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04:39: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2.压缩机是制冷设备的最核心部件和耗能大件,对其的制冷性能和能效水平也提出的更高要求。制冷设备在进行制冷时需要通过压缩机对冷媒进行压缩,而压缩机一般是将冷媒通过缸体上的吸气孔输入缸体,再由活塞进行压缩。压缩机的进气量决定了压缩机每次压缩冷媒的量,而压缩机每次压缩冷媒的量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制冷设备的制冷效率。现有的制冷设备如冰箱中,压缩机往往只有一种吸气孔,且压缩机以串联的形式通过一根管路来实现冷冻和冷藏的制冷功能,而这使得压缩机的进气量受到较大限制,导致冰箱的cop(能效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压缩机,旨在解决传统压缩机只有一种吸气孔,使得压缩机的进气量受到较大限制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
5.缸体,所述缸体的气缸盖上设置有第一吸气孔;以及,
6.活塞组件,包括活动设于所述缸体内的活塞及设于所述活塞上的第二吸气孔,所述活塞与所述缸体底部之间形成工作腔,所述活塞在活动行程中具有靠近所述缸体底部的第一止点及远离所述缸体底部的第二止点;
7.其中,所述活塞在活动行程中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之间的吸气区域,所述第二吸气孔被设置为在所述活塞活动至所述吸气区域时与所述工作腔内连通。
8.可选地,所述缸体内设置有工作腔,所述活塞安装于所述工作腔内;
9.所述第二吸气孔设置于所述活塞的侧面上,所述工作腔内位于所述吸气区域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以在所述活塞活动至所述吸气区域时,所述第二吸气孔与所述凹槽连通,且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工作腔连通。
10.可选地,所述凹槽在所述工作腔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l1,所述活塞包括靠近所述缸体底部的第一端及远离所述缸体底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吸气孔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吸气孔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l2<l1<l3。
11.可选地,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为s1,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的距离为s2,其中,0.5s2<s1。
12.可选地,所述第二吸气孔设于所述活塞与所述缸体底部相对的侧壁上;
13.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以控制所述第二吸气孔通断。
14.可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吸气管及壳体,所述壳体间隔套设于所述缸体的外侧,以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缸体之间的间隙处构成中间腔体;
15.所述吸气管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吸气管的一端用以与气源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中间腔体连通。
16.可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吸气孔连接的吸气管,所述吸气管呈弹性伸缩设置。
17.可选地,所述缸体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吸气孔设于所述活塞的上半部分。
18.可选地,所述第二吸气孔为圆孔;或,
19.所述第二吸气孔为方形孔。
2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
21.缸体,底部设置有第一吸气孔;以及,
22.活塞组件,包括活动设于所述缸体内的活塞及设于所述活塞上的第二吸气孔,所述活塞在活动行程中具有靠近所述缸体底部的第一止点及远离所述缸体底部的第二止点;
23.其中,所述活塞在活动行程中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之间的吸气区域,所述第二吸气孔被设置为在所述活塞活动至所述吸气区域时与所述缸体内连通。
24.可选地,所述第一吸气孔的进气压力为p1,所述第二吸气孔的进气压力为p2,其中,1<p2/p1≤10。
2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所述缸体上设置所述第一吸气孔,再在所述活塞上设置所述第二吸气孔,从而所述第一吸气孔与所述第二吸气孔可以分别从不同的气源进气,如此所述压缩机可以依次在不同的气源进气,从而减少了吸气孔对所述压缩机进气的限制。所述第一吸气孔与所述第二吸气孔进气的气源不同,因此所述第一吸气孔与所述第二吸气孔在吸气时,进气压力可能不同,而这会导致所述第一吸气孔与所述第二吸气孔同时吸气时会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因此所述第一吸气孔与所述第二吸气孔需要交替使用。在本方案中,所述活塞在自所述第一止点朝向所述第二止点活动时,所述第一吸气孔打开进行吸气,而当所述活塞活动至所述吸气区域时,所述第一吸气孔关闭,所述第二吸气孔打开进行吸气。如此所述压缩机通过交替打开所述第一吸气孔与所述第二吸气孔实现双吸气,从而减少单个吸气孔对压缩机的限制,增大了所述压缩机的进气量。所述第二吸气孔设置在所述活塞上,这使得所述压缩机不需要在缸体上开设第二吸气孔,减少了加工难度。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活塞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吸气孔为圆孔)
