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俯卧位喉罩插管患者的面部保护贴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08:09: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俯卧位喉罩插管患者的面部保护贴。


背景技术:

2.喉罩是介于面罩和气管插管之间的一种新型维持呼吸道通气的装置。手术中,患者俯卧位时,完成喉罩插管后需使用胶布对喉罩进行固定,既要确保喉罩固定妥善,又要确保管路不压迫打折,若喉罩在患者嘴唇部发生移位、脱出,将影响患者的呼吸安全,另外,该固定操作过程复杂,医务人员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固定。另外,患者面部朝下时,其面部受压点为额头及下巴,面部受压力长时间受压迫,容易受到压力性损伤,如产生面部压疮,使患者需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通过固定部的固定齿固定喉罩的通气导管,可防止通气导管在患者嘴唇部易发生移位、脱出,提高患者的呼吸安全性,同时第一减压部和第二减压部可避免额头及下巴受到压力性损伤的适用于俯卧位喉罩插管患者的面部保护贴。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俯卧位喉罩插管患者的面部保护贴,所述面部保护贴包括:
5.基层,采用无纺布材料制成,其形状与患者面部形状相适应,所述基层设有对应于患者口部位置的插入孔,所述基层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一端设于所述插入孔下端,所述第一开口另一端设于所述基层下端;所述基层内表面设有对应于患者额头的第一减压部、对应于患者下巴的第二减压部,所述第一减压部和所述第二减压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减压部和所述第二减压部由外及内包括:设于基层内表面的第一粘接层;设于所述第一粘接层内表面的第一泡沫材料层,设于所述第一泡沫材料层内表面的第二粘接层;设于所述第二粘接层内表面的第一离型纸层;
6.固定部,采用硬质材料制造,所述固定部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所述固定部包括:连接环,设于所述基层内表面,其与所述插入孔同轴线设置且所述连接环内径与所述插入孔内径相适应;固定齿,用于固定喉罩的通气导管,设于所述连接环内部,所述固定齿包括相互咬合的数个上齿和数个下齿。
7.进一步,所述基层内表面还设有:对应于患者左侧脸颊的第三减压部;对应于患者右侧脸颊的第四减压部;
8.所述第三减压部、所述第四减压部和所述固定部的连接环与所述第一减压部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减压部、所述第四减压部和所述固定部的连接环由外及内包括:设于基层内表面的第三粘接层;设于所述第三粘接层内表面的第二泡沫材料层,设于所述第二泡沫材料层内表面的第四粘接层;设于所述第四粘接层内表面的第二离型纸层。
9.进一步,所述第一减压部、所述第二减压部、所述第三减压部、所述第四减压部和所述固定部的连接环均设有数个透气孔。
10.进一步,所述基层还包括用于开合所述第一开口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母件和连接件子件,所述连接件母件设于所述基层上所述第一开口一侧,所述连接件子件对应所述连接件母件设于所述基层上所述第一开口另一侧。
11.进一步,所述基层还包括分别对应于左眼和右眼的第一眼贴部和第二眼贴部,所述第一眼贴部和所述第二眼贴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眼贴部和所述第二眼贴部由外及内包括:设于基层内表面的凝胶层;设于所述凝胶层内表面的第三离型纸层。
12.进一步,所述基层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调节口。
13.进一步,所述基层还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基层周向设于所述基层边缘内表面,所述连接部由外及内包括:设于所述基层内表面的第五粘接层;设于所述第五粘接层内表面的第四离型纸层。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俯卧位喉罩插管患者的面部保护贴中,本面部保护贴可通过第一减压部、第二减压部固定于患者面部,可隔离外界物质,避免外界物质引起的交叉感染,实现术中无菌要求,第一减压部和第二减压部的第一泡沫材料层使额头和下巴的压力重新分布,缓解受压情况,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额头和下巴受到压力性损伤。固定部的固定齿通过连接环固定于基层的插入孔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便于穿过喉罩的通气导管,以使通气导管穿设于插入孔中,将面部保护贴佩戴于已插管的患者面部;喉罩的通气导管可固定于固定齿的上齿和下齿之间,该上齿和下齿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可防止通气导管在患者嘴唇部发生移位、脱出,提高患者的呼吸安全性,同时简化了固定喉罩的操作步骤。