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二氢杨梅素脂质体及其制备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08:22: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脂质体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二氢杨梅素脂质体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2.二氢杨梅素,多提取自葡萄科蛇葡萄属的一种木质藤本植物,也可提取自拐枣,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不仅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血栓、抗肿瘤、消炎等多种奇特功效,还能对枯草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啤酒酵母、黏红酵母、青霉、黑曲霉、黄曲霉、毛霉及根霉均有抑菌作用,尤其对革兰阳性、革兰阴性的球菌或杆菌作用明显。
3.但由于二氢杨梅素的水溶性和稳定性较差,在高温和光照的条件下容易分解,导致其在化妆品行业始终未能得到广泛应用,为克服其水溶性较差的缺陷,目前多采用脂质体对其进行包裹,如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囊泡型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具体是用吐温80、peg-4000制备水相溶液,用二氢杨梅素、胆固醇和蛋黄卵磷脂制备油相溶液,再将油相溶液滴加至水相溶液中,处理后得到多囊泡型二氢杨梅素脂质体,但该方法制得的脂质体在25℃、50℃和光照条件下均呈白色乳液状,稳定性较差。
4.因此,亟需寻找一种水溶性和稳定性均较佳的二氢杨梅素脂质体,对二氢杨梅素在化妆品行业的广泛应用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溶性和稳定性均较佳的二氢杨梅素脂质体,有效发挥抗氧化、抑菌的功效。
6.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氢杨梅素脂质体。
7.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8.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二氢杨梅素脂质体在制备控油产品中的应用。
9.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氢杨梅素脂质体,该脂质体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二氢杨梅素0.1~10份,油相0.1~10份,乳化剂1号2~8份,乳化剂2号4~12份,助乳化剂25~35份,防腐剂0.1~15份,水30~45份;其中,所述油相包含胆固醇、硬脂酸钠、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
11.本发明针对二氢杨梅素自身水溶性和稳定性差的缺陷,采用特定的油相——胆固醇、硬脂酸钠、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与其它辅料相互复配,对二氢杨梅素进行包裹,得到的二氢杨梅素脂质体不仅能保有原料二氢杨梅素自身的抗氧化、抑菌防腐等性能,还能显著提高二氢杨梅素的水溶性、稳定性和透皮吸收能力,用于肌肤可有效发挥控油、保湿的功效。
12.其中,油相中的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能更好溶解分散乳化剂1号(如大豆卵磷
脂),使脂质体在不需要加入有机溶剂的情况下仍保证较佳的稳定性;且为了更好乳化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所述二氢杨梅素脂质体还加入了乳化剂2号(如peg-40氢化蓖麻油),与乳化剂1号共同乳化可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此外,油相另外两种组分(胆固醇、硬脂酸钠)的加入可使得脂质体的结构更加稳定,不易发生团聚而沉积。
13.其中,二氢杨梅素的结构式为:
[0014][0015]
优选地,二氢杨梅素4~8份,油相2~6份,乳化剂1号4~6份,乳化剂2号6~10份,助乳化剂28~32份,防腐剂4.6~12份,水30~45份。
[0016]
最优选地,二氢杨梅素5份,油相3.7份,乳化剂1号5份,乳化剂2号8份,助乳化剂30份,防腐剂10.6份,水37.7份。
[0017]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油相中,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胆固醇、硬脂酸钠的质量比为1~5:0.1~0.8:0.1~0.7。
