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记忆金属电子锁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20:15: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记忆金属电子锁。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电子锁被广泛应用于售货机,快递柜,储物柜等领域,与此同时,记忆金属是一种具有“记忆”形状功能的合金,具有单程记忆效应、双程记忆效应以及全程记忆效应,广泛应用在弹簧、接线柱、自力式温控开关等场景。
3.现有技术中,现有电子锁的锁具本身是一种机械卡阻机构,开锁过程依靠机械动作来完成,实现开锁动作的方式是通过输出一个电信号来驱动电磁铁或者小马达打开门闩,完成开锁过程。电子锁所需要消耗的电能取决于电磁铁或小马达所消耗的电能。然而,由于传统的电子锁结构复杂,导致电子锁的制造和用电成本较高慢慢被淘汰,本领域人员将记忆金属丝应用于电子锁中,但现有记忆金属电子锁还存在结构复杂,组装零件多,制造成本高等问题。
4.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记忆金属电子锁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提出一种记忆金属电子锁,结构精简,拆装方便,生产成本与用电成本低,实用性强。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7.一种记忆金属电子锁,其包括:电子锁本体、锁扣、锁扣弹臂、记忆金属丝、电力螺栓与复位弹臂,所述锁扣弹臂、电力螺栓与复位弹臂设置于电子锁本体上,所述记忆金属丝固定于电力螺栓上,所述记忆金属丝的一端与锁扣弹臂相连接,所述记忆金属丝的一端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所述电子锁本体设置有锁扣插槽,所述锁扣通过锁扣插槽插入电子锁本体,通过控制外部电源的电流有无从而控制记忆金属丝是否发生形变,进而控制锁扣弹臂与锁扣扣合或打开。
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子锁本体、锁扣弹臂与复位弹臂一体成型,所述锁扣弹臂的一端固定于电子锁本体的内壁上,所述锁扣弹臂的另一端设置有扣点,所述锁扣上设置有与扣点相适配的扣槽,所述复位弹臂位于锁扣弹臂的一侧,所述锁扣插槽位于锁扣弹臂与复位弹臂之间,当锁扣插入锁扣插槽时,锁扣弹臂的扣点扣合于锁扣的扣槽内部,且锁扣的端部抵住复位弹臂使复位弹臂处于压缩受力状态。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力螺栓包括第一电力螺栓与第二电力螺栓,所述第一电力螺栓设置于电子锁本体上,所述第二电力螺栓设置于锁扣弹臂上且位于扣点的一侧,所述记忆金属丝的一端通过导电片固定于第一电力螺栓上,所述记忆金属丝的另一端通过导电片固定于第二电力螺栓上。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源线包括正极电源线与负极电源线,所述正极电源线
的一端通过导电片固定于第一电力螺栓上且与记忆金属丝电连接,所述正极电源线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负极电源线的一端通过导电片固定于第二电力螺栓上且与记忆金属丝电连接,所述负极电源线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记忆金属丝、正极电源线、负极电源线与外部电源形成电流回路。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子锁本体设置有传送螺栓,所述传送螺栓包括第一传送螺栓与第二传送螺栓,所述第一传送螺栓与第二传送螺栓用于记忆金属丝的承载限位,当外部电源放电时,向记忆金属丝传递电流,记忆金属丝由于电流加热效应提升了记忆金属丝的温度,使记忆金属丝长度收缩,从而带动锁扣弹臂发生形变,进而使扣点脱离扣槽,复位弹臂由于物理特性进行复位将锁扣弹出锁扣插槽。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记忆金属丝为镍钛丝。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子锁本体安装于柜体上,所述锁扣安装于柜门上。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扣弹臂与复位弹臂为弹性塑胶件。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子锁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电源线限位孔,所述电子锁本体内部设置有电源线件,所述电源线件包括第一电源线件、第二电源线件与第三电源线件,所述第一电源线件与第二电源线件之间形成正极电源线限位槽,所述第二电源线件与第三电源线件之间形成负极电源线限位槽,所述正极电源线卡设于正极电源线限位槽并穿过电源线限位孔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所述负极电源线卡设于负极电源线限位槽并穿过电源线限位孔与外部电源的负极相连接。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结构新颖,设计合理,通过采用锁扣、锁扣弹臂、记忆金属丝与复位弹臂的结构设计,通过给予记忆金属丝电流信号来改变锁扣弹臂与锁扣的扣合关系,实现了柜门与柜子自动打开与锁住的功能,结构精简,拆装方便,取代了现有电磁铁驱动方式,生产成本与运营用电成本低,实用性强。
