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软化炉及其加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12 22:47: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软化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化炉及其加热结构。


背景技术:

2.软化炉是玻璃加工过程中所使用到的设备之一,软化炉对玻璃进行加热以使玻璃软化,以便于后续加工,故软化炉的加热性能影响到玻璃的合格率。
3.软化炉通过加热元件进行加热,现有技术中,加热元件常采用电阻带,但是电阻带的宽度较大,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所需安装空间较大,而软化炉内空间有限,在保证相邻电阻带间距的情况下,实际用到的电阻带较少,则加热功率小,软化炉内温度不符合生产标准。
4.反之,为了保证加热功率,常采用缩减电阻带间距的方法,间距过小的情况,加热功率符合生产标准,但电阻带的损坏率大大提升,维护和更换的频率上升。同时,结合软化炉的结构来看,由下至上设置三层加热元件,某一处电阻带的损坏需要由上至下拆解软化炉,工作量大,停工时间长,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化炉及其加热结构,解决了现有的软化炉以电阻带为加热元件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结构,包括外框和加热件,外框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放置槽,加热件设有若干个并依次放置在放置槽内;
8.加热件包括座体、设置在座体上的加热槽和设置在加热槽内的加热棒,其中,座体可拆卸放置于放置槽内,加热槽沿座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通座体,以与相邻加热件连通并组成加热通道;加热棒朝向座体的宽度方向放置并绕设有电热丝,相邻加热棒沿座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且相邻加热棒相互平行并位于同一高度上。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相邻加热件间的电热丝相互并联,同一个加热件内,相邻加热棒上的电热丝并联或串联。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同一个加热件中,相邻加热棒之间设有绕线柱,绕线柱上设有供电热丝穿行的绕线孔,以使同一根电热丝绕设在相邻加热棒上;
11.同一个加热件上设有三个及以上加热棒时,相应地,绕线柱设有两个及以上,加热棒两侧各设有一绕线柱,且绕线柱位于加热棒的端部。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外框的顶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台体,台体的下方设有定位框。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放置槽的端部设有卡紧件,卡紧件包括楔板和位于楔板两侧的滑动结构,其中,楔板具有一由下至上逐渐向座体方向延伸的凸起,滑动结构包括滑框和连接轴,滑框的外侧设有插接块,滑框的内侧设有适配于连接轴的滑动槽,连接轴一端连接楔板,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设在滑动槽内;
14.相应地,放置槽的底部设有适配于楔板的卡槽;外框的内侧设有适配于滑框的第一滑槽和适配于连接轴的第二滑槽,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相互连通,且第一滑槽的上部转动设有适配于插接块的副插接块;外框的顶面设置一下凹区,下凹区的底部低于副插接块。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插接块和副插接块中的一者上设有插槽,另一者设有适配于插槽的插接板。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滑框的外侧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附加槽,插接块位于附加槽内。
17.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化炉,包括所述的加热结构。
18.有益效果:
19.本软化炉及加热结构以电热丝替换电阻带,电热丝直径远小于电阻带的宽度,绕设在相同长度的加热棒上时,电热丝的绕设圈数和绕设长度远大于电阻带,单位长度内电热丝的密度远大于电阻带,则电热丝的加热效果远好于电阻带,满足生产对加热功率的要求;也没有相邻电热丝由于间距过小导致加热过程中损坏率高的问题,使用寿命更长,维护的频率也更低,降低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20.同时,由于空间的限制,过宽的电阻带在安装时难度也相对较大,电热丝则克服了这一缺陷,降低了安装的难度,缩短了安装时间。
21.利用模块化思想,在外框内放置若干个加热件,那么,既可以根据产线的长度合理增减加热件的数量,有助于在不同生产条件下使用;又可以在维护时拆下故障的加热件,换上备用的加热件,故障的加热件线下维护,减少了软化炉停机时间,保障了生产效率。二者相互配合,极大提高了加热结构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一种加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加热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设置卡紧件后,一种加热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图4中a-a截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楔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插接块和副插接块的配合示意图。
29.图中:
30.1、外框;101、台体;102、定位框;103、副插接块;104、下凹区;2、加热件;21、座体;22、加热槽;23、加热棒;3、电热丝;4、绕线柱;51、楔板;52、滑框;53、连接轴;501、凸起;502、插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实施例:
32.如图1-图7所示,一种加热结构,包括外框1和加热件2,外框1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放置槽,加热件2设有若干个并依次放置在放置槽内;加热件2包括座体21、设置在座体21上的加热槽22和设置在加热槽22内的加热棒23,其中,座体21可拆卸放置于放置槽内,