[0018]
更优选地,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胆固醇、硬脂酸钠的质量比为2~4:0.2~0.5:0.3~0.7。
[0019]
最优选地,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胆固醇、硬脂酸钠的质量比为3:0.3:0.4。
[0020]
优选地,所述乳化剂1号为大豆卵磷脂,乳化剂2号为peg-40氢化蓖麻油。
[0021]
优选地,所述助乳化剂包括1,3-丙二醇和1,2-戊二醇。
[0022]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助乳化剂中,1,3-丙二醇和1,2-戊二醇的质量比为11~19:11~19,更优选为13~17:13~17,最优选为15:15。
[0023]
优选地,所述防腐剂包括对羟基苯乙酮、1,3-丙二醇和1,2-戊二醇。
[0024]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防腐剂中,对羟基苯乙酮、1,3-丙二醇和1,2-戊二醇的质量比为0.4~0.8:2~8:2~8,更优选地为0.5~0.7:4~6:4~6,最优选为0.6:5:5。
[0025]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6]
s1.将配方量的二氢杨梅素、油相、乳化剂1号、助乳化剂混合、均质,得到混合物a;
[0027]
s2.将配方量的防腐剂溶解于水后,加入到s1所述混合物a中,搅拌;
[0028]
s3.降温至50~60℃时加入乳化剂2号,搅拌25~35min,即得到所述二氢杨梅素脂质体。
[0029]
s1所述均质是为了防止乳化剂1号发生团聚,避免制得的脂质体粒径不均,带有颗粒,s2所述搅拌是为了使s3加入的乳化剂能更好地将油相和水相连接起来,s3所述搅拌是为了使脂质体分布更均匀,粒径更小。
[0030]
优选地,s1所述混合为在75~85℃、400~600rpm/min下混合,最优选为在80℃、500rpm/min下混合。
[0031]
优选地,所述均质为在10~15rpm/min的转速下均质3~7min,最优选为在12rpm/min的转速下均质5min。
[0032]
进一步优选地,s1所述均质后还进行搅拌。
[0033]
更优选地,所述搅拌为70~90℃、450~550rpm/min下搅拌25~35min。最优选为在80℃、500rpm/min下搅拌30min。
[0034]
所述混匀、均质和搅拌是为了使二氢杨梅素在乳化剂中分散均匀。
[0035]
优选地,s2所述溶解的温度为75~85℃,最优选为80℃。
[0036]
优选地,s2所述搅拌为在700~900rpm/min下搅拌0.8~1.2h,最优选为在800rpm/min下搅拌1h。
[0037]
本发明制得的二氢杨梅素脂质体不仅能保有原料二氢杨梅素自身的抗氧化、抑菌防腐等性能,还能显著提高二氢杨梅素的水溶性、稳定性和透皮吸收能力,用于肌肤可有效发挥控油、保湿的功效,因此,上述二氢杨梅素脂质体在制备化妆品中的应用。
[0038]
优选地,所述化妆品包括啫喱、乳液、精华、面膜中的一种或几种。
[0039]
作为一种优选的可实施方式,所述啫喱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二氢杨梅素脂质体1~5%、润肤剂0.1~1.0%,乳化剂0.1~1.0%,防腐剂0.1~3.0%,增稠剂0.1~3.0%,ph调节剂0.1~1.0%,保湿剂0.1~2.0%,螯合剂0.01~0.05%,余量为水。
[0040]
优选地,所述润肤剂包括氢化聚异丁烯、尿囊素、生育酚乙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41]
优选地,所述乳化剂包括鲸蜡硬脂醇、鲸蜡硬脂基葡糖苷中的一种或几种。
[0042]
优选地,所述防腐剂包括丁二醇、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对羟基苯乙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0043]
优选地,所述增稠剂包括卡波姆、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0044]
优选地,所述ph调节剂包括氢氧化钠、精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0045]
优选地,所述保湿剂包括甘油、1,2-戊二醇、透明质酸钠、海藻糖、甜菜碱的一种或几种。
[0046]
优选地,所述螯合剂包括edta二钠。
[0047]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8]
本发明针对二氢杨梅素自身水溶性和稳定性差的缺陷,采用特定的油相——胆固醇、硬脂酸钠、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与其它辅料相互复配,对二氢杨梅素进行包裹,得到的二氢杨梅素脂质体不仅能保有原料二氢杨梅素自身的抗氧化、抑菌防腐等性能,还能显著提高二氢杨梅素的水溶性、稳定性和透皮吸收能力,用于肌肤可有效发挥控油、保湿的功效。
