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顶升装置及贴标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7-06 02:22: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顶升装置及贴标设备。


背景技术:

2.在某些机械数码类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在产品上打上特定的标签,现有的打标签的方式是使用自动化贴标设备进行的,即将产品自动传送到贴标位的下方进行打标签工作。
3.目前常使用自动化传送装置将产品传送到贴标位,由于现有的传送装置的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取料不方便和占用空间较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顶升装置及贴标设备,以解决现有机构和设备取料不方便和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5.一种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包括机架、传动机构及动力源,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杆、承载件和连接件,所述承载件连接于所述传动杆,所述承载件用于承载物料,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传动杆,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承载件与所述连接件在所述传动杆上间隔设置;所述动力源用于驱使所述传动杆沿所述机架的延伸方向s移动。
6.上述的顶升装置,传动杆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在机架上,以限制传动杆的移动空间。此外,动力源驱使传动杆沿机架的延伸方向s移动的过程中,承载件在传动杆的带动下,推动物料随传动杆一起沿机架的延伸方向s移动。如此,该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取料,有利于解决现有顶升装置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座体和传动组件,所述座体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动力源连接于所述座体,所述动力源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所述动力源用于驱使所述传动组件动作,以使所述传动杆沿所述机架的延伸方向s移动。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所述动力源与所述第一传动轮驱动连接,所述动力源驱使所述第一传动轮旋转,以使所述传动杆沿所述机架的延伸方向s往复移动。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传动轮和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通过所述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连接于所述动力源的输出端,所述动力源驱使所述第二传动轮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轮通过所述传动带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旋转,以使所述传动杆沿所述机架的延伸方向s往复移动。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杆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传动轮上开设有带有内螺纹的通孔,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啮合,当所述第一传动轮带动所述传动杆旋转时,所述传动杆能沿所述机架的延伸方向s往复移动。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杆为花键丝杆。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升装置还包括感应片和感应器,所述感应片连接于
所述传动杆,所述感应片能随所述传动杆旋转,所述感应器连接于所述座体,所述感应器用于检测所述感应片的位置。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连接于所述座体,所述传动杆依次穿过所述轴承座、所述座体以及所述第一传动轮。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设有导轨和滑块,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机架的延伸方向s一致,所述滑块的一侧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另一侧连接于所述连接件。
15.一种贴标设备,所述贴标设备包括贴标机构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顶升装置,所述贴标机构设有贴标位,所述顶升装置用于将物料传输至所述贴标位。
16.上述的贴标设备,传动杆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在机架上,以限制传动杆的移动空间。此外,动力源驱使传动杆沿机架的延伸方向s移动的过程中,承载件在传动杆的带动下,推动物料随传动杆一起沿机架的延伸方向s移动至贴标位,方便贴标。如此,该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取料和贴标。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顶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顶升装置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19.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顶升装置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0、顶升装置;100、机架;110、导轨;120、滑块;130、固定臂;200、传动机构;210、传动杆;220、承载件;230、连接件;240、座体;241、第二通孔;250、传动组件;251、第二传动轮;252、第一传动轮;253、传动带;260、轴承座;300、动力源;400、感应片;500、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升装置10,请参考图1,顶升装置10包括机架100、传动机构200及动力源300。传动机构200包括传动杆210、承载件220和连接件230。承载件220连接于传动杆210。承载件220用于承载物料。连接件230的一端连接于传动杆210。连接件230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机架100。承载件220与连接件230在传动杆210上间隔设置。动力源300用于驱使传动杆210沿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移动。
24.上述的顶升装置10,传动杆210通过连接件230活动连接在机架100上,以限制传动杆210的移动空间。此外,动力源300驱使传动杆210沿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移动的过程中,承载件220在传动杆210的带动下,推动物料随传动杆210一起沿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图1中s箭头所指任一方向)移动。如此,该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取料,有利于解决现有顶升装置10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25.需要说明的是,承载件220连接在传动杆210上的安装方式可为但不限于螺栓连
接、卡接、铆接、焊接、粘接、销接等。当然,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方式。其中一体成型为注塑、铸造等。
26.此外,在动力源300驱使传动杆210沿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移动的过程中,若传动杆210旋转,则可在承载件220与传动杆210连接处设置轴承或其他装置,以使得在此过程中,承载件220不会随传动杆210旋转,有利于提高物料在承载件220上的稳定性。
27.可以理解地,连接件230在传动杆210上的安装方式可为但不限于螺栓连接、卡接、铆接、焊接、粘接、销接等。当然,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方式。其中一体成型为注塑、铸造等。
28.此外,承载件220与连接件230之间的距离应理解为理论上传动杆210的最大行程。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各元件的结构空间,可将连接件230和承载件220分别设于传动杆210的两端,以增加该顶升装置10的空间利用率,减少顶升装置10整体占用的空间。
29.还需要说明的是,动力源300与传动杆210的驱动配合方式可以为直接驱动方式,也可以为间接驱动方式。当动力源300与传动杆210的驱动配合方式为间接驱动方式时,动力源300与传动杆210之前连接有中间结构,例如齿轮结构、铰链结构等传动结构。
