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利用天然蓝藻材料保藏芽孢杆菌菌种的方法

2022-06-29 14:38: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菌种保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天然蓝藻材料保藏芽孢杆菌菌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微生物菌种是国家的重要生物资源,也是生产、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材料。为确保菌种的质量和活力,正确的菌种保藏方法在微生物学研究及实际应用中至关重要。
3.目前,芽孢杆菌菌种的保藏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如操作复杂、菌种容易发生污染和退化,保藏所使用的冷冻保护剂经济成本高且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蜡样芽孢杆菌菌种保藏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天然蓝藻材料保藏芽孢杆菌菌种的方法,以天然蓝藻材料(发菜、地木耳)为载体进行菌种保藏,菌种存活率高,操作简单易行,经济节约,安全性高。
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利用天然蓝藻材料保藏芽孢杆菌菌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1,将待保藏的芽孢杆菌单菌落培养后作为种子菌培养至对数期;
8.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菌液离心后舍弃上清液,先洗涤菌体沉淀,之后用pbs溶液重悬菌体沉淀;
9.步骤3,将灭菌后的发菜或地木耳浸泡在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中,之后进行恒温干燥,最后在-80℃~25℃下保藏,完成芽孢杆菌菌种的保藏。
10.优选的,步骤1将待保藏的芽孢杆菌先置于液体培养基中,之后在35~38℃和150~300rpm的条件下恒温震荡培养12~18h,作为种子菌。
11.进一步,步骤1将所得的种子菌按1%的接种量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od
600
=0.2~0.8。
12.优选的,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菌液在5000~7000rpm下离心3~8min后舍弃上清液。
13.优选的,步骤2用浓度为0.01m、ph为7.0的pbs溶液洗涤菌体沉淀3~5次。
14.优选的,步骤2用与步骤1所述菌液等体积的pbs溶液重悬菌体沉淀,pbs溶液的浓度为0.01m、ph为7.0。
15.优选的,步骤3按如下过程对发菜或地木耳进行灭菌:
16.用质量分数为60%~80%的乙醇浸泡发菜或地木耳30~45s,之后用灭菌水进行漂洗,然后在紫外灯下照射0.5~1h,最后真空冷冻干燥,得到所述的发菜或地木耳。
17.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的发菜或地木耳与所述的混合液的比例为(0.01~0.1)g:1ml。
18.优选的,步骤3将灭菌后的发菜或地木耳在混合液中浸泡15~20min。
19.优选的,步骤3将浸泡后的发菜或地木耳在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40%~60%rh的恒温条件下干燥3~5天,再进行保藏。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21.本发明是一种利用天然蓝藻材料保藏芽孢杆菌菌种的方法,先将待保藏的芽孢杆菌单菌落培养后作为种子菌培养至对数期,之后可将得到的菌液离心,舍弃上清液后方便洗涤菌体沉淀,之后用pbs溶液重悬菌体沉淀,再将灭菌后的发菜或地木耳浸泡在得到的混合液中,之后恒温干燥即可在-80℃~25℃下保藏。发菜表面粗糙不平,由不规则的胶质块体堆积而成,厚薄不均,呈波浪状无规则皱折起伏,并有许多指状突起和裂隙。发菜特殊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在生长过程中,野生发菜在藻丝体表面分泌多糖并形成胶鞘,此胶鞘为附生微生物提供了可生存的场所,而地木耳的表面皱折不平,含有大量胶质物。这些胶质物呈片状堆积,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间缝,这种特殊的形态结构为微生物附着提供了环境。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菌种存活率高,利用天然蓝藻材料的自然形态结构特点用于芽孢杆菌菌种保藏,原料易得,适用范围广。此外,保藏温度(常温和低温)范围广,保藏过程不需要添加额外试剂,如dmso、甘油和海藻糖等高成本、有毒的冷冻保护剂,可节约成本、降低环境污染,能够实现芽孢杆菌菌种的稳定保存,菌种变异或退化程度极小,菌种存活率高。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发菜原植体形态图。
