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载多液氢瓶并联输出供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7-02 13:51: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氢能新能源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多液氢瓶并联输出供应系统。


背景技术:

2.重型液氢汽车由于空间布局、安装、维修等方面的原因,作为能源贮存的液氢瓶不能做成大容积形式,限制了重型液氢车携带液氢的容量,不利于液氢车进行长途运输。采用双液氢瓶供应液氢的方式布局灵活,扩大了液氢车单次携氢量,成为保证长途运输的有效手段。但是多个液氢瓶输送液氢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3.由于液氢超低温、极易蒸发的特性,液氢瓶内的液氢气液交界面密度分层模糊,造成液氢瓶的液位计测量精度不高,难以获得液氢瓶内的真实液氢液位高度,当前多采用两个液氢瓶并联同时输送的方式。即使采用对称布局方式,由于液氢瓶自身的制造、安装、自增压系统、管路输送系统的物理特性、动态响应特性、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颠簸等不可避免存在各种偏差和不一致,造成两个液氢瓶在供应液氢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液位下降不平衡现象,从而有可能出现一个液氢瓶先耗光而另一个液氢瓶还有较多液氢。
4.这样的话,耗光液氢的液氢瓶中的蒸发的氢气或者增压氢气会和输送的液氢混合,造成后续供给液氢夹气,由于增压压力不变,液氢夹气会带来供应管路留阻增大,造成液氢供应流量大大减少,甚至出现“气阻”,不能满足液氢车对燃料流量的需要,同时,由于氢气的燃烧特性与液氢的燃烧特性不同,因此夹气的液氢燃烧特性的变化会对液氢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带来较大影响,给发动机设计带来困难,降低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发明要解决并联的液氢瓶液位下降不平衡和液氢夹气,使供应管路留阻增大,减少供应流量,对液氢车发动机带来影响,降低发动机工作的安全性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车载多液氢瓶并联输出供应系统。
6.一种车载多液氢瓶并联输出供应系统,包括:
7.至少两个液氢瓶,适于储存液氢并且通过液氢瓶的第一出口将液氢输送到车载液氢汽化系统内,至少两个液氢瓶卧式并联设置;
8.液氢汽化增压机构,适于对对应的液氢瓶第二出口处的液氢进行汽化并且将气化后形成的氢气通过增压气入口平衡好后输送到液氢瓶内以增大液氢瓶内部的气压,为液氢的输送提供动力;
9.液氢输送机构;适于将液氢瓶内的液氢从第一出口输送到车载液氢汽化系统内,所述液氢输送机构包括:
10.出液压力平衡组件,设置在每个液氢瓶的第一出口处并且将每个液氢瓶的第一出口互联,适于平衡多个液氢瓶底部第一出口排出的液氢的压力;
11.其中,所述第二出口的位置低于第一出口的位置,所述第一出口还用做所述液氢
瓶的液氢供入口,以在液氢瓶内的液氢量低于预设值时供入液氢。
12.进一步的,所述液氢汽化增压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多个液氢瓶上的增压输送管,所述增压输送管分别和液氢瓶第二出口以及设置在液氢瓶顶部的增压气入口连通;所述增压输送管上设置有自增压汽化器来对液氢进行汽化后输送;所述液氢汽化增压机构还包括压力检测控制组件,适于对增压气入口处的压力进行检测并控制增压氢气的输送。
