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6 01:43: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复印机、打印机、复合机(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s:多功能一体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更换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单元的情况下,使转印带与处理单元分离,将旧的处理单元从装置主体(main body)拔出,并将新的处理单元插入装置主体。此时,为了使转印带与处理单元成为非接触状态而使卷绕有转印带的一个或者多个辊向远离处理单元的方向移动。
3.但是,当转印带因老化而伸长时,即使使卷绕有转印带的辊移动,有时也无法使转印带与处理单元分离。在该情况下,在将处理单元相对于装置主体进行拆装时,处理单元有可能与转印带接触而使转印带破损。
4.为了防止这样的不良情况,考虑增加卷绕有转印带的辊的移动量、或者提高对转印带施加张力的张力弹簧的载荷的方法。但是,若增加卷绕有转印带的辊的移动量,则会导致移动机构大型化。另外,若提高张力弹簧的载荷,则会使转印带的伸长增加。
5.由此,希望开发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避免相对于装置主体对处理单元进行插拔时使处理单元与转印带接触。


技术实现要素:

6.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装置主体,具备转印带,所述转印带呈环状地缠绕于多个辊;处理单元,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进行插拔,所述处理单元具有感光鼓,并在所述感光鼓的表面形成影像,在所述处理单元插入到了所述装置主体的状态下,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相对;以及推压构件,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并具有被接触部和接触部,在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对所述处理单元进行插拔时,所述被接触部与所述处理单元接触,通过与所述处理单元的接触,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转印带接触,将该转印带推向远离所述处理单元的方向。
7.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装置主体,具备转印带,所述转印带呈环状地缠绕于多个辊;多个处理单元,沿所述转印带的行进方向相互分离地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进行插拔,所述处理单元具有感光鼓,并在所述感光鼓的表面形成影像,在所述处理单元插入到了所述装置主体的状态下,所述感光鼓与所述转印带相对;移动机构,使所述转印带以所述行进方向的下游侧为支点转动而与多个所述感光鼓分离;以及推压构件,与所述转印带的行进方向的最下游侧的第一处理单元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并具有被接触部和接触部,在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对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进行插拔时,所述被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接触,通过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接触,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转印带接触,将该转印带推向远离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方向。
附图说明
8.图1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图。
9.图2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的放大图。
10.图3是表示控制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11.图4是从框体的内侧观察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防接触机构的立体图。
12.图5是沿箭头f5观察图4的主要部分的构造的剖视图。
13.图6是用于说明图5的上推构件与转印带的关系的立体图。
14.图7是表示从框体拔出图5的处理单元时的防接触机构的状态的剖视图。
15.图8是用于说明图7的上推构件与转印带的关系的立体图。
