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离型膜层的粘接件、可贴式甲片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13: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粘胶领域和美甲甲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离型膜层的粘接件和一种具有该粘接件的可贴式甲片。


背景技术:

2.美甲是一种对指甲进行装饰美化的操作,美甲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是把带有预设图案、颜色的甲片粘贴到指甲表面。现有的可贴式甲片包括带有预设图案、颜色的甲片本体和贴在甲片本体背面的粘接件。粘接件在贴到甲片本体背面之前具有三层结构,具体见图1,包括居中的采用压敏胶等粘胶制成的粘接层2以及分别设在粘接层2的两个粘贴端面21、22上的第一离型膜层31和第二离型膜层32。这两个离型膜层31、32对粘接层2起到保护和隔绝的作用,防止粘接层2的粘贴端面在运输粘接结构的过程中被污染,同时能避免粘接层2粘贴到别处。在要把粘接件1贴到甲片本体背面时,操作人员需先撕去第一离型膜层31以露出粘接层的第一粘贴端面21,然后用该第一粘贴端面21粘贴到甲片本体背面,粘接层2就连同第二离型膜层32粘贴到甲片本体上了,如此则甲片本体、粘接层2和第二离型膜层32共同构成可贴式甲片,此时第二离型膜层32仍然起到保护和隔绝粘接层2第二粘贴端面22的作用。使用者需要美甲时,取来一片可贴式甲片,撕去第二离型膜层32使第二粘贴端面22外露,把粘接层2的第二粘贴端面22贴到待美甲的指甲表面后压紧,甲片本体就会通过粘接层2粘固到指甲上,美甲操作就完成了。现有的可贴式甲片,在使用中发现其贴到指甲后容易造成使用者指甲不适,但具体原因不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离型膜层的粘接件,其配合甲片本体一同粘贴到指甲上后,令使用者的指甲感受较为舒适;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该粘接件的可贴式甲片,该可贴式甲片粘贴到指甲后,令使用者的指甲感受较为舒适。
4.发明人研究后发现,现有的粘接层2,其粘贴端面21、22是平整的,使用者把可贴式甲片贴到待美甲的指甲表面并压紧,粘接层2的粘胶受压变扁,粘接层2边缘的粘胶被挤出到粘接层2边缘外,导致粘接层2边缘变薄,而粘接层2中心则基本维持原有厚度,这就导致粘接层2边缘和中心厚薄相差较大,从而令使用者的指甲感受到不适。此外,发明人还发现,现有的可贴式甲片与使用者指甲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尺寸、甲面弧度等差异,可贴式甲片在粘贴到指甲表面后,其粘接层2的粘胶被可贴式甲片和指甲夹住,位于粘接层2中心处的粘胶不能轻易流动从而不能进行有效的微调整,导致粘接层2边缘和中心厚薄相差较大的情况得不到改善,使粘接层2与指甲表面贴合不佳或过度紧绷,令使用者的指甲感受到不适。
5.据此,本实用新型给出如下技术方案:
6.提供一种具有离型膜层的粘接件,包括粘接层,在粘接层的第一、第二粘贴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离型膜层和第二离型膜层,第二离型膜层外表面具有凹凸微结构,粘接层的
第二粘贴端面为相应的凹凸面。
7.进一步地,所述凹凸微结构具体为在所述第二离型膜层的外表面上开有凹纹路和/或设有凸起。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离型膜层与所述粘接层的第一粘贴端面之间的粘贴力,小于所述第二离型膜层与粘接层的第二粘贴端面之间的粘贴力。
9.还提供一种可贴式甲片,包括甲片本体、设在甲片本体背面的粘接层以及通过该粘接层粘贴到甲片本体背面的离型膜层,离型膜层的与粘接层接触的表面具有凹凸微结构,所述粘接层的与离型膜层接触的粘贴端面表面为相应的凹凸面。
10.进一步地,所述离型膜层与所述粘接层之间的粘贴力,小于所述甲片本体与所述粘接层之间的粘贴力。
11.取本实用新型所给出的粘接件,先撕去粘接件的第一离型膜层以露出粘接层的第一粘贴端面,再把粘接层的第一粘贴端面贴到甲片本体背面,制得本实用新型所给出的可贴式甲片。使用者使用可贴式甲片时,先撕去可贴式甲片背面的第二离型膜层以露出粘接层的表面为凹凸面的第二粘贴端面,然后把粘接层的第二粘贴端面粘贴到指甲表面压紧,凹凸的第二粘贴端面与指甲表面之间形成微小空隙,粘接层受压则其中心的粘胶被挤到相近的微小空隙中进行填充从而进行微调整,粘接层中心的厚度就变薄了,粘接层中心和边缘的厚度差就变小了,这就提升了可贴式甲片的可适应性,可贴式甲片贴到指甲后,让使用者的指甲感受较为舒适。
附图说明
12.图1是现有技术的粘接件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施例的粘接件的示意图。
14.图3是第一离型膜层撕离粘接件后的示意图。
15.图4是本实施例的可贴式甲片的示意图。
16.图5是第二离型膜层撕离可贴式甲片后的示意图。
17.图6是可贴式甲片撕去第二离型膜层后贴到指甲表面瞬间的示意图。
18.图7是优选实施例的第二离型膜层的俯视图。