附图说明
[0049]
图1为实验例4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
[0050]
图2是实验例5的透皮吸收实验结果。
[0051]
图3是实验例6控油啫喱的人体评价试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0053]
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0054]
5%dmy:将二氢杨梅素溶解于聚乙二醇-8,制备得到5%二氢杨梅素(dmy)溶液。
[0055]
实施例1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制备
[0056]
1、100g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组分:
[0057]
二氢杨梅素5g,油相3.7g,大豆卵磷脂5g,peg-40氢化蓖麻油8g,助乳化剂30g,防腐剂10.6g,水余量;
[0058]
其中,油相为质量比3:0.3:0.4的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胆固醇、硬脂酸钠混合而成,助乳化剂为质量比15:15的1,3-丙二醇和1,2-戊二醇混合而成,防腐剂为质量比0.6:5:5的对羟基苯乙酮、1,3-丙二醇和1,2-戊二醇混合而成。
[0059]
2、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制备:
[0060]
s1.将配方量的二氢杨梅素、油相、大豆卵磷脂、助乳化剂在80℃、500rpm/min下混合,12rpm/min下均质5min,80℃、500rpm/min下搅拌30min,得到混合物a;
[0061]
s2.将配方量的防腐剂在80℃下溶解于水后,加入到s1所述混合物a中,在800rpm/min下搅拌1h;
[0062]
s3.降温至50℃时加入peg-40氢化蓖麻油,搅拌30min,即得到所述二氢杨梅素脂质体。
[0063]
实施例2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制备
[0064]
1、100g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组分:
[0065]
二氢杨梅素8g,油相2g,大豆卵磷脂6g,peg-40氢化蓖麻油10g,助乳化剂32g,防腐剂4.6g,水余量;
[0066]
其中,油相为质量比5:0.1:0.1的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胆固醇、硬脂酸钠混合而成,助乳化剂为质量比13:17的1,3-丙二醇和1,2-戊二醇混合而成,防腐剂为质量比0.5:6:4的对羟基苯乙酮、1,3-丙二醇和1,2-戊二醇混合而成。
[0067]
2、同实施例1所述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0068]
实施例3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制备
[0069]
1、100g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组分:
[0070]
二氢杨梅素4g,油相6g,大豆卵磷脂4g,peg-40氢化蓖麻油6g,助乳化剂28g,防腐剂12g,水余量;
[0071]
其中,油相为质量比1:0.8:0.7的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胆固醇、硬脂酸钠混合而成,助乳化剂为质量比17:13的1,3-丙二醇和1,2-戊二醇混合而成,防腐剂为质量比0.7:4:6的对羟基苯乙酮、1,3-丙二醇和1,2-戊二醇混合而成。
[0072]
2、同实施例1所述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0073]
实施例4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制备
[0074]
1、100g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组分:
[0075]
二氢杨梅素0.1g,油相0.1g,大豆卵磷脂8g,peg-40氢化蓖麻油4g,助乳化剂25g,
防腐剂0.1g,水余量;
[0076]
其中,油相为质量比2:0.5:0.7的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胆固醇、硬脂酸钠混合而成,助乳化剂为质量比19:11的1,3-丙二醇和1,2-戊二醇混合而成,防腐剂为质量比0.4:2:2的对羟基苯乙酮、1,3-丙二醇和1,2-戊二醇混合而成。
[0077]
2、同实施例1所述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0078]