13.进一步的,所述压力检测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增压气入口处的压力传感器和设置在增压输送管上的气路电磁开关阀,所述压力传感器适于对增压气入口处的压力进行检测并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气路电磁开关阀的通断。
14.进一步的,所述液氢汽化增压机构还包括:
15.增压平衡组件,其包括气路连通管,所述气路连通管和多个增压输送管连通。
16.进一步的,所述液氢输送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液氢瓶底部第一出口处的液路输送管,所述液路输送管分别和液氢瓶底部第一出口和车载液氢汽化系统连接,用于将所述液氢瓶内的液氢输送到车载液氢汽化系统,所述液路输送管上设置有液路电磁阀来控制液路输送管的通断。
17.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压力平衡组件包括液路连通管,所述液路连通管分别和多个液路输送管连通,适于保证液氢瓶底部出液口处的压力平衡
18.进一步的,所述液氢输送机构还包括集液器,所述集液器设置在液路输送管和车载液氢汽化系统的连接处分别与液路输送管和车载液氢汽化系统连通
19.进一步的,所述液氢瓶上还设置有氢气排放组件,适于在液氢瓶内的气压大于预设值时排出多余氢气。
20.进一步的,还包括液氢加注组件,适于通过第一出口对液氢瓶内进行加注液氢
21.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2.1.本发明提供的车载多液氢瓶并联输出供应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液氢瓶,适于储存液氢并且通过液氢瓶的第一出口将液氢输送到车载液氢汽化系统内,至少两个液氢瓶卧式并联设置;液氢汽化增压机构,适于对对应的液氢瓶第二出口处的液氢进行汽化并且将气化后形成的氢气通过增压气入口平衡好后输送到液氢瓶内以增大液氢瓶内部的气压,为液氢的输送提供动力;液氢输送机构;适于将液氢瓶内的液氢从第一出口输送到车载液氢汽化系统内,所述液氢输送机构包括:出液压力平衡组件,设置在每个液氢瓶的第一出口处并且将每个液氢瓶的第一出口互联,适于平衡多个液氢瓶底部第一出口排出的液氢的压力;其中,所述第二出口的位置低于第一出口的位置,所述第一出口还用做所述液氢瓶的液氢供入口,以在液氢瓶内的液氢量低于预设值时供入液氢,在对液氢车进行供液氢时,此时每个液氢瓶处的液氢汽化增压机构开始工作,从而对液氢瓶第二出口输出的液氢进行汽化并且在保证压力平衡的情况下将汽化好的氢气通过增压气入口输送到液氢瓶内,从而对液氢瓶内的液氢进行增压,为大流量液氢的输送提供动力,此时液氢瓶内的压力增大,此时在压力的作用下,会驱使液氢从第一出口处输出,并且通过第一出口处的液氢输送机构来对液氢进行输送,从而将液氢输送到车载液氢汽化系统内,在车载液氢汽化系统内对液氢进行汽化,汽化好后,在液氢车内做功驱使液氢车启动,同时在通过第一出口处将每个液氢瓶内的液氢进行输送的过程中,此时出液压力平衡组件设置在每个液氢瓶的第一出口处并将每个液氢瓶的第一出口并联,从而在每个液氢瓶增压压力平衡的情况下,出液压力平衡组