16.图9是用于说明将图5的处理单元插入框体时的防接触机构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17.图10是用于说明将图5的处理单元插入框体时的防接触机构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19.1、图像形成装置;11、框体;17、图像形成部;41、处理单元;51、52、移动机构;60、防接触机构;61、上推构件;62、肋;63、板;64、保护片;65、突起;71、711、712、713、714、感光鼓;91、转印带;93、一次转印辊;95、张力辊;97、带移动辊;98、带按压辊;111、框架;p、印刷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处理单元以及推压构件。装置主体具备呈环状地缠绕于多个辊的转印带。处理单元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进行插拔。处理单元具有在插入到了装置主体的状态下与转印带相对的感光鼓。处理单元在感光鼓的表面形成影像。推压构件设置于装置主体,并具有被接触部以及接触部。在相对于装置主体对处理单元进行插拔时,被接触部与处理单元接触。通过与处理单元的接触,接触部与转印带接触,将转印带推向远离处理单元的方向。
21.以下,参照附图,对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说明。
22.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框体11。框体11具备通信接口12、系统控制器13、多个纸张托盘14、排纸托盘15、传送部16、图像形成部17、定影单元18、扫描部19以及控制面板20。框体11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主体(main body)。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中纸面近前侧设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将相反侧设为后侧。另外,从前侧看图像形成装置1来限定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下左右。
23.通信接口12是用于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通信接口12例如用于与上层装置的通信。上层装置也被称为外部设备。通信接口12例如由lan连接器等构成。通信接口12也可以按照bluetooth(注册商标)或wi-fi(注册商标)等标准与其它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24.系统控制器13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发挥功能。系统控制器13与通信接口12连接。系统控制器13例如基于经由通信接口12从外部设备获取的数据而生成印刷作业。印刷作业包含形成于印刷介质p的图像的数据。图像数据可以是用于在一张印刷介质p上形成图像的数据,也可以是用于在多张印刷介质p上形成图像的数据。印刷作业也可以包括表示是彩色印刷还是单色印刷的信息。
25.生成了印刷作业的系统控制器13控制传送部16、图像形成部17以及定影单元18的动作,将该印刷作业所包含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于印刷介质p。具体而言,系统控制器13控制传送部16对印刷介质p的传送、图像形成部17在印刷介质p上形成图像、以及定影单元18将图像定影于印刷介质p。这样,系统控制器13还具有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引擎控制器的功能。
26.图像形成装置1也可以是与系统控制器13分开地具备引擎控制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引擎控制器控制传送部16对印刷介质p的传送、图像形成部17在印刷介质p上形成图像、定影单元18将图像定影于印刷介质p等中的至少一者。系统控制器13将引擎控制器中的控制所需的信息提供给引擎控制器。
27.多个纸张托盘14分别是容纳印刷介质p的盒。纸张托盘14构成为能够从框体11的外部供给印刷介质p。例如,纸张托盘14构成为能够从框体11拉出。
28.排纸托盘15是接收从图像形成装置1排出的印刷介质p的托盘。
29.传送部16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内传送印刷介质p的机构。如图1所示,传送部16具备多个传送路径。例如,传送部16具备供纸传送路径31以及排纸传送路径32。
30.供纸传送路径31以及排纸传送路径32由多个辊以及未图示的多个引导件等构成。多个辊利用从驱动机构传递的动力而旋转,从而传送印刷介质p。多个引导件控制由辊传送的印刷介质p的传送方向。
31.供纸传送路径31从纸张托盘14取入印刷介质p,并将取入的印刷介质p朝向图像形成部17供给。供纸传送路径31具备与各纸张托盘14各自对应的多个拾取辊33。各拾取辊33分别将纸张托盘14的印刷介质p取入到供纸传送路径31。
32.排纸传送路径32是将由图像形成部17形成有图像的印刷介质p从框体11排出的传送路径。由排纸传送路径32排出的印刷介质p由排纸托盘15支承。
33.图像形成部17具备用于在印刷介质p上形成图像的结构。关于图像形成部17的详细情况见后述。
34.定影单元18具有加热辊34以及加压辊35。定影单元18利用加热辊34以规定的温度对在排纸传送路径32上传送的印刷介质p进行加热,进而利用加压辊35进行加压,从而使转印于印刷介质p的色调剂图像定影于印刷介质p。
