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取袋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05 20:34: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取袋机构。


背景技术:

2.物料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业术语,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以及各种废物统称为“物料”;
3.在一些物料的包装过程中,需要将袋子导入至开袋装置内,进行包装操作,人工操作效率低下,现有的机械设备进行取袋过程中,稳定性较差,并且不易调节,当出现误差的时候,需要花费长时间进行调整,影响整体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取袋机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自动取袋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底座的后侧壁安装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上端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底座的左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一竖板和两个第二竖板,两个所述第一竖板和两个第二竖板之间设有四个横板,对应的两个横板通过转动件与对应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转动连接,位于下侧的两个横板的右端与底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竖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通过连接件与连接板铰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通过连接件与后侧的第一竖板铰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竖板的右侧设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右侧设有两个吸盘组件。
7.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二竖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导向杆贯穿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右侧与安装杆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上端贯穿对应的安装板并安装有操作块。
8.优选地,所述操作块为圆形块,所述操作块上套设有防滑橡胶。
9.优选地,所述安装杆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安装杆的长度大于两个第一竖板之间的长度。
10.优选地,所述安装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架,两个所述吸盘组件位于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环和固定螺栓,所述安装环的材质为不锈钢。
11.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下端安装有防滑橡胶,所述吸盘组件包括吸盘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呈螺纹状。
12.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装置的优点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等结构,通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相配合,能够带动吸盘组件转动向下移动,并吸取袋子,再复位送入开袋
机构上,无需人工操作,提高了加工效率。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螺纹杆、移动块、安装杆、连接架等结构,通过操作块能够调节移动块的高度,便于调节吸盘组件的高度,同时连接架还可以拆卸下吸盘组件,能够更换不同的尺寸和种类的吸盘,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取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截面图;
17.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18.图中:1底座、2连接架、3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5连接件、 6第一竖板、7第二竖板、8横板、9连接板、10吸盘组件、11安装板、12螺纹杆、13导向杆、14操作块、15移动块、16安装杆、17 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参照图1-3,一种自动取袋机构,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安装有第一气缸3,底座1的后侧壁安装有连接架2,连接架2的上端安装有第二气缸4,底座1的左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一竖板6和两个第二竖板7,两个第一竖板6和两个第二竖板7之间设有四个横板8,对应的两个横板8通过转动件与对应的第一竖板6和第二竖板7转动连接,位于下侧的两个横板8的右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两个第一竖板6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第一气缸3的伸缩端通过连接件5 与连接板9铰连接,第二气缸4的伸缩端通过连接件5与后侧的第一竖板6铰连接,通过第一气缸3和第二气缸4相配合启动,能够推动相应的第一竖板6转动,使得两个吸盘组件10转动,并接近袋子进行吸取,两个第二竖板7的右侧设有安装杆16,安装杆16的右侧设有两个吸盘组件10。
21.本实用新型中,两个第二竖板7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板11,两个安装板11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2,两个安装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3,螺纹杆12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5,螺纹杆12转动带动移动块15上下移动,导向杆13贯穿移动块15,移动块15的右侧与安装杆16的左侧壁固定连接,螺纹杆12的上端贯穿对应的安装板11并安装有操作块14,通过旋转操作块14能够带动螺纹杆12 转动,操作块14为圆形块,操作块14上套设有防滑橡胶,避免人为操作的时候打滑,安装杆16的材质为不锈钢,安装杆16的长度大于两个第二竖板7之间的长度,避免影响两个吸盘组件10移动,安装杆1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架17,两个吸盘组件10位于安装架17上,安装架17包括安装环和固定螺栓,安装架17包括安装环和固定螺栓,安装环的材质为不锈钢,通过固定螺栓可以固定住吸盘组件10,可以根据需求更换不同类型的吸盘,底座1的下端安装有防滑橡胶,吸盘组件10包括吸盘和连接管,连接管的下端呈螺纹状,连接管与负压机构相连,使得吸盘能够吸取或者放开袋子。
22.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该设备循环工作中,根据控制程序事先设定的动作时序,一旦执行横封动作时,使第一气缸3和第二气缸4带动第一竖板6和第二竖板7转动,此时吸盘组
件10也会随着转动向下移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启动吸盘组件10上的负压机构,开始抽真空,当吸盘组件10接触到袋子表面时,迅速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吸取袋子,再通过第一气缸3和第二气缸4带动吸盘组件10复位,随后将送袋子送入开袋机构工位,装置运行之前,可以通过旋转操作块 14,带动螺纹杆12进行转动,调节两个吸盘组件10的高度,保证加工的精确性;
23.该装置不仅能够通过第一气缸3和第二气缸4实现快速的取袋操作,还通过设置螺纹杆12等结构,能够调整吸盘组件10的高度,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吸盘组件10也可以拆卸进行更换,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取袋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安装有第一气缸(3),所述底座(1)的后侧壁安装有连接架(2),所述连接架(2)的上端安装有第二气缸(4),所述底座(1)的左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一竖板(6)和两个第二竖板(7),两个所述第一竖板(6)和两个第二竖板(7)之间设有四个横板(8),对应的两个横板(8)通过转动件与对应的第一竖板(6)和第二竖板(7)转动连接,位于下侧的两个横板(8)的右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竖板(6)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所述第一气缸(3)的伸缩端通过连接件(5)与连接板(9)铰连接,所述第二气缸(4)的伸缩端通过连接件(5)与后侧的第一竖板(6)铰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竖板(7)的右侧设有安装杆(16),所述安装杆(16)的右侧设有两个吸盘组件(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取袋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竖板(7)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板(11),两个所述安装板(11)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2),两个所述安装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3),所述螺纹杆(12)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5),所述导向杆(13)贯穿移动块(15),所述移动块(15)的右侧与安装杆(16)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12)的上端贯穿对应的安装板(11)并安装有操作块(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取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块(14)为圆形块,所述操作块(14)上套设有防滑橡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取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16)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安装杆(16)的长度大于两个第二竖板(7)之间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取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1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架(17),两个所述吸盘组件(10)位于安装架(17)上,所述安装架(17)包括安装环和固定螺栓,所述安装环的材质为不锈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取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下端安装有防滑橡胶,所述吸盘组件(10)包括吸盘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呈螺纹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取袋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底座的后侧壁安装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上端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底座的左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一竖板和两个第二竖板,两个所述第一竖板和两个第二竖板之间设有四个横板,对应的两个横板通过转动件与对应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转动连接,位于下侧的两个横板的右端与底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竖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通过连接件与连接板铰连接。该装置不仅能够通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实现快速的取袋操作,还通过设置螺纹杆等结构,能够调整吸盘组件的高度,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吸盘组件也可以拆卸进行更换,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置的灵活性。置的灵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玲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鑫拓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3
技术公布日:2022/7/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