18.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电子锁本体与锁扣锁住时的剖面示意图;
21.图3是电子锁本体与锁扣未锁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如图1-3所示,一种记忆金属电子锁,其包括:电子锁本体1、锁扣2、锁扣弹臂3、记忆金属丝4、电力螺栓5与复位弹臂6,所述锁扣弹臂3、电力螺栓5与复位弹臂6设置于电子锁本体1上,所述记忆金属丝4固定于电力螺栓5上,所述记忆金属丝4的一端与锁扣弹臂3相连接,所述记忆金属丝4的一端通过电源线7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所述电子锁本体1设置有锁扣插槽11,所述锁扣2通过锁扣插槽11插入电子锁本体1,通过控制外部电源的电流有无从而控制记忆金属丝4是否发生形变,进而控制锁扣弹臂3与锁扣2扣合或打开。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子锁本体1、锁扣弹臂3与复位弹臂6一体成型,所述锁扣弹臂3的一端固定于电子锁本体1的内壁上,所述锁扣弹臂3的另一端设置有扣点31,所述锁扣2上设置有与扣点31相适配的扣槽21,所述复位弹臂6位于锁扣弹臂3的一侧,所述锁扣插槽11位于锁扣弹臂3与复位弹臂6之间,当锁扣2插入锁扣插槽11时,锁扣弹臂3的扣点31扣合于锁扣2的扣槽21内部,且锁扣2的端部抵住复位弹臂6使复位弹臂6处于压缩受力状态。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力螺栓5包括第一电力螺栓51与第二电力螺栓52,所述第一电力螺栓51设置于电子锁本体1上,所述第二电力螺栓52设置于锁扣弹臂3上且位于扣点31的一侧,所述记忆金属丝4的一端通过导电片固定于第一电力螺栓51上,所述记忆金属丝4的另一端通过导电片固定于第二电力螺栓52上。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线7包括正极电源线71与负极电源线72,所述正极电源线71的一端通过导电片固定于第一电力螺栓51上且与记忆金属丝4电连接,所述正极电源线71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负极电源线72的一端通过导电片固定于第二电力螺栓52上且与记忆金属丝4电连接,所述负极电源线72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记忆金属丝4、正极电源线71、负极电源线72与外部电源形成电流回路。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子锁本体1设置有传送螺栓12,所述传送螺栓12包括第一传送螺栓与第二传送螺栓,所述第一传送螺栓与第二传送螺栓用于记忆金属丝4的承载限位,当外部电源放电时,外部电源向记忆金属丝4传递电流,记忆金属丝4由于电流加热效应,提升了记忆金属丝4的温度,由于记忆金属丝4的物理特性,使记忆金属丝4长度收缩,从而带动锁扣弹臂3发生形变,进而使卡点脱离扣槽21,复位弹臂6由于物理特性进行复位将锁扣2弹出锁扣插槽11。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记忆金属丝4为镍钛丝。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弹臂3与复位弹臂6为弹性塑胶件。
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子锁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电源线限位孔13,所述电子锁本体1内部设置有电源线件,所述电源线件包括第一电源线件、第二电源线件与第三电源线件,所述第一电源线件与第二电源线件之间形成正极电源线限位槽,所述第二电源线件与第三电源线件之间形成负极电源线限位槽,所述正极电源线71卡设于正极电源线限位槽并穿过电源线限位孔13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所述负极电源线72卡设于负极电源线限位槽并穿过电源线限位孔13与外部电源的负极相连接。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子锁本体1安装于柜体上,所述锁扣2安装
于柜门上。
33.在本实施例中,柜门关门时,随着柜门上的锁扣2慢慢进入锁扣插槽11,从而顶开锁扣弹臂3,当柜门关合后锁扣弹臂3的扣掉31回弹,从而与锁扣2的扣槽21相互锁合,同时锁扣2的端部抵住复位弹臂6使复位弹臂6处于压缩受力状态。
34.在本实施例中,当要开门时,给予外部电源电信号,外部电源给电源线7通电将电流给镍钛丝通电,镍钛丝会因电流通过加热会收缩,镍钛丝收缩后,镍钛丝拉动锁扣弹臂3,从而带动锁扣弹臂3发生形变,进而使卡点脱离扣槽21,复位弹臂6由于物理特性进行复位将锁扣2弹出锁扣插槽11,柜门也被推开,从而实现柜子与柜门自动开启功能。
35.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