29.图3为图1中活塞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吸气孔为方形孔)
30.图4为图1中活塞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吸气孔设置在活塞的侧面)
31.图5为图4中活塞活动至第二吸气孔未与凹槽连通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图4中活塞活动至第二吸气孔与凹槽连通时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吸气孔还
未吸气)
33.图7为图4中活塞活动至第二吸气孔与凹槽连通时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吸气孔吸气)
34.附图标号说明:
35.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压缩机1缸体11凹槽2活塞组件21活塞211第二吸气孔2111圆孔2112方形孔212第一端213第二端3吸气管4壳体5中间腔体6工作腔
36.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9.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0.压缩机是制冷设备的最核心部件和耗能大件,对其的制冷性能和能效水平也提出的更高要求。制冷设备在进行制冷时需要通过压缩机对冷媒进行压缩,而压缩机一般是将冷媒通过缸体上的吸气孔输入缸体,再由活塞进行压缩。压缩机的进气量决定了压缩机每次压缩冷媒的量,而压缩机每次压缩冷媒的量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制冷设备的制冷效率。现有的制冷设备如冰箱中,压缩机往往只有一种吸气孔,且压缩机以串联的形式通过一根管路来实现冷冻和冷藏的制冷功能,而这使得压缩机的进气量受到较大限制,导致冰箱的cop(能效比)较低。
41.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旨在解决传统压缩机只有一种吸气孔,使得压缩机的进气量受到较大限制的问题。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一实施例。
42.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缩机100,包括:缸体1及活塞组件2。所述缸体1的气缸盖上设置有第一吸气孔;所述活塞组件2包括活动设于所述缸体1内的活塞21及设于所述活塞21上的第二吸气孔211,所述活塞21与所述缸体底部之间形成工作腔6,所述活塞21在活动行程中具有靠近所述缸体1底部的第一止点及远离所述缸体1底部的第二止点;所述活塞21在活动行程中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之间的吸气区域,所述第二吸气孔211被设置为在所述活塞21活动至所述吸气区域时与所述工作腔6内连通。
4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所述缸体1上设置所述第一吸气孔,再在所述活塞21上设置所述第二吸气孔211,从而所述第一吸气孔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可以分别从不同的气源进气,如此所述压缩机100可以依次在不同的气源进气,从而减少了吸气孔对所述压缩机100进气的限制。所述第一吸气孔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进气的气源不同,因此所述第一吸气孔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在吸气时,进气压力可能不同,而这会导致所述第一吸气孔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同时吸气时会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因此所述第一吸气孔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需要交替使用。在本方案中,所述活塞21在自所述第一止点朝向所述第二止点活动时,所述第一吸气孔打开进行吸气,而当所述活塞21活动至所述吸气区域时,所述第一吸气孔关闭,所述第二吸气孔211打开进行吸气。如此所述压缩机100通过交替打开所述第一吸气孔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实现双吸气,从而减少单个吸气孔对压缩机100的限制,增大了所述压缩机100的进气量。所述第二吸气孔211设置在所述活塞21上,这使得所述压缩机100不需要在缸体1上开设第二吸气孔211,减少了加工难度。
44.进一步地,所述缸体1内设置有工作腔6,所述活塞21安装于所述工作腔6内;所述第二吸气孔211设置于所述活塞21的侧面上,所述工作腔6内位于所述吸气区域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11,以在所述活塞21活动至所述吸气区域时,所述第二吸气孔211与所述凹槽11连通,且通过所述凹槽11与所述工作腔连通。
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腔6可用来存储所述第一吸气孔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吸入的冷媒,而所述活塞21还会在所述工作腔6内朝向所述第一止点活动时压缩冷媒,从而完成制冷。
46.所述活塞21在活动时,位于所述活塞21侧壁上的第二吸气孔211会被所述工作腔6的侧壁封堵,无法吸气,而这时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处于关闭状态。通过在所述工作腔6内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凹槽11,当所述活塞21活动至所述吸气区域时,所述第二吸气孔211会与所述凹槽11连通。此时所述第二吸气孔211不再受到遮挡,如此开始将气源内的冷媒吸入所述凹槽11内。当所述活塞21不再遮挡所述凹槽11时,所述凹槽11内的冷媒会进入所述工作腔6,而所述第二吸气孔211也继续进气。
