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稳定杆疲劳实验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6-29 14:18: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汽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稳定杆疲劳实验设备。


背景技术:

2.汽车工业中,为保证汽车的安全性,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均会进行相关结构的检测,汽车稳定杆,又称防倾杆,是汽车制造领域中一种常规的零部件,生产汽车稳定杆时,需要将稳定杆经过弯管机处理,然后经过淬火和回火等工序得到成品,在汽车稳定杆生产的过程中的会定期抽取成品进行疲劳实验,疲劳实验对于稳定杆的测试直接影响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的检测方法为通过直线驱动器对于稳定杆的两端进行施力,从而对稳定杆进行疲劳实验,但是为了模拟真实的车况,需要调节直线驱动器和稳定杆之间的角度,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数据,现有的设备受结构限制,操作灵活性教差,在对不同的稳定杆进行检测时,需要频繁的更换工装,导致检测效率较低,同时工装增加使得设备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稳定杆疲劳实验设备。
4.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稳定杆疲劳实验设备,包括工作台和设置于工作台上驱动机构和第一固定机构,第一固定机构具有两个,两个第一固定机构并排设置于工作台上,驱动机构位于两个第一固定机构的旁侧,两个第一固定机构均包括底座、限位块、卡箍和两个位移块,底座固定连接于工作台上,底座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滑槽位于底座的底部,限位块位于第一滑槽的中部,两个位移块分别可滑动的位于第一滑槽的两端上,位移块为矩形结构,位移块上设置有若干个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定位孔,卡箍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定位孔相互匹配的第二安装孔,卡箍通过其两端的两个第二安装孔与两个位移块固定连接。
6.优选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二支撑板、两个第一滑动架、两个平移组件和两个第一传动杆,第一支撑板呈竖直状态固定连接于工作台的中央,驱动组件位于第一支撑板的顶部,两个第二支撑板均呈竖直状态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的两侧,其中一个第一滑动架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和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板之间,另外一个第一滑动架呈中心对称的状态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和另一个第二支撑板上,且两个第一滑动架均与驱动组件传动连接,两个平移组件位于两个第一滑动架上,两个第一传动杆的其中一端分别与两个平移组件铰接,两个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定杆的两端铰接。
7.优选的,第一滑动架包括两个连接座、两个连接杆、齿条和滑轮,两个连接座并排设置,两个连接杆平行的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座之间,齿条固定连接于靠近第一支撑板一
侧的连接座上,齿条上设置有滑条,齿条与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滑条相互匹配的第二滑槽,滑轮转动连接于靠近第二支撑板一侧的连接座上,两个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滑轮相互匹配的第三滑槽,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分别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8.优选的,驱动组件包括旋转轴、齿轮、第一旋转驱动器和同步带,旋转轴呈水平状态位于第一支撑板的中央,齿轮套设于旋转轴上,且齿轮位于两个第一滑动架的齿条之间,两个齿条均与齿轮啮合连接,第一旋转驱动器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的顶部远离旋转轴一端,第一旋转驱动器的输出轴贯穿通过第一支撑板,且第一旋转驱动器的输出轴的轴线与旋转轴的轴线相互平行,同步带套设于第一旋转驱动器的输出轴和旋转轴上。
9.优选的,两个平移组件均包括丝杆、两个第一导柱、第二旋转驱动器和第一滑块,丝杆和两个第一导柱均呈水平状态连接于两个连接座之间,丝杆的轴线和两个第一导柱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丝杆位于两个第一导柱之间,第一滑块套设于丝杆和两个第一导柱上,且丝杆与第一滑块螺纹配合,第一传动杆与第一滑块铰接,第二旋转驱动器固定连接于远离第一支撑板一侧的连接座上,且第二旋转驱动器的输出轴与丝杆的轴线同轴设置,第二旋转驱动器的输出轴贯穿通过连接座与丝杆固定连接。