30.此外,动力源300可为手动动力机构或自动动力机构,其中自动动力机构可为电机、气缸、液缸、电缸等具有输出功能的元件。
3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源300为伺服旋转电机。
32.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3,传动机构200还包括座体240和传动组件250。座体240固定连接于机架100。动力源300连接于座体240。动力源300的输出端连接于传动组件250。动力源300用于驱使传动组件250动作,以使传动杆210沿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移动。
33.由此可知,座体240将动力源300的位置固定,并且通过驱使传动组件250动作,以使传动杆210沿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移动。
34.此外,座体240开设有第一通孔(图未标)和第二通孔241。传动杆210穿设于第一通孔。动力源300穿设并固定于第二通孔241。传动杆210和动力源300均设于座体240上,能够进一步减少该顶升装置10整体所占用的空间。
35.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传动组件250包括第一传动轮252。动力源300与第一传动轮252驱动连接。动力源300驱使第一传动轮252旋转,以使传动杆210沿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往复移动。
36.由此可知,动力源300通过驱使第一传动轮252旋转,以使传动杆210沿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往复移动。
37.可以理解地,第一传动轮252与传动杆210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
38.第一传动轮252的外侧设有螺纹,传动杆210的外侧也设有与之对应的螺纹,第一传动轮252的外侧与传动杆210的外侧螺纹连接。动力源300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轮252外侧的螺纹也形成螺纹连接,使得动力源300的输出端旋转时,动力源300能驱使第一传动轮252旋转,同时第一传动轮252带动传动杆210旋转,并沿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移动;或者
39.第一传动轮252的内侧(轴心方向)设有贯通的螺纹孔,传动杆210的外侧也设有与之对应的螺纹,第一传动轮252的内侧与传动杆210的外侧螺纹连接。动力源300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轮252外侧的螺纹形成螺纹连接,使得动力源300的输出端旋转时,动力源300能驱使第一传动轮252旋转,同时第一传动轮252带动传动杆210旋转,并沿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移动。
4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动轮252旋转方向改变时,传动杆210沿机架100的移动方向也随之改变。
41.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传动组件250还包括第二传动轮251和传动带253。第一传动轮252与第二传动轮251通过传动带253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251连接于动力源300的输出端。动力源300驱使第二传动轮251转动。第二传动轮251通过传动带253带动第一传动轮252旋转,以使传动杆210沿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往复移动。
42.可以理解地,第一传动轮252与第二传动轮251之间传动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皮带传动、链传动等。当然,当第一传动轮252与第二传动轮251均为齿轮时,第一传动轮252可与第二传动轮251啮合,使得第二传动轮251旋转时能带动第一传动轮252旋转,以带动传动杆210旋转。
43.由此可知,第一传动轮252与第二传动轮251之间为皮带传动。动力源300驱使第二传动轮251旋转,第二传动轮251通过传动带253带动第一传动轮252旋转,以使得传动杆210沿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移动。
44.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传动杆210设有外螺纹(图未标)。第一传动轮252上开设有带有内螺纹的通孔(图未标)。第一传动轮252上的内螺纹与传动杆210上的外螺纹啮合。当第二传动轮251带动传动杆210旋转时,传动杆210能沿所述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往复移动。
45.由此可知,传动杆210上的外螺纹啮合于第一传动轮252上的内螺纹。动力源300驱使第二传动轮251旋转,第二传动轮251通过传动带253带动第一传动轮252旋转,第一传动轮252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啮合以带动传动杆210旋转并沿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移动。
46.可以理解地,传动杆210上的外螺纹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选取不同的尺寸和角度,只要外螺纹与内螺纹能啮合,使得第一传动轮252旋转时,能带动传动杆210旋转的同时,使得传动杆210能沿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移动即可。
47.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杆210为花键丝杆。此外,传动机构200还包括轴承座260。轴承座260连接于座体240。传动杆210依次穿过轴承座260、座体240和第二传动轮251。
48.由此可知,传动杆210与轴承座260配合,能提高传动杆210旋转和移动的精度,从而提高顶升装置10的精度。
49.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顶升装置10还包括感应片400和感应器500。感应片400连接于传动杆210。感应片400能随传动杆210旋转。感应器500连接于座体240。感应器500用于检测感应片400的位置。
50.由此可知,感应器500与感应片400配合,能精准地检测感应片400旋转的角度和速度,进而得到传动杆210旋转的角度和传动杆210沿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移动的距离。
51.需要说明的是,可以设置多个感应器500,使得在传动杆210沿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移动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位置对感应片400进行检测,以更精准地检测到传动杆210的移动位置和运动状态。
5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感应器500沿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间隔设置在机架100上。
53.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机架100上设有导轨110和滑块120。导轨110的延伸方向与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一致。滑块120的一侧滑动连接于导轨110。滑块120的另一侧连接于连接件230。
54.由此可知,在连接件230与机架100之间设置滑块120和导轨110,能够减小传动杆210在沿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移动时所受的阻力,提高该顶升装置10的使用寿命。此外,较小的阻力还能方便控制元件控制传动杆210的移动距离,有利于提高该顶升装置10的精度。
55.此外,机架100上还可设置固定臂130。固定臂130的一端连接于机架100。固定臂130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件230。设置固定臂130能够增加连接件230和传动杆210沿机架100移动时的稳定性。
5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贴标设备(图未示出),所述贴标设备包括贴标机构(图未示出)和上述的顶升装置10。贴标机构设有贴标位(图未示出)。顶升装置10用于将物料传输至贴标位。
57.上述的贴标设备中,传动杆210通过连接件230活动连接在机架100上,以限制传动杆210的移动空间。此外,动力源300驱使传动杆210沿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移动的过程中,承载件220也将承载物料,以推动物料随传动杆210一起沿机架100的延伸方向s移动至贴标位,方便贴标。该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取料和贴标。
5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配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6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