47.在常规的所述压缩机100中往往需要通过控制阀组来控制各个吸气孔的打开和关闭,当所述压缩机100只有一个吸气孔时,则设置一个控制阀组;当所述压缩机100有多个吸气孔时,一般会对应设置多个控制阀组,这样控制较为繁琐。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活塞21在自所述第一止点朝向所述第二止点活动,且并未活动到所述吸气区域时,所述第一吸气孔打开吸气,而所述第二吸气孔211此时被封堵。当所述活塞21活动到所述吸气区域时,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开始吸气,所述第一吸气孔在自身控制阀的干涉下停止吸气。所述压缩机100实现了双吸气孔交替吸气,并且还实现了第二吸气孔211的自动开闭,减少了控制阀组的数量,解约了成本。
48.进一步地,当所述活塞21过大时,且所述第二吸气孔211设置在所述活塞21的中部时,在所述第二吸气孔211与所述凹槽11连通的过程中,所述活塞21位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两侧的侧壁可能会一直堵塞所述凹槽11,使得所述凹槽11内的冷媒无法及时排出。所述活塞21在即将活动出所述吸气区域时,所述凹槽11才能与所述工作腔6连通,从而排出所述冷媒。但这时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已经再次被封闭,无法继续吸气,这导致所述第二吸气孔211每次只能吸入灌满所述凹槽11的冷媒,影响了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的进气量。
49.当所述活塞21过小时,且所述第二吸气孔211设置在所述活塞21的中部时,所述第二吸气孔211与所述凹槽11连通时,所述活塞21此时却还无法将所述凹槽11与外界隔开,这会导致所述冷媒的外泄,影响所述压缩机100的正常工作。
50.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1在所述工作腔6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l1,所述活塞21包括靠近所述缸体1底部的第一端212及远离所述缸体1底部的第二端213,所述第一端212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第二端213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l2<l1<l3。
51.l3大于l1,说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还未与所述凹槽11连通时,所述第二端213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的之间的部分已经足够所述活塞21将所述凹槽11与外界隔开,从而防止冷媒从所述凹槽11流至外界。l1大于l2,说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还在与所述凹槽11的连通时,所述第一端212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之间的部分就会无法再封堵所述凹槽11,使得所述凹槽11与所述工作腔6连通,从而让冷媒排入所述工作腔6,使得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继续吸气,增大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的进气量。
52.以所述压缩机100用于冰箱的制冷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因冰箱在制冷过程中,高温高压冷媒冷媒气体自压缩机100输送至对应的冷冻室和冷藏室的蒸发器进行蒸发吸热,实现冷冻室和冷藏室的制冷,但是冷冻室和冷藏室设置的温度不一致,两者蒸发温度不一样,冷媒在冷冻室和冷藏室进行换热后的温度和压力不相同,并且现有技术中,压缩机100通过一个流路实现冷冻和冷藏的制冷功能,这样不管是冷冻室或是冷藏室需要进行制冷的时候,整个换热系统都需要参与到工作中,使得能耗消耗较大,能效比较低。
53.请参阅图1,所述压缩机100包括缸体1、活塞组件2,所述工作腔6底部上设置有第一吸气孔,所述第一吸气孔用以与第一冷凝流路连通;所述活塞组件2包括活动设于所述缸体1内的活塞21,所述活塞21上还设置有第二吸气孔211,所述第二吸气孔211与第二冷凝流路连通,所述活塞21与所述缸体1的底部之间形成工作腔6,所述活塞21在活动行程中具有位于靠近所述工作腔6底部的第一止点及远离所述工作腔6底部的第二止点。
5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两个并联的流路,即冷冻冷凝流路和冷藏冷凝流路,即所述压缩机100将压缩形成的高温高压冷媒可以合理的分配至冷冻流路和冷藏流路,因所述压缩机100压缩形成的高温高压冷媒经冷冻室对应的蒸发器后,其回至所述压缩机100时的温度较低,且压力较小,而所述压缩机100压缩形成的高温高压冷媒经冷藏室对应的蒸发器后,其回至所述压缩机100时的温度较高,且压力较大。将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同时连通所述第一吸气孔及所述第二吸气孔211,以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吸气孔对应的第一吸气流道,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对应的第二吸气流道,这样将冷冻室回流的相对较低温较低压力的冷媒通过所述第一吸气孔输送至所述压缩机100的所述缸体1内,而将冷藏室回流的相对较高温较高压力的冷媒通过所述第二吸气孔211输送至所述压缩机100,这样在所
