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防滚动套筒的制作方法

2022-07-05 20:42: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工具的零组件,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手工具的防滚动套筒。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市面上已推出许多便于使用者操作手工具的套筒。然而,习知的套筒外形大多呈圆筒状。当手工具插入套筒并连同套筒一并放置于平面时,套筒的表面轮廓很容易造成套筒在平面上随处滚动。因此,当操作者须再次使用套筒时,就必须花费时间去捡取滚动至较远位置的套筒,进而浪费了时间成本且降低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若是平面倾斜或是操作者踢到套筒,时常使得套筒滚动到隐密的角落或是机台下方而较不易寻获;甚至有机率导致他人踩踏到套筒而造成人员的高度危险与工作上的困难。
3.有鉴于此,针对习知的套筒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防止于平面上滚动的套筒,实为民众所殷切企盼,亦是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滚动套筒,其通过配置止动件于套筒本体内部而形成用以卡抵手工具的结构,且利用止动件上的止挡部凸出套筒本体的外周面,达到防止套筒在平面上随处滚动的现象。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滚动套筒,其包含一套筒本体、至少一沟槽、至少一通孔以及至少一止动件。套筒本体具有一内缘面与一外周面。前述至少一沟槽环设于内缘面。前述至少一通孔设置于内缘面与外周面之间,并连通前述至少一沟槽。前述至少一止动件包含一止动环与至少一止挡部。止动环嵌设于前述至少一沟槽。前述至少一止挡部连接止动环,且前述至少一止挡部凸设于前述至少一通孔并凸出于外周面。
6.藉此,本实用新型的防滚动套筒通过在套筒本体上配置通孔,且将止挡部凸设于通孔,以使止挡部凸出于套筒本体的外周面,进而利用止挡部抵顶于平面,以防止套筒本体在平面上随处滚动。
7.进一步地,至少一沟槽的数量为两个,前述至少一止动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止动件分别设置于两沟槽。
8.进一步地,前述至少一沟槽的数量为两个,前述至少一止动件的数量为一,止动件设置于其中一个沟槽,且防滚动套筒包含一c扣环,c扣环嵌设于另一个沟槽。
9.进一步地,前述至少一通孔的数量为复数个,前述至少一止挡部的数量为复数个,各该止挡部分别凸设于各该通孔。
10.进一步地,前述止动环为一波浪状。
11.进一步地,前述止动环的一剖面为一多边形。
12.进一步地,止动环为一封闭式止动环。
13.进一步地,止动环为一开放式止动环。
14.进一步地,至少一止挡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止挡部分别位于止动环的两端。
15.进一步地,前述止动环具有两端,两端环绕于套筒本体的一中心轴,且由一端至另一端的环绕角度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270度≤θ《360度。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防滚动套筒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防滚动套筒的立体示意图;
18.图3是图2的防滚动套筒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19.图4是图2的防滚动套筒的剖面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防滚动套筒的立体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防滚动套筒的止动件的示意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防滚动套筒的止动件的示意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防滚动套筒的止动件的示意图;
24.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防滚动套筒的止动环的剖面图;
25.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防滚动套筒的止动环的剖面图;
26.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防滚动套筒的止动环的剖面图。图中各标记对应的名称:
27.10,20,30:防滚动套筒
28.100,200,300:套筒本体
29.101,201,301:内缘面
30.102,202,302:外周面
31.203:开口
32.110,210,310:沟槽
33.120,220,320a,320b:通孔
34.130,230,330,430,530,630:止动件
35.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止动环
36.132,232,332,432,532,632:止挡部
37.240:c扣环
38.w:宽度
39.d1,d2:距离
40.o:中心轴
41.t:剖切线
具体实施方式
42.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复数个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并且重复的组件将可能使用相同的标记表示。
43.请参照图1,其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防滚动套筒10的立体爆炸示意图。如图1所示,防滚动套筒10包含一套筒本体100、至少一沟槽110、至少一通孔120以及至少一止动件130。套筒本体100具有一内缘面101与一外周面102。沟槽110环设于内缘面101。通孔120设置于内缘面101与外周面102之间,并连通沟槽110。止动件130包含一止动环131与至少一止挡部132。止动环131嵌设于沟槽110。止挡部132连接止动环131,且止挡部132凸设于通孔120并凸出于外周面102。
44.详细地说,止动环131可为一开放式止动环并具有两端。此两端环绕于套筒本体100的中心轴o,且由一端至另一端的环绕角度为θ,其可满足下列条件:270度≤θ《360度,因此有利于改善止动环131嵌设于沟槽110的流畅度。此外,止动环131可以由诸如橡胶、塑料或金属的弹性材料所制成,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于第一实施例中,止动环131为金属材料制成,用以增加止动环131的耐磨度。
45.本实用新型的防滚动套筒10通过配置止动件130的止动环131于沟槽110内而形成一卡抵结构。当一手工具(图未绘示)插入至套筒本体100时,止动环131抵顶于手工具,使得手工具受到止动环131卡抵,达到限位手工具的效果。特别的是,连接于止动环131的止挡部132穿过通孔120并外露于套筒本体100的外周面102。当操作者平放已插入防滚动套筒10的手工具在平面上时,手工具以及套筒本体100的外周面102与止挡部132会形成与顶立于平面的三个接触点,以令手工具与防滚动套筒10皆停止滚动。因此,运用简单的加工程序在止动环131上连接一个止挡部132以形成止动件130,且在套筒本体100上开凿通孔120而提供止挡部132经由此通孔120凸出外周面102,不仅达到套筒本体100停止滚动的效果,亦可符合产品的经济效益与提高竞争力。另外,平面可以为地面、台面或其他可放置防滚动套筒10的表面。
