大图。
29.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30.1、基座;11、负压气道;111、主气道;112、支路气道;12、盘体;121、通气槽;122、密封槽;1221、第一密封圈;13、第一安装块;131、连接气道;14、第二安装块;15、盖板;151、通孔;2、夹持座;21、夹持台;22、吸附气孔;23、连通槽;24、第二密封圈;25、贯穿槽;3、旋转驱动组件;4、连接气管;41、旋转接头;5、连接管道;6、第三密封圈;7、第四密封圈;8、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34.实施例
35.参阅图1~图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具工装,包括:基座1、夹持座2以及负压产生装置(图中未示意),其中,基座1上布设有至少一个负压气道11;
36.夹持座2设置于基座1上,且至少设置一个,夹持座2上设置有供继电器8放置的夹持台21,夹持台2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负压气道11连通的吸附气孔22。
37.负压产生装置与负压气道11连通,负压气道11提供负压吸力。
38.从而,将继电器8通过外部的机械手或者其他夹持件转移至夹持台21上,通过负压产生装置产生负压吸力,将继电器8吸附固定于夹持台21上,由此,实现将继电器8固定于基
座1上,实现继电器8的夹持固定;
39.需要转移继电器8时,仅需切断负压气道11或者停止负压产生装置的负压产生即可使继电器8与夹持座2之间发生松动,进而实现转移。
40.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负压产生装置可采用压缩机和/或者负压气罐。
41.参阅图1、图4,进一步地,基座1设置于一旋转驱动组件3上,基座1的旋转中心连接有一连接气管4,连接气管4的端部设置有旋转接头41,负压气道11与旋转接头41通过一连接管道5连接。
42.从而,通过旋转驱动组件3对基座1进行驱动,从而实现夹持座2的角度变换,实现继电器8在不同角度位置处的工位变化,采用旋转接头41,实现连接气管4与连接管道5的相对转动,基座1受旋转驱动组件3驱动的过程中,旋转接头41能够避免连接管道5发生扭转损伤。
43.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旋转驱动组件3可采用伺服电机配合减速器。
44.进一步地,连接管道5为刚性。
45.将连接管道5设置为刚性,则进一步能够避免连接管道5发生扭转变形。
46.进一步地,连接气管4为刚性。
47.将连接气管4设置为刚性,则进一步能够避免连接气管4发生扭转变形。
48.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连接管道5与连接气管4均采用金属管。
49.参阅图1、图3、图6,进一步地,本技术中,旋转驱动组件3包括凸轮分割器,基座1固定于凸轮分割器的输出轴上。
50.采用凸轮分割器实现基座1的间歇性角度驱动,以满足后续进行继电器8的外观自动化检测过程中的工位切换。
51.参阅图3~图6,进一步地,夹持座2设置至少两个,负压气道11包括主气道111以及与主气道111连通的支路气道112,支路气道112对应每一个夹持座2设置一条。
52.夹持座2设置两个,能够实现继电器8在至少两个角度的工位上转移,多个支路气道112与一主气道111连接,有利于简化结构。
53.更进一步地,多个夹持座2均布在基座1上。
54.参阅图3~图5,进一步地,基座1包括盘体12、与盘体12固定连接第一安装块13、与第一安装块13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块14,第一安装块13和第二安装块14中的至少任意一上开设有主气道111,支路气道112设置于盘体12上,第一安装块13设置有连接主气道111与支路气道112的连接气道131。
55.通过这样设置,能够降低主气道111的制造难度,并且与气管不同,这样的气道设置的使用寿命更长。
56.参阅图4,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气道131开设在第一安装块13上,且连接气道131并与主气道111连通。
57.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气道111、支路气道112、连接气道131均可以采用气管代替。
58.参阅图8、图9,进一步地,盘体12的表面开设有通气槽121,盘体12上固定连接有盖板15,盖板15盖合通气槽121以形成支路气道112。
59.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简化支路气道112的制造难度,方便支路气道112的形成。
60.参见图4,本技术中,盖板15上开设有连通支路气道112和连接气道131的通孔151。
61.参阅图4、图8、图9,进一步地,盘体12上绕通气槽121的外周设置有密封槽122,密封槽122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221。
62.第一密封圈1221能够弥补盘体12与盖板15之间的缝隙,提高两者连接的气密性。
63.参阅图6、图7,进一步地,夹持座2内开设有与吸附气孔22连通的连通槽23,夹持座2与盘体12固定连接,且连通槽23与支路气道112连通,夹持座2与盘体12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4。
64.第二密封圈24能够弥补盘体12与盖板15之间的连接缝隙,提高两者连接的气密性。
65.参阅图4,进一步地,同理,在第一安装块13与盖板15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密封圈6。
66.参阅图5,在第一安装块13与第二安装块14的连接位置处、位于主气道111的两侧设置有第四密封圈7。
67.第三密封圈6、第四密封圈7的设置均为了增加连接的气密性。
68.为便于实现支路气道112的通断状态的控制,进而实现继电器8在夹持台21的固定和松开。
69.参阅图7,进一步地,在夹持座2上沿侧向开设有连通槽23连通的贯穿槽25,在该贯穿槽25内设置有开关电磁阀(图中未示出)。
70.通过控制开关电磁阀的开关状态而实现连通处与吸附气孔22的通断状态,进而实现继电器8在夹持台21的固定和松开。
7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夹具工装结构简单,制造难度低,能够适应自动化继电器8外观检测过程中的角度切换的运用需要。
72.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