35.扫描部19是读取原稿并转换为图像数据的装置,设置于框体11的上部。扫描部19具备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1。扫描部19读取由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1传送的原稿。
36.控制面板20具备触摸面板22以及键盘23等。触摸面板22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或者有机el显示器等显示器与检测触摸输入的定位设备层叠而成的装置。在显示器上例如显示用于设定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种功能的图像等作为向图像形成装置1的用户通知的信息。
37.键盘23具备用于供图像形成装置1的用户进行操作的各种键。例如,键盘23具备数字键、电源键、纸张进给键、功能键等。各键也可以称为按钮。这样,触摸面板22以及键盘23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输入设备发挥功能。触摸面板22所具备的显示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显示设备发挥功能。
38.接着,对图像形成部17进行说明。
39.如图1以及图2所示,图像形成部17具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处理单元41和转印单元42。多个处理单元41在转印单元42的图示下方沿后述的转印带91的行进方向排
列设置。
40.多个处理单元41是用于形成各色的色调剂像的单元。多个处理单元41按色调剂的每个种类而设置。例如,多个处理单元41分别与青色、品红色、黄色以及黑色等彩色色调剂对应。各处理单元41具备色调剂盒2,该色调剂盒2具有分别对应的颜色的彩色色调剂。
41.按每种颜色设置的多个色调剂盒2和多个处理单元41分别是相同的结构。由此,在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仅代表性地说明一种颜色的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在图2中,省略了处理单元41的曝光器74的图示。
42.色调剂盒2是容纳色调剂的容器。容纳在色调剂盒2中的色调剂被供给到显影器75。处理单元41具备感光鼓71(在图2中为感光鼓711、712、713、714)、清洁器72、带电单元73、曝光器74以及显影器75。
43.感光鼓71(711、712、713、714)是具备圆筒状的鼓和形成于鼓的外周面的感光层的感光体。感光鼓71通过从驱动机构传递的动力而以一定的速度向图示顺时针方向旋转。
44.清洁器72具有与感光鼓71的表面接触的刮板。清洁器72通过使用刮板来去除残留于感光鼓71的表面的色调剂。
45.带电单元73使感光鼓71的表面均匀地带电。例如,带电单元73通过将从栅极输出的栅偏压施加于感光鼓71而使感光鼓71带电为均匀的负极性的电位。这样的带电单元73也被称为带电充电器。
46.曝光器74具备多个发光元件。发光元件例如是激光二极管(ld)、发光二极管(led)或者有机el(oled)等。多个发光元件在与感光鼓71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上排列。于是,各发光元件构成为向感光鼓71上的一点照射光。
47.曝光器74通过将来自沿主扫描方向排列的多个发光元件的光照射到带电的感光鼓71的表面而在感光鼓71上形成一行量的潜像。进而,曝光器74通过向旋转的感光鼓71的表面连续地照射光而在感光鼓71的表面形成多行潜像。
48.显影器75使色调剂附着于感光鼓71。显影器75容纳包括色调剂和载体的显影剂。显影器75接收从色调剂盒2送出的色调剂。
49.处理单元41如下那样进行动作。
50.当从曝光器74向通过带电单元73而被带电的感光鼓71的表面照射光时,形成潜像。然后,从显影器75供给的显影剂中包含的色调剂附着到形成于感光鼓71表面的潜像。由此,在感光鼓71的表面形成色调剂像。
51.转印单元42将形成于感光鼓71表面的色调剂像向印刷介质p上转印。转印单元42例如具备转印带91、驱动辊92、多个一次转印辊93、二次转印辊94(图2中省略图示)、张力辊95、从动辊96、带移动辊97以及带按压辊98。
52.转印带91呈环状地缠绕于驱动辊92、张力辊95、从动辊96、带移动辊97以及带按压辊98。转印带91的内侧的面(内周面)与上述多个辊92、95、96、97、98接触。转印带91的外侧的面(外周面)与多个处理单元41的感光鼓71以及二次转印辊94相对。
53.驱动辊92利用从在此未图示的驱动机构传递的动力而旋转。驱动辊92通过旋转而使转印带91向规定方向(图2中为逆时针方向)行进。缠绕有转印带91的多个辊92、95、96、97、98构成为能够自由旋转,并随着通过驱动辊92使转印带91行进而旋转。
54.张力辊95借助未图示的弹簧等向朝向外侧按压转印带91的方向对转印带91施力。
张力辊95通过从内侧朝向外侧按压转印带91而对转印带91赋予张力。
55.带移动辊97配置在与图2中位于最左侧的青色用的处理单元41相对的一次转印辊93和张力辊95之间。带移动辊97与除了黑色用以外的三个处理单元41的一次转印辊93联动。
56.带移动辊97构成为能够在使转印带91与除了黑色用以外的三个处理单元41的感光鼓711、712、713接触的位置和使转印带91与这三个感光鼓711、712、713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
