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07:50: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火力发电设备供热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在运行的火力发电汽轮机机组,包括燃油、燃气和燃煤等汽轮机组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包括:#32、#34润滑机油;作为汽轮机轴瓦的专用润滑油,完全与汽轮机组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挂钩,一直是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目前运行的在线滤油机设备,均采用更换滤芯清除颗粒物和水份的工艺装备,且滤芯使用寿命短、更换频次高,因此对滤芯性能测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滤芯进行性能测试,以便筛选出高效的滤芯,在对滤芯进行测试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对其中的滤芯进行比对测试,然而现有的测试装置在使用时大都只能够对一组滤芯进行测试,这就需要对两组不同规格的滤芯进行单独测试后,将两组滤芯的测试结果分别取下,然后对二者进行比对,进而对二者的净化性能进行比对,这样就需要测试人员频繁的对不同规格的滤芯进行更换,以获取多组数据,这样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且实验数据易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滤芯测试设备只能在一台机器上测试一种滤芯导致频繁更换不同规格滤芯效率低下、对比结果误差大的缺陷,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4.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包括过渡储油箱、油泵和过滤部,所述过渡储油箱用于存储油液,所述油泵与所述过渡储油箱连接,用于向所述系统内输送油液;所述过滤部与所述油泵通过输油管路连接,以对所述油液过滤,且过滤后的所述油液通过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过渡储油箱内,以实现油液在所述系统内循环流动;其中,所述过滤部包括相互独立且通过管道连接的第一过滤单元和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和所述第二过滤单元装载有不同的膜滤芯,油液可单独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单元或单独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以进行不同膜滤芯的单独测试,或油液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与所述第二过滤单元组成的串联回路过滤以进行不同膜滤芯的混合测试,或油液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与所述第二过滤单元组成的并联回路过滤以进行不同膜滤芯的对比测试。
5.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中,所述输油管路包括向所述第一过滤单元输油的第一输油支路和向所述第二过滤单元输油的第二输油支路,所述回流管路包括经由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回流至所述过渡储油箱的第一过滤单元回流管路和经由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回流至所述过渡储油箱的第二过滤单元回流管路。
6.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
统中,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包括依次连接且联通的第一过滤单元上循环舱、第一过滤单元滤芯舱和第一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在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上循环舱一侧设有第一过滤单元上循环舱进油口,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上循环舱进油口与所述第一输油支路连接,以向所述第一过滤单元输送油液;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包括依次连接且联通的第二过滤单元上循环舱、第二过滤单元滤芯舱和第二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在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上循环舱一侧设有第二过滤单元上循环舱进油口,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上循环舱进油口与所述第二输油支路连接,以向所述第二过滤单元输送油液。
7.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中,在所述第一输油支路上设有第一过滤单元输入阀,在所述第二输油支路上设有输油管路转换阀和第二过滤单元输入阀。
8.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中,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回流管路包括第一回流支路和第二回流支路,在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下循环舱一侧设有第一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出口,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出口与所述第一回流支路连接,以向所述过渡储油箱回流油液,在所述第一过滤单元滤芯舱一侧设有第一过滤单元净油出口,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净油出口与所述第二回流支路连接,以向所述过渡储油箱回流经由所述第一过滤单元过滤的净油;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回流管路包括第三回流支路和第四回流支路,在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下循环舱一侧设有第二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出口,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出口与所述第三回流支路连接,以向所述过渡储油箱回流油液,在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滤芯舱一侧设有第二过滤单元净油出口,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净油出口与所述第四回流支路连接,以向所述过渡储油箱回流经由所述第二过滤单元过滤的净油。
9.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中,在所述第一回流支路上设有第一过滤单元输出阀,在所述第二回流支路设有第一过滤单元净油输出阀,在所述第三回流支路上设有第二过滤单元输出阀,在所述第四回流支路设有第二过滤单元净油输出阀,在所述回流管路上设有回流管路转换阀。