10.优选的,驱动机构还包括两个第二滑动架、两个第一连接轴、两个第二滑块、两个第二连接轴和两个第二传动杆,两个第二滑动架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滑动架的相对侧,且与其对称设置,两个第一连接轴均水平状态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滑动架上,两个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动架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滑块分别可滑动的位于两个第二滑动架上,两个第二连接轴均呈水平状态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滑块上,第二连接轴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两个第二传动杆分别铰接于两个第二滑块上,第二滑动架的旁侧且远离第一滑动架的一侧还设置有与第一固定机构结构相同的第二固定机构,两个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机构上的稳定杆的两端铰接。
11.优选的,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上均可伸缩结构,第一传动杆上和第二传动杆上均套设有弹性件。
12.优选的,第一滑动架、第二滑动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上均设置有位移传感器。
13.优选的,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监测组件,监测组件包括蜂鸣器、报警灯和监测摄像头,蜂鸣器位于第一支撑板的旁侧,报警灯位于蜂鸣器的顶部,监测摄像头位于第二支撑板的顶部。
14.优选的,工作台上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安装孔相互匹配的第三安装孔,所有第三安装孔呈矩形阵列分布。
15.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技术通过第一固定机构的设置,提高了其与不同稳定杆之间的适配性,减少生产设备的投入,减少生产成本的支出。
17.2.本技术通过驱动组件和平移组件的配合,可以通过第一滑动架给第一传动杆施加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种力,从而可以更好的模拟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的各种状态,从而使得疲劳实验的检测效果提高,提高疲劳实验的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减少不良品的流出,提高产品的质量。
18.3.本技术通过驱动组件带动齿条的移动,使得齿条通过其滑条沿第二滑槽的方向
进行滑动,齿条的移动带动了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座的移动,连接座通过连接杆带动了另一侧的连接座的移动,通过另一侧连接座上的滑轮沿第三滑槽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带动平移组件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从而通过两个第一传动杆带动稳定杆进行疲劳实验。
19.4.本技术通过相对运动使得稳定杆的两端运动的更加距离,可以提升疲劳实验的检测效果,减少检测的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20.5.本技术通过启动第二旋转驱动器,第二旋转驱动器的输出轴带动了与其固定连接的丝杆的转动,丝杆的转动带动了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滑块的移动,使得第一滑块沿两个第一导柱的轴线方向进行移动,通过第一滑块的移动带动了与其铰接的第一传动杆,通过第一滑块的移动来更好的模拟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的各种状态,从而使得疲劳实验的检测效果提高,提高疲劳实验的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减少不良品的流出,提高产品的质量。
21.6.本技术通过第二滑动架、两个第一连接轴、两个第二滑块、两个第二连接轴、两个第二传动杆和第二固定机构的设置,使得通过平移组件和驱动组件的带动就可以带动另一侧的第二滑动架和第二滑块,从而使得第二固定机构的稳定杆也可被检测,通过此结构可同时对于两个稳定杆进行疲劳实验,还无需增加驱动设备,通过多个稳定杆的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的检测效率,同时可以提高疲劳实验的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减少不良品的流出,提高产品的质量。
22.7.本技术通过可伸缩的结构和弹性件的设置,使得第一传动杆上和第二传动杆在移动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匹配运动,同时可以减缓冲击力,延长其使用寿命,由于稳定杆一般装设于悬挂上,使得弹性件的设置可以更好的模拟汽车的行驶中的状况,可提高疲劳实验的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
23.8.本技术通过位移传感器的设置,使得对于第一滑动架、第二滑动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通过平移组件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时可以更加的精确,可以模拟不同的汽车行驶状况,从而可以更好的用于稳定杆的疲劳实验,提高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