2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地木耳原植体形态图。
2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扫描电镜下发菜的表面结构图。
2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扫描电镜下菌种在发菜表面的分布图。
2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菌种的存活率图。
27.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菌种的存活率图。
28.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菌种的存活率图。
29.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菌种的存活率图。
30.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菌种的存活率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32.发菜,又名发状念珠藻,是一种生长在荒漠地带的陆生性蓝藻。发菜原植体外观为头发丝状,粗细不均;藻体表面粗糙不平,由不规则的胶质块体堆积而成,厚薄不均,呈波浪状无规则皱折起伏,并有许多指状突起和裂隙。发菜特殊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在生长过程中,野生发菜在藻丝体表面分泌多糖并形成胶鞘,此胶鞘为附生微生物提供了可生存的场所。
33.地木耳,又名地皮菜,分布于沙漠、干燥的草原和岩石表面。成熟的地木耳外观呈扁平皱折膜状或波状片体,有时边缘呈不规则撕裂状,有的有穿孔;地木耳的表面皱折不平,含有大量胶质物。这些胶质物呈片状堆积,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间缝,这种特殊的形态
结构为微生物附着提供了环境。
34.以下实施例中的发菜采集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地木耳采集于甘肃省会宁县;所采用的菌种为蜡样芽孢杆菌,分离于野生发菜表面,通过16srrna测序结果鉴定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基因组序列已提交于genbank数据库中,序列编号为jagkst000000000,并命名为bacillus sp.strain wl1;所采用的仪器和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生物公司购买。
35.本发明一种利用天然蓝藻材料保藏芽孢杆菌菌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6.(1)天然蓝藻材料的处理:
37.将野外采集的发菜和地木耳清洗干净,去除杂质,然后进行灭菌和干燥处理。
38.灭菌处理为质量分数为60%~80%的乙醇浸泡30~45s,然后用灭菌水快速漂洗,紫外灯照射0.5~1h,真空冷冻干燥备用。
39.(2)菌种的活化:
40.采用平板划线法活化保藏于-80℃的芽孢杆菌。
41.(3)菌种的培养:
42.挑取芽孢杆菌单菌落置于液体培养基中,35~38℃、150~300rpm恒温震荡培养12~18h,作为种子菌,将接种量为1%的种子菌接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od
600
=0.2~0.8,即对数期。
43.(4)接种保藏:
44.吸取1ml的菌液,在5000~7000rpm下离心3~8min后舍弃上清液,利用pbs溶液(0.01m,ph=7.0)洗涤菌体沉淀,重复3~5次后加入1ml pbs溶液(0.01m,ph 7.0)重悬菌体沉淀;
45.然后将0.01~0.1g发菜或0.01~0.1g地木耳加入形成的混合液中浸泡15~20min,吸取未被吸收的菌液,置于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40%~60%rh的恒温培养室干燥,保藏3~5天后,待发菜或地木耳完全干燥后,分别置于室温、4℃、-20℃和-80℃的冰箱保藏。
46.实施例1
47.本发明是一种利用天然蓝藻材料发菜保藏芽孢杆菌菌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8.(1)发菜材料的处理:将野外采集的发菜清洗干净,去除杂质,然后用质量分数为70%乙醇浸泡30s,灭菌水漂洗4次,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中利用紫外灯管照射1h,真空冷冻干燥备用。处理后的发菜如图1所示为细丝状,略有不规则弯曲。
49.(2)菌种的活化和培养:采用平板划线法活化保藏于-80℃的芽孢杆菌菌种,挑取芽孢杆菌单菌落置于lb液体培养基,37℃、200rpm恒温震荡培养箱培养12h作为种子菌,吸取接种量为1%的种子菌置于新鲜的lb液体培养基培养至od
600
=0.25。
