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轮胎用降噪件的抓取贴合组件、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2022-06-16 06:48: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静音轮胎生产设备及制造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轮胎内壁降噪件的抓取贴合组件、抓取贴合装置及抓取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2.伴随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广,以及消费者对家用轿车客户体验的持续升级,各大车企对于轮胎噪音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轮胎生产企业推出具有静音效果的新款轮胎,即静音轮胎。一般地,是在轮胎内壁设置一条或者若干段静音海绵,以抑制或降低噪音的产生。关于在轮胎内壁设置分段式静音海绵的方法及装备,意大利的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已在其201780018992.2号中国专利文献中做出较为充分的展示;但申请人在研发生产静音轮胎装备的过程中发现上述专利技术在产业化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专利文献中的抓取贴合装置是机器人臂,该机器人臂具有仿生手臂的功能,可进行复杂操作,但成本较高;二、上述机器人臂要实现静音海绵预弯曲的效果,需要特殊形状工装以及执行特殊的动作,且不同规格的轮胎需要更换不同的工装,其作业效率低且复杂;三、抽吸装置为真空吸盘模式,为保证静音海绵与工装夹具始终处于紧贴状态,真空吸盘需要持续工作;另外,由于静音海绵是具有密集的孔隙结构,为此真空吸盘只有保持较大的吸附力才能确保静音海绵与工装夹具紧贴。因此,在产业化批量生产作业时,真空吸盘耗能较高。
3.因此,为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急需开发一款成本相对低廉,工作效率高的静音轮胎制造装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用降噪件的抓取贴合组件,其包括驱动座;第一驱动源,设置于所述驱动座上,所述第一驱动源设置有驱动端;第一抓取贴合头,所述第一抓取贴合头与所述驱动座连接,并设置有第一针式吸盘与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设置有第一镂空结构,所述第一针式吸盘设置于第一镂空结构处;第二抓取贴合头,所述第二抓取贴合头与所述驱动座连接,并设置有第二针式吸盘与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设置有第二镂空结构,所述第二针式吸盘设置于第二镂空结构处;推块,所述驱动端与所述推块连接,所述第一抓取贴合头、所述第二抓取贴合头分别与所述推块连接。
5.优选地,所述第一抓取贴合头设置有第一摆臂、第一连杆、第一连接块与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抓取贴合头设置有第二摆臂、第二连杆、第二连接块与第二连接臂。
6.优选地,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座铰接设置,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铰接设置,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铰接设置,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共轴地与所述推块铰接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摆臂铰接设置;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座铰接设置,所述第二摆臂
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铰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铰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共轴地与所述推块铰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摆臂铰接设置。
7.优选地,所述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均呈弧形设置。
8.优选地,所述驱动座设置有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驱动源的工作位置。
9.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轮胎用降噪件的抓取贴合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三驱动源,所述第三驱动源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第一移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一移动装置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移动装置与第二驱动源,所述第二移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上,所述第二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二移动装置沿第二移动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上设置有如前述轮胎用降噪件的抓取贴合组件。
10.优选地,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包括第四驱动源与动力传递装置,所述第四驱动源与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抓取贴合组件的驱动座固定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空间位置的上侧,并在第二支架上设置有接近开关。
12.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有限位元件,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设置有挡块,所述限位元件与所述挡块相对应设置。
13.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将降噪件施加至轮胎内壁的抓取贴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预先分段完成且具有粘合层的降噪件;提供如前所述的抓取贴合装置,并通过抓取贴合装置中的第一移动装置和/或第二移动装置将抓取贴合组件移动至所述降噪件处;再将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移动至所述降噪件表面,并通过第一针式吸盘与第二针式吸盘抓取所述降噪件,然后通过第一移动装置和/或第二移动装置将所述降噪件移动至预定贴合位置;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源驱动推块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抓取贴合头与第二抓取贴合头向两侧移动,实现通过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将所述降噪件预弯曲,以匹配轮胎内壁的形状;通过第一移动装置和/或第二移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向轮胎内壁移动,以将预弯曲的降噪件贴合至轮胎内壁。
