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6-29 05:30: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2.头戴式显示设备是一种可以佩戴在用户头部且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如,增强现实眼镜、虚拟现实眼镜、混合现实眼镜等,其通过软件支持来实现强大的功能,深受用户的喜爱。头戴式显示设备一般包括头戴部件、两个悬臂和显示部,两个悬臂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头戴部件的两侧,两个悬臂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显示部的两侧。两个悬臂相对头戴部件和显示部都能转动,以调节显示部相对用户的眼部的高度和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本技术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头戴部件、显示部、两个悬臂和同步传动机构,头戴部件被配置为形成头部佩戴空间;显示部包括壳体和与壳体固定连接的定位座;两个悬臂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分别与头戴部件的两侧可转动地连接,两个悬臂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分别与壳体的两侧可转动地连接;同步传动机构包括容纳在壳体内的中部传动件和至少部分容纳在壳体内的两个侧部传动组件,每个侧部传动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中部传动件和两个悬臂中的一个连接;定位座被配置为与中部传动件可转动地连接并阻止中部传动件相对壳体的位移,同步传动机构被配置为使得一悬臂旋转时,能通过同步传动机构带动另一悬臂同步旋转。
6.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7.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8.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9.图1示出了用户佩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示意图;
10.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示意图;
11.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显示部被旋转至水平状态的示意图;
12.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处于收纳状态的示意图;
13.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上安装第一种同步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部分部件);
14.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内设置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15.图7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部分部件)的爆炸图;
16.图8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第一种同步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9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同步传动机构中端部件和阻尼部件的配合结构的爆炸图;
18.图10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第二种同步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第三种同步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1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21.图中,100、头戴式显示设备;1、头戴部件;11、头部佩带空间;2、悬臂;3、显示部;31、壳体;311、主壁;312、侧壁;32、定位座;32a、卡接槽;33、光学成像系统;331、像源组件;332、弧形镜片;333、平直镜片;4、同步传动机构;41、中部传动件;411、轴体;412、第四万向接头;413、第二齿轮;414、第二同步带轮;42、侧部传动组件;421、端部件;421a、第一万向接头;421b、第一齿轮;421c、第一同步带轮;421d、外螺纹;422、传动件;422a、第二万向接头;422b、第三万向接头;422c、第一锥齿轮;422d、第二锥齿轮;422e、同步带;423、第一十字轴;424、第二十字轴;5、阻尼部件;51、螺母;52、固定部;53、摩擦片;54、碟簧;6、配重块。