50.(3)漂洗菌体沉淀:将上述培养至对数期的1ml菌液6000rpm离心5min,舍弃上清液,利用pbs溶液(0.01m,ph=7.0)洗涤菌体沉淀,重复3次后加入1ml pbs溶液重悬菌体沉淀,得到漂洗后的菌液。
51.(4)菌种的保藏:称取0.02g发菜于2ml灭菌离心管中,用步骤(3)得到的漂洗后的菌液浸没发菜,15min后吸取未被发菜吸收的菌液,置于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2%rh的恒温培养室保藏,3天后发菜完全干燥后置于室温保藏。
52.(5)计算菌种存活率:分别取保藏0d、4d、8d、16d、32d、3month后的发菜,采用1ml灭菌水浸没接种后的发菜10min,涡旋振荡器3000rpm震荡30s,将吸附在发菜表面的菌种充分漂洗下来,稀释2000倍,吸取100μl稀释后的菌液涂布,于37℃培养12h,统计菌落数并计算菌种存活率,经计算,3个月的菌种存活率为83.66%。
53.图3和图4是采用美国fei公司生产的型号规格为verios 460的扫描电镜拍摄的图片。如图3所示,发菜原植体表面呈波浪状无规则皱折起伏,并有许多指状突起和裂隙;如图4所示,芽孢杆菌密集分布在发菜表面。具体的菌种的存活率图可参见图5,菌种的存活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保藏3个月后,菌种存活率下降趋势趋于平缓。
54.实施例2
55.本发明是一种利用天然蓝藻材料发菜保藏芽孢杆菌菌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6.(1)发菜材料的处理:将野外采集的发菜清洗干净,去除杂质,然后用质量分数为70%乙醇浸泡30s,灭菌水漂洗4次,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中利用紫外灯管照射1h,真空冷冻干燥备用。
57.(2)菌种的活化和培养:采用平板划线法活化保藏于-80℃的芽孢杆菌菌种,挑取芽孢杆菌单菌落置于lb液体培养基,37℃、200rpm恒温震荡培养箱培养12h作为种子菌,吸取接种量为1%的种子菌置于新鲜的lb液体培养基培养至od
600
=0.25。
58.(3)漂洗菌体沉淀:将上述培养至对数期的1ml菌液6000rpm离心5min,舍弃上清液,利用pbs溶液(0.01m,ph=7.0)洗涤菌体沉淀,重复3次后加入1ml pbs溶液重悬菌体沉淀,得到漂洗后的菌液。
59.(4)菌种的保藏:称取0.02g发菜于2ml灭菌离心管中,用步骤(3)得到的漂洗后的菌液浸没发菜,15min后吸取未被发菜吸收的菌液,置于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2%rh的恒温培养室保藏,3d后发菜完全干燥后置于4℃冰箱保藏。
60.(5)计算菌种存活率:分别取保藏0d、4d、8d、16d、32d、3month后的发菜,采用1ml灭菌水浸没接种后的发菜10min,涡旋振荡器3000rpm震荡30s,将吸附在发菜表面的菌种充分漂洗下来,稀释2000倍,吸取100μl稀释后的菌液涂布,于37℃培养12h,统计菌落数并计算菌种存活率,经计算,保藏3个月后的菌种存活率达85.35%。
61.具体的菌种的存活率图可参见图6,菌种的存活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保藏3个月后,菌种存活率下降趋势趋于平缓。
62.实施例3
63.本发明是一种利用天然蓝藻材料发菜保藏芽孢杆菌菌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4.(1)发菜材料的处理:将野外采集的发菜清洗干净,去除杂质,然后用质量分数为70%乙醇浸泡30s,灭菌水漂洗4次,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中利用紫外灯管照射1h,真空冷冻干燥备用。
65.(2)菌种的活化和培养:采用平板划线法活化保藏于-80℃的芽孢杆菌菌种,挑取芽孢杆菌单菌落置于lb液体培养基,37℃、200rpm恒温震荡培养箱培养12h作为种子菌,吸取接种量为1%的种子菌置于新鲜的lb液体培养基培养至od
600
=0.25。
66.(3)漂洗菌体沉淀:将上述培养至对数期的1ml菌液6000rpm离心5min,舍弃上清液,利用pbs溶液(0.01m,ph=7.0)洗涤菌体沉淀,重复3次后加入1ml pbs溶液重悬菌体沉淀,得到漂洗后的菌液。
67.(4)菌种的保藏:称取0.02g发菜于2ml灭菌离心管中,用步骤(3)得到的漂洗后的菌液浸没发菜,15min后吸取未被发菜吸收的菌液,置于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2%rh的恒温培养室保藏,3天后发菜完全干燥后置于-20℃冰箱保藏。
68.(5)计算菌种存活率:分别取保藏0d、4d、8d、16d、32d、3month后的发菜,采用1ml灭菌水浸没接种后的发菜10min,涡旋振荡器3000rpm震荡30s,将吸附在发菜表面的菌种充分漂洗下来,稀释2000倍,吸取100μl稀释后的菌液涂布,于37℃培养12h,统计菌落数并计算菌种存活率,经计算,保藏3个月后的菌种存活率达83.64%。
69.具体的菌种的存活率图可参见图7,菌种的存活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保藏3个月后,菌种存活率下降趋势趋于平缓。
70.实施例4.