14.本发明所述的轮胎用降噪件的抓取贴合组件、装置及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具有第一针式吸盘与第一压板的第一抓取贴合头,以及设置有第二针式吸盘与第二压板的第二抓取贴合头,并结合第一驱动源与推块的位置结构关系,即可生产制造具有低成本、高作业效率、可适用于不同规格轮胎且低能耗的轮胎内壁降噪件抓取贴合生产设备,该技术具有较强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中抓取贴合装置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中抓取贴合装置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中抓取贴合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中抓取贴合装置的另一部分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中抓取贴合组件的示意图。
20.图6为图5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21.图7为抓取贴合组件非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
22.图8为抓取贴合组件抓取降噪件的示意图。
23.图9为图8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4.图10为抓取贴合组件抓取降噪件后预弯曲的示意图。
25.图11为抓取贴合组件抓取降噪件移动至预定贴合位置的示意图。
26.图12为抓取贴合组件将降噪件贴合至轮胎内壁的示意图。
27.图13为抓取贴合组件将降噪件贴合至轮胎内壁后复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9.说明事项,本发明以下所述的降噪件一般是指具有至少一个表面的静音海绵或者其他柔性多孔材料制品。在本发明中,优选以长方体的静音海绵为例阐述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
30.参见附图5-10所示,本发明公开一种轮胎用降噪件的抓取贴合组件1,其包括驱动座11;第一驱动源12,设置于所述驱动座11上,所述第一驱动源12设置有驱动端121;第一抓取贴合头13,所述第一抓取贴合头13与所述驱动座11连接,并设置有第一针式吸盘131与第一压板132,所述第一压板132设置有第一镂空结构(未图示),所述第一针式吸盘131设置于第一镂空结构处;第二抓取贴合头14,所述第二抓取贴合头14与所述驱动座11连接,并设置有第二针式吸盘141与第二压板142,所述第二压板142设置有第二镂空结构(未图示),所述第二针式吸盘141设置于第二镂空结构处;推块15,所述驱动端121与所述推块15连接,所述第一抓取贴合头13、所述第二抓取贴合头14分别与所述推块15连接。本发明所述抓取贴合组件1通过所述第一针式吸盘131与第二针式吸盘141内的针b抓取降噪件100,并在第一驱动源12驱动推块15移动,以实现降噪件100的预弯曲,以匹配轮胎200内壁的形状。
31.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第一抓取贴合头13设置有第一摆臂133、第一连杆134、第一连接块135与第一连接臂136,所述第二抓取贴合头14设置有第二摆臂143、第二连杆144、第二连接块145与第二连接臂146。
32.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述第一摆臂133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座11铰接设置,所述第一摆臂133可以绕所述驱动座11摆动;所述第一摆臂1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135铰接设置,所述第一摆臂133可以绕所述第一连接块135摆动;所述第一连杆13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135铰接设置,所述第一连杆134可绕所述第一连接块135摆动;所述第一连杆13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臂136的一端共轴地与所述推块15铰接设置,所述第一连杆134与所述第一连接臂136均可绕所述推块15摆动;所述第一连接臂13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摆臂133铰接设置,所述第一摆臂133与所述第一连接臂136可相对摆动。
33.本发明所述第二摆臂143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座11铰接设置,所述第二摆臂143可以绕所述驱动座11摆动;所述第二摆臂14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145铰接设置,所述第二摆臂143可以绕所述第二连接块145摆动;所述第二连杆14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145铰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杆144可以绕所述第二连接块145摆动;所述第二连杆14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臂146的一端共轴地与所述推块15铰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杆144与所述第二连接臂146均可绕所述推块15摆动;所述第二连接臂14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摆臂143铰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臂146所述第二摆臂143可相对摆动。
34.当抓取贴合组件1为非工作状态时,如附图7至图8所示,所述第一抓取贴合头13与第二抓取贴合头14呈相对设置状态,所述第一压板132与第二压板142均相对于水平面而言呈一定的角度设置,即所述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均呈弧形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一压板132与水平面的角度为自第一压板132的一端至另一端呈逐渐递增式设置,所述第二压板142与水平面的角度为自所述第二压板142的一端至另一端呈逐渐递增式设置。
35.当抓取贴合组件1为工作状态时,如附图10所示,当第一驱动源12的驱动端121驱动推块15向下移动时,所述推块15带动所述第一抓取贴合头13与第二抓取贴合头14向两侧移动,并在所述第一摆臂133、第一连杆134、第一连接块135与第一连接臂136以及第二摆臂143、第二连杆144、第二连接块145与第二连接臂146的相互作用下,使所述第一压板132与第二压板142均向下摆动,进而使第一压板132与第二压板142呈一圆弧形结构。在所述第一抓取贴合头13与第二抓取贴合头14中的第一针式吸盘131与第二针式吸盘141抓取降噪件100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动作实现降噪件预弯曲;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所述第一驱动源12的驱动端121驱动推块15移动的距离长短,实现降噪件不同的预弯曲幅度,以匹配不同的轮胎内壁的形状,如轮胎的尺寸较大,则降噪件的预弯曲幅度较小;反之,如轮胎的尺寸较小,则降噪件的预弯曲幅度较大,也就是说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轮胎内壁施加降噪件。