22.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6.参见图3和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100,包括头戴部件1、显示部3、两个悬臂2和同步传动机构4,头戴部件1被配置为形成头部佩戴空间11。例如,参见图1所示,头戴部件1可以呈环形,可以套设于佩戴者头部。显示部3包括壳体31和与壳体31固定连接的定位座32。两个悬臂2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分别与头戴部件1的两侧可转动地连接,两个悬臂2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分别与壳体31的两侧可转动地连接。同步传动机构4包括容纳在壳体31内的中部传动件41和至少部分容纳在壳体31内的两个侧部传动组件42。每个侧部传动组件42的两端可以分别与中部传动件41和两个悬臂2中的一个连接。定位座32被配置为与中部传动件41可转动地连接并阻止中部传动件41相对壳体31的位移,同步传
动机构4被配置为使得一悬臂2旋转时,能通过同步传动机构4带动另一悬臂2同步旋转。
27.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术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理解为沿悬臂2的长度的两个方向。例如,悬臂2上由显示部3向头戴部件1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悬臂2上由头戴部件1向显示部3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28.本技术的头戴式显示设备100在使用时,两个悬臂2相对头戴部件1和显示部3都能转动,以调节显示部3相对佩戴者的眼部的高度和角度。同步传动机构4中的各部件,即中部传动件41以及侧部传动组件42中的各部件中,相邻的两者之间几乎均是刚性配合。佩戴者在需要调节悬臂2的俯仰角度时,可以单手转动第一侧的悬臂2,则该第一侧的悬臂2会带动第一侧的侧部传动组件42,第一侧的侧部传动组件42进一步带动中部传动件41,中部传动件41带动第二侧的侧部传动件422,最后,第二侧的侧部传动件422带动第二侧的悬臂2随第一侧的悬臂2同步转动。第二侧悬臂2和第一侧悬臂2的转动角度相同,显示部3被平稳支撑,显示部3两侧高度基本一致,不会出现歪斜,ar观看效果好。
29.需要注意的是,上文中术语“第一侧”和“第二侧”可以理解为在该头戴式显示设备100佩戴于人体头部的状态下的人体头部的两侧,即左侧和右侧。
30.显示部3还可以包括光学成像系统33,例如参见图12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33至少部分容纳在壳体31内,光学成像系统33可以包括像源组件331和光学组件。像源组件331用于发出能够形成图像的光线,光学组件用于改变像源组件331所发出的光线的光路,将光线向像源组件331的第一侧方向投射,以在头戴式显示设备100佩戴于用户的头部时,使光线能够投射到用户的眼中,从而在用户的眼中形成图像。光学组件可以包括弧形镜片332和平直镜片333。参见图12所示,是一种可行的光学方案,像源组件331可沿竖直方向投射光线,平直镜片333能将像源组件331发出的光线折射后,向第二侧方向投射光线,弧形镜片332对平直镜片333投射的光线进行反射后,向第一侧方向投射光线,光线能够穿过平直镜片333,并在用户佩戴头戴式显示设备100时,投射到用户的眼中,从而在用户视野中形成虚拟图像。佩戴头戴式显示设备后,用户同时看到真实世界以及在真实世界中添加的虚拟画面。例如,在真实世界的桌子上放置虚拟的卡通人物,或是视野中显示虚拟的图像和视频等。
31.在一个示例中,两个侧部传动组件42可以分设于中部传动件41的两侧,两个侧部传动组件42的相邻近的端部分别与中部传动件41的两端传动连接,两侧部传动组件42的相远离的端部分别与两个悬臂2连接,以使两个悬臂2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分别与壳体31的两侧可转动地连接。
32.参见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具有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使用状态下,显示部3和两悬臂2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参见图1中左侧的箭头处,佩戴者可根据需求旋转显示部3的角度。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5所示,该壳体31可以为扁状结构,其具有沿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两个主壁311,上文中限定的显示部3和悬臂2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可以理解为主壁311所在平面(例如,显示部3的正面)和两个悬臂2所在平面具有夹角。参见图3和图4所示,在头戴式显示设备处于收纳状态下,显示部3翻转至和两悬臂2位于同一平面内,也可以理解为显示部3的主体和两悬臂2基本延同一方向延伸,缩小了收纳体积,方便了装入包装盒内。示例性地,头戴部件1呈环形,在需要收纳头戴式显示设备时,可以旋转显示部3并将悬臂2向头戴部件1一侧转动直至显示部3、悬臂2和环形的头戴部件1可以位于同一平面内,也可以理解为显示部3的主体、两悬臂2和头
