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泥水分离一体化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08:24: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废水处理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泥水分离一体化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要求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水进行分离处理。现有的泥水分离处理设备处理量小、自动化程度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高,且泥水中泥浆和水的分离效果差,分离效率低,严重影响生产进度,且分离出的水仍不能达到直接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泥水分离一体化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泥水分离设备存在的处理量小、自动化程度低、泥水分离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泥水分离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用于盛装分离出的泥水并使泥水初步沉淀的泥水池,泥水池的上方架设有粗料过滤装置,粗料过滤装置与泥水产生装置相连,以对由泥水产生装置输入的泥水进行粗料过滤,使过滤出的泥水向下落入泥水池中,而过滤出的粗料向外排出;泥水池连通有沉淀池,以使泥水池底层的泥浆和泥水进入沉淀池,以在沉淀池内进一步沉淀,沉淀池连通有出泥输送装置,以将沉淀出的泥浆向外排出;泥水池和沉淀池还分别连通清水池,以使泥水池和沉淀池内沉淀出的清水流入清水池存储及进一步的沉淀。
6.进一步地,泥水池呈直角状,包括垂直相交的横向池和纵向池,粗料过滤装置布设于纵向池的上方;沉淀池连接于泥水池的内侧区间内;清水池连接于横向池和沉淀池的外侧。
7.进一步地,粗料过滤装置包括用于对泥水进行粗过滤的粗料过滤滚筒,及用于驱动粗料过滤滚筒转动的动力驱动系统;粗料过滤滚筒沿纵向池的长度方向倾斜向下布设,并转动支设于纵向池的两端上,粗料过滤滚筒的上扬端为进料端,且与泥水产生装置连通,其相对设置的下倾端为出料端,并粗料过滤滚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使分离出的泥水向下落入纵向池的出水孔;动力驱动系统与粗料过滤滚筒相连。
8.进一步地,动力驱动系统包括设置于粗料过滤滚筒进料端处的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驱动电机相连的减速机、装设于减速机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及装设于粗料过滤滚筒进料端外圆上的从动齿圈;主动齿轮与从动齿圈外啮合传动。
9.进一步地,泥水池还包括用于减缓泥水在其内的流动速度以便于沉淀的减速挡板;减速挡板沿横向池和纵向池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设,以将横向池分隔为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底部连通的多个小栅格,及将纵向池分隔为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底部连通的多个小栅格。
10.进一步地,粗料过滤滚筒的进料端靠近横向池;粗料过滤滚筒的倾斜方向上,纵向池内的减速挡板的高度逐渐降低;远离粗料过滤滚筒的方向上,横向池内的减速挡板的高
度逐渐降低。
11.进一步地,减速挡板的两侧分别滑动卡设于横向池或纵向池宽度方向的两侧板上,且减速挡板的底部不与泥水池的底板接触;横向池与沉淀池的连接处、纵向池与沉淀池的连接处分别共用公共侧板,公共侧板上开设有连通横向池和沉淀池、纵向池和沉淀池的连通口,且连通口紧靠泥水池的底板。
12.进一步地,沉淀池的底部为由其外周向中心逐渐倾斜的漏斗状;出泥输送装置连接于沉淀池上,且与沉淀池的底部连通。
13.进一步地,出泥输送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泥浆的螺旋输泥器,及用于驱动螺旋输泥器动作的第二驱动电机;螺旋输泥器倾斜设置,其下倾端与沉淀池的底部连通,其相对的上扬端延伸出沉淀池;第二驱动电机连接于螺旋输泥器的上扬端上。
14.进一步地,泥水池与清水池连接处的公共侧板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口,第一连通口中设有常开的第一开关阀;沉淀池与清水池连接处的公共侧板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口,第二连通口中设有常闭的第二开关阀;清水池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连通口,第三连通口中设有常闭的第三开关阀。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泥水分离一体化处理设备工作时,自动化程度高,所需人工干预少,故而泥水处理效果高,满足工业化连续作业时的泥水处理需求,且工人的劳动强度低;泥水产生装置输入的泥水依次经过粗料过滤装置的粗料过滤分离、泥水池的初步沉淀分离、沉淀池的主要沉淀分离、清水池的补充沉淀分离,泥水中泥浆和清水的分离彻底,分离出的清水达到环保要求的排放标准,而泥浆干燥后可作施工后续使用,满足施工及环保需求;本实用新型的泥水分离一体化处理设备结构简单,可处理量大,满足施工需求。