57.带按压辊98配置在比与图2中位于最右侧的黑色用的处理单元41(第一处理单元)的感光鼓714相对的一次转印辊93靠转印带91的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图2中左侧)的位置。带按压辊98构成为能够在使转印带91与黑色用的感光鼓714接触的位置和使转印带91与感光鼓714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
58.多个一次转印辊93按各处理单元41而设置。多个一次转印辊93设置为与各自对应的处理单元41的感光鼓71(711、712、713、714)相对。具体而言,多个一次转印辊93设于隔着转印带91与各自对应的处理单元41的感光鼓71相对的位置。
59.一次转印辊93与转印带91的内周面侧接触,使转印带91向感光鼓71侧位移。通过该位移,转印带91的外周面与感光鼓71接触。
60.二次转印辊94(图1)设于将转印带91夹在其与驱动辊92之间而与驱动辊92相对的位置。二次转印辊94与沿驱动辊92的周面行进的转印带91的外周面接触,且对转印带91的外周面施加压力。通过该接触以及加压,二次转印辊94与转印带91的外周面贴紧,在两者之间形成转印夹持部。
61.二次转印辊94以及驱动辊92通过旋转而以夹着从供纸传送路径31供给的印刷介质p的状态进行传送。结果,印刷介质p通过转印夹持部。二次转印辊94将通过转印夹持部的印刷介质p压抵于转印带91的外周面。
62.在上述结构的转印单元42中,当转印带91的外周面与感光鼓71接触时,形成于感光鼓71表面的色调剂像转移到转印带91的外周面。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图像形成部17具备多个处理单元41的情况下,转印带91从多个处理单元41的感光鼓71接收色调剂像。转印到转印带91的外周面的色调剂像被转印带91传送到转印夹持部。此时,若在转印夹持部存在有印刷介质p,则转印到转印带91的外周面的色调剂像在转印夹持部处被转印到印刷介质p。
63.在此,对转印带91的移动机构进行说明。
64.例如,为了更换处理单元41,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能够从框体11插拔处理单元41的构造。处理单元41的插拔作业从框体11的前侧(图1以及图2的纸面近前侧)进行。也可以是,处理单元41能够使显影器75和具备除其以外的结构的单元分别相对于框体11进行插拔。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能够从框体11的前侧插拔包括显影器75的处理单元41的构造。
65.在相对于框体11对处理单元41进行插拔的情况下,需要使转印带91向与处理单元41分离的方向移动,以使处理单元41不与转印带91接触。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其动作模式使转印带91移动。
66.例如,在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模式时,如图1以及图2所示,将转印带91移动到转印
带91与全部四个处理单元41的感光鼓711、712、713、714接触的位置。另外,在形成单色图像的单色模式时,将转印带91移动到使转印带91与黑色用的感光鼓714以外的感光鼓711、712、713分离的位置。进而,在进行相对于框体11插拔处理单元41的维护时,将转印带91移动到使转印带91与全部感光鼓711、712、713、714分离的位置。
67.如图2所示,转印带91的移动机构具有:移动机构51,使黑色用以外的三个一次转印辊93与带移动辊97联动;以及移动机构52,使黑色用的一次转印辊93与带按压辊98联动。移动机构51、52可以设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以及后侧两者,也可以设于一者。
68.移动机构51具有设置为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框体11能够在图2的左右方向上移动的滑块53以及作用于带移动辊97的转动臂54。滑块53是配置在黑色用以外的三个处理单元41上方的一串金属框架等。
69.带移动辊9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支承臂971的前端。支承臂971的基端部经由轴972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框体11。转动臂54具有作用于带移动辊97的作用端部和滑块53侧的基端部。转动臂54在作用端部与基端部之间经由轴54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框体11。在转动臂54的基端部设有嵌入滑块53的槽531的突起542。
70.黑色用以外的三个一次转印辊93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l字状的支承臂55的前端。在各支承臂55的另一端设有配置在滑块53的切口532内的突起551。各支承臂55在其前端与另一端之间经由轴55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框体11。