戴部件1基本延同一方向延伸。参见图4所示,处于收纳状态的头戴式显示设备100整体呈扁平状,可适合容纳于扁状的盒子内,占用空间小,方便携带。
33.参见图5、图6和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定位座32连接于壳体31的内壁上,定位座32上设置卡接槽32a。中部传动件41包括轴体411,轴体411可转动地卡接于卡接槽32a。
34.该实施方案中,定位座32被配置为与轴体411可转动地连接,能够阻止轴体411相对壳体31移动,仅允许轴体411绕其自身轴线自转。在佩戴者旋转显示部3调节角度时,能带动内部的中部传动件41一体运动,中部传动件41不会相对壳体31移动,不易与容纳在壳体1内部的部件产生干涉,允许壳体31能够旋转至和两个悬臂2位于同一平面的收纳状态。
35.本技术实施例中,对定位座32的数量并不做具体限定,定位座32可以为一个或是多个。当仅设置一个定位座32时,能保证轴体411两端稳定就行。例如可以延长定位座32的长度,增加定位座32和轴体411的接触长度。
36.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的定位座32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构造,原则上只要满足定位座32和壳体31固定连接,且定位座32能连接轴体411,允许轴体411能够绕其自身轴线旋转,但是轴体411不能相对壳体31有位移即可。示例性地,轴体411可以并不直接与定位座32接触,定位座32的卡接槽32a内可以安装一轴承,轴体411贯穿该轴承设置,通过轴承的设置,减小了轴体411转动阻力。
37.参见图7所示,卡接槽32a可以包括一个圆形透槽和连通圆形槽的一个豁口,中部传动件41的轴体411可以穿过该豁口装入圆形槽内,轴体411可以绕圆形槽旋转。定位座32可以采用具有较小变形能力的材料制成。例如,定位座32可以为塑料结构,豁口的宽度可以略小于轴体411的横截面直径。在安装中部传动件41时,可以将轴体411对准豁口,施加挤压力使得轴体411伸入豁口内,使得豁口被撑开变形。在轴体411完全滑入圆形透槽内时,定位座32的豁口恢复形变,豁口的宽度恢复至小于轴体411的横截面直径,轴体411不会轻易脱离卡接槽32a。
38.可选的,壳体31的内壁上可以设置两个甚至更多的定位座32,各定位座32沿壳体3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中部传动件41的轴体411分别贯穿各定位座32上的卡接槽32a内。通过多个定位座32的设计,提高了中部传动件41的装配稳定性,防止中部传动件41在壳体31内部歪斜。
3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参见图5、图6和图7所示,显示部3的壳体31包括主壁311和侧壁312,侧壁312绕主壁311边沿一周设置。侧壁312和主壁311围合形成空腔,至少部分光学成像系统33和至少部分同步传动机构4能容纳于空腔内。定位座32位于空腔内,且定位座32连接于侧壁312上。壳体31整体可以呈长条形盒状结构,壳体31可以包括两个主壁311,此处可以分别定为内侧主壁和外侧主壁。内侧主壁上可以设置供光学成像系统投射出光线的避让口,在头戴式显示设备100佩戴于头部上时,该内侧主壁需要朝向人体面部。而外侧主壁则可以位于背离人体面部的一侧,可以理解为显示部3的正面。内侧主壁和侧壁围合形成空腔和连通空腔的开口,而外侧主壁311则可以连接于侧壁312上封闭该开口。本技术实施例中,定位座32设置于侧壁312上,则相应的使得中部传动件41被安装于空腔内靠近侧壁312的一侧,中部传动件41占用壳体31的空腔内较小的空间,留下中部更大的空间可方便容纳光学成像系统33的各结构组件以及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其他部件。
4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参见图5、图6和图7所示,两个侧部传动组件42的每一个均包括端部件421和传动件422。端部件421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31,且端部件421与悬臂2相连接。传动件422位于端部件421和中部传动件41之间,且传动件422分别与端部件421和中部传动件41传动连接。传动件422与中部传动件41具有夹角,传动件422与端部件421具有夹角。
41.该实施方案中,壳体3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连通空腔的贯通槽,两个侧部传动组件42的端部件421均贯穿该贯通槽设置,且与该贯通槽可转动配合。中部传动件41和传动件422则整体位于空腔内,端部件421伸出空腔的一端和悬臂2相连接。需要注意的是,端部件421和悬臂2能同步转动,两者在旋转方向上没有虚位,在沿图1中左侧箭头指示的转动方向上两者保持相对静止。为了使得端部件421和悬臂2在旋转方向上保持静止,端部件421和悬臂2之间可以是采用过盈配合连接、卡接固定连接或通过紧固件固定,只要能够保证在转动方向上两者相对固定即可。而在非转动方向上,如在端部件421的轴线方向上,端部件421和悬臂2之间可以具有相对运动。例如,悬臂2可以相对端部件421外张,在不同头围用户佩戴该头戴式显示设备100时,在调节头戴部件1的头围尺寸后,两个悬臂2可以适应性外张或向内收。端部件421与悬臂2能共同沿着图1的右侧箭头指示的方向可相对头环转动。显示部3的壳体31能相对端部件421转动,以调节显示部3的倾斜度。
