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爬架分柜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18 04:49: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柜,特别涉及一种爬架分柜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爬架控制系统通常由主控制柜(简称主柜)、分控制柜(简称分柜)、电缆以及载荷传感器、通信线等组成智能控制系统。分控制柜一般采用的是每个机位上设置一个分控柜,并控制该机位的一个电动葫芦,使用时,各个机位采用串联同步控制的方式,进而整体提升架体。其缺点是:(1)所需分柜数量较多,生产、清点和储运等成本较高;(2)在实际操作时,操作人员需要每个机位逐一进行检查和调校,工作量较大。有鉴于此,本技术的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得到一种爬架分柜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爬架分柜结构,其可同时控制两个机位的电动葫芦。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一种爬架分柜结构,包括外壳、控制主板、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二显示模块,所述控制主板、所述第一显示模块和所述第二显示模块设于所述外壳中,所述控制主板上设置有相位检测模块、第一微控制器、第二微控制器、第一相位继电器组、第二相位继电器组、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相位继电器组、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一显示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相位继电器组、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显示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相位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相位继电器组、所述第二相位继电器组、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和所述第二微控制器电性连接。
6.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电机输出接头、第二电机输出接头、第一通信接头、第二通信接头、第一载荷传感器接头、第二载荷传感器接头三相电源接头,所述第一电机输出接头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相位继电器组,所述第二电机输出接头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相位继电器组,所述第一通信接头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接头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载荷传感器接头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所述第二通信接头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所述第一载荷传感器接头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所述第二载荷传感器接头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所述第一相位继电器组和所述第二相位继电器组连接所述三相电源接头,所述三相电源接头连接三相电源。
7.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位继电器组和所述第二相位继电器均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电性连接在三相电源的第一相线上,所述第二继电器和所述第三继电器串接在三相电源的第二相线和第三相线上。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爬架分柜结构,在工作的过程中,第一微控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分别根据控制指令和检测结果控制一个电动葫芦,操作人员可以在一
台分柜上查看两个机位的运行情况,监控载荷,并能单独进行各机位上升、下降和停机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一台分柜控制两个机位,在成套使用时可以减少控制柜的使用数量,从而能够有效节约成本。在工作时,相位检测模块对电源的输入信号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息传输至第一微处理器和第二微处理器,若检测结果异常时,第一微控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控制电动葫芦不工作,保证安全;另外,两个微控制器分别与两个独立的显示模块交互,将两个机位的工作状态进行分别显示。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爬架分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爬架分柜结构的相位检测模块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仅对一组三相电源线检测的结构进行示意)。
11.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爬架分柜结构的相位继电器组的连接方式结构示意图(图中仅以一个三相电源接头作为示例)。
12.图中
13.第一显示模块1;第二显示模块2;相位检测模块3;第一微控制器4;第二微控制器5;第一通信模块6;第二通信模块7;第一电机输出接头8;第二电机输出接头9;第一通信接头10;第二通信接头11;第一载荷传感器接头12;第二载荷传感器接头13;三相电源接头14;第一继电器15;第二继电器16;第三继电器17。
具体实施方式