17.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泥水分离一体化处理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图1中纵向池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图1中沉淀池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图1中清水池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4.图例说明
25.10、泥水池;101、连通口;11、横向池;12、纵向池;13、减速挡板;20、粗料过滤装置;21、粗料过滤滚筒;210、出水孔;22、动力驱动系统;221、第一驱动电机;222、减速机;224、从动齿圈;30、沉淀池;40、出泥输送装置;41、螺旋输泥器;42、第二驱动电机;50、清水池;60、第一开关阀;70、第二开关阀;80、第三开关阀;90、第四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27.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泥水分离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用于盛装分离出的泥水并使泥水初步沉淀的泥水池10,泥水池10的上方架设有粗料过滤装置20,粗料过滤装置20与泥水产生装置相连,以对由泥水产生装置输入的泥水进行粗料过滤,使过滤出的泥水向下落入泥水池10中,而过滤出的粗料向外排出。泥水池10连通有沉淀池30,以使泥水池10底层的泥浆和泥水进入沉淀池30,以在沉淀池30内进一步沉淀,沉淀池30连通有出泥输送装置40,以将沉淀出的泥浆向外排出。泥水池10和沉淀池30还分别连通清水池50,以使泥水池10和沉淀池30内沉淀出的清水流入清水池50存储及进一步的沉淀。
28.本实用新型的泥水分离一体化处理设备工作时,粗料过滤装置20启动,由泥水产生装置产生的待处理泥水进入粗料过滤装置20,在粗料过滤装置20的作用下,泥水进行粗过滤分离,分离出的粗料物质,如粒径较大的沙砾、石块等由粗料过滤装置20的排料端自动向外排出,其余泥水则自动向下落入泥水池10中;泥水池10盛装分离出的泥水,并使泥水进行初步沉淀,沉淀出的上层清水自动进入连通的清水池50中存储并进一步沉淀,而下层沉淀出的泥浆和泥水则自动进入沉淀池30进行主要沉淀,沉淀结束后,出泥输送装置40启动,将沉淀出的泥浆自动向外输出,而沉淀出的清水则进入连通的清水池50内,从而实现泥水的自动分离过程。
29.本实用新型的泥水分离一体化处理设备工作时,自动化程度高,所需人工干预少,故而泥水处理效果高,满足工业化连续作业时的泥水处理需求,且工人的劳动强度低;泥水产生装置输入的泥水依次经过粗料过滤装置20的粗料过滤分离、泥水池10的初步沉淀分离、沉淀池30的主要沉淀分离、清水池50的补充沉淀分离,泥水中泥浆和清水的分离彻底,分离出的清水达到环保要求的排放标准,而泥浆干燥后可作施工后续使用,满足施工及环保需求;本实用新型的泥水分离一体化处理设备结构简单,可处理量大,满足施工需求。
30.可选地,如图1所示,泥水池10呈直角状,包括垂直相交的横向池11和纵向池12,粗料过滤装置20布设于纵向池12的上方。沉淀池30连接于泥水池10的内侧区间内。清水池50连接于横向池11和沉淀池30的外侧。泥水池10、粗料过滤装置20、沉淀池30及清水池50的该种结构布局方式,结构紧凑、简单,所需安装空间小,且由于泥水池10和沉淀池30之间、泥水池10和沉淀池30分别与清水池50两两之间接触面积大,连接处可共用池体结构,故而可有效减少制备所需材料,降低制备成本,且使两两之间的连接操作简单,容易实施;泥水池10和沉淀池30之间可连通接触面积大,有效提高分离效率。
31.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粗料过滤装置20包括用于对泥水进行粗过滤的粗料过滤滚筒21,及用于驱动粗料过滤滚筒21转动的动力驱动系统22。粗料过滤滚筒21沿纵向池12的长度方向倾斜向下布设,并转动支设于纵向池12的两端上,粗料过滤滚筒21的上扬端为进料端,且与泥水产生装置连通,其相对设置的下倾端为出料端,并粗料过滤滚筒21的侧壁上开设有使分离出的泥水向下落入纵向池12的出水孔210。动力驱动系统22与粗料过滤滚筒21相连。工作时,动力驱动系统22驱动粗料过滤滚筒21转动,泥水由粗料过滤滚筒21的进料端进入粗料过滤滚筒21,通过粗料过滤滚筒21的不断旋转作用,将泥水中的泥水和粗
料物质分离,泥水通过粗料过滤滚筒21上开设的出水孔210向下落入下方的纵向池12中,而粗料物质则在粗料过滤滚筒21的旋转及下倾作用下,由粗料过滤滚筒21的下倾排料端向外排出,从而实现泥水中泥水和粗料物质的过滤分离。