42.壳体31可以大致呈长条形扁状结构,侧壁312具有两个长度边和两个宽度边。两个宽度边上设置上述的贯通槽。一个长度边上可以设置定位座32,使得中部传动件41在安装于定位座32后,偏离于壳体31内的中心位置。中部传动件41和端部件421并不在同一直线内。为了实现中部传动件41和端部件421传动连接,传动件422倾斜设置,传动件422由侧壁312的宽度边向侧壁312的长度边依次倾斜,且分别连接端部件421和中部传动件41。中部传动件41以及中部传动件41两侧的两个端部件421和传动件422整体布置形成大致呈u型结构,该u型的两侧向外张。同步传动机构4能尽量少占用壳体31的内部空间,使得壳体31内部能够容纳更多部件,例如容纳光学成像系统33、芯片和电路等等。
43.参见图8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端部件421具有第一万向接头421a,传动件422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万向接头422a和第三万向接头422b,中部传动件41的每一个端部设置第四万向接头412。第一万向接头421a与第二万向接头422a通过第一十字轴423连接,第三万向接头422b和第四万向接头412通过第二十字轴424连接。
44.本技术实施例中,同步传动机构4采用了万向节传动方式,实现了变角度动力传递,改变了端部件421的动力传输方向。本技术的万向节传动方式可以采用了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结构简单,传动可靠,且传动效率高。各万向接头均为转动叉结构,即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叉臂,十字轴中的四个轴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万向接头的四个叉臂上。例如,十字轴的各轴均通过轴承连接于相应的叉臂上。相邻的两个万向接头中,一者通过十字轴带动另一者转动。在各部件旋转过程中,各轴承可自转,减轻摩擦力。因为本技术中部传动件41两侧的侧部传动组件42结构相对称,最终使得同步传动的两侧的端部件421旋转角度相同,因此使得显示部3两侧的悬臂2同步运动。
45.参见图10所示,本技术的同步传动机构4除了可以采用万向节传动方案外还可以采用齿轮传动方案。示例性的,端部件421具有第一齿轮421b,传动件422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锥齿轮422c和第二锥齿轮422d,中部传动件41的每一个端部设置第二齿轮413。第一齿轮
421b和第一锥齿轮422c相啮合,第二锥齿轮422d和第二齿轮413相啮合。
46.该实施方案中,端部件421可以具有第一轴体,第一齿轮421b位于壳体31的空腔内,且第一齿轮421b固定连接于第一轴体,第一轴体的一端伸出空腔连接于悬臂2。第一轴体与悬臂2能绕所述第一轴体的轴向方向旋转。传动件422包括第二轴体,第二轴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锥齿轮422c和第二锥齿轮422d,第二轴体相对第一轴体倾斜设置。壳体31内可以设置连接座,第二轴体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连接座上,且第二轴体相对该连接座没有相对的平移,从而确保其两侧的齿轮分别与相应的第二锥齿轮422d保持啮合状态。或者,可以在壳体31上设置齿轮箱,同步传动机构4同一侧的所有齿轮,即第一齿轮421b、第二齿轮413、第一锥齿轮422c和第二锥齿轮422d可以均安装于该齿轮箱内,各齿轮保持相互啮合的状态,以确保动力传动精准,不出现虚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齿轮421b和第二齿轮413的形状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例如第一齿轮421b和第二齿轮413也可以为锥齿轮。该实施方案中,同步传动机构4的各传动部件均采用齿轮传动,齿轮传动具有传动精度高,能够确保准确的传动比,且齿轮传动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
47.参见图11所示,本技术的同步传动机构4除了可以采用万向节传动方案和齿轮传动方案外,还可以采用同步带传动方案。示例性的,端部件421具有第一同步带轮421c,中部传动件41的每一个端部设置第二同步带轮414,传动件422包括套设于第一同步带轮421c和第二同步带轮414上的同步带422e。
48.同步带轮上沿周向上可以设置多个齿槽,同步带422e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凸齿,同步带422e与同步带轮相啮合。在动力传动过程中,主要通过同步带422e上的凸齿与同步带轮上的齿槽相啮合来传递动力。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力的传输采用的同步带方案具有准确的传动比,无滑差,传动平稳,噪音小。端部件421可以包括第一轴体,第一同步带轮421c可以位于壳体31的空腔内,且第一同步带轮421c连接于第一轴体,第一轴体411与悬臂2在圆周方向能一体旋转。中部传动件41包括第二轴体,第二轴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同步带轮414,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相平行,同步带422e不需要倾斜设置,同步带422e套设于第一同步带轮421c和第二同步带轮414之间。当佩戴者转动第一侧的悬臂2时,该第一侧的悬臂2会带动第一侧的第一同步带轮421c旋转,该第一侧的第一同步带轮421c通过第一侧的同步带422e带动第一侧的第二同步带轮414旋转进而带动中部传动件41旋转。中部传动件41旋转则带动第二侧的第二同步带轮旋转,第二侧的第二同步带轮旋转通过第二侧的同步带422e带动第二侧的第一同步带轮421c,进而带动第二侧的悬臂2随第一侧的悬臂2同步运动。