实施例5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制备
[0079]
1、100g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组分:
[0080]
二氢杨梅素10g,油相10g,大豆卵磷脂2g,peg-40氢化蓖麻油12g,助乳化剂35g,防腐剂15g,水余量;
[0081]
其中,油相为质量比4:0.2:0.3的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胆固醇、硬脂酸钠混合而成,助乳化剂为质量比11:19的1,3-丙二醇和1,2-戊二醇混合而成,防腐剂为质量比0.8:8:8的对羟基苯乙酮、1,3-丙二醇和1,2-戊二醇混合而成。
[0082]
2、同实施例1所述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0083]
实施例6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制备
[0084]
1、同实施例1所述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组分。
[0085]
2、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制备:
[0086]
s1.将配方量的二氢杨梅素、油相、大豆卵磷脂、助乳化剂在75℃、600rpm/min下混合,10rpm/min下均质7min,90℃、450rpm/min下搅拌25min,得到混合物a;
[0087]
s2.将配方量的防腐剂在75℃下溶解于水后,加入到s1所述混合物a中,在700rpm/min下搅拌1.2h;
[0088]
s3.降温至55℃时加入peg-40氢化蓖麻油,搅拌35min,即得到所述二氢杨梅素脂质体。
[0089]
实施例7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制备
[0090]
1、同实施例1所述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组分。
[0091]
2、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制备:
[0092]
s1.将配方量的二氢杨梅素、油相、大豆卵磷脂、助乳化剂在85℃、400rpm/min下混合,15rpm/min下均质3min,70℃、550rpm/min下搅拌35min,得到混合物a;
[0093]
s2.将配方量的防腐剂在85℃下溶解于水后,加入到s1所述混合物a中,在900rpm/min下搅拌0.8h;
[0094]
s3.降温至60℃时加入peg-40氢化蓖麻油,搅拌25min,即得到所述二氢杨梅素脂质体。
[0095]
对比例1
[0096]
同实施例1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组分和制备方法,区别在于,用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替代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
[0097]
对比例2
[0098]
同实施例1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组分和制备方法,区别在于,用丁二醇二辛酸/二癸酸酯替代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
[0099]
对比例3
[0100]
同实施例1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组分和制备方法,区别在于,s1不进行均质,即s1
为:将配方量的二氢杨梅素、油相、大豆卵磷脂、助乳化剂在80℃、500rpm/min下混合,500rpm/min下搅拌30min,得到混合物a。
[0101]
对比例4
[0102]
同实施例1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组分和制备方法,区别在于,peg40氢化蓖麻油的用量为2g。
[0103]
对比例5
[0104]
同实施例1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组分和制备方法,区别在于,peg40氢化蓖麻油的用量为14g。
[0105]
对比例6
[0106]
同实施例1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组分和制备方法,区别在于,调换大豆卵磷脂和peg-40氢化蓖麻油的添加顺序,即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0107]
s1.将配方量的二氢杨梅素、油相、peg-40氢化蓖麻油、助乳化剂在80℃、500rpm/min下混合,12rpm/min下均质5min,500rpm/min下搅拌30min,得到混合物a;