24.9.本技术通过监测摄像头的设置,可以对于疲劳实验中的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测,无需通过人工对于疲劳实验的过程进行监测,当发生状况时,蜂鸣器会发出蜂鸣提醒工作人员对于设备进行查看,同时报警灯也会闪烁来提醒工作人员,从而减轻工作人员的作业负担,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25.10.本技术通过第三安装孔的设置,由于其呈矩形整列排布,使得第一固定机构的底座,可以更加方便的调节与工作台安装的位置,从而可以匹配的不同尺寸的稳定杆,从而提高设备的适配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的顶视图;
28.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的侧视图;
29.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定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技术的第一定位机构的局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本技术的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图中监测组件和第二支撑板的放大图;
32.图7是本技术的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图中齿轮处的放大图;
33.图8是本技术的第一滑动架、第二滑动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顶视图;
34.图9是本技术的图8中a处的放大图;
35.图10是本技术的第一滑动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中标号为:
37.1-工作台;1a-第三安装孔;
38.2-驱动机构;2a-驱动组件;2a1-旋转轴;2a2-齿轮;2a3-第一旋转驱动器;2a4-同步带;2b-第一支撑板;2b1-第二支撑板;2b2-第二滑槽;2b3-第三滑槽;2c-第一滑动架;2c1-连接座;2c2-连接杆;2c3-齿条;2c4-滑条;2c5-滑轮;2d-平移组件;2d1-丝杆;2d2-第一导柱;2d3-第二旋转驱动器;2d4-第一滑块;2e-第一传动杆;2e1-弹性件;2f-第二滑动架;2f1-第一连接轴,;2f2-第二滑块;2f3-第二连接轴;2f4-第二传动杆;2g-位移传感器;
39.3-第一固定机构;3a-底座;3a1-第一安装孔;3a2-第一滑槽;3a3-限位块;3a4-卡箍;3b-位移块;3b1-第二安装孔;3c-固定机构;
40.4-监测组件;4a-蜂鸣器;4a1-报警灯;4b-监测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2.如图1-10所示,本技术提供:
43.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稳定杆疲劳实验设备,包括工作台1和设置于工作台1上驱动机构2和第一固定机构3,第一固定机构3具有两个,两个第一固定机构3并排设置于工作台1上,驱动机构2位于两个第一固定机构3的旁侧,两个第一固定机构3均包括底座3a、限位块3a3、卡箍3a4和两个位移块3b,底座3a固定连接于工作台1上,底座3a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a1,第一滑槽3a2位于底座3a的底部,限位块3a3位于第一滑槽3a2的中部,两个位移块3b分别可滑动的位于第一滑槽3a2的两端上,位移块3b为矩形结构,位移块3b上设置有若干个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定位孔,卡箍3a4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定位孔相互匹配的第二安装孔3b1,卡箍3a4通过其两端的两个第二安装孔3b1与两个位移块3b固定连接。
44.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备受结构限制,操作灵活性教差,在对不同的稳定杆进行检测时,需要频繁的更换工装,导致检测效率较低,同时工装增加使得设备成本的增加。为此,本技术通过底座3a上的第一安装孔3a1的设置,使得第一固定机构3可以灵活的与工作台1拆卸和安装,方便对于第一固定机构3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匹配的不同的稳定杆,通过位移块3b和第一滑槽3a2的设置,使得位移块3b可在底座3a上进行滑动,从而方便调整位移块3b上的定位孔,从而通过调节两个位移块3b的位置,从而方便匹配的不同的稳定杆,同时通过调节卡箍3a4与不同的定位孔连接,从而可以调节卡箍3a4的大小,方便其固定不同的稳定杆,通过第一固定机构3的设置,提高了其与不同稳定杆之间的适配性,减少生产设备的投入,减少生产成本的支出。
45.如图6-10所示,进一步的:
46.驱动机构2包括驱动组件2a、第一支撑板2b、两个第二支撑板2b1、两个第一滑动架2c、两个平移组件2d和两个第一传动杆2e,第一支撑板2b呈竖直状态固定连接于工作台1的
中央,驱动组件2a位于第一支撑板2b的顶部,两个第二支撑板2b1均呈竖直状态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2b的两侧,其中一个第一滑动架2c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2b和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板2b1之间,另外一个第一滑动架2c呈中心对称的状态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2b和另一个第二支撑板2b1上,且两个第一滑动架2c均与驱动组件2a传动连接,两个平移组件2d位于两个第一滑动架2c上,两个第一传动杆2e的其中一端分别与两个平移组件2d铰接,两个第一传动杆2e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定杆的两端铰接。
