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试剂盒多联卡盒的制作方法

2022-07-06 02:03: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试剂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试剂盒多联卡盒。


背景技术:

2.体外诊断,即ivd(invitro diagnosis),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检测试剂盒是体外诊断中最常用的器械之一,体外检测试剂盒主要是通过检测血液或体液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诊断,它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实验诊断方法,由于其试剂稳定、易保存,操作简便,结果判断较客观等因素,已广泛应用在免疫学检验的各领域中。
3.目前常市面上出售的试剂盒以单孔检测的居多,对于类似血脂检测指标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尿酸﹑糖尿病检测指标血糖/酮体/乳酸/尿酸、肾功能检测指标尿素/肌酐/乳酸/尿酸的检测都需要多次采样进行多次检测,不能实现检测的快捷、方便,检测效率低,即便采用现有的串联多联卡试剂盒或并联多联卡试剂盒进行检测时虽然可以对多组样本进行检测,但并不能进行单次检测时,降低了试剂盒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剂盒多联卡盒,可以便捷的控制试剂盒检测组数,实现了对多组样本进行检测,也保证了可以进行单一检测,实现了检测的便捷和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实用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试剂盒多联卡盒,包括通过卡合连接的下壳体和上壳体、连接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一侧的折叠部、以及将多个所述下壳体两两相互连接和多个所述上壳体两两相互连接的组合组件,所述组合组件包括设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上远离所述折叠部一端端面上设置的组合条,所述组合条与上壳体和下壳体临近折叠部一端端面上开设的组合槽相匹配;
6.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卡合连接时,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相邻的端面均开设有检测槽,所述下壳体上的检测槽内设置放置试纸的支撑块。
7.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检测槽的底壁上开设有观察孔和加样孔,且上壳体开设检测槽的端面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下壳体开设检测槽的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块配合连接的定位槽。
8.优选的,所述折叠部两侧设置有分别与下壳体和上壳体上组合槽相匹配的组合条。
9.优选的,所述检测槽上设置有位于支撑块一端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端设置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下端面上设置有橡胶垫,且固定条到支撑块上端面的距离大于试纸的厚度。
10.优选的,所述支撑块上位于所述固定条下方的位置开设有移动槽,且所述移动槽内设置有连接控制件的夹紧条,所述夹紧条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所述橡胶垫。
11.优选的,所述控制件包括一端设置控制块另一端穿设于下壳体内并连接弹性条的第一连接杆、以及底端设于所述弹性条上顶端连接夹紧条的第二连接杆。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组合组件便于将多个上壳体进行连接和将多个下壳体之间进行连接从而组成多联试剂盒,并可以改变检测的数量,可以便捷的控制试剂盒检测组数,实现了对多组样本进行检测,也保证了可以进行单一检测,实现了检测的便捷和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试剂盒多联卡盒简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仰视图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件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件仰视图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下壳体;2、上壳体;3、折叠部;4、检测槽;5、支撑块;6、限位块;7、定位槽;8、定位块;9、观察孔;10、加样孔;11、组合槽;12、组合条;13、固定条;14、控制块;15、第一连接杆;16、弹性条;17、第二连接杆;18、夹紧条;19、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1.请参阅图1-5,一种试剂盒多联卡盒,包括通过卡合连接的下壳体1和上壳体2、连接下壳体1和上壳体2一侧的折叠部3、以及将多个下壳体1两两相互连接和多个上壳体2两两相互连接的组合组件,组合组件包括设于上壳体2和下壳体1上远离折叠部3一端端面上设置的组合条12,组合条12与上壳体2和下壳体1临近折叠部3一端端面上开设的组合槽11相匹配;
22.下壳体1和上壳体2卡合连接时,下壳体1和上壳体2相邻的端面均开设有检测槽4,下壳体1上的检测槽4内设置放置试纸的支撑块5。
23.如图1-5所示,其中需要进行单一检测时仅需要通过折叠部3将上壳体2和下壳体1进行连接,从而便于进行单一检测,需要对多组进行检测时其中多个上壳体2或下壳体1之间均通过组合条12插设于组合槽11内,从而便于将多个上壳体2之间进行相互连接或将多个下壳体1之间相互连接,从而便于对多组样本进行检测,可以便捷的控制试剂盒检测组数,实现了对多组样本进行检测,也保证了可以进行单一检测,实现了检测的便捷和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实用性。
24.上壳体2的检测槽4的底壁上开设有观察孔9和加样孔10,且上壳体2开设检测槽4的端面上设置有定位块8;下壳体1开设检测槽4的端面上开设有与定位块8配合连接的定位
槽7。
25.折叠部3两侧设置有分别与下壳体1和上壳体2上组合槽11相匹配的组合条12。
26.如图1所示,折叠部3两侧通过组合条12便于穿设于下壳体1和上壳体2侧面开设的组合槽11内,从而便于将上壳体2和下壳体1之间进行连接。
27.检测槽4上设置有位于支撑块5一端的限位块6,限位块6的顶端设置有固定条13,固定条13的下端面上设置有橡胶垫,且固定条13到支撑块5上端面的距离大于试纸的厚度。
28.如图2所示,其中在将试纸放置于支撑块5上时,通过将试纸顶端穿设于限位块6与支撑块5之间的缝隙内,从而便于避免试纸顶部出现翘起的情况,避免了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29.支撑块5上位于固定条13下方的位置开设有移动槽19,且移动槽19内设置有连接控制件的夹紧条18,夹紧条18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橡胶垫。
30.如图4-5所示,其中通过夹紧条18和固定条13对试纸进行夹持避免了试纸出现移动,保证了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也避免了试纸出现移动。
31.控制件包括一端设置控制块14另一端穿设于下壳体1内并连接弹性条16的第一连接杆15、以及底端设于弹性条16上顶端连接夹紧条18的第二连接杆17。
32.如图4-5所示,在支撑块5上未放置试纸时此时弹性条16向下凸起,同时夹紧条18位于固定条13的下方并不贴合的位置,将试纸放置于支撑块5上时通过控制块14推动弹性条16向上方凸起,并带动夹紧条18将试纸夹持于固定条13上,避免试纸出现移动的情况,保证检测的正确性。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