[0108]
s2.将配方量的防腐剂在80℃下溶解于水后,加入到s1所述混合物a中,在800rpm/min下搅拌1h;
[0109]
s3.降温至55℃时加入大豆卵磷脂,搅拌30min,即得到所述二氢杨梅素脂质体。
[0110]
对比例7
[0111]
同实施例1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组分和制备方法,区别在于,将peg-40氢化蓖麻油在s1中加入,即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0112]
s1.将配方量的二氢杨梅素、油相、大豆卵磷脂、peg-40氢化蓖麻油、助乳化剂在80℃、500rpm/min下混合,12rpm/min下均质5min,500rpm/min下搅拌30min,得到混合物a;
[0113]
s2.将配方量的防腐剂在80℃下溶解于水后,加入到s1所述混合物a中,在800rpm/min下搅拌1h;
[0114]
s3.降温至55℃,搅拌30min,即得到所述二氢杨梅素脂质体。
[0115]
对比例8
[0116]
同实施例1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组分和制备方法,区别在于,s2所述搅拌的转速为500rpm/min,即s2为:将配方量的防腐剂在80℃下溶解于水后,加入到s1所述混合物a中,在500rpm/min下搅拌1h。
[0117]
对比例9
[0118]
参考专利202010957443.5的制备方法:
[0119]
s1.取40μl吐温80和0.02g peg-4000,溶于40ml ph=6.5的磷酸缓冲溶液中,得到水相溶液;
[0120]
s2.取0.04g二氢杨梅素、0.05g胆固醇和0.3g蛋黄卵磷脂,溶于无水乙醇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得到油相溶液;
[0121]
s3.在磁力搅拌机转动作用下,使用注射器吸取油相溶液并逐滴加入水相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
[0122]
s4.滴定完成后,将混合溶液置于水浴锅中,在47℃、100rpm/min下搅拌3~4h以除去乳浊液中的无水乙醇,待溶液体积恒定后,即得到多囊泡型二氢杨梅素脂质体。
[0123]
实验例1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稳定性测试
[0124]
将实施例1~7和对比例1~8所得二氢杨梅素脂质体分别于50℃、常温(25℃)、5℃、-18℃、光照(自然光照)下放置两个月,观察脂质体颜色变化、是否析出、是否分层等现象,并在马尔文粒度检测仪下观测其制备完成的粒径(前)和放置2个月后的粒径(后),结果如表1所示。
[0125]
表1 稳定性测试结果
[0126]
[0127][0128]
由表1可知,实施例1~7所得二氢杨梅素脂质体分别于50℃、常温(25℃)、5℃、-18℃、光照(自然光照)下放置两个月后,未出现颜色的明显变化,也未有结晶析出或析油等现象,且实施例1~7的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粒径变化率较小,说明本发明的二氢杨梅素脂质体水溶性和稳定性均极佳;而各对比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颜色变化、结晶析出和析油等现象,且粒径变化率较大,水溶性和稳定性均较差。
[0129]
此外,实施例1~7所得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水溶性和稳定性显著优于5%dmy,说明采用本发明方法对二氢杨梅素进行包裹得到的二氢杨梅素脂质体,可有效增加二氢杨梅素的水溶性和稳定性。
[0130]
实验例2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防腐效果测定
[0131]
将实施例1~7所得二氢杨梅素脂质体与5%dmy分别根据广东省日化商会批准的团体标准t/gdcdc 010-2019化妆品防腐挑战性测试方法,测定其防腐效果,结果如表2所示。
[0132]
表2 防腐效果测定结果
[0133]
[0134][0135]
由表2可知,实施例1~7所得二氢杨梅素脂质体在第28天时细菌和真菌情况均能达标,说明本发明所述二氢杨梅素具有优异的防腐效果。
[0136]
此外,将实施例1~7所得二氢杨梅素脂质体与5%dmy的防腐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实施例1~7所得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防腐效果与5%dmy的效果相当,说明采用本发明方法对二氢杨梅素进行包裹得到的二氢杨梅素脂质体,能保有原料二氢杨梅素的防腐功效,不因制备成脂质体而降低其防腐功效。
[0137]
实验例3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抑菌效果测定