述缸体1对第一吸气孔输送的冷媒气体压缩时,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可以对所述工作腔6内进行补气,从而提高了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的吸气量,进而提高所述压缩机100的压缩能效,并且通过两个并联的流路来实现各自的工况条件,降低功率消耗。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100中使用了上述第二吸气孔211,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设备的实施例包括上述第二吸气孔211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55.因在常规的压缩机100中往往需要通过控制阀组来控制各个吸气孔的打开和关闭,当所述压缩机100只有一个吸气孔时,则设置一个控制阀组;当所述压缩机100有多个吸气孔时,一般会对应设置多个控制阀组,这样控制较为繁琐。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1与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为s1,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之间的距离为s2,其中,0.5s2<s1。所述活塞21在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吸气孔及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的开闭状态如下:
56.气缸的吸气行程,包括:
57.第一行程:所述活塞21自所述第一止点向所述第二止点活动,且距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小于0.5s。在第一行程中,所述控制阀组开启,使得所述第一吸气孔导通,且所述第二吸气孔211被所述活塞21遮挡。此时,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仅通过所述第一吸气孔实现吸气。此时所述工作腔6内的冷媒总量均来自于所述第一吸气孔,即第一冷凝回路的冷媒。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活塞21在向靠近所述第二止点的位置活动时,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的压缩空间增大,处于负压状态,便于外部的气流自所述第一吸气孔进入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而由于经由所述第一吸气孔的气流压力小于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的气流压力。故,在此活动行程中,通过所述活塞21将所述第二吸气孔211遮挡,以避免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的气流阻碍所述第一吸气孔的气流进入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
58.第二行程:在所述活塞21自所述第一止点向所述第二止点活动,且距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大于0.5s。在第二行程中,所述第二吸气孔211连通所述凹槽11,所述活塞21未遮挡所述第二吸气孔211。此时,所述控制阀组按实际需求在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控制阀组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第一吸气孔及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同时向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输入气流。由于在第一行程中,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的空间内经由所述第一吸气孔吸入了一定量的气流,使得压缩空间中具有一定的气流压力。故,在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向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输入气流时,对所述第一吸气孔的气流影响较小。且由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到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大于0.5s,也即到所述第一吸气孔的距离大于0.5s,使得两者之间存在适宜的缓冲距离,减轻了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的气流对所述第一吸气孔气流的阻碍影响,提高压缩能效。在所述控制阀组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向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输入气流。此时补充至所述工作腔6内的冷媒来自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即第二冷凝回路的冷媒均回流至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吸气孔211越靠近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的中点,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开启时间早,并且关闭的时间晚,所述第二冷凝回路提供的高压冷媒时间长,补气量大;所述第二吸气孔211越靠近所述第二止点时,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开启时间晚,并且关闭的时间早,所述第二冷凝回路提供的高压冷媒时间短,补气时间短,从而补气量也较少。在现实中,可以依据补气量的需求,来设置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的位置。