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俯卧位喉罩插管患者的面部保护贴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减压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眼贴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俯卧位喉罩插管患者的面部保护贴的连接件打开时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俯卧位喉罩插管患者的面部保护贴的连接件连接时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第三减压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22.其中:1、基层;11、插入孔;12、第一开口;13、连接件;131、连接件母件;132、连接件子件;14、调节口;2、固定部;21、第二开口;22、连接环;231、上齿;232、下齿;3、第一减压部;31、第一粘接层;32、第一泡沫材料层;33、第二粘接层;34、第一离型纸层;35、透气孔;4、第二减压部; 5、第三减压部;51、第三粘接层;52、第二泡沫材料层;53、第四粘接层;54、第二离型纸层;6、第四减压部;7、第一眼贴部;71、凝胶层;72、第三离型纸层;8、第二眼贴部;9、连接部;91、第五粘接层;92、第四离型纸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4.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俯卧位喉罩插管患者的面部保护贴,面部保护贴包括基层1和固定部2。基层1采用无纺布材料制成,其形状与患者面部形状相适应,基层1设有对应于患者口部位置的插入孔11,基层1设有第一开口12,第一开口12一端设于插入孔11下端,第一开口12另一端设于基层1下端;基层1内表面设有对应于患者额头的第一减压部3、对应于患者下巴的第二减压部4,第一减压部3和第二减压部4 结构相同,第一减压部3和第二减压部4由外及内包括:设于基层1内表面的第一粘接层31;设于第一粘接层31内表面的第一泡沫材料层32,设于第一泡沫材料层32内表面的第二粘接层33;设于第二粘接层33内表面的第一离型纸层34。固定部2采用硬质材料制造,固定部2设有对应于第一开口12的第二开口21,固定部2包括连接环22和固定齿,连接环22设于基层1内表面,其与插入孔11同轴线设置且其内径与插入孔11内径相适应;固定齿用于固定喉罩的通气导管,设于连接环22内部,固定齿包括相互咬合的数个上齿231和数个下齿232。
25.本面部保护贴通过第一减压部3、第二减压部4固定于患者面部,第一减压部3和第二减压部4的第一泡沫材料层32可使额头和下巴的压力重新分布,缓解受压情况,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额头和下巴受到压力性损伤。固定齿通过固定部2的连接环22固定于基层1的插入孔11中,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 21便于穿过喉罩的通气导管,以使通气导管穿设于插入孔11中,将面部保护贴佩戴于已插管的患者面部;喉罩的通气导管可固定于固定齿的上齿231和下齿 232之间,该上齿231和下齿232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可防止通气导管在患者嘴唇部发生移位、脱出,提高患者的呼吸安全性,同时简化了固定喉罩的操作步骤。
2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下”、“内”、“外”均以患者为基准,“上”为患者站立时的上部,“下”为患者站立时的下部,“内”为朝向患者方向,“外”为远离患者的方向。
27.完成喉罩插管后,可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俯卧位喉罩插管患者的面部保护贴,先将喉罩的通气导管通过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21穿设入插入孔 11中、上齿231和下齿232之间,使喉罩固定于固定齿的上齿231和下齿232 之间,再撕除第一减压部3和第二减压部4的第一离型纸层34,使第一减压部 3正对于患者额头、第二减压部4正对于患者下巴,通过第一减压部3和第二减压部4的第一泡沫材料层32粘接于患者面部。
28.实施例二:如图1、图2、图4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俯卧位喉罩插管患者的面部保护贴,与实施例一的差别在于,基层1 内表面还设有对应于患者左侧脸颊的第三减压部5和对应于患者右侧脸颊的第四减压部6。第三减压部5、第四减压部6和固定部2的连接环22与第一减压部3结构相同,第三减压部5、第四减压部6和固定部2的连接环22由外及内包括:设于基层1内表面的第三粘接层51;设于第三粘接层51内表面的第二泡沫材料层52,设于第二泡沫材料层52内表面的第四粘接层53;设于第四粘接层53内表面的第二离型纸层54。
29.若患者俯卧时采用圆枕等体位垫,除了额头和下巴,患者的双侧脸颊及上下唇也是面部受压点,若患者采取俯卧位时间较长,其上述受压点容易受到压力性损伤;本面部保护贴对应两侧脸颊分别设有第三减压部5和第四减压部6、对应唇部设有固定部2的连接环
