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快递装卸用液压升降运输装置

2022-06-18 12:37: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传动领域,具体为一种快递装卸用液压升降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2.液压传动是指以液体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和控制的一种传动方式。在液体传动中,根据其能量传递形式不同,又分为液力传动和液压传动。液力传动主要是利用液体动能进行能量转换的传动方式,如液力耦合器和液力变矩器。液压传动是利用液体压力能进行能量转换的传动方式。目前快递行业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运载快递的货车太大,其货厢高度较高,货物量大,大多采用人工装卸和搬运,其工作效率较低,工作强度较大,存在人身安全隐患,还容易造成快递损坏,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快递装卸用液压升降运输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由于运载快递的货车太大,其货厢高度较高,货物量大,大多采用人工装卸和搬运,其工作效率较低,工作强度较大,存在人身安全隐患,还容易造成快递损坏等缺点,而提出一种快递装卸用液压升降运输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液压升降机和快递运输机,所述液压升降机的底部由行走机构和液压支腿组成,所述液压升降机的侧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液压升降机的内部由液压机构、plc控制机构、总控制电路板和供电箱组成,所述液压升降机的顶部设置有剪叉式支撑机构,所述剪叉式支撑机构的顶部设置有快递运输机,所述快递运输机的顶部设置有滑坡和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首端和尾端分别设置有前红外线传感器和后红外线传感器,所述前红外线传感器和后红外线传感器均位于快递运输机的侧壁内部,所述快递运输机的内部由单片机、步进电机、减速器、联轴器和皮带轮组成。
5.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共设置有两组,两组行走机构通过螺栓固定于液压升降机的底部前后端,液压支腿共设置有四处,四处液压支腿与液压升降机之间为焊接固定,通过行走机构方便移动液压升降机,四处液压支腿是高度单独可调的螺杆,即使不够平整的地面作业时,能够通过调节四条腿的高度,让四条腿都能接触地面,保证液压升降机的水平,提高快递装卸的安全。
6.优选的,所述液压升降机是通过剪叉式支撑机构与快递运输机相连接的,其中剪叉式支撑机构分别通过螺栓与液压升降机和快递运输机相固定,剪叉式支撑机构用于快递运输机的高度调节,方便与货厢对接。
7.优选的,所述液压升降机的内部组成结构中,以总控制电路板为信号控制中心,控制面板、plc控制机构、单片机、步进电机和供电箱均与总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其中供电箱与外接电源相连接,总控制电路板通过控制和信号传递至各电器元件进行工作,控制面板用于输入工作指令来控制液压升降机和快递运输机的运作,供电箱为所有电器元件供电。
8.优选的,所述plc控制机构与液压机构电性连接,其中液压机构主要由液压泵、滤
油器、液压控制阀、液压缸和液压附件组成,液压机构分别通过液压附件与剪叉式支撑机构和液压支腿相连接,液压机构是液压升降机的动力机构,plc控制机构寄存了液压机构的工作程序,通过控制面板输入指令控制液压机构带动液压支腿的升降或剪叉式支撑机构的升降。
9.优选的,所述单片机分别与前红外线传感器和后红外线传感器电性连接,前红外线传感器和后红外线传感器分别通过胶固定于快递运输机的内壁上,前红外线传感器和后红外线传感器用于监控传送带上的快递,当前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到快递时,将信号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执行寄存于内部的控制程序,向总控制电路板反馈信号,总控制电路板控制步进电机启动,传送带开始运转;当前红外线传感器和后红外线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快递时,将信号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执行寄存于内部的控制程序,向总控制电路板反馈信号,总控制电路板控制步进电机关闭,传送带停止运转,单片机内寄存了红外线传感器监控的判定程序,控制传送带的自动启停。
10.优选的,所述步进电机的转轴位于减速器内,减速器通过联轴器与两端的皮带轮相连接,皮带轮的外侧为传送带,减速器可以成倍增加转轴的扭矩,将动力通过联轴器传递给皮带轮,皮带轮转动后通过摩擦力带动传送带运转。
