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2022-07-10 19:13: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尤其涉及一种实现提高插入部的前端部中的观察窗的保护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2.例如,在胃镜等上消化道内窥镜中,要求插入部的细径化。在这种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中的前端面配置有取入来自被观察部位的被摄体光的观察窗及对被观察部位射出照明光的照明窗。并且,在前端面配置有为了去除附着于观察窗的体液等附着物而朝向观察窗喷射清洗液(水等)及气体(空气等)流体的流体喷出用喷嘴(送气送水喷嘴)。
3.当内窥镜的前端面在进行准备工作时与工作台的顶板接触、在进行检查时且执业医师把持时与地面接触、在挂在吊架上时与地面接触以及在进行清洗及消毒时与水槽及清洗机的槽等(以下,也称为“被接触部件”)接触时,观察窗及照明窗可能会因与上述顶板、地面及槽接触而导致破损。
4.作为防止向观察窗的透镜部分的接触且提高了耐冲击性的内窥镜,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插入部的前端面设置有第1保护突起、第2保护突起及从观察窗朝向与喷嘴相反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的内窥镜,通过喷嘴、第1保护突起、第2保护突起及延伸部防止向观察窗的接触。
5.以往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5820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9.然而,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内窥镜通过上述结构防止被接触部件与观察窗接触,但当被接触部件的大小小于所设想的大小时,有时被接触部件穿过第1保护突起、第2保护突起、喷嘴及延伸部而与观察窗接触。
10.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提高观察窗的保护的内窥镜。
11.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12.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具备:插入部,插入于受检体内;第1面,构成插入部的前端面;第2面,形成于从第1面向前方侧突出的突出部;观察窗,设置于第2面,并且用于观察受检体内;喷嘴,设置于第1面,并且朝向观察窗喷出流体;第1保护突起及第2保护突起,设置于第1面,且隔着通过观察窗的中心及喷嘴的中心的虚拟直线配置;及延伸部,设置于突出部,且从观察窗朝向与喷嘴相反的一侧延伸,第1保护突起及第2保护突起分别具有顶部及斜面部,该斜面部与插入部的轴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带圆角的形状且随着从顶部朝向底部而截面积变大,当从插入部的轴向前方侧观察时,顶部配置于
比第1面的外缘部更靠内侧的位置,在从前方侧能够与喷嘴、第1保护突起、第2保护突起及延伸部中的至少两个接触的虚拟平面的所有组合中,虚拟平面配置于比观察窗更靠前方侧的位置。
13.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第1保护突起及第2保护突起设置成比观察窗更向前方侧突出。
14.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喷嘴设置成比第1保护突起及第2保护突起更向前方侧突出。
15.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具有设置于第1面且隔着虚拟直线配置的第1照明窗及第2照明窗,第1保护突起及第2保护突起中的至少一个保护突起配置于与第1照明窗或第2照明窗相邻的位置,该第1照明窗或第2照明窗相对于虚拟直线配置于同一侧,与第1照明窗及第2照明窗相邻的第1保护突起及第2保护突起沿相邻的第1照明窗或第2照明窗的轮廓配置。
16.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第1保护突起及第2保护突起中的至少一个保护突起在顶部具有平坦面,平坦面与斜面部平滑地连接。
17.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第1保护突起及第2保护突起中的至少一个保护突起在与插入部的轴向平行的截面上具有从第1面朝向前方侧以直线状形成的圆锥状的斜面。
18.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第1保护突起及第2保护突起中的至少一个保护突起在与插入部的轴向平行的截面上为圆状的曲面或椭圆状的曲面。
19.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第1保护突起及第2保护突起配置于内窥镜观察视野范围外。
20.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第1保护突起及第2保护突起配置于观察窗的视野范围外。
21.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具有高低差部,所述高低差部设置于第1面,且向前方侧突出,喷嘴设置于高低差部上。