71.移动机构51通过使滑块53在图示左右方向上滑动而使转印带91移动。移动机构51在彩色模式时使转印带91移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在将滑块53配置于图2的位置的状态下,带移动辊97配置于将转印带91向外侧推出的图示的位置,并且三个一次转印辊93配置于将转印带91压抵于感光鼓711、712、713的图示的位置。在该状态下,设置于支承三个一次转印辊93的支承臂55的另一端的突起551相对于滑块53成为非接触状态。
72.在单色模式时,移动机构51使滑块53从图2的位置向图示右方滑动。当使滑块53向图示右方移动时,与滑块53的槽531嵌合的突起542向图示右方移动,转动臂54以轴541为中心向图示顺时针方向转动。当转动臂54向图示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转动臂54的作用端部不再作用于带移动辊97,支承臂97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带移动辊97向滑块53侧移动。
73.另外,当使滑块53向图示右方移动时,突起551被滑块53的三个切口532的图示左边缘推向图示右方,支承臂55以轴552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三个一次转印辊93向与感光鼓711、712、713分离的方向移动,转印带91与感光鼓711、712、713分离。此时,由于移动机构52的带按压辊98配置在图2的位置并按压转印带91,因此转印带91未与黑色用的感光鼓714分离。
74.移动机构52具有:支承臂56,支承一次转印辊93,该一次转印辊93以将转印带91夹在其与黑色用的感光鼓714之间的方式与黑色用的感光鼓714相对;支承臂57,支承带按压辊98;以及作用臂58,作用于带按压辊98。
75.一次转印辊9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支承臂56的摆动的前端。带按压辊9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支承臂57的摆动的前端。两个支承臂56、57的基端部经由同一轴59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框体11。另外,两个支承臂56、57以轴59为中心一体地摆动。换言之,支承臂56从动于支承臂57。
76.作用臂58具有作用于带按压辊98的作用端部和经由轴58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
于框体11的基端部。在使作用臂58转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的状态下,带按压辊98被作用臂58的作用端部按压而将转印带91压抵于感光鼓714。
77.也就是说,在使转印带91与全部感光鼓711、712、713、714分离的维护模式时,从上述单色模式的状态起,通过移动机构52使转印带91向与感光鼓714分离的方向移动。在该情况下,移动机构52使作用臂58向图2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将作用臂58配置在作用臂58的作用端部不作用于带按压辊98的位置(未图示)。由此,支承臂57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带按压辊98向图示上方移动,支承臂56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一次转印辊93向与感光鼓714分离的方向移动。
78.由此,转印带91向与感光鼓714分离的方向移动,成为与全部四个感光鼓71分离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转印带91从从动辊96朝向张力辊95向图示上方倾斜,成为以其行进方向(图示右方)的下游侧为支点向与各感光鼓71分离的方向转动的状态。因此,在使转印带91移动到维护位置的状态下,黑色用的感光鼓714与转印带91之间的距离同其它颜色相比最短。
79.接下来,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要部分电路结构进行说明。
80.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用信号线将通信接口12、图像形成部17、定影单元18、扫描部19、控制面板20以及电机30等与系统控制器13连接而构成电路。
81.系统控制器13包括处理器13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3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33以及辅助存储装置134。系统控制器13通过用信号线连接处理器131、rom132、ram133以及辅助存储装置134而构成计算机。
82.处理器131相当于上述计算机的中枢部分。处理器131按照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控制各部,以实现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种功能。处理器131例如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