件保证了每个液氢瓶底部的第一出口的压力相等,也就是说,使得每个液氢瓶的液位高度在不同路况造成的液氢瓶的重心不一致、液氢瓶形状存在加工偏差等情况下保持液氢瓶液位具有相同的高度,此时液位下降平衡,减少了出现一个液氢瓶先耗光另一个液氢瓶还存在较多液氢的情况,使液氢瓶内不会发生蒸发的氢气或者增压氢气与液氢混合,造成后续供给液氢夹气的情况,导致出现的供应管路流阻增大,造成液氢供应流量大大减少,甚至出现“气阻”,不能满足液氢车对燃料流量的需要,以及由于氢气的燃烧特性与液氢的燃烧特性不同,夹气的液氢燃烧特性的变化会对液氢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带来较大影响,给发动机设计带来困难,降低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安全性的问题,满足重型液氢车对大流量、长距离、高品质液氢供应的需要,通过多液氢瓶的配置实现液氢的大容积灵活存储,能够保证重型液氢车的长时间用氢需要,同时适用于各种路况,考虑了多液氢瓶并联供液可能引起的液位不平衡和液氢夹气的情况,包括硬件参数不一致、颠簸路段造成的两组液氢瓶重心不一致和液面晃动,避免了因液位测量误差和软件控制不当可能带来的各种隐患,具有很高可靠性。
23.2.本发明提供的车载多液氢瓶并联输出供应系统,所述液氢汽化增压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多个液氢瓶上的增压输送管,所述增压输送管分别和液氢瓶第二出口以及设置在液氢瓶顶部的增压气入口连通;所述增压输送管上设置有自增压汽化器来对液氢进行汽化后输送;所述液氢汽化增压机构还包括压力检测控制组件,适于对增压气入口处的压力进行检测并控制增压氢气的输送,在液氢瓶工作时,此时液氢瓶内的液氢通过第二出口输送到增压输送管内,在增压输送管的作用下,将液氢输送到自增压汽化器内,通过自增压汽化器来对输入的液氢进行汽化,汽化好的液氢形成氢气再次通过增压输送管通过增压入气口输送到液氢瓶内,从而增加液氢瓶内的压力,为液氢的输送提供动力,同时设置压力检测控制组件,对每一个液氢瓶的增压气入口处的压力进行检测,并控制增压氢气的输送。
24.3.本发明提供的车载多液氢瓶并联输出供应系统,所述压力检测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增压气入口处的压力传感器和设置在增压输送管上的气路电磁开关阀,所述压力传感器适于对增压气入口处的压力进行检测并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气路电磁开关阀的通断,当液氢汽化增压机构开始工作时,此时通过增压输送管将液氢瓶内的液氢通过第二出口输送到自增压汽化器内进行汽化,并且将自增压汽化器内汽化的氢气通过增压气入口处输入到液氢瓶内进行增压,来对液氢的输送提供动力,在增压输送管对氢气进行输送时,此时增压压力的稳定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测得的压力信号反馈到控制气路电磁开关阀,通过气路电磁开关阀来控制氢气的输送通断。
25.4.本发明提供的车载多液氢瓶并联输出供应系统,所述液氢汽化增压机构还包括:增压平衡组件,其包括气路连通管,所述气路连通管和多个增压输送管连通,气路连通管可平衡两组液氢瓶的压力,使得由于气路开关电磁阀动作不一致、压力传感器测量精度不同、气路各支路流阻不一致的情况下,两个液氢瓶也有同样的增压压力。
26.5.本发明提供的车载多液氢瓶并联输出供应系统,所述液氢输送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液氢瓶底部第一出口处的液路输送管,所述液路输送管分别和液氢瓶底部第一出口和车载液氢汽化系统连接,用于将所述液氢瓶内的液氢输送到车载液氢汽化系统,所述液路输送管上设置有液路电磁阀来控制液路输送管的通断,当液氢汽化增压机构往增压气入口处输送氢气后,此时液氢瓶内的压力增加,在压力的作用下,将液氢瓶内的液氢通过第一出口
输送到液路输送管内,在液路输送管的作用下,将液氢输送到车载液氢汽化系统内进行汽化,同时通过液路电磁阀来控制液氢的输送。