71.本发明是一种利用天然蓝藻材料发菜保藏芽孢杆菌菌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2.(1)发菜材料的处理:将野外采集的发菜清洗干净,去除杂质,然后用质量分数为70%乙醇浸泡30s,灭菌水漂洗4次,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中利用紫外灯管照射1h,真空冷冻干燥备用。
73.(2)菌种的活化和培养:采用平板划线法活化保藏于-80℃的芽孢杆菌菌种,挑取芽孢杆菌单菌落置于lb液体培养基,37℃、200rpm恒温震荡培养箱培养12h作为种子菌,吸取接种量为1%的种子菌置于新鲜的lb液体培养基培养至od
600
=0.25。
74.(3)漂洗菌体沉淀:将上述培养至对数期的1ml菌液6000rpm离心5min,舍弃上清液,利用pbs溶液(0.01m,ph=7.0)洗涤菌体沉淀,重复3次后加入1ml pbs溶液重悬菌体沉淀,得到漂洗后的菌液。
75.(4)菌种的保藏:称取0.02g发菜于2ml灭菌离心管中,用步骤(3)得到的漂洗后的菌液浸没发菜,15min后吸取未被发菜吸收的菌液,置于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2%rh的恒温培养室保藏,3d后发菜完全干燥后置于-80℃冰箱保藏。
76.(5)计算菌种存活率:分别取保藏0d、4d、8d、16d、32d、3month后的发菜,采用1ml灭菌水浸没接种后的发菜10min,涡旋振荡器3000rpm震荡30s,将吸附在发菜表面的菌种充分漂洗下来,稀释2000倍,吸取100μl稀释后的菌液涂布,于37℃培养12h,统计菌落数并计算菌种存活率,经计算,保藏3个月后的菌种存活率达84.28%。
77.具体的菌种的存活率图可参见图8,菌种的存活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保藏3个月后,菌种存活率下降趋势趋于平缓。
78.实施例5
79.本发明是一种利用天然蓝藻材料地木耳保藏芽孢杆菌菌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0.(1)地木耳材料的处理:将野外采集的地木耳清洗干净,去除杂质,然后用质量分数为70%乙醇浸泡30s,灭菌水漂洗4次,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中利用紫外灯管照射1h,真空冷冻干燥备用。处理后的地木耳如图2所示,呈扁平皱折膜状或波状片体,边缘呈不规则撕裂状。
81.(2)菌种的活化和培养:采用平板划线法活化保藏于-80℃的芽孢杆菌菌种,挑取芽孢杆菌单菌落置于lb液体培养基,37℃、200rpm恒温震荡培养箱培养12h作为种子菌,吸取接种量为1%的种子菌置于新鲜的lb液体培养基培养至od
600
=0.25。
82.(3)漂洗菌体沉淀:将上述培养至对数期的1ml菌液6000rpm离心5min,舍弃上清液,利用pbs溶液(0.01m,ph=7.0)洗涤菌体沉淀,重复3次后加入1ml pbs溶液重悬菌体沉淀,得到漂洗后的菌液。
83.(4)菌种的保藏:称取0.02g地木耳于2ml灭菌离心管中,用步骤(3)得到的漂洗后的菌液浸没地木耳,15min后吸取未被地木耳吸收的菌液,置于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2%rh的恒温培养室保藏,3d后地木耳完全干燥后置于室温保藏。
84.(5)计算菌种存活率:分别取保藏0d、4d、8d、16d、32d、3month后的发菜,采用1ml灭菌水浸没接种后的地木耳10min,涡旋振荡器3000rpm震荡30s,将吸附在地木耳表面的菌种充分漂洗下来,稀释2000倍,吸取100μl稀释后的菌液涂布,于37℃培养12h,统计菌落数并计算菌种存活率,经计算,保藏3个月后的菌种存活率达82.35%。
85.具体的菌种的存活率图可参见图9,菌种的存活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保藏3个月后,菌种存活率下降趋势趋于平缓。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