[0138]
将实施例1所得二氢杨梅素脂质体与5%dmy分别根据【中国食品学报】2016年10月16卷10期中的《二氢杨梅素的抑菌活性及其影响因素》,测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梭菌、沙门氏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如表3所示。
[0139]
表3 抑菌效果测定结果
[0140][0141]
从表3可知,将实施例1二氢杨梅素脂质体与5%dmy的抑菌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实施例1所得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抑菌效果与5%dmy的效果相当,说明采用本发明方法对二氢杨梅素进行包裹得到的二氢杨梅素脂质体,能保有原料二氢杨梅素的抑菌功效,不因制备成脂质体而降低其抑菌功效。
[0142]
实验例4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0143]
1、实验原理
[0144]
dpph又称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是一种很稳定的氮中心的自由基,其乙醇溶液呈紫色,在517nm波长处有强吸收。当有自由基清除剂存在时,由于与其电子配对而使dpph乙醇溶液光吸收减弱,dpph乙醇溶液褪色程度与其接受的电子数呈线性关系,由此可
评价试验样品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即抗氧化活性的大小。
[0145]
2、配制溶液
[0146]
(1)0.2mmol/ldpph乙醇溶液(作为自由基团):将78.86mgdpph溶解于1000ml无水乙醇中,其中,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98.5%(hplc),罗恩;无水乙醇:ar。
[0147]
(2)样品溶液(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实施例1的二氢杨梅素脂质体、5%dmy。
[0148]
3、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
[0149]
(1)25℃在酶标板的样孔中依次加入75μl样品溶液、75μl0.2mmol/ldpph醇溶液混匀后静置30min,用酶标仪在波长517nm处测定吸光值,数据记作a1;
[0150]
(2)在酶标板的样孔中依次加入75μl水、75μl 0.2mmol/ldpph乙醇溶液混匀后静置30min,用酶标仪在波长517nm处测定吸光值,数据记作a2;
[0151]
(3)在酶标板的样孔中依次加入75μl样品溶液、75μl水混匀后静置30min,用酶标仪在波长517nm处测定吸光值,数据记作a0。
[0152]
(4)按公式dpph计算实施例1脂质体和5%dmy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
[0153]
4、实验结果
[0154]
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实施例1脂质体的ic50值(dpph自由基清除率到达50%时样品溶液的浓度)为0.002%,5%dmy的ic50值为0.0014%,可见,即使经过脂质体的包裹,实施例1脂质体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仍与原料二氢杨梅素的能力相当,说明采用本发明方法对二氢杨梅素进行包裹得到的二氢杨梅素脂质体,能保有原料二氢杨梅素的抗氧化性能,不因制备成脂质体而降低其抗氧化性能。
[0155]
实验例5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透皮吸收实验
[0156]
将实施例1~7和对比例1~9所得二氢杨梅素脂质体,以及5%dmy分别按如下方法测定其透皮效果:
[0157]
(1)皮肤处理:取一块新鲜、完整无损伤的猪皮,用拔毛器去除皮肤上的细毛,少量清水冲洗,再用锋利的刀将皮下脂肪去除,pbs溶液洗净,最后把处理好的皮肤用锡纸包裹好,平放在盒子中,在-20℃下贮藏待用。
[0158]
(2)透皮实验:透皮实验是在franz扩散池装置中进行的,将皮肤(实验之前,提前半小时将猪皮取出,置于pbs溶液中解冻)夹紧于供给室和接收室之间。其中,皮肤的有效渗透面积为1.33cm2;接收液是含有质量分数为5%吐温80的pbs(ph=7.4)溶液,体积为15ml;样品的添加量为500μl;接收室的温度为32℃,磁力搅拌速度为600rpm/min。(其中,样品分别为实施例1~7和对比例1~9所得二氢杨梅素脂质体和5%dmy。)
[0159]
(3)皮肤的吸收:反应24h结束后,小心移去装置,将夹于两室之间的皮肤取出,清水冲洗,并用乙醇擦拭,去除表面的样品,最后用滤纸吸附掉表面的水,待用。
[0160]
(4)含量测定:
[0161]
