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第四代建筑的车库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06:36: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物车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第四代建筑的车库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车辆保有量提高;城市土地供应紧张,城市建筑一般为高层楼房;高层楼房居住人员数量多,但是与高层楼房搭配的车库面积小,车位供应不足;尤其在建设时期较早的小区中,车位不足矛盾更加明显;为适应车辆数量的增加,一些车库中架设有立体车库,但是立体车库停车时,停车空间狭小,驾驶人不易把控,车辆产生容易磕碰。
3.发明人有鉴于此,提供了一种用于第四代建筑的车库结构,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第四代建筑的车库结构,以解决立体车库车辆倒车入库,驾驶人不易把控车辆,容易产生磕碰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用于第四代建筑的车库结构,包括转向机构、平移机构;转向机构包括承重盘、固定板、支撑板、转向电机;立体车库库门前方地面上设置有矩形基坑,基坑底面上设置有燕尾形导轨,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板,立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燕尾形滑块,滑块与导轨滑动连接;固定板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底部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固定板中央开设有通孔,承重盘设置在通孔上,承重盘底面设置有底面设置有齿圈,转向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方并与齿圈啮合;平移机构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中央。
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立体车库库门狭小,驾驶人驾驶车辆进入承重盘,转向电机转动,带动齿圈转动,承重盘旋转,车辆即被调节入库角度;车辆与库门位置不齐,立板上的滑块与导轨滑动连接,平移机构带动支撑板在导轨上移动,调整车辆与库门的位置,车辆与库门对准之后,驾驶人即可驾驶车辆进入车库,减小了驾驶人的驾驶难度,解决了立体车库车辆倒车入库,驾驶人不易把控车辆,容易产生磕碰的问题。
7.进一步,平移机构包括移动电机、传动齿轮组以及齿条;移动电机固定在支撑板中央,与传动齿轮组固定连接;齿条固定连接在基坑底面中央,传动齿轮组与齿条啮合。
8.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工作时,移动电机带动传动齿轮组转动,传动齿轮组与齿条啮合,齿条固定在基坑上;支撑板顺着导轨移动,调节车辆与库门之间的位置。
9.进一步,承重盘底面固定连接有座圈,座圈底部为承重块;支撑板上表面设置有环形轨,承重块固定在环形轨内;座圈设置在齿圈内侧承重盘上。
10.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座圈将承重板上的车辆重力传递到支撑板上,承重盘面积较大,使用座圈支撑住支撑板,座圈半径较大承重盘转动时径向晃动小。
11.进一步,支撑板环形轨右侧设置有电机板,转向电机固定连接在电机板上;转向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向齿轮,转向齿轮与齿圈啮合。
12.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转向齿轮与齿圈啮合,转向电机转动,转动齿轮带动齿圈转动,即调节承重盘上的车辆入库角度。
13.进一步,还包括壳体;传动齿轮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移动电机与主动轮固定连接,从动轮轮轴固定连接在壳体上,支撑板中部开设有条形孔,壳体固定连接在条形孔下方支撑板底面,从动轮上部穿过条形孔与主动轮啮合,从动轮下部与齿条啮合。
14.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壳体用于固定从动轮;工作时,移动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从动轮随即转动,从动轮与齿条啮合,齿条固定在基坑底面;从动轮在齿条上运动即带动支撑板移动。
15.进一步,基坑侧壁上部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滑动缝,基坑前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随动板c;滑动缝内设置有随动板a-b,随动板c设置在随动板b下方;随动板a与固定板前后两侧铰接,随动板a底面右侧设置有燕尾形导块,随动板a-c上开设有燕尾形凹槽,随动板b底面右侧设置有燕尾形导块;随动板a的导块固定连接在随动板b的凹槽内,随动板b导块固定连接在随动板c的凹槽内。
1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支撑板前后移动时基坑与固定板之间会产生移动空隙,固定板前后移动时,随动板a与固定板前后两侧铰接,随动板随固定板一起移动;随动板a与随动板b滑动连接,随动板b与随动板 c滑动连接;随动板a-c之间即可产生相对移动,并且导块固定在凹槽内,随动板a-c之间不会相互脱离。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第四代建筑的车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示出了图1中a-a面剖视图;