19.图8是非优选实施例的第二离型膜层的俯视图。
20.符号说明:
21.现有技术部分:
22.1-粘接件;2-粘接层;21-第一粘贴端面;22-第二粘贴端面;31-第一离型膜层;32-第二离型膜层。
23.本实施例部分:
24.1-粘接件;2-粘接层;21-上粘贴端面;22-下粘贴端面;31-第一离型膜层;32-第二离型膜层;32
’‑
非优选第二离型膜层;321-凹格纹;321
’‑
非优选凹格纹;4-可贴式甲片;41-甲片本体;5-指甲;6-微小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粘接件1见图2,包括粘接层2,粘接层2的粘胶材质为压敏胶、uv胶等。粘接层2具有上粘贴端面21和下粘贴端面22,在上、下粘贴端面21、22上分别设有第一离型膜层31和第二离型膜层32。第一离型膜层31的上、下表面都为平整表面;第二离型膜层32下表面为平整表面,而上表面开有凹格纹321(见图7),凹格纹321集中设在第二离型膜层32上表面的中心。若要制造该粘接件1,操作人员先取一张第二离型膜层32,然后在第二离型膜层32的上表面涂布粘胶以形成粘接层2,粘接层2的下粘贴端面22贴合第二离型膜层32的具有凹格纹321的上表面,则粘接层2下粘贴端面22相应地形成凹凸面,之后,操作人员把第一离型膜层31平铺在粘接层2的上粘贴端面21上,第一离型膜层31被粘接层2的上粘贴端面21贴住,就制得粘接件1了。第一离型膜层31、粘接层2和第二离型膜层32这三者共同构成粘接件1,粘接层2位于第一离型膜层31和第二离型膜层32之间,受第一离型膜层31和第二离型膜层32保护。
27.可贴式甲片4如图4所示,在把可贴式甲片4粘贴到使用者的指甲上之前,需要先把粘接件1安装到甲片本体41上以制得该可贴式甲片4。可贴式甲片4制造过程如下:操作人员先取来一件制好的粘接件1,如图2,然后撕去粘接件1的第一离型膜层31,如图3所示,粘接件1中的粘接层2就露出了上粘贴端面21,然后把粘接层2的上粘贴端面21如图4所示地贴到甲片本体41背面,粘接层2和设在其下粘贴端面22上的第二离型膜层32就安装到甲片本体41上,制得如图4所示的可贴式甲片4。
28.若要把可贴式甲片4贴到待美甲的指甲5上,使用者需要先如图5所示地撕去可贴式甲片4背面的第二离型膜层32以露出粘接层2的下粘贴端面22,然后把粘接层2的下粘贴端面22如图6所示粘贴到指甲5表面压紧,甲片本体41就通过粘接层2粘贴到指甲5上了。由于下粘贴端面22为凹凸面,且凹凸面与第二离型膜层32下表面的凹格纹321相应,下粘贴端面22贴到指甲5表面时,与指甲5表面之间形成微小空隙6,微小空隙6集中在下粘贴端面22的中心。这样,粘接层2在粘贴过程中受压,位于粘接层2中心的粘胶被挤到邻近的微小空隙6中进行填充,粘接层2的中心厚度变薄。而粘接层2边缘的粘胶虽然一部分被挤到邻近的微小空隙6中而另一部分则被挤出到粘接层2边缘外,使得粘接层2的边缘厚度也变薄,但由于微小空隙6主要集中在下粘贴端面22的中心,因此在粘接层2受压的过程中,位于粘接层2中心的粘胶与位于粘接层2边缘的粘胶相比,前者能更好地填充到邻近的微小空隙6中进行微调整,使得粘接层2边缘和中心厚薄相差较小,故可贴式甲片4具有更好的可适应性,其受压后的整个粘接层2厚薄较为均匀,粘接层2对指甲5表面的粘贴力较为平均,从而令使用者的指甲5感受较为舒适。非优选地,凹格纹321’可以如图8所示地改为设在第二离型膜层32’的整个上表面上而不集中设在上表面的中心,这样设置的可贴式甲片在粘贴过程中,粘接层2的边缘厚度会变得更薄,故粘接层2边缘和中心厚薄相差值要大于上述的优选方案,但这种可贴式甲片的可适应性仍然优于现有技术。
29.要注意的是,在制造可贴式甲片4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如图1所示先撕去粘接件1的第一离型膜层31,并保留第二离型膜层32,为了便于使第一离型膜层31能先于第二离型膜层32被撕下,第一离型膜层31与粘接层2的上粘贴端面21之间的粘贴力应当小于第二离型膜层32与粘接层2的下粘贴端面22之间的粘贴力。粘贴力的大小受相互粘贴在一起的两层材质影响,故第一离型膜层31与第二离型膜层32这两者应采用不同的材质制成,而离型膜层材质的选择在本领域中属于常规技术手段。同理,在把可贴式甲片4粘贴到指甲5表
面的过程中,使用者需要如图5所示先撕去甲片本体41背面的第二离型膜层32,并避免甲片本体41与粘接层2上粘贴端面21分离,为此,第二离型膜层32与粘接层2的下粘贴端面22之间的粘贴力应当小于甲片本体41与粘接层2的上粘贴端面21之间的粘贴力。
30.本实施例中,第二离型膜层32的上表面开有凹格纹321作为凹凸微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离型膜层32的上表面可以改为开有非格纹的其它纹路,或者改为设有向上伸出的凸点,又或者改为设有兼具有凹纹路和凸起的凹凸微结构,如此,则粘胶涂布到这种第二离型膜层32的上表面后,同样能形成下表面为凹凸面的粘接层2。
31.如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实施方式,不以此限定专利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创造的基础上作出非实质性的变化或替换,仍落入专利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