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5.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16.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爬架分柜结构,包括外壳、控制主板、第一显示模块1和第二显示模块2,所述控制主板、所述第一显示模块1和所述第二显示模块2设于所述外壳中,所述控制主板上设置有相位检测模块3、第一微控制器4、第二微控制器5、第一相位继电器组、第二相位继电器组、第一通信模块6和第二通信模块7,所述第一通信模块6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7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相位继电器组、所述第一通信模块6和所述第一显示模块1分别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4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相位继电器组、所述第二通信模块7和所述第二显示模块2分别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5电性连接,所述相位检测模块3分别与所述第一相位继电器组、所述第二相位继电器组、所述第一微控制器4和所述第二微控制器5电性连接。
17.本实施例的一种爬架分柜结构,在分柜结构中,在工作的过程中,第一微控制器4和第二微控制器5分别根据控制指令和检测结果控制一个电动葫芦,相位检测模块3对电源的输入信号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息传输至第一微处理器和第二微处理器,若检测结果异常时,第一微控制器4和第二微控制器5控制电动葫芦不工作,保证安全;同时,两个微控制器分别与两个独立的显示模块交互,将两个机位的工作状态进行分别显示;通过将两个机位的控制结构进行简化合并,使得爬架分柜结构具有结构节凑、成本低和简化操作的优点。
18.本实施例的一种爬架分柜结构还包括第一电机输出接头8、第二电机输出接头9、
第一通信接头10、第二通信接头11、第一载荷传感器接头12、第二载荷传感器接头13和三相电源接头14,所述第一电机输出接头8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相位继电器组,所述第二电机输出接头9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相位继电器组,所述第一通信接头1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模块6,所述第二通信接头11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模块7,所述第一载荷传感器接头12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4,所述第二通信接头11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5,所述第一载荷传感器接头12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4,所述第二载荷传感器接头13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5,所述第一相位继电器组和所述第二相位继电器组连接所述三相电源接头14,所述三相电源接头14连接三相电源。第一电机输出接头8和第二电机输出结构分别连接一个电动葫芦,第一通信接头10和第二通信接头11通过引脚与第一微控制器4和第二微控制器5与主柜的通信,第一载荷传感器接头12和第二载荷传感器接头13用于传输与其对应连接的载荷传感器的载荷数据,所述三相电源接头14用于连接三相电源,三相电源接头14设置有两个,一个作为电源输入,一个作为电源输出。
19.进一步,所述第一相位继电器组和所述第二相位继电器均包括第一继电器15、第二继电器16和第三继电器17,所述第一继电器15电性连接在三相电源的第一相线上,所述第二继电器16和所述第三继电器17串接在三相电源的第二相线和第三相线上。第一继电器15控制第一相线的接通或断开,第二继电器16控制第二相线和第三相线的接通或断开,第三继电器17控制第二相线和第三相线的切换,使得电机正传或反转。
20.具体的,相位检测模块3具有第一光耦、第二光耦、第三光耦和第四光耦,在工作的过程中,相位检测模块3分别对三相电源进行检测,第一光耦、第二光耦、第三光耦和第四光耦分别对第二相线和中性线(n线)、第三相线和中性线(n线)、第二相线与第一相线以及第三相线和第一相线进行对比。如果三相电均正常通电,则检测电路中的第一光耦和第二光耦的发光二极体亮,光耦中的光敏三极管导通,并同时向第一微控制器4、第二微控制器5发送低电平信号;检测电路中的第三光耦、第四光耦的发光二极体不亮,光敏三极管截止,并同时向第一微控制器4、第二微控制器5发送高电平信号。第一微控制器4和第二微控制器5根据载荷传感器通过通信模块发送来的信号和操作指令,分别控制相应机位电源和电机间的相位继电器接通,从而控制电动葫芦的电机转动。如果分柜存在缺相,检测电路中的4个光电耦合器发送至微控制器的信号与正常值不符,则微控制器判断为缺陷,微控制器不发出控制信号,对应的相对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电机输出端子无电压输出,电机不工作。
21.本实施例的各光耦采用pc817,微控制器芯片采用stc15系列,信号模块芯片采用max487,第一继电器15采用一组常开4脚250vac继电器,第二继电器16采用两组常开6脚250vac继电器,第三继电器17采用两开两闭8脚250vac继电器,亦可以采用其他型号。
22.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接头10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头11设置为485通信线接头,二者采用串接的形式。
23.本实施例的分柜结构在应用时,其与其他分柜之间的通信采用有线或无线连接方式,其可选用485通总线串联并进行通信,分柜内部的第一通信模块6和第二通信模块7块通过内部通信线串联,第一通信模块6和第二通信模块7分别将两个机位的数据发送给主柜,并接收主机指令并发送给第一微控制器4和第二微控制器5。
24.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
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