20.图3示出了图2中b部分局部放大图;
21.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第四代建筑的车库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承重盘1、固定板2、随动板3、随动板 4、随动板5、支撑柱6、支撑板7、立板8、滑块9、导轨10、齿条11、从动轮12、壳体13、主动轮14、移动电机15、齿圈16、座圈17、环形轨18、电机板19、转向电机20、转向齿轮21、滑动缝22;凹槽301、导块302。
25.一种用于第四代建筑的车库结构,实施例如图1~4如下所示,
26.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
27.如图1、图2所示:包括转向机构、平移机构;转向机构包括承重盘1、固定板2、支撑板7、转向电机20;承重盘1、固定板2、支撑板7使用q235b 钢板制造,转向电机20选用带减速卧式电机;
28.立体车库库门前方地面上设置有使用混凝土浇筑的矩形基坑,基坑底面上设置有燕尾形导轨10,支撑板7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板8,立板8底部固定连接有燕尾形滑块9,滑块9与导轨10滑动连接;固定板2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6,支撑柱6底部与支撑板7固定连接;固定板2中央开设有通孔,承重盘1设置在通孔上,承重盘1底面设置有底面设置有齿圈16,转向电机20固定连接在支撑板7上方并与齿圈16啮合;平移机构固定连接在支撑板7中央。
29.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立体车库库门狭小,驾驶人驾驶车辆进入承重盘1,转向电机20转动,带动齿圈16转动,承重盘1旋转,车辆即被调节入库角度;车辆与库门位置不齐,立板8上的滑块9与导轨10滑动连接,平移机构带动支撑板7在导轨10上移动,调整车辆与库门的位置,车辆与库门对准之后,驾驶人即可驾驶车辆进入车库,减小了驾驶人的驾驶难度,解决了立体车库车辆倒车入库,驾驶人不易把控车辆,容易产生磕碰的问题。
30.如图2、图3所示:平移机构包括移动电机15、传动齿轮组以及齿条11;移动电机15选用带减速卧式电机;移动电机15固定在支撑板7中央,与传动齿轮组固定连接;齿条11固定连接在基坑底面中央,传动齿轮组与齿条 11啮合。
31.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工作时,移动电机15带动传动齿轮组转动,传动齿轮组与齿条11啮合,齿条11固定在基坑上;支撑板7顺着导轨10移动,调节车辆与库门之间的位置。
32.如图2所示:承重盘1底面固定连接有座圈17,座圈17底部为承重块;使用q23b圆柱钢筒制造座圈17;支撑板7上表面设置有环形轨18,承重块固定在环形轨18内;座圈17设置在齿圈16内侧承重盘1上。
33.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座圈17将承重板上的车辆重力传递到支撑板7上,承重盘1面积较大,使用座圈17支撑住支撑板7,座圈17半径较大承重盘1转动时径向晃动小。
34.支撑板7环形轨18右侧设置有电机板19,电机板19使用q235b钢板制造;转向电机20固定连接在电机板19上;转向电机20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向齿轮21,转向齿轮21与齿圈16啮合。
35.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转向齿轮21与齿圈16啮合,转向电机20转动,转动齿轮带动齿圈16转动,即调节承重盘1上的车辆入库角度。
36.如图3所示:还包括壳体13;传动齿轮组包括主动轮14、从动轮12;壳体13使用灰铸铁制造,主动轮14、从动轮12为直齿轮;移动电机15与主动轮14固定连接,从动轮12轮轴固定连接在壳体13上,支撑板7中部开设有条形孔,壳体13固定连接在条形孔下方支撑板7底面,从动轮12上部穿过条形孔与主动轮14啮合,从动轮12下部与齿条11啮合。
37.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壳体13用于固定从动轮12;工作时,移动电机15带动主动轮14转动,从动轮12随即转动,从动轮12与齿条11 啮合,齿条11固定在基坑底面;
从动轮12在齿条11上运动即带动支撑板7 移动。
38.如图4所示:基坑侧壁上部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滑动缝22,基坑前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随动板5;滑动缝22内设置有随动板3-4,随动板5设置在随动板4下方;随动板3与固定板2前后两侧铰接,随动板3底面右侧设置有燕尾形导块302,随动板3-5上开设有燕尾形凹槽301,随动板4底面右侧设置有燕尾形导块302;随动板3与随动板4滑动连接,随动板4与随动板5 滑动连接;随动板使用q235b钢板制造。
39.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支撑板7前后移动时基坑与固定板2 之间会产生移动空隙,固定板2前后移动时,随动板3与固定板2前后两侧铰接,随动板随固定板2一起移动;随动板3与随动板4滑动连接,随动板 4与随动板5滑动连接;随动板3-5之间即可产生相对移动,并且导块302固定在凹槽301内,随动板3-5不会相互脱离。
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