59.气缸的压缩行程,包括:
60.第三行程:所述活塞21自所述第二止点向靠近所述第一止点的方向活动,且距所述第一止点大于0.5s。在第三行程中,所述控制阀组关闭,所述活塞21向靠近所述第一止点的方向快速活动,但所述第二吸气孔211此时会与所述凹槽11连通。此时,所述第二吸气孔211仍然向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输入气流。此时补充至所述工作腔6内的冷媒来自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因此,在第三行程中,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中的气流被压缩时,尚不会过度阻碍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孔211输入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内的气流,使得所述缸体1在压缩行程中,仍可吸入气流。并且,由于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中混合有来自所述第一吸气孔及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的气流,使得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中气流压力小于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内的气流压力。
61.第四行程:所述活塞21自所述第二止点向靠近所述第一止点的方向活动,且距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小于0.5s。在第四行程中,所述控制阀组仍关闭,且所述活塞21遮挡所述第二吸气孔211。此过程中,所述活塞21将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中的气流压缩成高压气流。并在所述活塞21活动至所述第二止点时,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中的气流压力压缩到位。此时,连通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的输出管道的控制阀组从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以输出压缩好的高压气流。
62.其对应两个冷凝流路的工作线路为:
63.第一吸气流道中气流的流路为:所述第一冷凝流路

所述第一吸气孔

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
64.所述第二吸气流道中气流流路为:所述第二冷凝流路

所述第二吸气孔211

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
65.且所述压缩机100还包括与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连通的内排管,所述内排管用以与排气外管连通,以将所述缸体1的工作腔6内压缩好的高压气流自所述内排管排出至排气外管。
66.在具体现实中,所述第一冷凝流路对应的是冰箱冷冻室,因冷冻室所需的制冷量较大,所需的冷媒量较多,在工作工程中,其消耗掉的冷媒的压力也较多,而所述第二冷凝流路对应的是冰箱冷藏室,因冷藏室所需的制冷量较小,其消耗掉的冷媒的压力也较少,这样回流至所述第一吸气孔内的压力是远小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的压力,但是第一冷凝流路的冷媒量较大,这样在所述压缩机100工作时,通过所述活塞21先在吸气的前大半段的吸气行程中主要是打开第一吸气孔进行主吸气,能够吸入冷冻室对应的冷凝流路上的较大的冷媒量,在后面小半段的吸气行程中,所述第二吸气孔211与所述工作腔6连通,第一吸气孔关闭,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开始补入高压冷媒气体,并在压缩阶段的前小半段行程继续补气,最后在压缩的后大半段行程中,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关闭,所述活塞21将所述工作腔6内的冷媒进行压缩,通过设置所述凹槽11与所述第一止点和所述第二止点的相对距离及所述凹槽11的大小,可以控制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的进气量,即,因所述凹槽11的位置及大小的设定,可以使得所述活塞21在往复运动的时候,来调整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开闭的时长,从而实现调节所述第一吸气孔和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的流量配比。并且通过将所述第二吸气孔211设置于所述活塞21的侧面,从而使得所述压缩机100无需专门设置控制阀组来控制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的开闭,而是在所述活塞21的活动行程中就能实现对所述第二吸气孔211
的自动开闭,结构设计巧妙,还节约了成本。
6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第二止点之间的距离为s2。即所述第一止点是指所述活塞21靠近所述工作腔6底部的一端的端面运动至靠近所述缸体1的底壁的最近的距离时,所述活塞21靠近所述缸体1的底壁的一端所在的位置。所述第二止点是指所述活塞21靠近所述缸体1的底壁的一端的端面运动至远离所述工作腔6底部的最远的距离时,所述活塞21靠近所述缸体1的底壁的一端所在的位置。也即距离s2为所述活塞21靠近所述缸体1的底壁的一端的端面两种极限状态下之间的距离。所述凹槽11与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为s1,也即,所述凹槽11靠近所述第一止点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止点的距离为s1。