32.本可选方案中,如图3所示,动力驱动系统22包括设置于粗料过滤滚筒21进料端处的第一驱动电机221、与第一驱动电机221相连的减速机222、装设于减速机222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及装设于粗料过滤滚筒21进料端外圆上的从动齿圈224。主动齿轮与从动齿圈224外啮合传动。工作时,第一驱动电机221启动,进而带动减速机222动作,减速机222的输出轴再带动固定装设于其上的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通过与从动齿圈224的外啮合作用传动,进而带动粗料过滤滚筒21转动,动力驱动系统22结构简单,驱动原理简单,动作过程稳定,分离效果良好。
33.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泥水池10还包括用于减缓泥水在其内的流动速度以便于沉淀的减速挡板13。减速挡板13沿横向池11和纵向池12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设,以将横向池11分隔为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底部连通的多个小栅格,及将纵向池12分隔为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底部连通的多个小栅格。通过减速挡板13将横向池11和纵向池12分隔为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小栅格,以减缓泥水在泥水池10内的流动速度,便于泥水在泥水池10的初步沉淀,也使泥水池10内的泥浆和泥水缓慢流入沉淀池30,促进沉淀池30的沉淀效果。
34.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粗料过滤滚筒21的进料端靠近横向池11。粗料过滤滚筒21的倾斜方向上,纵向池12内的减速挡板13的高度逐渐降低。远离粗料过滤滚筒21的方向上,横向池11内的减速挡板13的高度逐渐降低。减速挡板13在纵向池12和横向池11内的该种设置方式,使泥水在纵向池12长度方向上的各个小栅格内流速趋于平衡,及在横向池11长度方向上的各个小栅格内流速趋于平衡,进而提高泥水池10的沉淀分离效果及作用的稳定性。
35.可选地,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减速挡板13的两侧分别滑动卡设于横向池11或纵向池12宽度方向的两侧板上,且减速挡板13的底部不与泥水池10的底板接触,以使泥水均匀填充各个小栅格。横向池11与沉淀池30的连接处、纵向池12与沉淀池30的连接处分别共用公共侧板,简化本实用新型泥水分离一体化处理设备的结构,降低制作成本,且使两两之间的连接简单;公共侧板上开设有连通横向池11和沉淀池30、纵向池12和沉淀池30的连通口101,且连通口101紧靠泥水池10的底板,以便泥水池10底层沉淀出的泥浆和底层处未沉淀的泥水进入沉淀池30;优选地,连通口101沿横向池11和纵向池1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连通泥水池10的底板处,以使泥水池10底层的泥浆和泥水缓慢、无阻挡地顺畅进入沉淀池30。
36.可选地,如图4所示,沉淀池30的底部为由其外周向中心逐渐倾斜的漏斗状,便于泥水在沉淀池30的底部沉淀,便可有效加速沉淀效果。出泥输送装置40连接于沉淀池30上,且与沉淀池30的底部连通。
37.本可选方案中,如图4所示,出泥输送装置40包括用于输送泥浆的螺旋输泥器41,及用于驱动螺旋输泥器41动作的第二驱动电机42。螺旋输泥器41倾斜设置,其下倾端与沉淀池30的底部连通,其相对的上扬端延伸出沉淀池30。第二驱动电机42连接于螺旋输泥器41的上扬端上。工作时,第二驱动电机42驱动螺旋输泥器41的螺旋输送杆转动,进而螺旋输送杆转动过程中,将沉淀池30底部沉淀出的泥浆向外送出沉淀池30。
38.可选地,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泥水池10与清水池50连接处的公共侧板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口,第一连通口中设有常开的第一开关阀60,便于泥水池10中沉淀出的上层清水进入清水池50。沉淀池30与清水池50连接处的公共侧板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口,第二连通口中设有常闭的第二开关阀70,便于沉淀池30中沉淀出的上层清水进入清水池50,也便于清水池50中的清水反向进入沉淀池30,以对沉淀池30进行冲洗。清水池5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连通口,第三连通口中设有常闭的第三开关阀80,便于清水池50中的清水向外排出。本可选方案中,第一开关阀60的位置高于第二开关阀70的位置,第二开关阀70的位置高于第三开关阀80的位置。
39.优选地,如图5所示,清水池50的底部为由其外周向中心逐渐倾斜的漏斗状,便于泥水在清水池50的底部再次沉淀。清水池50的底部开设有第四连通口,第四连通口中设有常闭的第四开关阀90,用于供沉淀出的泥浆和/或清水向外排出。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