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胶带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2-07-02 07:43: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胶带生产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胶带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2.日常使用的胶带常为整张或卷装,有的背面还复合一层衬面,使用时需将胶带剪断后,将衬面撕掉后再进行贴复,操作麻烦,费时费工,而且操作中手与胶带上的胶体接触次数多,易影响胶带的粘性,还污染了胶带,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胶带及其生产工艺,其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能够加工出便于粘覆的胶带。
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胶带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6.s1:将剥离层和覆胶层粘合在一起的成卷的胶带架设在加工装置上;
7.s2:将胶带的末端扯出后,控制覆胶层在上端的胶带的末端持续的向加工装置内输送;
8.s3:加工装置将胶带切割成条状;
9.s4:在条状胶带的覆胶层的两端辊压切割出虚线断痕。
10.一种胶带,该胶带的两端设有便于撕扯的虚线断痕。
11.所述加工装置包括固定架,以及可拆卸连接在固定架上的加工盒,固定架上安装有用于承托条状胶带的橡胶垫,加工盒上安装有切割部,用于在胶带上的覆胶层切割出虚线断痕。
12.所述切割部包括活动连接在加工盒上的驱动臂,以及滑动连接在驱动臂上的两个轮架,两个轮架上分别转动连接一个刀齿盘。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4.图1为胶带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15.图2、图3和图4为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加工盒和橡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橡胶垫和挡臂的结构示意图;
18.图7为控制刀齿盘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8为控制顶圆柱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9为图8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10为切割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图2至6所示:
23.加工盒101的上端设有导引口106,用于对胶带的末端进行导向输送至加工盒101内,胶带的剥离层与导引口106内部底面贴合,控制成卷的胶带持续转动,胶带切割成条状后沿着导引口106向加工盒101内滑动,使条状的胶带不断向加工盒101内输送,每当有一张条状胶带落至加工盒101内的橡胶垫103上时,控制切割部向靠近胶带的方向移动切割部与胶带上的覆胶层接触,在覆胶层的两端辊压切割出虚线断痕,两根虚线断痕将覆胶部分割成两端为捏合部,中部为粘合部的三段,从而使得在使用时,将剥离层与覆胶层剥离后,位于两端的捏合部在使用时可以用手指捏住,通过捏住两端的捏合部将有弹性的粘合部拉扯至需要的长度后粘合到指定的位置上,以及通过手捏捏合部使粘合部更贴合的、更具备包裹性的有效粘合在需要的部位上,当粘合部粘到需要的位置上并稳固贴合后,由于多次与手指接触的胶带部位易被污染而造成粘性降低,因此只需双手控制手指用力撕扯两端的捏合部,使得与手指接触粘有指纹和手上的灰尘导致失去粘性的捏合部沿着两根虚线断痕撕扯下来后与粘合部分离,两根虚线断痕保证了撕裂处的裂口的完整性和工整美观性,也避免因没有虚线断痕,用力拉扯捏合部时,会导致捏合部的边缘被拉扯变形,无法完整的与粘合部分离开,同时失去粘性、粘性变差、粘上灰尘的覆胶层的两端能够完整的被扯断分离下来,使粘性保持完好且没有被污染的粘合部完整并稳固的粘覆在需要的部位上;
24.随着持续向加工盒101内输送条状胶带,以及对条状胶带的切割处理后,加工完的胶带依次罗列在加工盒101内;固定架102的前后左右分别固定一个挡臂104,四根挡臂104皆插在加工盒101上,加工盒101与挡臂104之间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当加工盒101与固定架102拆分开后,四根挡臂104用于对橡胶垫103上罗列的多张条状胶带进行限位,使其整齐的罗列在橡胶垫103上,避免散落,同时可以一次性的工整的将整摞带有虚线断痕的胶带取出。
25.如图5至7所示:
26.每当有一张条状胶带落至加工盒101内的橡胶垫103上时,控制驱动臂204向后滑动,带动两个刀齿盘206向靠近胶带的方向移动,两个刀齿盘206移动的同时与胶带上的覆胶层接触发生滚动摩擦,在覆胶层上向后滚动,从而在覆胶层的两端辊压切割出虚线断痕,刀齿盘206与加工盒101上的镂空处对应,使得刀齿盘206能够穿过加工盒101,进而能够在覆胶层上切割出完整的断痕,循环往复,对每根胶带进行切割处理;
27.当驱动臂204带动两个刀齿盘206向前端抽离出来时,两个刀齿盘206反向滚动,再次对虚线断痕进而二次辊压切割,使得切割痕迹更彻底,避免粘连。