47.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驱动机构2如何带动稳定杆的两端进行疲劳实验。为此,本技术通过驱动组件2a带动两个第一滑动架2c沿第一支撑板2b和第二支撑板2b1的竖直方向进行滑动,从而带动了两个平移组件2d进行竖直方向的运动,再通过平移组件2d带动两个第一传动杆2e进行水平方向的运动,通过驱动组件2a和平移组件2d的配合,可以通过第一滑动架2c给第一传动杆2e施加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种力,从而可以更好的模拟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的各种状态,从而使得疲劳实验的检测效果提高,提高疲劳实验的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减少不良品的流出,提高产品的质量。
48.如图6-10所示,进一步的:
49.第一滑动架2c包括两个连接座2c1、两个连接杆2c2、齿条2c3和滑轮2c5,两个连接座2c1并排设置,两个连接杆2c2平行的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座2c1之间,齿条2c3固定连接于靠近第一支撑板2b一侧的连接座2c1上,齿条2c3上设置有滑条2c4,齿条2c3与驱动组件2a传动连接,第一支撑板2b上设置有与滑条2c4相互匹配的第二滑槽2b2,滑轮2c5转动连接于靠近第二支撑板2b1一侧的连接座2c1上,两个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滑轮2c5相互匹配的第三滑槽2b3,第二滑槽2b2和第三滑槽2b3分别沿第一支撑板2b和第二支撑板2b1的长度方向设置。
50.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第一滑动架2c如何滑动的连接于第一支撑板2b和第二支撑板2b1上。为此,本技术通过驱动组件2a带动齿条2c3的移动,使得齿条2c3通过其滑条2c4沿第二滑槽2b2的方向进行滑动,齿条2c3的移动带动了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座2c1的移动,连接座2c1通过连接杆2c2带动了另一侧的连接座2c1的移动,通过另一侧连接座2c1上的滑轮2c5沿第三滑槽2b3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带动平移组件2d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从而通过两个第一传动杆2e带动稳定杆进行疲劳实验。
51.如图7所示,进一步的:
52.驱动组件2a包括旋转轴2a1、齿轮2a2、第一旋转驱动器2a3和同步带2a4,旋转轴2a1呈水平状态位于第一支撑板2b的中央,齿轮2a2套设于旋转轴2a1上,且齿轮2a2位于两个第一滑动架2c的齿条2c3之间,两个齿条2c3均与齿轮2a2啮合连接,第一旋转驱动器2a3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2b的顶部远离旋转轴2a1一端,第一旋转驱动器2a3的输出轴贯穿通过第一支撑板2b,且第一旋转驱动器2a3的输出轴的轴线与旋转轴2a1的轴线相互平行,同步带2a4套设于第一旋转驱动器2a3的输出轴和旋转轴2a1上。
53.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驱动组件2a如何带动两个齿条2c3进行移动。为此,本技术通过启动第一旋转驱动器2a3,第一旋转驱动器2a3的输出轴带动了与其连接的同步带2a4的转动,通过同步带2a4的转动带动了旋转轴2a1的转动,通过旋转轴2a1的转动带动了齿轮2a2的转动,通过齿轮2a2的转动带动其两侧的齿条2c3的移动,使得两个齿条2c3沿第二滑槽2b2的方向座相对运动,从而通过齿条2c3带动两个第一滑动
架2c做相对运动,从而带动平移组件2d进行竖直方向的相对移动,从而通过两个第一传动杆2e带动稳定杆进行疲劳实验,相对运动使得稳定杆的两端运动的更加距离,可以提升疲劳实验的检测效果,减少检测的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54.如图10所示,进一步的:
55.两个平移组件2d均包括丝杆2d1、两个第一导柱2d2、第二旋转驱动器2d3和第一滑块2d4,丝杆2d1和两个第一导柱2d2均呈水平状态连接于两个连接座2c1之间,丝杆2d1的轴线和两个第一导柱2d2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丝杆2d1位于两个第一导柱2d2之间,第一滑块2d4套设于丝杆2d1和两个第一导柱2d2上,且丝杆2d1与第一滑块2d4螺纹配合,第一传动杆2e与第一滑块2d4铰接,第二旋转驱动器2d3固定连接于远离第一支撑板2b一侧的连接座2c1上,且第二旋转驱动器2d3的输出轴与丝杆2d1的轴线同轴设置,第二旋转驱动器2d3的输出轴贯穿通过连接座2c1与丝杆2d1固定连接。
56.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平移组件2d如何带动。为此,本技术通过启动第二旋转驱动器2d3,第二旋转驱动器2d3的输出轴带动了与其固定连接的丝杆2d1的转动,丝杆2d1的转动带动了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滑块2d4的移动,使得第一滑块2d4沿两个第一导柱2d2的轴线方向进行移动,通过第一滑块2d4的移动带动了与其铰接的第一传动杆2e,通过第一滑块2d4的移动来更好的模拟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的各种状态,从而使得疲劳实验的检测效果提高,提高疲劳实验的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减少不良品的流出,提高产品的质量。
