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凝壳炉扩能改造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05:46: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凝壳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凝壳炉扩能改造结构。


背景技术:

2.凝壳炉是利用真空电弧炉的熔炼条件,采用可以倾动的浅底水冷坩埚、控制冷却水量使被熔炼金属在坩埚壁内形成一薄层“凝壳”,将被熔炼金属液与坩埚陷离,避免坩埚对活性金属液的沾污。
3.在对金属件进行铸造时需要将其金属材料进行融化,从而需要使用到坩埚等工具。
4.现有的坩埚部件在进行“凝壳”工序时由于坩埚具有一定的温度,一般都是通过钳子进行夹持,但是使用钳子夹持需要工作人员用力的捏紧夹子,长时间的往复操作容易出现脱力的情况,从而增加工作人员的疲劳,甚至会出现无法对其坩埚进行夹紧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坩埚使用时对其工作人员造成的影响从而需要使用到改造结构。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凝壳炉扩能改造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凝壳炉扩能改造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坩埚部件在工作时一般都是通过钳子进行夹持,但是使用钳子夹持需要工作人员用力的捏紧夹子,长时间的往复操作容易出现脱力的情况,从而增加工作人员的疲劳,甚至会出现无法对其坩埚进行夹紧的情况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凝壳炉扩能改造结构,包括:坩埚外壳;
8.稳弧线圈隔水体,所述稳弧线圈隔水体设置于所述坩埚外壳的内部,所述稳弧线圈隔水体两侧的底部均通过连接块固定安装有第一o形密封圈;
9.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坩埚外壳内部的底部两侧;
10.坩埚,所述坩埚设置于所述坩埚外壳的内部,所述坩埚顶部的两侧边缘均固定安装有第二o形密封圈;
11.吊环,所述吊环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坩埚的两侧。
12.优选的,所述坩埚外壳左侧的顶部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螺栓。
13.优选的,所述坩埚外壳右侧的顶部设置有双头螺柱,所述双头螺柱表面的底部设置有螺母。
14.优选的,所述坩埚外壳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顶部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压紧板。
15.优选的,所述连接柱的内部开设有贯穿孔。
16.优选的,所述坩埚外壳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拉动结构,所述拉动结构包括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
滑块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拉杆。
17.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环。
1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凝壳炉扩能改造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凝壳炉扩能改造结构,通过第一螺栓将其吊环固定在坩埚上,从而在进行坩埚的拿取时不需要工作人员使用钳子对其坩埚进行夹持,而是将其坩埚进行吊起即可,从而不需要工作人员手里的使用钳子将其坩埚进行夹持,从而避免长时间的往复操作,导致工作人员脱离,而导致无法对其坩埚进行夹持而导致其脱落,同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减少工作人员的疲劳度。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凝壳炉扩能改造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所示的外部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1所示的整体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凝壳炉扩能改造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4所示的外部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4所示的压紧板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号:1、坩埚外壳,2、固定螺栓,3、稳弧线圈隔水体,4、第一o形密封圈,5、垫圈,6、第二螺栓,7、第二o形密封圈,8、坩埚,9、双头螺柱,10、螺母,11、吊环,12、第一螺栓,
27.13、连接柱,14、压紧板,15、贯穿孔,16、拉动结构,161、滑槽,162、滑块,163、弹簧,164、拉杆,17、连接杆,18、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9.第一实施例
30.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凝壳炉扩能改造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外部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整体顶部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凝壳炉扩能改造结构,包括:坩埚外壳1;
31.稳弧线圈隔水体3,所述稳弧线圈隔水体3设置于所述坩埚外壳1的内部,所述稳弧线圈隔水体3两侧的底部均通过连接块固定安装有第一o形密封圈4;
32.通过第一o密封圈提高对其处于坩埚外壳1内部位于坩埚8的外面的水进行阻隔,使其水处于两者之间的缝隙中进行稳定的工作即可,避免其水向外流。
33.固定螺栓2,所述固定螺栓2固定安装于所述坩埚外壳1内部的底部两侧;
34.稳弧线圈隔水体3通过固定螺栓2固定在坩埚外壳1的内部。
35.坩埚8,所述坩埚8设置于所述坩埚外壳1的内部,所述坩埚8顶部的两侧边缘均固定安装有第二o形密封圈7;
36.通过第二o形密封圈7从而提高坩埚8和坩埚外壳1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37.吊环11,所述吊环11通过第一螺栓12固定安装于所述坩埚8的两侧。