4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两侧部传动组件42中的至少一个的端部件421、传动件422和中部传动件41中的至少一个通过阻尼部件5和壳体31相连接。
50.该实施方案中,因为阻尼部件5的设置,增大了壳体31与同步传动机构4之间的阻力,使得壳体31旋转后可以保持与同步传动机构4相对静止,显示部3在旋转后能够保持在调整好的位置上,为用户提供最佳的视觉体验。用户穿戴该头戴式显示设备100后可以单手转动一侧的悬臂2,使得该悬臂2带动端部件421转动。因为阻尼部件5的设置,壳体31和端部件421可以无相对运动或是仅有轻微的相对运动,保持壳体31相对端部件421和悬臂2位置基本不变。在摆臂2调节角度到位后,用户可以克服阻尼部件5的阻力,旋转壳体31,使得壳体31相对端部件421旋转。在壳体31旋转过程中,壳体31带动中部传动件41转动,可以理解
为绕两个端部件421的连接线为旋转轴线公转。在该过程中,中部传动件41自身也会转动,可以理解为会绕自身轴线自转。上述“公转”和“自转”在壳体31带动中部传动件41转动的过程中均会发生,中部传动件41带动两侧的侧部传动组件42同步转动,使得壳体31的两侧转动相同的角度,壳体31不歪斜。
51.以下以端部件421和壳体31之间设置阻尼部件5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52.参见图9所示,端部件421上设置外螺纹421d,阻尼部件5包括螺母51、固定部52、摩擦片53和碟簧54。螺母51螺纹连接于端部件421上的外螺纹421d上,固定部52套设于端部件421,且固定部52与壳体31相连接。例如,固定部52上设置第一固定孔,通过第一固定孔和壳体31固定连接,如第一紧固件穿过壳体31连接于固定部52上的第一固定孔上,将固定部52和壳体31固定连接。端部件421上设置第二固定孔,通过该第二固定孔和悬臂2固定连接。例如,第二紧固件穿过悬臂2连接于该第二固定孔将悬臂2和端部件421固定。摩擦片53和碟簧54均套设置于端部件421,摩擦片53和碟簧54位于螺母51与固定部52之间。通过旋转螺母51可调节螺母51靠近或远离固定部52以调节阻尼力。当壳体31在以图1中左侧箭头指示的方向旋转时,悬臂2和端部件421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壳体31在旋转一定角度后停止施力时,因为固定部52与端部件421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固定部52可以处于静止状态,壳体31和悬臂2可以保持位置不变。
53.在一个示例中,也可以在定位座32和中部传动件41之间设置阻尼轴,两者通过阻尼轴传动连接,同样能使得显示部3在倾斜一定角度的时候,能够保持倾斜角度不变。当然,在本技术其他实施中,也可以在传动件422和壳体31之间设置阻尼装置。
54.参见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为了控制显示部3能够保持在一个特定的位置,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在壳体31上设置一配重块6。配重块6设置于壳体3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且配重块6位于壳体31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在悬臂2相对头戴部件1旋转后,在配重的作用下,显示部3相对悬臂2自动转动。即在配重的重力作用下,带动壳体3相对悬臂2转动,壳体3带动中部传动件41共同围绕端部件421的轴线转动,同时中部传动件41沿自身轴线转动,最终壳体31的两侧绕端部件421的轴线的转动角度相同。
55.如前文描述,侧壁312具有两个长度边和两个宽度边,两个宽度边上设置上述的贯通槽,而一个长度边上设置定位座32,使得中部传动件41在安装于定位座32后,偏离于壳体31内的中心位置。本技术实施例中,配重块6可以安装于侧壁312的另一个长度边上,且位于该长度边的中部位置,在悬臂2相对头戴部件1旋转时,在配重的作用下,显示部3相对悬臂2自动转动,并最终配重所在侧为壳体31的最底侧,同时还使得壳体31上设有供光学成像系统投射光线的避让口的内侧主壁朝向佩戴者面部一侧。通过该配重块6的设置,使得本技术的头戴式显示设备100能直接自动调节壳体31角度,不需要佩戴者操作,提升了体验效果。
56.本技术的头戴式显示设备100的悬臂2和头戴部件1之间可以通过阻尼轴传动连接,使得在悬臂2转动至一定角度时,能够保持位置不变,提供佩戴者一个稳定舒适的视觉观看角度,提高ar观看效果。
57.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公开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