22.发明效果
23.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提高观察窗的保护。
附图说明
24.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的整体图。
25.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面的结构的立体图。
26.图3是图2所示的前端面的主视图。
27.图4是沿图2中的iv-iv线剖切的剖视图。
28.图5是沿图2中的v-v线剖切的剖视图。
29.图6是沿图2中的vi-vi线剖切的剖视图。
30.图7是第1保护突起及第2保护突起的剖视图。
31.图8是对与前端面接触的虚拟平面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32.图9是对与前端面接触的虚拟平面的另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33.图10是对与前端面接触的虚拟平面的又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34.图11是表示第1保护突起及第2保护突起的第1变形例的剖视图。
35.图12是表示第1保护突起及第2保护突起的第2变形例的剖视图。
36.图13是表示第1保护突起及第2保护突起的第3变形例的剖视图。
37.图14是表示第1保护突起及第2保护突起的第4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按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39.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10的整体图。
40.如图1所示,内窥镜10具备插入于受检体内的插入部12;设置于插入部12的基端的操作部14;将内窥镜10与未图示的光源装置、处理器装置及送气送水装置等系统构成设备连接的通用电缆16。
41.插入部12具有前端、基端及插入部12的轴即纵轴a,并且从基端朝向前端依次具备软性部18、弯曲部20及前端部22。
42.软性部18具有挠性,并且能够沿插入部12的插入路径向任意的方向弯曲。弯曲部20通过操作转动自如地设置于操作部14的弯角钮24、26而分别向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弯曲,并且能够向任意的方向变更前端部22所朝的方向。并且,前端部22具有设置于插入部12的前端的前端面28(参考图2)。
43.图2是放大示出了前端部22的立体图,图3是从纵轴a(参考图1)方向正面观察了前端部22的主视图。并且,图4是沿图2的iv-iv线剖切的前端部22的剖视图。
44.如图4所示,前端部22具有由金属等硬质材料构成且保持配置于前端部22的各种组件的前端部主体30以及由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且覆盖前端部主体30的前端面30a及前端外周面30b的前端罩32。另外,在图4中,作为保持于前端部主体30及前端罩32的组件,示出了容纳有构成观察部的观察窗34及光学系统36的镜筒38以及与流体喷出用喷嘴40连接的送气送水通道42的前端部分42a。
45.利用图2及图3对前端部22的前端面28的结构进行说明。前端面28形成于前端罩32的前端侧的面。前端面28以将与纵轴a的交叉位置设为前端面28的中心c的圆形状的平坦面为基调而形成。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前方侧”是指插入部12的纵轴a方向的前端侧。
46.如图2及图3所示,在前端部22设置有构成沿相对于插入部12的纵轴a大致垂直的平面的前端面28的第1面56。在第1面56具有从第1面56向前方侧突出的突出部58,在突出部58形成有第2面62。
47.在第1面56设置有第1照明窗44、第2照明窗46及处置器具导出口48等。在第2面62设置有观察受检体内的观察窗34。在第1面56设置有高低差部64,在高低差部64上设置有流体喷出用喷嘴40。另外,图2及图3所示的符号c表示前端面28的中心。
48.第1照明窗44及第2照明窗46为用于照明被观察部位的照明部的构成要件,对被观察部位照射从上述光源装置发送过来的照明光。
49.第1照明窗44及第2照明窗46的圆形的表面44s、46s例如由平坦面形成,且配置成与纵轴a垂直。而且,表面44s、46s的各中心配置于相对于前端面28的中心c向前端面28的周缘偏倚的位置,且隔着观察窗34的表面34s的中心b配置于彼此对置的位置。
50.观察窗34为用于获取被观察部位的图像的观察部的构成要件,将来自被观察部位的被摄体光经由图4所示的光学系统36取入于摄像机构。通过该观察部拍摄的图像作为观察图像发送至上述处理器装置。
51.观察窗34的圆形的表面34s例如由平坦面形成,且配置成与观察窗34的光轴d垂直。并且,作为一例,表面34s配置于与第2面62同一面上。而且,表面34s的中心b配置于相对于前端面28的中心c向前端面28的周缘偏倚的位置。观察窗34的光轴d与插入部12的纵轴a
大致平行,中心b位于光轴d上。
52.处置器具导出口48经由插入贯通于插入部12(参考图1)的内部的处置器具插通通道(未图示)与操作部14的处置器具导入口50连通。因此,从处置器具导入口50导入的处置器具经由上述处置器具插通通道从处置器具导出口48导出。
53.并且,在上述处置器具插通通道中连结有抽吸通道(未图示),通过操作部14(参考图1)的抽吸按钮54的操作经由抽吸通道进行从处置器具导出口48的抽吸动作。
