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调节座椅高度的童车的制作方法

2022-06-18 05:04: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童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座椅高度的童车。


背景技术:

2.童车是儿童玩具之中的一大门类,其中包括儿童自行车、儿童推车、婴儿学步车、儿童三轮车,儿童电动车五大类。
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促使其儿童的玩具不多的增多,而其中童车时现在儿童时期不可缺少玩具之一,能够帮助儿童能够掌握好平衡性。
4.随着儿童的年龄逐渐的增加,从而需要改变其童车座椅的高度,而现有的童车都是通过打开锁扣进行调节,该种方式调节时基本都是大意的进行调节,不能够较为精准的调节到合适的状态,从而需要进行儿童多次反复的坐在上面进行尝试调节,操作繁琐复杂。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调节座椅高度的童车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座椅高度的童车,解决了现有的童车都是通过打开锁扣大意的进行调节,不能够较为精准的调节到合适的状态,从而需要进行儿童多次反复的坐在上面进行尝试调节,操作繁琐复杂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座椅高度的童车,包括:车架主体;
8.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开设于所述车架主体的内部,所述车架主体的内侧且位于所述连通孔的外侧开设有弧形卡环槽;
9.空心移动杆,所述空心移动杆设置于所述连通孔的内部,所述空心移动杆内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移动卡扣结构,所述移动卡扣结构包括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部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内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卡接板,所述空心移动杆的表面设置有刻度条;
10.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开设于所述空心移动杆两侧的底部;
11.拉杆,所述拉杆设置于所述空心移动杆的内部,所述拉杆的底部的转动连接有联动杆。
12.优选的,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转动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空心移动杆的顶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底板。
14.优选的,所述空心移动杆内部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安装腔的外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内侧与所述底板的外侧固定连接。
15.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
16.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插接杆。
17.优选的,所述空心移动杆的顶部设置有坐垫,所述坐垫的底部开设有插接槽。
18.优选的,所述坐垫的底部通过螺栓与所述插接杆固定安装。
1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座椅高度的童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座椅高度的童车,根据儿童的身高比例,通过向上拉动拉杆,通过拉杆的受力移动从而带动联动杆以及移动卡扣结构进行移动,从而促使其弧形卡接板脱离和弧形卡环槽之间的卡接状态,再通过向上或者向上直接拉动空心移动杆进行移动,从而可使其座椅进行高度调节,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在任意的位置进行停止对其座椅进行位置固定,由于根据了儿童的身高避免配合着刻度条从而能够较为精准的进行调节,从而不需要儿童进行多次的反复坐在上面进行感受调节的合适度,从而简化了操作步骤。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座椅高度的童车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所示的外部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1所示的空心移动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25.图5为图1所示的连通孔顶部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图5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27.图7为图3所示的空心移动杆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座椅高度的童车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标号:1、车架主体,2、连通孔,3、弧形卡环槽,4、空心移动杆,5、移动卡扣结构,51、第一滑槽,52、第一滑块,53、第一弹簧,54、连接杆,55、弧形卡接板,7、拉杆,8、贯穿孔,9、联动杆,10、刻度条,
30.11、安装腔,12、第二滑槽,13、第二滑块,14、底板,15、第二弹簧,16、插接杆,17、坐垫,18、插接槽,19、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2.第一实施例
33.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座椅高度的童车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外部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空心移动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连通孔顶部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3所示的空心移动杆外部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可调节座椅高度的童车,包括:车架主体1;
34.连通孔2,所述连通孔2开设于所述车架主体1的内部,所述车架主体1的内侧且位于所述连通孔2的外侧开设有弧形卡环槽3;
35.弧形卡环槽3的数量为若干个,避免之间的距离较近,从而能够使其空心移动杆4能够在较多的位置下被固定。
36.空心移动杆4,所述空心移动杆4设置于所述连通孔2的内部,所述空心移动杆4内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移动卡扣结构5,所述移动卡扣结构5包括第一滑槽51,所述第一滑槽51内部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52,所述第一滑块52的内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滑槽5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53,所述第一滑块5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4,所述连接杆5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卡接板55,所述空心移动杆4的表面设置有刻度条10;