10.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中,还包括将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和所述第二过滤单元连通的串联管路,以进行不同膜滤芯的混合测试。
11.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中,与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出口连接的所述第一回流支路和与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出口连接的所述第三回流支路相连通,以使得油液经由所述第一过滤单元流入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形成串联回路。
12.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中,还包括串联回流管路,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上循环舱进油口与所述串联回流管路连接,在所述串联回流管路上设有串联回流管路转换阀。
13.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中,在所述输油管路上设有油泵输出阀。
14.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中,所述膜滤芯为超滤等级多孔错流滤芯。
15.本技术的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两个过滤单元,可实现在同一工况条件下进行膜滤芯的单独试验、混合试验和对比试验,本技术通过在第一过滤单元和第二过滤单元中装入不同类别、不同材质、不同精度、不同气泡压力和不同制备工艺的膜滤芯,且两过滤单元可形成并联回路或串联回路,实现在同一工况条件下可进行膜滤芯的单独试验、混合试验和对比试验,克服传统滤芯测试设备只能在一台机器上测试一种滤芯导致频繁更换不同规格滤芯效率低下、对比结果误差大的缺陷,本技术可实现在一台机器上同时测试两种不同的膜滤芯以进行直观的对比实验,以及分开单独测试不同膜滤芯,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且实验数据丰富而完备,能够有效测试膜滤芯的压力、效率、精度以及滤后净油品质等多项基础参数。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技术的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流程图。
18.附图标记:100-过渡储油箱,200-油泵,300-过滤部,310-第一过滤单元,311-第一过滤单元上循环舱,3111-第一过滤单元上循环舱进油口,312-第一过滤单元滤芯舱,3121-第一过滤单元净油出口,313-第一过滤单元下循环舱,3131-第一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出口,320-第二过滤单元,321-第二过滤单元上循环舱,3211-第二过滤单元上循环舱进油口,322-第二过滤单元滤芯舱,3221-第二过滤单元净油出口,323-第二过滤单元下循环舱,3231-第二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出口,400-输油管路,401-油泵输出阀,410-第一输油支路,411-第一过滤单元输入阀,420-第二输油支路,421-第二过滤单元输入阀,422-输油管路转换阀,500-回流管路,501-回流管路转换阀,510-第一过滤单元回流管路,511-第一回流支路,5111-第一过滤单元输出阀,512-第二回流支路,5121-第一过滤单元净油输出阀,520-第二过滤单元回流管路,521-第三回流支路,5211-第二过滤单元输出阀,522-第四回流支路,5221-第二过滤单元净油输出阀,600-串联回流管路,601-串联回流管路转换阀。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0.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21.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包括过渡储油箱100、油泵200和过滤部300,所述过渡储油箱100用于存储油液,所述油泵200与所述过渡储油箱100连接,用于向所述系统内输送油液;所述过滤部300与所述油泵200通过输油管路400连接,以对所述油液过滤,且过滤后的所述油液通过回流管路500回流至所述过渡储油箱100内,以实现油液在所述系统内循环流动;其中,所述过滤部300包括相互独立且通过管道连接的第一过滤单元310和第二过滤单元320,所述第一过滤单元310和所述第二过滤单元320装载有不同的膜滤芯,油液可单独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单元310或单独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单元320以进行不同膜滤芯的单独测试,或油液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单元310与所述第二过滤单元320组成的串联回路过滤以进行不同膜滤芯的混合测试,或油液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单元310与所述第二过滤单元320组成的并联回路过滤以进行不同膜滤芯的对比测试。
22.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中,所述输油管路400包括向所述第一过滤单元310输油的第一输油支路410和向所述第二过滤单元320输油的第二输油支路420,所述回流管路500包括经由所述第一过滤单元310回流至所述过渡储油箱100的第一过滤单元回流管路510和经由所述第二过滤单元320回流至所述过渡储油箱100的第二过滤单元回流管路520。
23.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中,所述第一过滤单元310包括依次连接且联通的第一过滤单元上循环舱311、第一过滤单元滤芯舱312和第一过滤单元下循环舱313,在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上循环舱311一侧设有第一过滤单元上循环舱进油口3111,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上循环舱进油口3111与所述第一输油支路410连接,以向所述第一过滤单元310输送油液;所述第二过滤单元320包括依次连接且联通的第二过滤单元上循环舱321、第二过滤单元滤芯舱322和第二过滤单元下循环舱323,在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上循环舱321一侧设有第二过滤单元上循环舱进油口3211,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上循环舱进油口3211与所述第二输油支路420连接,以向所述第二过滤单元320输送油液。
24.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中,在所述第一输油支路410上设有第一过滤单元输入阀411,在所述第二输油支路420上设有输油管路转换阀422和第二过滤单元输入阀421。