54.如图4所示,流体喷出用喷嘴40具有基端部分40a及前端部分40b,包含基端部分40a及前端部分40b的形状构成为l字状。
55.基端部分40a为与送气送水通道42的前端部分42a连接的部分,经由送气送水通道42与上述送气送水装置连接。并且,基端部分40a的管路41a的与管路41a的轴线垂直的截面形成为圆形,该圆形的中心e配置于相对于前端面28的中心c(参考图3)向前端面28的周缘偏倚的位置,且为了避免与处置器具导出口48之间的干扰而配置于离第1照明窗44及第2照明窗46中的第1照明窗44近的位置。
56.前端部分40b的管路41b的与管路41b的轴线垂直的截面形成为长方形,在该管路41b的前端形成有朝向观察窗34开口的喷射口52。该喷射口52与管路41b的截面形状同样地构成为长方形的开口。
57.根据如此构成的流体喷出用喷嘴40,若用手指闭锁形成于操作部14(参考图1)的送气送水按钮55的泄漏孔(未图示),则来自送气送水装置的气体从喷射口52朝向观察窗34的表面34s喷射。而且,若用闭锁了上述泄漏孔的手指按下送气送水按钮55,则来自送气送水装置的清洗液从喷射口52朝向观察窗34的表面34s喷射。另外,作为清洗观察窗34的顺序,例如,在从喷射口52喷射清洗液而去除附着于观察窗34的表面34s的血液或体液等附着物之后,从喷射口52喷射气体而去除残留于与观察窗34的表面34s及观察窗34相邻的相邻区域的清洗液。
58.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结构以外,前端面28的第1面56为了防止被接触部件对观察窗34的接触而还具备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并且,在突出部58具有从观察窗34朝向与流体喷出用喷嘴40相反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72。延伸部72设置成从第2面62与纵轴a的垂直方向平行地延伸,延伸部72的表面72a(参考图4)形成于与第2面62同一平面上。
59.如图3所示,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隔着通过观察窗34的中心b及流体喷出用喷嘴40的中心f的虚拟直线70配置于彼此对置的位置。换言之,以虚拟直线70为边界线,第1保护突起66配置于图3的左侧的第1面56,第2保护突起68配置于右侧的第1面56。同样地,第1照明窗44及第2照明窗46隔着虚拟直线70配置于彼此对置的位置,在配置第1照明窗44的一侧配置有第1保护突起66,在配置第2照明窗46的一侧配置有第2保护突起68。并且,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各自的顶部66a、68a从第1面56的外缘部向内侧配置。
60.在图2及图3所示的前端面28中,第1保护突起66设置于与第1照明窗44相邻的位置。并且,第2保护突起68设置于与第2照明窗46相邻的位置。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配置成分别沿第1照明窗44及第2照明窗46的轮廓被切开的形状。
61.在此,在上消化道内窥镜中,为了减轻插入内窥镜10时对受检体的负担,要求插入部12的细径化或小型化。因此,配置于前端面28的部件的位置被限制,因此通过将第1保护
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设为被切开的形状,无需使前端部22大型化而能够配置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
62.图5是沿图2的v-v线剖切的前端部22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2的vi-vi线剖切的前端部22的剖视图。参考图5及图6对配置于前端部22的前端面28的各部件的高度进行说明。该高度是指,以第1面56的位置为基准位置而从该基准位置向前方侧(纵轴a的前端侧)突出的长度。另外,在图5及图6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观察窗34及第1照明窗44各自的光学系统的图示。
63.如图5及图6所示,当将从上述基准位置到观察窗34的表面34s为止的高度及到延伸部72的表面72a为止的高度设为h1,将到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顶部66a、68a为止的高度设为h2时,高度h2设定为高于高度h1。即,顶部66a、68a配置成比表面34s更向前方侧突出。并且,当将从上述基准位置到流体喷出用喷嘴40的前端侧面43为止的高度设为h3时,高度h3设定为高于高度h2。即,前端侧面43配置成比顶部66a、68a更向前方侧突出。即,在实施方式中,各高度h1、h2、h3处于h1<h2<h3的关系。
64.根据上述高度关系,在(1)至(5)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被接触部件向观察窗34的接触。即,在从纵轴a的前方侧被接触部件(未图示)与(1)流体喷出用喷嘴40的前端侧面43及延伸部72的表面72a这两个接触的情况、被接触部件与(2)流体喷出用喷嘴40的前端侧面43及第1保护突起66的顶部66a这两个接触的情况、被接触部件与(3)流体喷出用喷嘴40的前端侧面43及第2保护突起68的顶部68a这两个接触的情况、被接触部件与(3)第1保护突起66的顶部66a及第2保护突起68的顶部68a这两个接触的情况、被接触部件与(4)第1保护突起66的顶部66a及延伸部72的表面72a这两个接触的情况及被接触部件与(5)第2保护突起68的顶部68a及延伸部72的表面72a这两个接触的情况中,在各情况下,能够防止被接触部件与观察窗34接触。另外,关于该内容,将在后面叙述。