加热槽22沿座体2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通座体21,以与相邻加热件2连通并组成加热通道;加热棒23朝向座体21的宽度方向放置并绕设有电热丝3,相邻加热棒23沿座体2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且相邻加热棒23相互平行并位于同一高度上。
33.相比于现有的加热结构,本加热结构进行了以下改进:
34.其一,以电热丝3替换电阻带,电热丝3直径远小于电阻带的宽度,绕设在相同长度的加热棒23上时,电热丝3的绕设圈数和绕设长度远大于电阻带,单位长度内电热丝3的密度远大于电阻带,则电热丝3的加热效果远好于电阻带,满足生产对加热功率的要求;也没有相邻电热丝3由于间距过小导致加热过程中损坏率高的问题,使用寿命更长,维护的频率也更低,降低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35.同时,由于空间的限制,过宽的电阻带在安装时难度也相对较大,电热丝3则克服了这一缺陷,降低了安装的难度,缩短了安装时间。
36.其二,对加热结构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利用模块化思想,在外框1内放置若干个加热件2,那么,既可以根据产线的长度合理增减加热件2的数量,有助于在不同生产条件下使用;又可以在维护时拆下故障的加热件2,换上备用的加热件2,故障的加热件2线下维护,减少了软化炉停机时间,保障了生产效率。二者相互配合,极大提高了加热结构的实用性。
37.安装时,首先是电热丝3绕设,即将电热丝3绕设在加热棒23上,此时,优选地,相邻加热件2间的电热丝3相互并联,以确保加热件2的独立性;可选地,同一个加热件2内,相邻加热棒23上的电热丝3并联或串联,即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灵活方便,实用性好。然后将绕设好电热丝3后的加热件2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放置在外框1上,准备使用,另一部分存入库房,以作备用。最后,外框1内放置合适数量的加热件2后将加热结构整体放置在软化炉内即可。
38.下面对所述的加热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3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一个加热件2中,相邻加热棒23之间设有绕线柱4,绕线柱4上设有供电热丝3穿行的绕线孔,以使同一根电热丝3绕设在相邻加热棒23上。即通过绕线柱4形成附加连接点,对电热丝3的位置和朝向进行限制,提高了绕设的质量,以保证加热质量。
40.此时,即同一个加热件2内,相邻加热棒23上的电热丝3串联,基于上述设计,有效减少了控制元件的数量,降低了经济成本。
41.进一步,如图3所示,同一个加热件2上设有三个及以上加热棒23时,相应地,绕线柱4设有两个及以上,加热棒23两侧各设有一绕线柱4,且绕线柱4位于加热棒23的端部。如此一来,通过同一根电热丝3完成所有加热棒23的绕设,那么,在出现故障时,无需逐个加热棒23进行排查,直接更换电热丝3即可,降低了维护的难度。
4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框1的顶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台体101,台体101的下方设有定位框102。基于此,在搬运外框1时,通过抬起台体101以抬高外框1,此时,台体101提供了施力点。外框1安装在软化炉上时,台体101可起到限位作用;同时,定位框102与台体101相互配合,既可以提高外框1安装的准确度,又对外框1的位置进行限制,确保加热结构处在所设计的位置上。
43.可选地,定位框102包括但不限于方形框和弧形框。
44.外框1中设置若干个加热件2,相邻加热件2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当该间隙过大时,
间隙处将形成一相对的低温区,即加热件2处为高温区,间隙处为低温区。鉴于软化炉相对封闭的结构,长时间使用后高温区与低温区的温度趋于相同,那么,预热时间增加,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高温区与低温区的温度还是存在一定差异,则高精度加工时还是会影响到玻璃的质量。
45.针对于此,应当在加热件2安装时尽量减小间隙的宽度,以避免上述问题,在此提供卡紧件以辅助工作人员,具体来说,放置槽的端部设有卡紧件,卡紧件包括楔板51和位于楔板51两侧的滑动结构,滑动结构包括滑框52和连接轴53,滑框52的外侧设有插接块502,滑框52的内侧设有适配于连接轴53的滑动槽,连接轴53一端连接楔板51,连接轴53的另一端穿设在滑动槽内。
46.相应地,放置槽的底部设有适配于楔板51的卡槽,外框1的内侧设有适配于滑框52的第一滑槽和适配于连接轴53的第二滑槽,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相互连通,且第一滑槽的上部转动设有适配于插接块502的副插接块103。
47.工作时,人工调整座体21的位置,使得相邻外框1间相对贴紧。下压楔板51至卡槽内,楔板51的侧面抵接于最外侧的座体21侧面,如图6所示,该侧面具有一由下至上逐渐向座体21方向延伸的凸起501,楔板51下移过程中通过该凸起501向座体21施加推力,以使相邻座体21之间贴合更紧密,缩小间隙的宽度。基于此,卡紧件辅助于人工调整,对间隙进行进一步缩减,有助于提高加热质量。
48.反之,上拉楔板51使得楔板51上移,楔板51脱离卡槽并脱离与座体21侧面的接触,则座体21之间贴紧程度有所降低,方便于进行加热件2的拆装;同时,连接轴53沿着滑动槽向上滑动,连接轴53移动至滑动槽的上端后将与滑动槽的侧壁抵接,进而带动滑框52上移,则插接块502将与副插接块103相连。副插接块103转动设置在外框1上,推拉楔板51以使楔板51、连接轴53和滑框52以副插接块103为中心转动,凸起501由朝向座体21变为背向座体21,如此一来,拆装最外侧的加热件2时,避免了楔板51对座体21的干扰,方便于进行加热件2的拆装。
4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插接块502和副插接块103中的一者上设有插槽,另一者设有适配于插槽的插接板。可选地,参见图7,插接块502上设有三个相互平行的插接板,副插接块103上设有三个相互平行的插槽,且插接板与插槽一一对应设置。
5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框52的外侧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附加槽,插接块502位于附加槽内。如此一来,通过附加槽减小了滑框52的重量,起到减重的作用。此外,插接块502收纳于附加槽内,有助于缩减所占用的空间。
51.此外,为了避免对卡紧件的转动造成阻碍,在外框1的顶面区域设置一下凹区104,下凹区104的底部低于副插接块103,且下凹区104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形状。
52.进一步,在上述加热结构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软化炉,包括所述的加热结构。
5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