25.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中,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回流管路510包括第一回流支路511和第二回流支路512,在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下循环舱313一侧设有第一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出口3131,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出口3131与所述第一回流支路511连接,以向所述过渡储油箱100回流油液,在所述第一过滤单元滤芯舱312一侧设有第一过滤单元净油出口3121,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净油出口3121与所述第二回流支路512连接,以向所述过渡储油箱100回流经由所述第一过滤单元310过滤的净油;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回流管路520包括第三回流支路521和第四回流支路522,在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下循环舱323一侧设有第二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出口3231,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出口3231与所述第三回流支路521连接,以向所述过渡储油箱100回流油液,在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滤芯舱322一侧设有第二过滤单元净油出口3221,所述第二过滤
单元净油出口3221与所述第四回流支路522连接,以向所述过渡储油箱100回流经由所述第二过滤单元320过滤的净油。
26.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中,在所述第一回流支路511上设有第一过滤单元输出阀5111,在所述第二回流支路512设有第一过滤单元净油输出阀5121,在所述第三回流支路521上设有第二过滤单元输出阀5211,在所述第四回流支路522设有第二过滤单元净油输出阀5221,在所述回流管路500上设有回流管路转换阀501。
27.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中,还包括将所述第一过滤单元310和所述第二过滤单元320连通的串联管路,以进行不同膜滤芯的混合测试。
28.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中,与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出口3131连接的所述第一回流支路511和与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出口3231连接的所述第三回流支路521相连通,以使得油液经由所述第一过滤单元310流入所述第二过滤单元320形成串联回路。
29.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中,还包括串联回流管路600,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上循环舱进油口3211与所述串联回流管路600连接,在所述串联回流管路600上设有串联回流管路转换阀601。
30.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中,在所述输油管路400上设有油泵输出阀401。
31.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中,所述膜滤芯为超滤等级多孔错流滤芯。
32.本技术的电厂用矿物涡轮机油原子分离膜滤芯性能测试系统具体操作流程为:
33.当单独采用第一过滤单元310测试原子分离膜滤芯时,在第一过滤单元310内装载待测滤芯,然后进行原油过滤测试,具体操作工艺如下:先在所述过渡储油箱100中装满原油,启动所述油泵200,原油由所述过渡储油箱100进入所述油泵200,开启所述输油管路400上的所述油泵输出阀401和所述第一输油支路410上的所述第一过滤单元输入阀411,原油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上循环舱进油口3111进入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上循环舱311,流经所述第一过滤单元滤芯舱312进入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下循环舱313,依次开启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回流管路510的第一回流支路511上的第一过滤单元输出阀5111和回流管路500上的回流管路转换阀501,油液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出口3131进入所述第一回流支路511,再通过所述回流管路转换阀501回流至所述过渡储油箱100中;在第一过滤单元310独立运行循环过滤过程中,原油经过所述第一过滤单元滤芯舱312进行滤芯错流过滤,过滤后的净油在所述第一过滤单元滤芯舱312聚集,当所述第一过滤单元滤芯舱312压力与所述第一回流支路511的压力都达到0.25mpa时,打开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净油输出阀5121,过滤后的净油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净油出口3121进入第二回流支路512,再回流至所述过渡储油箱100中;
34.当单独采用第二过滤单元320测试原子分离膜滤芯时,在第一过滤单元320内装载待测滤芯,然后进行原油过滤测试,具体操作工艺如下:先在所述过渡储油箱100中装满原油,启动所述油泵200,原油由所述过渡储油箱100进入所述油泵200,开启所述输油管路400
上的所述油泵输出阀401和所述第二输油支路420上的输油管路转换阀422和第二过滤单元输入阀421,原油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上循环舱进油口3211进入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上循环舱321,流经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滤芯舱322进入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下循环舱323,依次开启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回流管路520的第三回流支路521上的第二过滤单元输出阀5211和回流管路500上的回流管路转换阀501,油液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出口3231进入所述第三回流支路521,再通过所述回流管路转换阀501回流至所述过渡储油箱100中;在第二过滤单元320独立运行循环过滤过程中,原油经过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滤芯舱322进行滤芯错流过滤,过滤后的净油在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滤芯舱322聚集,当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滤芯舱322压力与所述第三回流支路521的压力都达到0.25mpa时,打开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净油输出阀5221,过滤后的净油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净油出口3221进入第四回流支路522,再回流至所述过渡储油箱100中;