65.接着,参考图7对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形状的一例进行说明。图7是对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形状进行说明的剖视图,是与纵轴a方向平行且包含顶部66a、68a的剖视图。
66.如图7所示,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具有顶部66a、68a及与纵轴a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带圆角的形状且随着从顶部66a、68a朝向以虚线来表示的底部65而截面积变大的斜面部66b、68b。并且,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在与纵轴a方向平行的截面上具有圆状的曲面。由此,图7所示的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构成为具有圆形的底部65的球面状。
67.具体而言,斜面部66b、68b在与纵轴a方向平行的截面上,第1面56与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底部65相接的点p的切线l和第1面56所成的角度α构成为大于90
°
。由此,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构成为随着从底部65朝向顶部66a、68a而前方侧(纵轴a方向的前端侧)变细的形状。
6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前方侧能够与从第1面56朝向前方侧突出设置的流体喷出用喷嘴40、第1保护突起66、第2保护突起68及延伸部72中的至少两个接触的虚拟平面的所有组合中,以使虚拟平面配置于比观察窗34更靠前方侧的方式设定有各部件的高度(h1<h2<h3)及位置。以下,参考图8至图10所示的虚拟平面74进行说明。
69.图8是表示虚拟平面74与流体喷出用喷嘴40的前端侧面43(图中q点)、第1保护突
起66的顶部66a(图中r点)及第2保护突起68的顶部68a(图中s点)这三个点接触的状态的图。在此,如图5及图6所示,前端侧面43的高度h3、顶部66a及顶部68a的高度h2高于观察窗34的表面34s的高度h1,因此能够防止作为虚拟平面74来示出的被接触部件与观察窗34接触。并且,当从纵轴a方向的前方侧观察时,点r、s配置于比第1面56的外缘部更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即使在被接触部件的大小小于所设想的大小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被接触部件与观察窗34接触。
70.图9是表示虚拟平面74与流体喷出用喷嘴40的前端侧面43(图中q点)、第2保护突起68的顶部68a(图中s点)及延伸部72的表面72a(图中t点)这三个点接触的状态的图。如图5及图6所示,前端侧面43的高度h3及顶部68a的高度h2高于观察窗34的表面34s的高度h1,因此即便延伸部72的表面72a的高度h1与观察窗34的表面34s的高度h1相同,也能够抑制作为虚拟平面74来示出的被接触部件与观察窗34接触。并且,当从纵轴a方向的前方侧观察时,点s配置于比第1面56的外缘部更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即使在被接触部件的大小小于所设想的大小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被接触部件与观察窗34接触。
71.图10是表示虚拟平面74与流体喷出用喷嘴40的前端侧面43(图中q点)、第1保护突起66的顶部66a(图中r的点)及延伸部72的表面72a(图中t点)这三个点接触的状态的图。如图5及图6所示,前端侧面43的高度h3及顶部66a的高度h2高于观察窗34的表面34s的高度h1,因此即便延伸部72的表面72a的高度h1与观察窗34的表面34s的高度h1相同,也能够防止作为虚拟平面74来示出的被接触部件与观察窗34接触。并且,当从纵轴a方向的前方侧观察时,点r配置于比第1面56的外缘部更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即使在被接触部件的大小小于所设想的大小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被接触部件与观察窗34接触。
72.如此,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0在从纵轴a方向前方侧观察了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顶部66a、68a的情况下,将顶部66a、68a配置于比第1面56的外缘部更靠内侧的位置,在从前方侧能够与流体喷出用喷嘴40、第1保护突起66、第2保护突起68及延伸部72中的至少两个接触的虚拟平面74的所有组合中,虚拟平面74配置于比观察窗34更靠前方侧的位置,因此即使在被接触部件的大小小于所设想的大小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被接触部件与观察窗34接触。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0,能够实现提高观察窗34的保护。