11.优选的,所述滑坡与快递运输机为一体式结构,滑坡由外向内倾斜,滑坡的底部与传送带的起始端平齐,通过滑坡可以将快递带到传送带起始端,从而避免了快递对传送带的冲击,有利于提高传送带的使用寿命。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在传统液压升降机顶部增加了快递运输机,可高度调节,快递运输机可监控快递实现自动启停,有效降低了能源的消耗,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快递的损坏,主要用于快递的装卸。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快递运输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a-a。
18.图中:1-液压升降机,2-快递运输机,3-行走机机构,4-液压机构,5-plc控制机构,6-剪叉式支撑机构,7-液压支腿,8-控制面板,9-总控制电路板,10-供电箱,11-滑坡,12-传送带,13-前红外线传感器,14-后红外线传感器,15-单片机,16-步进电机,17-减速器,18-联轴器,19-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液压升降机1和快递运输机2,所述液压升降机1的底部由行走机构3和液压支腿7组成,所述液压升降机1的侧面设置有控制面板8,所述液压升降机1的内部由液压机构4、plc控制机构5、总控制电路板9和供电箱10组成,所述液压升降机1的顶部设置有剪叉式支撑机构6,所述剪叉式支撑机构6的顶部设置有快递运输机2,所述快递运输机2的顶部设置有滑坡11和传送带12,所述传送带12的首端
和尾端分别设置有前红外线传感器13和后红外线传感器14,所述前红外线传感器13和后红外线传感器14均位于快递运输机2的侧壁内部,所述快递运输机2的内部由单片机15、步进电机16、减速器17、联轴器18和皮带轮19组成。
20.行走机构3共设置有两组,两组行走机构3通过螺栓固定于液压升降机1的底部前后端,液压支腿7共设置有四处,四处液压支腿7与液压升降机1之间为焊接固定,通过行走机构方3便移动液压升降机1,四处液压支腿7是高度单独可调的螺杆,即使不够平整的地面作业时,能够通过调节四条腿的高度,让四条腿都能接触地面,保证液压升降机1的水平,提高快递装卸的安全。
21.液压升降机1是通过剪叉式支撑机构6与快递运输机2相连接的,其中剪叉式支撑机构6分别通过螺栓与液压升降机1和快递运输机2相固定,剪叉式支撑机6构用于快递运输机1的高度调节,方便与货厢对接。
22.在液压升降机1的内部组成结构中,以总控制电路板9为信号控制中心,控制面板8、plc控制机构5、单片机15、步进电机16和供电箱10均与总控制电路板9电性连接,其中供电箱10与外接电源相连接,总控制电路板9通过控制和信号传递至各电器元件进行工作,控制面板8用于输入工作指令来控制液压升降机1和快递运输机2的运作,供电箱10为所有电器元件供电。
23.plc控制机构5与液压机构4电性连接,其中液压机构4主要由液压泵、滤油器、液压控制阀、液压缸和液压附件组成,液压机构4分别通过液压附件与剪叉式支撑机构6和液压支腿7相连接,液压机构4是液压升降机1的动力机构,plc控制机构5寄存了液压机构4的工作程序,通过控制面板8输入指令控制液压机构4带动液压支腿7的升降或剪叉式支撑机构6的升降。
24.单片机15分别与前红外线传感器13和后红外线传感器14电性连接,前红外线传感器13和后红外线传感器14分别通过胶固定于快递运输机2的内壁上,前红外线传感器13和后红外线传感器14用于监控传送带12上的快递,当前红外线传感器13检测到快递时,将信号传递给单片机15,单片机15执行寄存于内部的控制程序,向总控制电路板9反馈信号,总控制电路板9控制步进电机16启动,传送带12开始运转;当前红外线传感器13和后红外线传感器14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快递时,将信号传递给单片机15,单片15机执行寄存于内部的控制程序,向总控制电路板9反馈信号,总控制电路板9控制步进电机16关闭,传送带12停止运转,单片机15内寄存了红外线传感器监控的判定程序,控制传送带12的自动启停。
25.步进电机16的转轴位于减速器17内,减速器17通过联轴器18与两端的皮带轮19相连接,皮带轮19的外侧为传送带12,减速器17可以成倍增加转轴的扭矩,将动力通过联轴器18传递给皮带轮19,皮带轮19转动后通过摩擦力带动传送带12运转。
26.滑坡11与快递运输机2为一体式结构,滑坡11由外向内倾斜,滑坡11的底部与传送带12的起始端平齐,通过滑坡11可以将快递带到传送带12起始端,从而避免了快递对传送带12的冲击,有利于提高传送带12的使用寿命。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8.工作之前,首先将四处液压支腿7都能接触地面,保证液压升降机1的水平,通过控制面板8输入指令控制剪叉式支撑机构6升起直至快递运输机2与货厢平齐,启动快递运输机2,当前红外线传感器13检测到从滑坡11滑到传送带12上的快递时,将信号传递给单片机
15,单片机15执行寄存于内部的控制程序,向总控制电路板9反馈信号,总控制电路板9控制步进电机16启动,传送带12开始运转;当前红外线传感器13和后红外线传感器14在一定时间内都没有检测到快递时,将信号传递给单片机15,单片15机执行寄存于内部的控制程序,向总控制电路板9反馈信号,总控制电路板9控制步进电机16关闭,传送带12停止运转,实现自动控制启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