6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吸气孔211设于所述活塞21与所述缸体1底部相对的侧壁上;所述压缩机100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以控制所述第二吸气孔211通断。
6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直接设置所述活塞21上,而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的通断是通过所述控制阀控制的。如此设置能够通过所述控制阀随时控制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的通断,从而更加合理的分配所述第一吸气孔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的进气时间,进一步优化所述压缩机100的进气。
70.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100还包括吸气管3及壳体4,所述壳体4间隔套设于所述缸体1的外侧,以在所述壳体4与所述缸体1之间的间隙处构成中间腔体5;所述吸气管3安装于所述壳体4,所述吸气管3的一端用以与气源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中间腔体5连通。
71.所述压缩机100一般需要通过所述吸气管3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连通,从而连接所述第二吸气孔211与气源。但是所述第二吸气孔211设置在所述活塞21上,而所述活塞21在工作中会进行快速的往复运动,而这很可能会导致所述吸气管3的损坏与正常使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100还通过所述壳体4与所述缸体1之间中间腔体5来储存气体,再将所述缸体1设置在所述中间腔体5内。此时所述吸气管3无需再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直接连接了,而是与所述中间腔体5连通就能够完成吸气了,从而减少了所述吸气管3的损耗。
72.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10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连接的吸气管3,所述吸气管3呈弹性伸缩设置。
73.所述吸气管3呈弹性伸缩设置,这使得所述吸气管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所述活塞21的活动,如此也能减少所述吸气管3的损耗,从而保证所述压缩机100的正常运行。
74.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在使用时会在所述活塞21上及所述工作腔6的侧壁上涂设机油,这可能会在所述工作腔6的下半部分沉积。所述第二吸气孔211设置在所述缸体1侧壁的下半部分时可能会受到机油的渗入,影响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的正常使用。因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缸体1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吸气孔211设于所述活塞21的上半部分。
75.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气孔211为圆孔2111。圆形设置能够减少冷媒在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内流动的阻力,从而可能会对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的进气量造成微小的影响,所述圆孔2111也更加方便连接安装。
76.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气孔211为方形孔2112。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在具体应用时会与吸气管3连通,而方形孔2112能够防止吸气管3在所述第二吸气孔211打滑,影响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的正常使用。
7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压缩机100。所述制冷设备通过所述压缩机100压缩的冷媒来进行制冷,从而使得制冷的效率较高。
78.进一步地,所述制冷设备为冰箱。冰箱本身具有冷藏蒸发器及冷冻蒸发器等多个不同的气源,可以充分发挥所述压缩机100双吸气的功能。当然所述制冷设备还可以是空调,并不限于是冰箱。
7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气孔的进气压力为p1,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的进气压力为p2,其中,1<p2/p1≤10。
80.当所述第一吸气孔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的进气压力相同时,所述第一吸气孔与所述第二吸气孔211在所述缸体1内的气压上升时就难以吸气了。并且在吸气过程中,所述压缩机100的进气速度会随着压差的缩小而减小,使得所述压缩机100的进气量受到影响。
81.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气孔211与所述第一吸气孔的进气压力不同,刚开始所述工作腔6内气压较低时,通过打开所述第一吸气孔,从而从气压相对较低的气源内吸气;当第一吸气孔吸气一端时间后,所述工作腔6内的气压上升,吸气效率也减弱了,此时打开所述第二吸气孔211,从而在气压相对较高的气源内继续吸气,此时吸气速率还是较快,从而增大所述压缩机100的进气量,也提高了所述制冷设备的制冷效率。
8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