73.在上述图8至图10中,对虚拟平面74与包括流体喷出用喷嘴40在内的三个接触的方式进行了说明,当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即便是虚拟平面74与第1保护突起66、第2保护突起68及延伸部72这三个接触的方式,并且,即便是虚拟平面74与流体喷出用喷嘴40、第1保护突起66、第2保护突起68及延伸部72这四个接触的方式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而且,即便是虚拟平面74与流体喷出用喷嘴40、第1保护突起66、第2保护突起68及延伸部72中的至少两个接触的方式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74.并且,如图7所示,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形状从底部65朝向顶部66a、68a而变细,且朝向顶部66a、68a而由曲面构成,因此能够抑制在通过观察窗34观察的内窥镜观察视野范围内映入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上述内窥镜观察视野范围是指,在与处理器装置连接的监视器(未图示)中映出的图像范围。而且,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优选配置于观察窗34的视野范围外。观察窗34的视野范围表示经由观察窗的光学系统取入的视野范围。
75.并且,通过将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设为上述形状,能够抑制第1保护突
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遮挡来自第1照明窗44及第2照明窗46的照明光。由此,能够由照明光来照亮通过观察窗34观察的内窥镜视野范围内。
76.并且,通过将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设为上述形状,当使用刷子等清洗器具来清洗底部65的外周部与第1面56的边界部时,刷子的前端容易进入至边界部的角落的部分,因此前端面28的清洗性提高。
77.并且,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形状的与纵轴a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形成为带圆角的形状。由此,能够容易使从流体喷出用喷嘴40喷射的清洗液及气体等流体沿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斜面部66b、68b流动,从而能够抑制清洗液滞留于前端面28。而且,通过将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顶部66a、68a设为比第1面56的外缘部更靠内侧,能够将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靠近配置于流体喷出用喷嘴40。由此,能够使从流体喷出用喷嘴40喷射的气体等流体容易到达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即便清洗液残留于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也能够通过从流体喷出用喷嘴40喷射的气体容易进行排出。
78.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流体喷出用喷嘴40设置于高低差部64上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第1面56上设置流体喷出用喷嘴40的结构。
79.以上,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一些改良或变形。以下,按照附图对变形例进行说明。
80.[第1变形例]
[0081]
图11是对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第1变形例的形状进行说明的剖视图,是与纵轴a方向平行且包含顶部66a、68a的剖视图。截面xia为上述实施方式(参考图7)的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剖视图,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由球状的一部分构成,斜面部66b、68b具有圆状的曲面。截面xib、xic为第1变形例的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剖视图,且由椭圆体的一部分构成,斜面部66b、68b具有椭圆状的曲面。截面xib在与第1面56平行的方向上具有椭圆形的长轴,在垂直的方向上具有椭圆形的短轴。截面xic在与第1面56垂直的方向上具有椭圆形的长轴,在平行的方向上具有椭圆形的短轴。截面xib的形状与截面xia的形状相比,能够使刷子的前端容易进入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底部65的外周部与第1面56的边界部,从而能够提高前端面28的清洗性。在第1变形例的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中,也满足各部件的高度的关系(h1<h2<h3),通过将顶部66a、68a配置于比第1面56的外缘部更靠内侧的位置,能够抑制被接触部件与观察窗34接触。