83.rom132以及ram133相当于上述计算机的主存储部分。rom132是非易失性的存储区域,ram133是易失性的存储区域。rom132存储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另外,rom132存储处理器131执行用于控制各部的处理所需的数据。ram133被用作由处理器131适当改写数据的工作区。ram133例如具有用于存储图像数据的工作区。
84.辅助存储装置134相当于上述计算机的辅助存储部分。作为辅助存储装置134,例如单独使用eeprom(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hdd(hard disc drive:硬盘驱动器)或者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等公知的存储装置或者组合使用它们中的多种。辅助存储装置134保存处理器131进行各种处理时使用的数据、通过处理器131中的处理而生成的数据。辅助存储装置134有时也存储应用程序。
85.系统控制器13分别通过信号线连接图像形成部17的色调剂盒2、感光鼓71、清洁器72、带电单元73、曝光器74、显影器75以及转印单元(转印带91、驱动辊92、一次转印辊93、二次转印辊94)42。于是,系统控制器6分别控制每个处理单元41所具备的色调剂盒2、感光鼓71、清洁器72、带电单元73、曝光器74和显影器75、以及转印单元42和定影单元18,来在印刷介质p上形成图像。
86.电机30包括:第一电机301,用于驱动传送部16的驱动机构;第二电机302,用于使感光鼓71旋转的驱动机构;第三电机303,用于使驱动辊92旋转的驱动机构;以及第四电机
304,用于使转印带91移动的移动机构51、52。
87.第二电机302与多个处理单元41各自具备的感光鼓71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第四电机304与移动机构51和移动机构52各自对应地设置。电机30也可以包括用于上述各驱动机构以外的驱动机构的电机。电机30例如是无刷电机。电机30也可以是有刷电机。
88.当第一电机301的旋转力被驱动机构作为动力传递至传送部16时,从纸张托盘14取入的印刷介质p在供纸传送路径31以及排纸传送路径32中以规定的速度被传送。当第二电机302的旋转力被驱动机构作为动力传递到感光鼓71时,感光鼓71以规定的速度旋转。当第三电机303的旋转力被驱动机构作为动力传递到驱动辊92时,转印带91以规定的速度被传送。
89.于是,在传送一张印刷介质p的期间,当感光鼓71旋转一圈,进而转印带91旋转一圈时,在该印刷介质p上形成图像。也就是说,进行一次图像形成。因而,通过印刷介质p的传送速度、感光鼓71的旋转速度以及转印带91的传送速度决定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速度。
90.系统控制器13通过控制电机30的旋转力,能够调整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速度。即,系统控制器13通过分别控制第一电机301、第二电机302、第三电机303的旋转力,能够调整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速度。
91.接着,参照图4~图9来说明相对于框体11插拔处理单元41时防止处理单元41与转印带91接触的防接触机构60。
92.例如,在更换处理单元41的情况下,将现有的旧的处理单元41从框体11拔出,取而代之地将新的处理单元41插入框体11内。如上所述,处理单元41的更换作业在将图像形成装置1切换为维护模式而使转印带91与多个感光鼓71分离的状态下进行。由此,防止处理单元41的插拔时处理单元41与转印带91接触。
93.但是,在维护模式中,当使四个一次转印辊93与感光鼓711、712、713、714分离,并使带移动辊97以及带按压辊98向上方避让时,从内侧朝向外侧推压转印带91的构件变少,转印带91的张力变弱。因此,若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印带91伸长或者提供给张力辊95的作用力减弱,则会存在转印带91产生松弛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即便使转印带91移动到维护位置,也有可能产生转印带91未与处理单元41充分分离的不良情况。
94.特别是,由于在使转印带91移动到了维护位置的状态下,黑色用的感光鼓714与一次转印辊93之间的距离与其它颜色相比最短,因此转印带91易于与黑色用的感光鼓714接触。因此,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与全部四个处理单元41相对应地设置防接触机构60,但也可以仅在黑色用的处理单元41设置防接触机构60。
95.假设在转印带91与处理单元41接触的状态下相对于框体11对处理单元41进行插拔,则处理单元41有可能与转印带91滑动接触。由于处理单元41相对于框体11的插拔是通过人的手动作业来进行的,因此不易于使处理单元41相对于框体11水平且笔直地移动。另外,由于制造上的误差,难以使处理单元41笔直地移动。因此,在相对于框体11对处理单元41进行插拔时,希望与处理单元41的姿势无关地使转印带91与处理单元41可靠地分离。
96.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防接触机构60,使得在使转印带91移动到了维护位置的状态下,即便转印带91产生了老化性的松弛时,也能够相对于框体11对处理单元41进行插拔,而不会使处理单元41与转印带91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接触机构60与各色