28.进一步的:
29.所述切割部还包括横梁201、螺杆202和导杆203,所述加工盒101上靠近刀齿盘206的方向固定连接有横梁201,横梁201的一端固定有导杆203,横梁20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螺杆202,驱动臂204与导杆203滑动连接的同时与螺杆202螺纹连接;
30.转动螺杆202时带动驱动臂204向后移动,进而带动两个刀齿盘206向靠近胶带的方向移动,对覆胶层进行切割处理。
31.进一步的:
32.所述切割部还包括导向架105,所述横梁201上竖向滑动连接有导向架105,导向架
105固定连接在加工盒101上,横梁201与导向架105之间设有电动伸缩杆用来控制横梁201上下移动;
33.随着加工盒101内罗列的胶带的高度越来越高,通过控制横梁201带动刀齿盘206向上移动,使得刀齿盘206能够始终与位于最上端的胶带对应,从而使得两个刀齿盘206能够对每根加工盒101内的胶带进行切割处理。
34.如图7至9所示:
35.所述加工装置还包括底架301、框架306和顶圆柱307,所述固定架1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架301,底架301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框架306,两个框架306的上端分别固定一个顶圆柱307,两个顶圆柱307皆顶在橡胶垫103的底面上;
36.由于橡胶垫103的材质为橡胶垫,因此位于橡胶垫103下端的两个顶圆柱307顶在橡胶垫103的两端,对橡胶垫103进行支撑,使橡胶垫103保持拉紧绷直的状态,从而能够对胶带进行承托,以及当刀齿盘206进行切割时,能够对覆胶层和刀齿盘206起到支撑和配合;
37.位于两个顶圆柱307之间的底架301处于水平状态,处于两个顶圆柱307外端的底架301处于向下倾斜的状态,因此当胶带落在橡胶垫103上时,胶带在重力作用下贴合在橡胶垫103的表面,使得胶带的两端与底架301上倾斜的部位接触也向下倾斜形,胶带上与底架301上水平的部位接触也处于水平形态,胶带上与顶圆柱307对应的部位发生弯折,由于顶圆柱307与刀齿盘206对应,因此刀齿盘206在进行切割时整好对应弯折的部位在覆胶层上切割出虚线断痕,从而将胶带加工成中部为粘合部两端为捏合部结构,切割处处于弯折的状态,能够更好的对覆胶部从根部进行彻底切割,避免切割不彻底,使得覆胶部上的胶体切割不断、不利落,而影响后续撕扯时,粘合部与捏合部无法干净利落的分离开。
38.如图8至9所示:
39.所述加工装置还包括双向螺杆302、推架303和柱杆304,所述底架301上转动有双向螺杆302,双向螺杆302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一个推架303,两个推架303皆与底架301滑动连接,两个推架303上分别固定两个柱杆304,位于一侧的两个柱杆304夹持在框架306的两端;
40.当转动双向螺杆302时带动两个推架303同时相向或背离滑动,两侧的两个柱杆304分别带动两个框架306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改变两个顶圆柱307之间的间距,由于顶圆柱307与刀齿盘206对应,进而改变了切割的虚线断痕的位置,从而改变了粘合部和捏合部的长度,捏合部变短时,粘合部变长,适应于不同环境下进行使用。
41.进一步的:
42.所述加工装置还包括导向槽305和拨杆308,所述底架30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导向槽305,两个导向槽305内分别滑动一个拨杆308,两个拨杆308分别固定在两个框架306上;
43.当两个框架306相互靠近或远离时,两个拨杆308分别在两个导向槽305内滑动,进而对框架306的滑动轨迹进行引导,由于导向槽305由内至外向下倾斜,进而带动框架306沿着倾斜的轨迹进行滑动,当两个框架306相互靠近间距变小时,两个顶圆柱307的高度变高,当两个框架306相互远离间距变大时,两个顶圆柱307的高度变底,从而能够在两个顶圆柱307间距改变时,能始终顶在底架301上将其绷紧拉直,进而更好的进行承托。
44.如图7至8所示:
45.所述加工装置还包括拨叉309,两个所述框架306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拨叉309,两个拨叉309分别插在两个轮架205内;
46.顶圆柱307位置改变时通过与框架306连接的拨叉309来带动刀齿盘206上的轮架205同步移动,进而使得顶圆柱307与刀齿盘206始终保持对应的位置关系,进而能够在顶圆柱307的位置改变时,也能在弯折处进行虚线断痕的切割。
47.如图10所示:
48.所述加工装置还包括轴架401、转轴402和切割刀403,两个轴架401之间转动有转轴402,两个轴架401皆固定在加工盒101上靠近导引口106的一端,转轴402上环绕固定有多个切割刀403;
49.将成卷的胶带架设在加工盒101上,将胶带的末端扯出后铺放在导引口106上,胶带上的覆胶层朝向上方,胶带的剥离层与导引口106内部底面贴合,控制成卷的胶带持续转动,使胶带的末端持续向加工盒101内输送,加工盒101上固定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驱动转轴402转动进而带动多个切割刀403转动,多个切割刀403依次与胶带接触持续的将输送下来的胶带切割成段状,落进加工盒101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