36.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驱动座11上还设置有用于调整第一驱动源12工作位置的调节机构。具体地,如附图5至附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驱动座11上的调节支架111、第一调节螺丝112与第二调节调节螺丝113,所述调节支架111通过所述第一调节螺丝112可选择性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座11的一侧的某一位置,且所述调节支架111设置有固定部1110,所述固定部1110与第一驱动源12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调节螺丝113设置于所述驱动座11上部且与所述调节支架111固定连接。当需要调整第一驱动源12的位置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轮胎内壁贴合降噪件时,通过释放所述第一调节螺丝112使调节支架111处于自由状态,然后再旋转第二调节调节螺丝113以带动调节支架111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驱动源12向下或者向上移动。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控制第二调节调节螺丝113的旋转圈数实现精确控制第一驱动源12向下或者向上移动的距离,进而控制驱动端121推动所述推块15向下或者向上移动的距离。上述调节机构仅是一个较佳实施例而已,可选择地,也可以仅通过调节支架111与第一调节螺丝112,人工操作调节第一驱动源12向下或者向上移动的距离。
37.参见附图1-13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轮胎用降噪件的抓取贴合装置10,包括第一支架101;第三驱动源102,所述第三驱动源102可以是无杆气缸,所述第三驱动源10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01上;第一移动装置103,所述第三驱动源102可驱动所述第一移动装置103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即附图中的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具体为图示中的x轴方向;
第二移动装置104与第二驱动源105(可以是伺服电机),所述第二移动装置104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装置103上,所述第二驱动源105可以驱动所述第二移动装置104沿第二移动方向往复移动(即附图中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方向为图示中的y轴方向;其中,在所述第二移动装置104上设置有前述轮胎用降噪件的抓取贴合组件1。通过上述配置结构,本发明所述的轮胎用降噪件的抓取贴合装置10,可以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源105与第三驱动源102直接或者间接驱动所述抓取贴合组件1沿x轴方向前后往复移动,或者沿y轴方向上下往复移动,以实现将抓取贴合组件1移动至所述降噪件所处位置,准备抓取降噪件。
38.进一步地,为便于所述抓取贴合组件1可以在不同的方向抓取降噪件,本发明所述第二移动装置104还可以包括第四驱动源106(可以是旋转气缸)与动力传递装置107(如可以是传动轴),所述第四驱动源106的动力输出端(未图示)与所述动力传递装置107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如通过联轴器方式连接),所述动力传递装置107的动力输出端(未图示)与所述抓取贴合组件1的驱动座11固定连接,以实现第四驱动源106驱动抓取贴合组件1整体旋转的功能,进而实现通过抓取贴合组件1抓取设置于不同位置处的降噪件,以及在将降噪件贴合至轮胎内壁时,增强调整降噪件贴合位置的灵活性。
39.此外,本发明所述动力传递装置107空间位置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支架108,并在第二支架108上设置有接近开关109,以及可以在所述第二支架108上设置有限位元件c,所述动力传递装置107上设置有挡块1071,所述限位元件c与所述挡块1071相对应设置,以限定所述第四驱动源106驱动抓取贴合组件1时或者贴合降噪件至轮胎内壁时的旋转角度的范围。
40.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将降噪件100施加至轮胎内壁的抓取贴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预先分段完成且设置有粘合层的降噪件100,所述粘合层用于将所述降噪件与轮胎内壁粘合,所述述降噪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粘合层;提供如前面所述的抓取贴合装置10,并通过抓取贴合装置10中的第一移动装置103和/或第二移动装置104将抓取贴合组件1移动至所述降噪件100处,通过第四驱动源106驱动抓取贴合组件1调整位置后与所述降噪件100相对设置;通过第一移动装置103和/或第二移动装置104将第一压板132与第二压板142移动至所述降噪件表面(非设置有粘合层的表面),并通过第一针式吸盘131与第二针式吸盘141抓取所述降噪件100,再通过第一移动装置103和/或第二移动装置104将所述降噪件100移动至预定贴合位置(未图示);在将所述降噪件100移动至预定贴合位置(未图示)过程中或者到达预定贴合位置后,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源12驱动推块15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抓取贴合头13与第二抓取贴合头14向两侧移动,实现通过第一压板132与第二压板142将所述降噪件100预弯曲,以匹配轮胎内壁的形状;然后再通过第一移动装置103和/或第二移动装置104驱动所述第二移动装置104向轮胎内壁移动,以将预弯曲的降噪件100贴合至轮胎内壁,并通过第一针式吸盘131与第二针式吸盘141将所述降噪件100释放,完成降噪件的贴合动作。
41.综上所述,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仅需通过x轴与y轴方向移动,以及可选择的旋转抓取贴合组件1即可实现降噪件的抓取贴合功能,相较于仿生机械手臂及真空吸盘式
的抓取降噪件而言,本发明具有执行动作简单,作业效率高,且无需持续输出功耗即可完成相同动作。
42.因此,通过上述公开的技术内容可知,本发明所述的轮胎用降噪件的抓取贴合组件、装置及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具有第一针式吸盘与第一压板的第一抓取贴合头,以及设置有第二针式吸盘与第二压板的第二抓取贴合头,并结合第一驱动源与推块的位置结构关系,即可生产制造具有低成本、高作业效率、可适用于不同规格轮胎且低能耗的轮胎内壁降噪件抓取贴合生产设备,该技术具有较强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前景。
43.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