35.当需要在第一过滤单元310和第二过滤单元320内同时分别测试两种不同滤芯的性能且需要保证两种滤芯在同一工况下测试时,分别在第一过滤单元310和第二过滤单元320内装载不同的待测滤芯,然后进行原油过滤测试,具体操作工艺如下:先在所述过渡储油箱100中装满原油,启动所述油泵200,原油由所述过渡储油箱100进入所述油泵200,开启所述输油管路400上的所述油泵输出阀401所述第一输油支路410上的所述第一过滤单元输入阀411、第二输油支路420上的输油管路转换阀422和第二过滤单元输入阀421,原油分流至所述第一过滤单元310和所述第二过滤单元320,分流至所述第一过滤单元310的原油通过第一过滤单元上循环舱进油口3111进入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上循环舱311,流经所述第一过滤单元滤芯舱312进入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下循环舱313,依次开启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回流管路510的第一回流支路511上的第一过滤单元输出阀5111和回流管路500上的回流管路转换阀501,油液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出口3131进入所述第一回流支路511,再通过所述回流管路转换阀501回流至所述过渡储油箱100中;分流至所述第二过滤单元320的原油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上循环舱进油口3211进入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上循环舱321,流经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滤芯舱322进入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下循环舱323,依次开启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回流管路520的第三回流支路521上的第二过滤单元输出阀5211和回流管路500上的回流管路转换阀501,油液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出口3231进入所述第三回流支路521,再通过所述回流管路转换阀501回流至所述过渡储油箱100中;在第一过滤单元310循环过滤过程中,原油经过所述第一过滤单元滤芯舱312进行滤芯错流过滤,过滤后的净油在所述第一过滤单元滤芯舱312聚集,当所述第一过滤单元滤芯舱312压力与所述第一回流支路511的压力都达到0.25mpa时,打开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净油输出阀5121,过滤后的净油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净油出口3121进入第二回流支路512,再回流至所述过渡储油箱100中;在第二过滤单元320循环过滤过程中,原油经过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滤芯舱322进行滤芯错流过滤,过滤后的净油在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滤芯舱322聚集,当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滤芯舱322压力与所述第三回流支路521的压力都达到0.25mpa时,打开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净油输出阀5221,过滤后的净油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净油出口3221进入第四回流支路522,再回流至所述过渡储油箱100中;
36.当需要采用两种不同的膜滤芯串联测试以比较不同滤芯的性能及使用效果时,可将第一过滤单元310和第二过滤单元320串联,并分别在第一过滤单元310和第二过滤单元
320内装载不同的待测滤芯,使得原油依次通过第一过滤单元310和第二过滤单元320,具体操作工艺如下:先在所述过渡储油箱100中装满原油,启动所述油泵200,原油由所述过渡储油箱100进入所述油泵200,开启所述输油管路400上的所述油泵输出阀401和所述第一输油支路410上的所述第一过滤单元输入阀411,原油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上循环舱进油口3111进入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上循环舱311,流经所述第一过滤单元滤芯舱312进入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下循环舱313,开启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回流管路510的第一回流支路511上的第一过滤单元输出阀5111和第二过滤单元回流管路520的第三回流支路521上的第二过滤单元输出阀5211,油液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出口3131进入第三回流支路521,再通过第二过滤单元下循环舱出口3231进入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下循环舱323,流经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滤芯舱322进入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上循环舱321,依次开启所述第二过滤单元输入阀421和串联回流管路600上的串联回流管路转换阀601,油液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上循环舱进油口3211流入串联回流管路600,再回流至所述过渡储油箱100中;在第一过滤单元310和第二过滤单元320循环过滤过程中,原油经过所述第一过滤单元滤芯舱312和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滤芯舱322进行滤芯错流过滤,过滤后的净油在所述第一过滤单元滤芯舱312和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滤芯舱322聚集,当所述第一过滤单元滤芯舱312和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滤芯舱322压力与所述第一回流支路511、第三回流支路521的压力都达到0.25mpa时,打开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净油输出阀5121,过滤后的净油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净油出口3121进入第二回流支路512,再回流至所述过渡储油箱100中,打开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净油输出阀5221,过滤后的净油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净油出口3221进入第四回流支路522,再回流至所述过渡储油箱100中。
37.本技术通过设置两个过滤单元,可实现在同一工况条件下进行膜滤芯的单独试验、混合试验和对比试验,在第一过滤单元310和第二过滤单元320中装入不同类别、不同材质、不同精度、不同气泡压力和不同制备工艺的膜滤芯,且两过滤单元可形成并联回路或串联回路,克服传统滤芯测试设备只能在一台机器上测试一种滤芯导致频繁更换不同规格滤芯效率低下、对比结果误差大的缺陷,本技术可实现在一台机器上同时测试两种不同的膜滤芯以进行直观的对比实验,以及分开单独测试不同膜滤芯,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且实验数据丰富而完备,能够有效测试膜滤芯的压力、效率、精度以及滤后净油品质等多项基础参数。
38.尽管已经出于说明性目的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的是:在不偏离如所附权利要求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