的处理单元41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
97.防接触机构60也可以设于各处理单元41的前侧和后侧两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各处理单元41的前侧设置了防接触机构60。若在前侧设置防接触机构60,则在将处理单元41插入框体11时,能够防止处理单元41的插入方向上的前端与转印带91接触的不良情况,是更有效的。由于多个防接触机构60具有大致相同的构造,因此,在此主要以设于黑色用的处理单元41的前侧的防接触机构60为代表进行说明,省略关于其它颜色用的机构的说明。
98.如图4所示,防接触机构60包括:上推构件61(推压构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框体11的框架111;以及肋62,设于处理单元41。框架111是构成与转印单元42的前侧相对的框体11的一部分的部分,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在图4中,省略了转印单元42的图示,并且省略了黑色用的处理单元41以外的三个处理单元41的图示。另外,关于黑色用以外的防接触机构60,仅图示了上推构件61。
99.如图5所示,上推构件61具有将大致矩形的板状体在两处折弯成大致z状的形状的板63、以及贴设于板63的表面的一部分的矩形的保护片64(接触部)。板63在转动的前端附近的下表面侧一体地具有与处理单元41的肋62滑动接触的突起65(被接触部)。多个上推构件61沿转印带91的行进方向排列配置。
100.板63以及突起65的材质希望是相对于处理单元41的肋62的动摩擦系数低的材质,可使用金属、树脂等各种材料。由于保护片64设于上推构件61与转印带91接触的板63的表面部分,因此其材质希望是在与转印带91接触的情况下难以损伤转印带91的柔软的材质。
101.上推构件61经由轴66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框架111。轴66沿框架111的长边方向、即左右方向延伸设置。轴66设于作为上推构件61的转动的中心的板63的基端部。
102.在框架111上设有用于将上推构件61保持为图示的姿势的未图示的止动件。止动件将因自重而欲以轴66为中心向图示顺时针方向转动的上推构件61卡定为图示的姿势。也就是说,上推构件61不能从图示的位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而能够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上推构件61也可以被未图示的弹簧等向图示顺时针方向施力。
103.上推构件61从设置有轴66的基端部起朝向图像形成装置1的后侧延伸设置。上推构件61的板63具有:基端侧的第一部分631,具有轴66;前端侧的第三部分633,具有突起65;以及倾斜的第二部分632,连结第一部分631与第三部分633。第一部分631的后侧的端部位于比第三部分633的前侧的端部靠上侧且靠前侧的位置。第二部分632从第一部分631的后侧的端部朝向第三部分633的前侧的端部向下方倾斜。第一部分631和第三部分633在处理单元41插入到了框体11内的状态(图4以及图5所示的状态)下大致水平地配置。
104.肋62在处理单元41的长边方向、即处理单元41的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肋62在处理单元41的清洁器72的上方一体地突出设置于处理单元41的框体411的上表面。肋62配置于在相对于框体11对处理单元41进行插拔时与上推构件61的突起65滑动接触的位置。
105.在肋62的前侧的端部设有倾斜的滑动面621。在肋62的滑动面621的后侧,与滑动面621连续地设有上端面622。滑动面621和上端面622设于肋62的表面。滑动面621从肋62的上端面622的前侧的端部朝向框体411的上表面向下方倾斜。
106.在将处理单元41插入到了框体11内的状态(图5所示的状态)下,滑动面621以肋62相对于上推构件61为非接触状态的方式设于向后侧与上推构件61的突起65稍微分开的位
置。肋62的上端面622是在将处理单元41插入到了框体11内的状态下大致水平地配置的平坦的面。
107.如图6所示,在将处理单元41插入到了框体11内的状态下,上推构件61相对于转印单元42的转印带91为非接触状态。也就是说,在该状态下,在贴设于上推构件61的第三部分633的上表面的保护片64与转印带91之间存在有间隙。换言之,肋62具有在将处理单元41插入到了框体11内的状态下与上推构件61为非接触状态的长度。
108.若从图4~图6所示的状态起使处理单元41向前侧移动而开始从框体11拔出处理单元41的动作,则如图7以及图8所示,上推构件61的突起65冲上肋62的上端面622,上推构件61以轴66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稍微转动。此时,首先,上推构件61的突起65与肋62的滑动面621接触而滑动接触,突起65一边沿滑动面621移动一边被一点点地向上方顶起。然后,在突起65与肋62的上端面622接触之后,上推构件61的转动停止而保持上推构件61的姿势。