27.6.本发明提供的车载多液氢瓶并联输出供应系统,所述出液压力平衡组件包括液路连通管,所述液路连通管分别和多个液路输送管连通,适于保证液氢瓶底部出液口处的压力平衡,出液压力平衡组件通过液路连通管平衡两个液氢瓶的液位高度,在两个液氢瓶增压压力平衡的情况下,液路连通管能保证两个液氢瓶底部出液口的压力相等,从而使得两个液氢瓶的液位高度在不同路况造成液氢瓶的重心不一致、液氢瓶形状存在加工偏差等情况下时刻具有相同的液位高度,从而使得液位下降平衡,减少了出现一个液氢瓶先耗光另一个液氢瓶还存在较多液氢的情况,使液氢瓶内不会发生蒸发的氢气或者增压氢气与液氢混合,造成后续供给液氢夹气的情况,导致出现的供应管路流阻增大,造成液氢供应流量大大减少,甚至出现“气阻”,不能满足液氢车对燃料流量的需要,以及由于氢气的燃烧特性与液氢的燃烧特性不同,夹气的液氢燃烧特性的变化会对液氢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带来较大影响,给发动机设计带来困难,降低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安全性的问题。
28.7.本发明提供的车载多液氢瓶并联输出供应系统,所述液氢输送机构还包括集液器,所述集液器设置在液路输送管和车载液氢汽化系统的连接处分别与液路输送管和车载液氢汽化系统连通,采用集液器控制出液流速,集液器内的液氢出液流速小于夹气气泡的上升速度,使得输送过程产生的氢气气泡始终处于集液器的上部,进一步保证输出液氢不夹杂气泡。
29.8.本发明提供的车载多液氢瓶并联输出供应系统,所述液氢瓶上还设置有氢气排放组件,适于在液氢瓶内的气压大于预设值时排出多余氢气,在超压时通过氢气排放组件排出多余的液氢,保证液氢瓶的安全。
30.9.本发明提供的车载多液氢瓶并联输出供应系统,还包括液氢加注组件,适于通过第一出口对液氢瓶内进行加注液氢,来对液氢瓶内部补充液氢。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为本发明的车载多液氢瓶并联输出供应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液氢瓶;2、车载液氢汽化系统;3、液氢汽化增压机构;31、增压输送管;32、压力检测控制组件;321、压力传感器;322、气路电磁开关阀;33、自增压汽化器;34、增压平衡组件;341、气路连通管;4、液氢输送机构;41、出液压力平衡组件;411、液路连通管;42、液路输送管;43、液路电磁阀;44、集液器;5、氢气排放组件;6、液氢加注组件;7、第一出口;8、第二出口;9、增压气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
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8.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9.实施例
40.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多液氢瓶并联输出供应系统,包括两个液氢瓶1、液氢汽化增压机构3和液氢输送机构4,液氢瓶1适于储存液氢并且通过液氢瓶1的第一出口7将液氢输送到车载液氢汽化系统2内,两个液氢瓶1卧式并联设置且两个液氢瓶1平行设置;液氢汽化增压机构3适于对对应的液氢瓶1第二出口8处的液氢进行汽化并且将气化后形成的氢气通过增压气入口9平衡好后输送到液氢瓶1内以增大液氢瓶1内部的气压,为液氢的输送提供动力;液氢输送机构4适于将液氢瓶1内的液氢从第一出口7输送到车载液氢汽化系统2内,所述液氢输送机构4包括出液压力平衡组件41,出液压力平衡组件41设置在每个液氢瓶1的第一出口7处并且将每个液氢瓶1的第一出口7互联,适于平衡多个液氢瓶1底部第一出口7排出的液氢的压力;在这其中第一出口7和第二出口8均设置在液氢瓶1的底部侧壁上,所述第二出口8的位置低于第一出口7的位置,第一出口7设置为液氢输送机构4的液氢出液口,第一出口7设置为为液氢汽化增压机构3通液氢的增压出液口,所述第一出口7还用做所述液氢瓶1的液氢供入口,以在液氢瓶1内的液氢量低于预设值时供入液氢,所述第二出口8的位置低于第一出口7的位置,从而保证液氢瓶1内的液氢达到最大的利用度,避免液氢浪费。