46.如图2与图3所示,防滚动套筒20包含一套筒本体200、两个沟槽210、一通孔220以及一止动件230。套筒本体200具有一内缘面201、一外周面202及一开口203。开口203开设于套筒本体200的一端,以供手工具插入套筒本体200。两个沟槽210彼此分离且均环设于内缘面201。通孔220设置于内缘面201与外周面202之间,并连通其中一个沟槽210。止动件230包含一止动环231与一止挡部232。止动环231嵌设在连接通孔220的沟槽210内。止挡部232连接止动环231,且止挡部232凸设于通孔220并凸出于外周面202。
47.特别的是,第二实施例的防滚动套筒20可更包含一c扣环240。c扣环240嵌设在未连接通孔220的另一个沟槽210内。此外,c扣环240可以由诸如橡胶、塑料或金属的弹性材料所制成,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因此,通过止动环231与c扣环240一同抵顶于手工具,有利于增加卡抵手工具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操作者在使用手工具的稳定性。值得说明的是,手工具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具有些许的公差,造成手工具在插入套筒时常有尺寸不合而导致容易脱落的状况。本实用新型的防滚动套筒20通过新增前述c扣环240,可有效地将手工具卡抵于套筒本体200内部,藉以增加防滚动套筒20的机械裕度,进而降低手工具因公差卡抵的困难度。
48.如图4所示,套筒本体200的内缘面201的宽度为w。c扣环240至开口203的距离为d1。止动环231至开口203的距离为d2,其中距离d1为宽度w的一半,距离d2小于距离d1,且距离d2可以在1mm至6mm的范围内,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49.请参照图5,其是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防滚动套筒30的立体示意图。第三实施例
中的止动件330与第二实施例中的止动件230的组件结构为相同,在此不另赘述。如图5所示,防滚动套筒30包含一套筒本体300、两个沟槽310、两个通孔320a、320b以及两个止动件330。套筒本体300具有一内缘面301与一外周面302。两沟槽310彼此分离且均环设于内缘面301。两个止动件330的止动环331分别设置于两个沟槽310。各个通孔220分别设置于内缘面301与外周面302之间,且两通孔320a、320b分别连通两个沟槽310。两个止动件330的止动环331分别嵌设在两个沟槽310内,且其中一个止挡部332凸设于通孔320a,另一个止挡部332凸设于通孔320b。
50.值得注意的是,与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实施例的通孔320a设置于外周面302上的一位置,通孔320b设置于从前述位置沿外周面302的圆形轮廓环绕180度后的另一位置,因此两个止挡部332分别位于套筒本体300的一剖切线t的两侧。当防滚动套筒30平放于平面上时,两个止挡部332可均用以防止套筒本体300在平面上滚动。借此,减少在其中一个止挡部332抵顶于平面之前,套筒本体300所滚动的距离。
51.请参照图6,其是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防滚动套筒的止动件430的示意图。第四实施例中的套筒本体、沟槽及通孔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套筒本体100、沟槽110及通孔120的结构与配置关系相似,差异在于第四实施例中通孔的数量为两个,因此不另赘述。如图6所示,止动件430可包含一止动环431与两个止挡部432。两个止挡部432分别位于止动环431的两端,且相互承靠。借此,当其中一个止挡部432抵顶于平面时,可承靠于另一个止挡部432,进而减轻抵顶于平面的止挡部432受到的重力,并降低断裂的机率。
52.请参照图7,其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防滚动套筒的止动件530的示意图。第五实施例中的套筒本体、沟槽及通孔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套筒本体100、沟槽110及通孔120的结构与配置关系相同,在此不另赘述。如图7所示,止动件530包含一止动环531与一止挡部532,且止挡部532设置于止动环531的外表面。此外,止动环531可为一封闭式止动环。因此,相较于开放式止动环,止动环531的制造流程较为简易,且增加嵌设于沟槽内的稳固性。
53.请参照图8,其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防滚动套筒的止动件630的示意图。第六实施例中的套筒本体、沟槽及通孔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套筒本体100、沟槽110及通孔120的结构与配置关系相同,在此不另赘述。如图8所示,止动件630包含一止动环631与一止挡部632,且止挡部632连接止动环631的一端。此外,止动环631可为一波浪形,且止动环631通过配置波浪形的外观,可降低止动环631因受到外力而松脱的机率,同时亦能减轻止动环631承受的应力。借此,可延长止动环631的使用寿命。
54.请一并参照图9、10及11,其中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防滚动套筒的止动环731的剖面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防滚动套筒的止动环831的剖面图;以及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防滚动套筒的止动环931的剖面图。第七实施例、第八实施例及第九实施例中的套筒本体、沟槽及通孔均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套筒本体100、沟槽110及通孔120的结构与配置关系相同,在此不另赘述。如图9至图11所示,止动环731的一剖面可为一圆形;止动环831的一剖面可为一圆角多边形;止动环931的一剖面可为一多边形,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借此,可依据手工具的结构而选择提供各种形状的止动环。
55.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防滚动套筒的止动件与沟槽的数量均可依据不同手工具的需求而进行组合配置,达到卡抵对应手工具的功效。
5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其一,利用止挡部抵顶于平面,以防止套筒
本体在平面上随处滚动。其二,借由配置多个止挡部于外周面的不同位置,以加强防止滚动的力度,并减少掉落时滚动的距离。其三,防滚动套筒可依据对应手工具的结构而选择提供各种形状的止动环。
57.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