37.通过刻度条10从而能够更加方便工作人员将其空心移动杆4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38.贯穿孔8,所述贯穿孔8开设于所述空心移动杆4两侧的底部;
39.拉杆7,所述拉杆7设置于所述空心移动杆4的内部,所述拉杆7的底部的转动连接有联动杆9。
40.空心移动杆4外侧的顶部且与连通孔2相互对齐的位置开设有贯穿口,拉杆7顶部的固定连接有拉板,拉板的另一端从空心移动杆4的内部通过贯穿整个贯穿口达到空心移动杆4的外部,从而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拉动拉杆7移动,且贯穿口的长度大于拉杆7所需要移动的范围大小。
41.所述联动杆9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54的顶部转动连接。
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座椅高度的童车的工作原理如下:
43.当需要进行座椅的高度调节时,通过手动的向上拉动拉杆7,通过拉杆7的受力从而在空心移动杆4的内部进行向上移动,再通过拉杆7的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其联动杆9受力进行移动,再通过联动杆9移动所产生的角度变化,使其联动杆9的夹角不断的缩小,从而带动其移动卡扣结构5中的连接杆54受力在空心移动杆4的内部进行向内侧移动,再通过连接杆54的受力移动从而促使其第一滑块52在第一滑槽51的内部进行移动,再通过第一滑块52的移动从而挤压第一弹簧53,促使其第一弹簧53发生弹性形变。
44.同时通过连接杆54的移动从而带动其弧形卡接板55进行移动,使其弧形卡接板55从连通孔2的内部缩回空心移动杆4的内部从而促使其弧形卡接板55脱离和弧形卡环卡槽之3间的卡接状态,从而使其空心移动杆4失去被固定在车架主体1的内部,再通过手动的向上或者向下推动其空心移动杆4并保持着向上拉动着拉杆7的状态,从而使其空心移动杆4在车架主体1的内部进行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即可,再根据儿童的实际身高比例,配合着空心移动杆4表面所设置的刻度条10。
45.通过空心移动杆4的移动从而带动其刻度条10进行移动,直至其空心移动杆4的移动促使其刻度条10暴露在外能够肉眼能够看到合适的数据即可,再通过松开对其拉杆7的拉动,通过第一弹簧53的弹性形变向外侧推动其第一滑块52,使其第一滑块52在第一滑槽51中向外侧移动即可,再通过第一滑块52的移动从而带动其连接杆54以及联动杆9和拉杆7进行复位,并同时促使其弧形卡接板55卡接在该位置状态下相匹配的弧形卡环槽3进行卡接即可。
4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座椅高度的童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7.根据儿童的身高比例,通过向上拉动拉杆7,通过拉杆7的受力移动从而带动联动杆9以及移动卡扣结构5进行移动,从而促使其弧形卡接板55脱离和弧形卡环槽3之间的卡
接状态,再通过向上或者向上直接拉动空心移动杆4进行移动,从而可使其座椅进行高度调节,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在任意的位置进行停止对其座椅进行位置固定,由于根据了儿童的身高避免配合着刻度条10从而能够较为精准的进行调节,从而不需要儿童进行多次的反复坐在上面进行感受调节的合适度,从而简化了操作步骤。
48.第二实施例
49.请结合参阅图8,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座椅高度的童车,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可调节座椅高度的童车。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50.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座椅高度的童车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种可调节座椅高度的童车,所述空心移动杆4的顶部开设有安装腔11,所述安装腔11的内部设置有底板14。
51.所述空心移动杆4内部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安装腔11的外侧开设有第二滑槽12,所述第二滑槽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3,所述第二滑块13的内侧与所述底板14的外侧固定连接。
52.通过第二滑块13和第二滑槽12从而能够使其底板14在安装腔11的内部进行移动时不会出现转动的情况,从而能够提高其坐垫17工作的稳定形,而避免其在工作中出现角度和位置偏移的情况。
53.所述底板14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安装腔1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15。
54.所述底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插接杆16。
55.所述空心移动杆4的顶部设置有坐垫17,所述坐垫17的底部开设有插接槽18。
56.所述坐垫17的底部通过螺栓19与所述插接杆16固定安装。
57.螺栓19为内六角螺栓,从而促使通过螺栓19将其插接杆16和坐垫17进行安装时螺栓19不会出现外露的情况,从而避免其坐垫17或者插接杆16向下移动时不会和空心移动杆4的顶部接触导致不可进行移动的情况。
5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座椅高度的童车的工作原理如下:
59.当需要对其坐垫17进行更换时,通过转动螺栓19将其螺栓19取出从而促使其插接杆16和坐垫17之间失去被固定的状态,再通过手动的向上拉动坐垫17,使其插接杆16从坐垫17底部所开设的插接槽18中脱离即可,从而将其坐垫17取下进行更换。
60.当有人坐在坐垫17上时,通过坐垫17受力从而带动其插接杆16受力向下移动,并通过插接杆16的移动从而带动底板14受力移动,进行挤压第二弹簧15,并同时通过坐垫17的受力移动促使其第二滑块13在第二滑槽12中向下移动,而当其在行驶的过程中产生颠簸,从而会导致其坐垫受力向下移动带动其插接杆16、底板14、第二滑块13进行移动,会再次挤压第二弹簧15,促使其第二弹簧15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对其颠簸进行减震缓冲。
6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座椅高度的童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62.通过转动螺栓19从而可将其坐垫17进行拆除更换,操作简单方便,同时通过安装腔11、第二滑槽12、第二滑块13、底板14以及第二弹簧15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使其坐在坐垫17上的人能够就要有一定的减震缓冲能力,从而能够提高舒适性。
6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