41.在对液氢车进行供液氢时,此时每个液氢瓶1处的液氢汽化增压机构3开始工作,从而对液氢瓶1第二出口8输出的液氢进行汽化并且在保证压力平衡的情况下将汽化好的氢气通过增压气入口9输送到液氢瓶1内,从而对液氢瓶1内的液氢进行增压,为大流量液氢的输送提供动力,此时液氢瓶1内的压力增大,此时在压力的作用下,会驱使液氢从第一出口7处输出,并且通过第一出口7处的液氢输送机构4来对液氢进行输送,从而将液氢输送到车载液氢汽化系统2内,在车载液氢汽化系统2内对液氢进行汽化,汽化好后,在液氢车内做功驱使液氢车启动,同时在通过第一出口7处将每个液氢瓶1内的液氢进行输送的过程中,此时出液压力平衡组件41设置在每个液氢瓶1的第一出口7处并将每个液氢瓶1的第一出口7并联,从而在每个液氢瓶1增压压力平衡的情况下,出液压力平衡组件41保证了每个液氢瓶1底部的第一出口7的压力相等,也就是说,使得每个液氢瓶1的液位高度在不同路况造成
的液氢瓶1的重心不一致、液氢瓶1形状存在加工偏差等情况下保持液氢瓶1液位具有相同的高度,此时液位下降平衡,减少了出现一个液氢瓶1先耗光另一个液氢瓶1还存在较多液氢的情况,使液氢瓶1内不会发生蒸发的氢气或者增压氢气与液氢混合,造成后续供给液氢夹气的情况,导致出现的供应管路流阻增大,造成液氢供应流量大大减少,甚至出现“气阻”,不能满足液氢车对燃料流量的需要,以及由于氢气的燃烧特性与液氢的燃烧特性不同,夹气的液氢燃烧特性的变化会对液氢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带来较大影响,给发动机设计带来困难,降低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安全性的问题,满足重型液氢车对大流量、长距离、高品质液氢供应的需要,通过多液氢瓶1的配置实现液氢的大容积灵活存储,能够保证重型液氢车的长时间用氢需要,同时适用于各种路况,考虑了多液氢瓶1并联供液可能引起的液位不平衡和液氢夹气的情况,包括硬件参数不一致、颠簸路段造成的两组液氢瓶1重心不一致和液面晃动,避免了因液位测量误差和软件控制不当可能带来的各种隐患,具有很高可靠性。
42.液氢汽化增压机构3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液氢瓶1上的增压输送管31,所述增压输送管31分别和第二出口8以及设置在液氢瓶1顶部的增压气入口9连通;所述增压输送管31上设置有自增压汽化器33来对液氢进行汽化后输送;所述液氢汽化增压机构3还包括压力检测控制组件32,适于对增压气入口9处的压力进行检测并控制增压氢气的输送,在液氢瓶1工作时,此时液氢瓶1内的液氢通过第二出口8输送到增压输送管31内,在增压输送管31的作用下,将液氢输送到自增压汽化器33内,通过自增压汽化器33来对输入的液氢进行汽化,汽化成温度为130k左右的低温氢气,汽化好的液氢形成氢气再次通过增压输送管31通过增压入气口输送到液氢瓶1内,从而增加液氢瓶1内的压力,为液氢的输送提供动力,同时设置压力检测控制组件32,对每一个液氢瓶1的增压气入口9处的压力进行检测,并控制增压氢气的输送。
43.压力检测控制组件32包括设置在增压气入口9处的压力传感器321和设置在增压输送管31上的气路电磁开关阀322,所述压力传感器321适于对增压气入口9处的压力进行检测并根据压力传感器321的检测结果控制气路电磁开关阀322的通断,当液氢汽化增压机构3开始工作时,此时通过增压输送管31将液氢瓶1内的液氢通过第二出口8输送到自增压汽化器33内进行汽化,并且将自增压汽化器33内汽化的氢气通过增压气入口9处输入到液氢瓶1内进行增压,来对液氢的输送提供动力,在增压输送管31对氢气进行输送时,此时增压压力的稳定通过压力传感器321实时测得的压力信号反馈到控制气路电磁开关阀322,通过气路电磁开关阀322来控制氢气的输送通断,当增压压力大于液氢瓶1压力设定值的上限时,关闭气路电磁开关阀322,当增压压力小于液氢瓶1压力设定值的下限时,打开气路电磁开关阀322。通过这种控制策略保证液氢瓶1内压力的稳定。