57.如图8和图9所示,进一步的:
58.驱动机构2还包括两个第二滑动架2f、两个第一连接轴、两个第二滑块2f2、两个第二连接轴2f3和两个第二传动杆2f4,两个第二滑动架2f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滑动架2c的相对侧,且与其对称设置,两个第一连接轴均水平状态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滑动架2f上,两个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动架2c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滑块2f2分别可滑动的位于两个第二滑动架2f上,两个第二连接轴2f3均呈水平状态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滑块2f2上,第二连接轴2f3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2d4固定连接,两个第二传动杆2f4分别铰接于两个第二滑块2f2上,第二滑动架2f的旁侧且远离第一滑动架2c的一侧还设置有与第一固定机构3结构相同的第二固定机构3c,两个第二传动杆2f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机构3c上的稳定杆的两端铰接。
59.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检测效率。为此,本技术通过第二滑动架2f、两个第一连接轴、两个第二滑块2f2、两个第二连接轴2f3、两个第二传动杆2f4和第二固定机构3c的设置,使得通过平移组件2d和驱动组件2a的带动就可以带动另一侧的第二滑动架2f和第二滑块2f2,从而使得第二固定机构3c的稳定杆也可被检测,通过此结构可同时对于两个稳定杆进行疲劳实验,还无需增加驱动设备,通过多个稳定杆的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的检测效率,同时可以提高疲劳实验的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减少不良品的流出,提高产品的质量。
60.如图9所示,进一步的:
61.第一传动杆2e和第二传动杆上均可伸缩结构,第一传动杆2e上和第二传动杆上均套设有弹性件2e1。
62.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延长传动杆的使用寿命。为
此,本技术通过可伸缩的结构和弹性件2e1的设置,使得第一传动杆2e上和第二传动杆在移动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匹配运动,同时可以减缓冲击力,延长其使用寿命,由于稳定杆一般装设于悬挂上,使得弹性件2e1的设置可以更好的模拟汽车的行驶中的状况,可提高疲劳实验的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
63.如图9所示,进一步的:
64.第一滑动架2c、第二滑动架2f、第一滑块2d4和第二滑块2f2上均设置有位移传感器2g。
65.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对于疲劳实验的检测精度。为此,本技术通过位移传感器2g的设置,使得对于第一滑动架2c、第二滑动架2f、第一滑块2d4和第二滑块2f2通过平移组件2d和驱动组件2a进行控制时可以更加的精确,可以模拟不同的汽车行驶状况,从而可以更好的用于稳定杆的疲劳实验,提高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
66.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
67.第二支撑板2b1上设置有监测组件4,监测组件4包括蜂鸣器4a、报警灯4a1和监测摄像头4b,蜂鸣器4a位于第一支撑板2b的旁侧,报警灯4a1位于蜂鸣器4a的顶部,监测摄像头4b位于第二支撑板2b1的顶部。
68.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自动对于稳定杆的疲劳实验过程进行自动监测。为此,本技术通过监测摄像头4b的设置,可以对于疲劳实验中的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测,无需通过人工对于疲劳实验的过程进行监测,当发生状况时,蜂鸣器4a会发出蜂鸣提醒工作人员对于设备进行查看,同时报警灯4a1也会闪烁来提醒工作人员,从而减轻工作人员的作业负担,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69.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
70.工作台1上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安装孔3a1相互匹配的第三安装孔1a,所有第三安装孔1a呈矩形阵列分布。
71.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第一固定机构3的适配性。为此,本技术通过第三安装孔1a的设置,由于其呈矩形整列排布,使得第一固定机构3的底座3a,可以更加方便的调节与工作台1安装的位置,从而可以匹配的不同尺寸的稳定杆,从而提高设备的适配性。
72.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