[0082]
[第2变形例]
[0083]
图12是对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第2变形例的形状进行说明的剖视图,是与纵轴a方向平行且包含顶部66a、68a的剖视图。如图12所示,在顶部66a、68a形成有平坦面67。并且,斜面部66b、68b构成为从平坦面67朝向第1面56以曲线状形成的斜面部66b、68b。如图12所示,曲线状的斜面部66b、68b形成为斜面部66b、68b的切线m与第1面56所成的角β的角度随着从顶部66a、68a朝向底部65而接近90
°
的曲线状。这种曲线状的斜面部66b、68b的曲率半径r1的中心存在于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内侧。在第2变形例的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中,也满足各部件的高度的关系(h1<h2<h3),通过将顶部66a、68a配置于比第1面56的外缘部更靠内侧的位置,能够抑制被接触部件与观察窗34
接触。
[0084]
[第3变形例]
[0085]
图13是对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第3变形例的形状进行说明的剖视图,是与纵轴a方向平行且包含顶部66a、68a的剖视图。第3变形例的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斜面部66b、68b的底部65侧具有以直线状形成的直线斜面部66c、68c的点与第2变形例的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不同。即,第3变形例的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底部65侧形成为圆锥状。在该情况下,曲线状的斜面部与直线斜面部66c、68c平滑地连接。在第3变形例的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中,也满足各部件的高度的关系(h1<h2<h3),通过将顶部66a、68a配置于比第1面56的外缘部更靠内侧的位置,能够抑制被接触部件与观察窗34接触。并且,能够使刷子的前端容易进入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底部65的外周部与第1面56的边界部,从而能够提高前端面28的清洗性。
[0086]
[第4变形例]
[0087]
图14是对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第4变形例的形状进行说明的剖视图,是与纵轴a方向平行且包含顶部66a、68a的剖视图。如图14所示,第4变形例的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呈随着从顶部66a、68a向底部65行进而逐渐扩展的形状,与第2变形例及第3变形例的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相比,形成为随着靠近底部65而变得平缓。具体而言,形成为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斜面部66b、68b的切线n与第1面56所成的角γ的角度随着从顶部66a、68a朝向底部65而接近180
°
的曲线状。这种曲线状的斜面部66b、68b的曲率半径r2的中心存在于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外侧。在第4变形例的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中,也满足各部件的高度的关系(h1<h2<h3),通过将顶部66a、68a配置于比第1面56的外缘部更靠内侧的位置,能够抑制被接触部件与观察窗34接触。并且,能够使刷子的前端容易进入第1保护突起66及第2保护突起68的底部65的外周部与第1面56的边界部,从而能够提高前端面28的清洗性。
[0088]
符号说明
[0089]
10-内窥镜,12-插入部,14-操作部,16-通用电缆,18-软性部,20-弯曲部,22-前端部,24、26-弯角钮,28-前端面,30-前端部主体,30a-前端部主体的前端面,30b-前端部主体的前端外周面,32-前端罩,34-观察窗,34s-观察窗的表面,36-光学系统,38-镜筒,40-流体喷出用喷嘴,40a-基端部分,40b-前端部分,41a-基端部分的管路,41b-前端部分的管路,42-送气送水通道,42a-送气送水通道的前端部分,43-前端侧面,44-第1照明窗,46-第2照明窗,44s-第1照明窗的表面,46s-第2照明窗的表面,48-处置器具导出口,52-喷射口,54-抽吸按钮,55-送气送水按钮,56-第1面。58-突出部,62-第2面,64-高低差部,65-底部,66-第1保护突起,66a-顶部,66b-斜面部,66c-直线斜面部,67-平坦面,68-第2保护突起,68a-顶部,68b-斜面部,68c-直线斜面部,70-虚拟直线,72-延伸部,74-虚拟平面,a-纵轴,b-观察窗的表面的中心,c-前端面的中心,d-观察窗的光轴,e-送气送水通道的基端部分的中心,f-流体喷出用喷嘴的中心,l、m、n-切线,p-第1面与底部相接的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