109.当上推构件61转动时,如图7以及图8所示,保护片64与转印带91接触,上推构件61的第三部分633将转印带91局部顶起。通过改变上推构件61的突起65的突出高度,能够将由上推构件61顶起转印带91的端部的顶起量设定为所期望的量。上推构件61的保护片64与转印带91的前侧的端缘附近局部地接触,转印带91的前侧的端部被局部地顶起。
110.如上所述,在将处理单元41从框体11拔出时,通过将处理单元41附近的转印带91的前侧的端部向远离处理单元41的方向顶起,至少能够防止转印带91的前侧的端部与处理单元41的接触。
111.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设于处理单元41的框体411的上表面的肋62的后侧的端部,与前侧的端部同样地设有滑动面623。滑动面623与肋62的上端面622连续,从肋62的上端面622的后侧的端部朝向框体411的上表面向下方倾斜。滑动面623设置于在开始将处理单元41插入框体11时最先与上推构件61的突起65接触的位置。
112.如图9中的箭头所示,当将处理单元41插入框体11时,上推构件61的突起65的前端首先与肋62的滑动面623接触。当进一步插入处理单元41时,突起65从滑动面623受到反作用力,一边与滑动面滑动接触一边被向上方顶起。由此,上推构件61向图示逆时针方向转动。然后,上推构件61的保护片64与转印带91的下表面接触,转印带91的前侧的端缘附近的部分如图10所示被稍微向上方抬起。
113.这样,通过将处理单元41插入框体11的动作,在感光鼓71附近将转印带91的前侧的端部向远离处理单元41的方向抬起,从而能够防止处理单元41接触于转印带91。例如,即使在转印带91松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处理单元41与转印带91的前侧的端缘碰撞的不良情况。
114.通过处理单元41的插入,当突起65的前端与肋62的上端面622接触时,上推构件61的转动停止,保持为图10的姿势。该状态维持到处理单元41插入到框体11内。然后,当处理单元41完全插入到框体11内时,如图4以及图5所示,上推构件61的突起65从肋62脱离,上推构件61相对于转印带91成为非接触状态。
115.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各色的处理单元41相对应地,在框体11的框架111上安装上推构件61,在相对于框体11对各色的处理单元41进行插拔时,使上推构件61的突起65与处理单元41的一部分(肋62)滑动接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仅通过设置简单构造的防接触机构60(上推构件61以及肋62)就能够防止处理单元41在更换作业时与转印带91
接触。
116.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以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117.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防接触机构60的上推构件61形成为将矩形的板状体折弯成大致z状的形状,但并不局限于此,上推构件61的形状也可以是任何形状。上推构件61例如也可以是将一端固定于框架111的弹簧构件等,不一定要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框架111转动。上推构件61只要能够利用与肋62接触时从肋62受到的反作用力向远离处理单元41的方向推转印带91即可。
118.例如,上推构件61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图4至图10所示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在上推构件61的轴66与第二部分632之间不存在第一部分631。即,轴66与第二部分632也可以是连续的。
119.另外,在上述上推构件61中,例如如图10所示,从肋62受到反作用力的突起65(力点)与作为转动的中心的轴66(支点)之间的距离和供上推构件61与转印带91接触的保护片64(前端附近)与轴66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但是,也可以将突起65和轴66之间的距离、与转印带91接触的部位和轴66之间的距离改变为所期望的比率。
120.另外,上推构件61的突起65的突出高度也能够进行各种选择。例如,也可以根据设置防接触机构60的处理单元41的颜色而使上推构件61的突起65的高度不同。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由于黑色用的处理单元41与其它颜色相比同转印带91接触的危险性较高,因此也可以使与黑色用的处理单元41对应设置的上推构件61的突起65最高。
121.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使安装于框架111的上推构件61的突起65与设于处理单元41的框体411的肋62接触的构造的防接触机构60,但肋62不是必须的结构,也可以使上推构件61的突起65与处理单元41的框体411的一部分滑动接触来抬起转印带91的端部。
122.另外,设于沿处理单元41的插拔方向的肋62的端部的滑动面621、623并不局限于上述形状,也可以是弯曲成圆顶状的形状等。或者,也可以不设置肋62的滑动面621、6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