44.所述液氢汽化增压机构3还包括:增压平衡组件34,其包括气路连通管341,所述气路连通管341和多个增压输送管31连通,气路连通管341可平衡两组液氢瓶1的压力,使得由于气路开关电磁阀动作不一致、压力传感器321测量精度不同、气路各支路流阻不一致的情况下,两个液氢瓶1也有同样的增压压力。
45.液氢输送机构4还包括设置在液氢瓶1底部第一出口7处的液路输送管42,所述液路输送管42分别和液氢瓶1底部第一出口7和车载液氢汽化系统2连接,用于将所述液氢瓶1内的液氢输送到车载液氢汽化系统2,所述液路输送管42上设置有液路电磁阀43来控制液
路输送管42的通断,当液氢汽化增压机构3往增压气入口9处输送氢气后,此时液氢瓶1内的压力增加,在压力的作用下,将液氢瓶1内的液氢通过第一出口7输送到液路输送管42内,在液路输送管42的作用下,将液氢输送到车载液氢汽化系统2内进行汽化,同时通过液路电磁阀43来控制液氢的输送。液路输送管42保证千分之三以上的倾斜度,液路输送管42自和液氢瓶1连接一端起向下倾斜设置,使得输送过程中少量液氢受热汽化而产生的氢气气泡在重力的作用下上浮到液氢瓶1的气相空间中。
46.出液压力平衡组件41包括液路连通管411,所述液路连通管411设置在液路输送管42上靠近第一出口7处并且分别和多个液路输送管42连通,适于保证液氢瓶1底部出液口处的压力平衡,出液压力平衡组件41通过液路连通管411平衡两个液氢瓶1的液位高度,在两个液氢瓶1增压压力平衡的情况下,液路连通管411能保证两个液氢瓶1底部出液口的压力相等,从而使得两个液氢瓶1的液位高度在不同路况造成液氢瓶1的重心不一致、液氢瓶1形状存在加工偏差等情况下时刻具有相同的液位高度,从而使得液位下降平衡,减少了出现一个液氢瓶1先耗光另一个液氢瓶1还存在较多液氢的情况,使液氢瓶1内不会发生蒸发的氢气或者增压氢气与液氢混合,造成后续供给液氢夹气的情况,导致出现的供应管路流阻增大,造成液氢供应流量大大减少,甚至出现“气阻”,不能满足液氢车对燃料流量的需要,以及由于氢气的燃烧特性与液氢的燃烧特性不同,夹气的液氢燃烧特性的变化会对液氢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带来较大影响,给发动机设计带来困难,降低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安全性的问题。
47.液氢输送机构4还包括集液器44,所述集液器44设置在液路输送管42和车载液氢汽化系统2的连接处分别与液路输送管42和车载液氢汽化系统2连通,采用集液器44控制出液流速,集液器44内的液氢出液流速小于夹气气泡的上升速度,使得输送过程产生的氢气气泡始终处于集液器44的上部,进一步保证输出液氢不夹杂气泡。具体的将进入的两路液路输送管42汇流,控制出液流速,汇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泡实时汇集到集液器44顶部,不会被带入下游出液口处,并通过倾斜的液路输送管42最终上浮两个液氢瓶1顶部气枕空间内,保证流入到液氢车内的液氢不夹杂气泡,供应的液氢满足液氢车的用氢需求。
48.液氢瓶1上还设置有氢气排放组件5,适于在液氢瓶1内的气压大于预设值时排出多余氢气,在超压时通过氢气排放组件5排出多余的液氢,保证液氢瓶1的安全。
49.还包括液氢加注组件6,适于通过第一出口7对液氢瓶1内进行加注液氢,来对液氢瓶1内部补充液氢,两个液氢瓶1底部第一出口7采用液路连通管411连接,实现加注过程和工作过程中两个液氢瓶1的液位高度都始终保持一致。
50.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