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资源井水位监测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14 18:49: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位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资源井水位监测器。


背景技术:

2.水资源监测用于水务部门监控自备井取水、监测水厂进出水流量、监测明渠流量、监测地下水水位、监测水源地水质以及进行水资源远程售水管理等,为有效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社会节水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有的井水水位的监测方式通常是通过人工将测量的绳子绑上重物和浮漂投入井中测量,测量时使用不方便,并且往往在重物入水时绳子还会继续往下滑,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水资源井水位监测器,调节位置方便,且在重物入水后能够及时地将绳子的转轴卡接住,防止绳子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下滑,保护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测量箱、转轴和滚筒,测量箱的内部设置有转轴,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旋接在测量箱的前后两侧内壁上,转轴上固定套设有滚筒,转轴的前端旋转穿过测量箱的前侧壁后,与摇把固定连接;
5.它还包含:
6.测量绳,所述的测量绳绕设在滚筒上;
7.电动推杆,所述的电动推杆固定设置在测量箱的左侧外壁上,且电动推杆与外部电源连接;
8.连接块,所述的连接块固定设置在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上;
9.支撑轮,所述的支撑轮通过轮座旋转设置在连接块的上侧;
10.限位管,所述的限位管固定设置在连接块的左侧;
11.刮板调节机构,所述的刮板调节机构设置在限位管的下侧;
12.安装套,所述的安装套设置在连接块的下方;
13.浮漂板,所述的浮漂板固定设置在安装套的下侧,且测量绳的左侧依次穿过支撑轮、限位管和安装套后,固定设置在浮漂板的顶面上;
14.配重块,所述的配重块固定设置在浮漂板的下侧;
15.棘轮,所述的棘轮固定套设在转轴上,且棘轮设置在滚筒的后侧;
16.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测量箱的上侧;
17.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通过铰接座旋接在固定板的右侧;
18.卡块,所述的卡块的上端通过轴承旋接在连接杆的右端前侧。
19.优选地,所述的刮板调节机构包含:
20.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为两个,分别左右对称固定设置在限位管的两侧,且安装板为倒“l”形结构设置;
21.螺纹杆,所述的螺纹杆为两个,分别通过螺纹旋接在安装板的竖板中,螺纹杆的外端均固定设置有手拧;
22.移动块,所述的移动块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安装板的内侧,且螺纹杆的内端分别通过轴承旋接在移动块上;
23.刮板,所述的刮板为两个,分别左右对称通过铰接轴旋接在限位管的下侧;
24.滑块,所述的滑块为两个,分别旋接在移动块的内侧,且刮板的外侧均开设有滑槽,滑块分别滑动设置在滑槽中。
25.优选地,所述的限位管的内周壁上固定套设有清洁垫,且清洁垫活动套设在测量绳上。
26.优选地,所述的测量箱的左侧壁上方通过轮座旋转设置有导向轮,测量绳绕设在导向轮上。
27.优选地,所述的安装套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中均活动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为“l”形结构设置,调节杆的外侧均通过轴座旋转设置有滚轮,调节杆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弹簧,连接弹簧的内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安装套的左右两侧。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水资源井水位监测器,调节位置方便,且在重物入水后能够及时地将绳子的转轴卡接住,防止绳子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下滑,保护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具有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座和调节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刮板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测量箱的俯视图。
3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棘轮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测量箱1、转轴2、滚筒3、测量绳4、摇把5、导向轮6、电动推杆7、连接块8、支撑轮9、限位管10、清洁垫11、安装板12、螺纹杆13、手拧14、移动块15、滑槽16、滑块17、刮板调节机构18、安装套19、浮漂板20、配重块21、棘轮22、固定板23、连接杆24、卡块25、安装座26、调节杆27、滚轮28、连接弹簧29、刮板30。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实施例1:
38.参看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含测量箱1、转轴2和滚筒3,测量箱1的内部设置有转轴2,转轴2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旋接在测量箱1的前后两侧内壁上,转轴2上固定套
设有滚筒3,转轴2的前端旋转穿过测量箱1的前侧壁后,与摇把5铆接固定,测量箱1的左侧壁上方通过轮座旋转设置有导向轮6;
39.它还包含:
40.测量绳4,所述的测量绳4绕设在滚筒3上;
41.电动推杆7,所述的电动推杆7通过螺栓固定在测量箱1的左侧外壁上,且电动推杆7与外部电源连接;
42.连接块8,所述的连接块8通过螺栓固定在电动推杆7的输出端上;
43.支撑轮9,所述的支撑轮9通过轮座旋转设置在连接块8的上侧;
44.限位管10,所述的限位管10通过螺栓固定在连接块8的左侧,限位管10的内周壁上固定套设有清洁垫11,且清洁垫11活动套设在测量绳4上;
45.刮板调节机构18,所述的刮板调节机构18设置在限位管10的下侧;
46.安装套19,所述的安装套19设置在连接块8的下方;
47.浮漂板20,所述的浮漂板20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套19的下侧,且测量绳4的左侧依次穿过导向轮6、支撑轮9、限位管10和安装套19后,通过螺钉固定在浮漂板20的顶面上;
48.配重块21,所述的配重块21通过螺栓固定在浮漂板20的下侧;
49.棘轮22,所述的棘轮22固定套设在转轴2上,且棘轮22设置在滚筒3的后侧;
50.固定板23,所述的固定板23铆接固定在测量箱1的上侧;
51.连接杆24,所述的连接杆24通过铰接座旋接在固定板23的右侧;
52.卡块25,所述的卡块25的上端通过轴承旋接在连接杆24的右端前侧,且卡块25卡设在棘轮22的棘爪中。
5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将装置移动到水资源井旁,然后利用电动推杆7将连接块8向左推动,使得配重块21悬设到井口上方,然后释放测量绳4,配重块21和浮漂板20带动测量绳4向下移动,待配重块21到达水面,浮漂板20漂浮在水面上,测量绳4停止下降,卡块25卡设到棘轮22的棘爪中,读取测量绳4上的刻度后,摇动摇把5,摇把5将测量绳4收卷。
54.实施例2:
55.参看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基础之上进行改进,所述的刮板调节机构18包含:
56.安装板12,所述的安装板12为两个,分别左右对称通过螺栓固定在限位管10的两侧,且安装板12为倒“l”形结构设置;
57.螺纹杆13,所述的螺纹杆13为两个,分别通过螺纹旋接在安装板12的竖板中,螺纹杆13的外端均铆接固定有手拧14;
58.移动块15,所述的移动块15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安装板12的内侧,且螺纹杆13的内端分别通过轴承旋接在移动块15上;
59.刮板30,所述的刮板30为两个,分别左右对称通过铰接轴旋接在限位管10的下侧;
60.滑块17,所述的滑块17为两个,分别旋接在移动块15的内侧,且刮板30的外侧均开设有滑槽16,滑块17分别滑动设置在滑槽16中。
6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旋转手拧14,手拧14带动螺纹杆13旋转,螺纹杆13带动移动块15移动,从而带动刮板30旋转,使得刮板30的下侧抵触设置在测量绳4上,摇动摇把5,摇把5带动测量绳4收卷,刮板30将测量绳4上的水刮掉。
62.实施例3:
63.参看图1-3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基础之上进行改进,所述的安装套19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座26,安装座26中均活动设置有调节杆27,调节杆27为“l”形结构设置,调节杆27的外侧均通过轴座旋转设置有滚轮28,调节杆27的内侧均通过螺钉固定有连接弹簧29,连接弹簧29的内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套19的左右两侧。
6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安装套19放到水资源井中后,在调节杆27和连接弹簧29的作用下,滚轮28始终与井内壁抵触设置,使得配重块21在下降的过程中保持平衡。
65.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装置移动到水资源井旁,然后利用电动推杆7将连接块8向左推动,使得配重块21悬设到井口上方,然后释放测量绳4,配重块21和浮漂板20带动测量绳4向下移动,在调节杆27和连接弹簧29的作用下,滚轮28始终与井内壁抵触设置,使得配重块21在下降的过程中保持平衡,待配重块21到达水面,浮漂板20漂浮在水面上,测量绳4停止下降,卡块25卡设到棘轮22的棘爪中,读取测量绳4上的刻度后,旋转手拧14,手拧14带动螺纹杆13旋转,螺纹杆13带动移动块15移动,从而带动刮板30旋转,使得刮板30的下侧抵触设置在测量绳4上,摇动摇把5,摇把5将测量绳4收卷,刮板30将测量绳4上的水刮掉,同时清洁垫11将测量绳4的表面清洁干净。
66.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67.1、设置有转轴2、棘轮22、固定板23、连接杆24和卡块25,在配重块21入水后能够及时地将测量绳4的转轴2卡接住,防止测量绳4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下滑;
68.2、设置有安装板12、螺纹杆13、移动块15和刮板30,能够在测量绳4收卷时将绳子上的水刮除。
69.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