22,第三减压部5、第四减压部6和连接环22 的第二泡沫材料层52可使患者双侧脸颊和上下唇的压力重新分布,缓解受压情况,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双侧脸颊和上下唇受到压力性损伤。
30.进一步,如图1、图4、图5所示,第一减压部3、第二减压部4、第三减压部5、第四减压部6和固定部2的连接环22均设有数个透气孔35,有利于患者皮肤透气,避免长时间贴合使用造成皮肤过敏。
31.本实施例其余技术措施均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32.完成喉罩插管后,可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俯卧位喉罩插管患者的面部保护贴,先将喉罩的通气导管通过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21穿设入插入孔 11中、上齿231和下齿232之间,使喉罩固定于固定齿的上齿231和下齿232 之间,再撕除第一减压部3和第二减压部4的第一离型纸层34、第三减压部5、第四减压部6和连接环22的第二离型纸层54,使第一减压部3正对于患者额头、第二减压部4正对于患者下巴、第三减压部5和第四减压部6分别正对于患者两侧脸颊、连接环22正对于患者唇部,通过第一减压部3和第二减压部4的第一泡沫材料层32、第三减压部5、第四减压部6和连接环22的第二泡沫材料层 52粘接于患者面部。
33.实施例三:如图1至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俯卧位喉罩插管患者的面部保护贴,与实施例一的差别在于,基层1 还包括分别对应于左眼和右眼的第一眼贴部7和第二眼贴部8,第一眼贴部7和第二眼贴部8结构相同,第一眼贴部7和第二眼贴部8由外及内包括:设于基层1内表面的凝胶层71;设于凝胶层71内表面的第三离型纸层72。优选的,凝胶层71可采用医用聚乙烯醇水凝胶,可提高使用舒适性,预防治疗过程中眼部发生暴露性角膜炎。与目前术中单独使用的眼贴相比,第一眼贴部7和第二眼贴部8分别对应于双眼设于基层1内部,可为眼部提供更为密闭的潮湿环境,防止消毒液、血液等进入眼部引起的交叉感染,使用方便安全,降低了制作成本。
34.本实施例其余技术措施均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35.完成喉罩插管后,可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俯卧位喉罩插管患者的面部保护贴,可先将喉罩的通气导管通过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21穿设入插入孔11中、上齿231和下齿232之间,使喉罩固定于固定齿的上齿231和下齿232 之间,再撕除第一减压部3和第二减压部4的第一离型纸层34、第三减压部5、第四减压部6和连接环22的第二离型纸层54、第一眼贴部7和第二眼贴部8的第三离型纸层72,使第一减压部3正对于患者额头、第二减压部4正对于患者下巴、第三减压部5和第四减压部6正对于患者两侧脸颊、连接环22正对于患者唇部、第一眼贴部7和第二眼贴部8正对于患者两眼部,通过第一减压部3 和第二减压部4的第一泡沫材料层32、第三减压部5、第四减压部6、连接环 22的第二泡沫材料层52、第一眼贴部7和第二眼贴部8的凝胶层71粘接于患者面部。
36.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层1还包括用于开合第一开口12的连接件13,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母件131和连接件子件132,连接件母件131设于基层1上第一开口12一侧,连接件子件132对应连接件母件131 设于基层1上第一开口12另一侧。连接件母件131连接连接件子件132时第一开口12闭合,使喉罩通气管更牢固地固定于固定齿的上齿231和下齿232之间,防止通气导管在患者嘴唇部发生移位、打折、从第一开口12处脱出,提高患者的呼吸安全性。优选的,连接件13可采用魔术贴,柔软透气,使用方便,提高患
者的佩戴舒适度。
37.如图1、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层1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调节口14,通过调整调节口14,可使基层1适应于不同面部大小的患者,使本面部保护贴具有通用性。
38.如图4、图5、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层1还设有连接部9,连接部9沿基层1周向设于基层1边缘内表面,连接部9由外及内包括:设于基层1内表面的第五粘接层91;设于第五粘接层91内表面的第四离型纸层 92。基层1可通过连接部9粘接于患者面部皮肤,进一步使基层1固定于患者面部,防止使用过程中基层1边缘起翘、移位,牵引基层1其他部位移位,避免引起喉罩的通气导管移位、各减压部不能准确对正面部各受压点、各眼贴不能对正患者眼部,提高面部保护贴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39.上述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方式或并列方式进行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互相参见。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