(4-1)采用tape stripping法测定表皮中的二氢杨梅素含量:将皮肤平铺于玻璃皿中,用胶带(3m,scotch 600)粘去皮肤21层,其中,为避免皮肤表面仍残留样品,弃去第一层,将剩余20层合并后置于10ml离心管中,加入2ml无水乙醇中,涡旋3min,2000rpm/min离心5min,取清液,过220nm有机膜,用hplc法测定二氢杨梅素的含量;
[0162]
(4-2)真皮中二氢杨梅素含量的测定:用剪刀将已经粘去21层的皮肤剪碎,置于10m l离心管中,加入1ml无水乙醇,涡旋3min,2000rpm/min离心5min,取上层清液,重复两次后,合并上清液,过220nm有机膜,用hplc法分别测定真皮中二氢杨梅素含量(μg/cm2)和表皮中二氢杨梅素含量(μg/cm2),结果如图2和表4所示(其中皮肤中二氢杨梅素含量为表皮中二氢杨梅素含量与真皮中二氢杨梅素含量之和);此外,按照公式“提高率%=二氢杨梅素含量/对照组(5%dmy)二氢杨梅素*100%”计算真皮、表皮和皮肤中的二氢杨梅素提高率,结果如表5所示。
[0163]
表4 透皮吸收实验结果-二氢杨梅素含量
[0164][0165]
表5 透皮吸收实验结果-二氢杨梅素提高率
[0166][0167][0168]
从图2、表4和表5可知,实施例1~7所得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透皮吸收效果均显著优于对比例1~9和对照组,且实施例1的效果最佳,说明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二氢杨梅素脂质体,大大提高了二氢杨梅素的透皮吸收能力。
[0169]
此外,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1、2进行对比,说明油相对于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透皮吸收效果至关重要,只有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才可显著增加本发明脂质体中二氢杨梅素的透皮吸收效果;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3、8进行对比,说明均质和特定的搅拌转速对于本发明脂质体中二氢杨梅素的透皮吸收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4~7进行对比,可见乳化剂2号的用量、加入时机也会在本发明脂质体中二氢杨梅素的透皮吸收能力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且并不是乳化剂含量越高的脂质体透皮吸收效果越好。
[0170]
实验例6控油啫喱的人体评价试验
[0171]
一、控油啫喱的制备
[0172]
取实施例1所得二氢杨梅素脂质体,根据表6各组分及其用量,按照以下步骤制备控油啫喱:
[0173]
s1.将配方量的a相各组分混合后,加热至80℃溶解,在12rpm/min下均质3min使其
分散均匀;
[0174]
s2.将配方量的b相各组分加热至80℃溶解;
[0175]
s3.将b相边搅拌边倒入a相中混匀,再在12rpm/min下均质5min,搅拌降温;
[0176]
s4.降温至45℃时,将c相混合溶解后加入s3中,降至25℃,用水补足余量,即得到所述控油啫喱。
[0177]
表6 控油啫喱的各组分
[0178][0179]
二、人体评价试验
[0180]
1、测试对象:30名18~30岁健康的受试人员,皮肤肤质为混油或油性,其中男性11名,女性19名。
[0181]
2、测试方法:对受试人员的皮肤进行清洁后,让其进入恒温恒湿房间(温度为25℃,湿度为50%)静坐30min以上,再在受试人员的左右两边额头各取2cm左右的圆形区域,检测左右两边圆形区域皮肤的上下左右中五个点的水分和油分含量后,在左边圆形区域皮肤涂抹10μl水,在右边圆形区域皮肤涂抹10μl控油啫喱,然后在30min、1h、2h时分别检测区
域内皮肤水分和油分的含量。
[0182]
3、每个时间点检测到的每组数据共有5个点,去掉最高和最低的两个点后,取剩下三个点的平均数,则为每个时间点的数据,实验结果如表7和图3所示。
[0183]
表7 人体评价试验结果
[0184][0185]
表7中,*为左、右分别与0h对比的显著性差异;^为同时间左、右对比的显著性差异;p《0.001,***/^^^;0.001《p《0.01,**/^^;0.01《p《0.05,*/^。
[0186]
对比表7和图3中左右两边额头的水分含量可以看出,左边额头在0h时涂抹了10μl水,但其在0.5h、1.0h、2.0h时的水分含量均显著低于涂抹了控油啫喱的右边额头,说明本发明脂质体制得的控油啫喱用于肌肤可实现有效保湿补水。
[0187]
从表7和图3还可看出,涂抹了控油啫喱的右边额头1h、2h后的油分含量相比涂抹前(0h)的油分含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20.42%和9.68%,说明本发明脂质体制得的控油啫喱用于肌肤可实现有效控油。
[0188]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