38.通过第一螺栓12将其吊环进行固定在坩埚8的两侧,从而方便降低吊环进行拆下,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性使用,提高实用性。
39.所述坩埚外壳1左侧的顶部设置有垫圈5,所述垫圈5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螺栓6。
40.所述坩埚外壳1右侧的顶部设置有双头螺柱9,所述双头螺柱9表面的底部设置有螺母10。
41.装配时,先验证并修配达到稳弧线圈隔水体3和坩埚外壳1底部支撑杆顶面留有1-2mm间隙,然后装上轴上方的固定螺2,放好第一o形密封圈4再置入坩埚外壳1,先留一间隙上螺母10后放到底上,注意各螺纹夹紧力均匀、适中。
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凝壳炉扩能改造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43.当需要将其坩埚8进行拿取使其和坩埚外壳1脱离时,通过使用外力或者滚子穿进两个吊环11的内部,再通过手动的向上提动棍子即可,从而使其吊环11受力带动坩埚进行移动从而使其坩埚8和坩埚外壳1脱离。
44.而在进行将其坩埚8和坩埚外壳1脱离时,通过转动垫圈5,促使其垫圈5脱离处于第二螺栓6的表面,使其坩埚8和坩埚外壳1的左侧失去被固定在一起的状态即可,再通过转动螺母10,促使其螺母10脱离套设在双头螺柱9的表面,从而使其坩埚8和坩埚外壳1的右侧失去被固定在一起的状态即可,从而使其坩埚8和坩埚外壳1使其被固定的状态即可,从而将其坩埚8取下。
45.当其坩埚8以及坩埚外壳1在进行凝壳的工作时,两者贴合在一起,其使其垫圈5和第二螺栓6以及螺母10和双头螺柱9对其坩埚8和坩埚外壳1进行固定即可,再通过稳弧线圈隔水体3将水进行隔离在坩埚外壳1的内部且位于坩埚8的外壳,且不会向外流,通过内部水对其金属液体进行冷却即可。
4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凝壳炉扩能改造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7.通过第一螺栓12将其吊环11固定在坩埚上,从而在进行坩埚8的拿取时不需要工作人员使用钳子对其坩埚8进行夹持,而是将其坩埚8进行吊起即可,从而不需要工作人员手里的使用钳子将其坩埚8进行夹持,从而避免长时间的往复操作,导致工作人员脱离,而导致无法对其坩埚8进行夹持而导致其脱落,同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减少工作人员的疲劳。
48.第二实施例
49.请结合参阅图4、图5和图6,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凝壳炉扩能改造结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凝壳炉扩能改造结构。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50.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凝壳炉扩能改造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种凝壳炉扩能改造结构,所述坩埚外壳1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3,所述连接柱13顶部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压紧板14。
51.所述连接柱13的内部开设有贯穿孔15。
52.拉杆从贯穿孔15的底部向上贯穿整个贯穿孔15到达连接柱13的顶部且与压紧板14的内侧转动连接。通过贯穿孔15从而能够提高其拉杆164以及压紧板14工作和移动的稳定性,限制其两者左右活动的范围。
53.所述坩埚外壳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拉动结构16,所述拉动结构16包括滑槽161,所述滑槽16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62,所述滑块162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滑槽161的内部设置有弹簧163,所述滑块16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拉杆164。
54.弹簧163为拉簧,通过拉簧的弹性形变向下拉动滑块162,使其滑块162始终的收到向下的拉动在其滑槽161的内部进行向下移动,从而能够促使其拉杆164以及压紧板14能够始终的受力向下的拉动,从而能够提高其工作的稳定性。
55.所述滑块16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环18。
56.通过固定环18从而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同时推动两个的拉动结构16进行移动。
5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凝壳炉扩能改造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58.当需要将其坩埚8和坩埚外壳1分离时,通过手动的向上推动固定环18,通过固定环18的受力从而带动连接杆17进行受力向上移动,再通过连接杆17的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拉动结构16中的滑块162受力,促使其滑块162在滑槽161的内部进行向上移动,再通过滑块162的移动从而带动其弹簧163发生弹性形变,再通过滑块162的移动从而推动其拉杆164进行移动,再通过拉杆164的移动,且由于拉杆164本身就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同时由于压紧板14的底部与连接柱13的顶部转动连接,从而通过拉杆164的向上移动从而推动其压紧板14受力以和连接柱13转动连接的部位进行转动,使其压紧板14从下往上且向内往外的进行转动,同时此时拉杆164的移动时位于贯穿孔15的内部,直至其压紧板14脱离处于坩埚8的顶部即可,且压紧板14张开的大小大于坩埚8的顶部开口即可,从而使其坩埚8失去和坩埚外壳1之间固定的状态,在将其坩埚8从坩埚外壳1的内部取下即可。
5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凝壳炉扩能改造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60.通过向上推动固定环18,通过固定环18向上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杆17以及拉动结构16进行移动,再通过拉动结构16的移动从而推动其压紧板14进行从下往上且是处于从内往外的转动,从而使其坩埚8和坩埚外壳1之间失去被固定状态,再将其坩埚8取下即可,能够避免其坩埚8和坩埚外壳1在工作中受到外力的作用而脱离能够快速的两者进行安装和分离,操作简单方便,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