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电机无极调速电驱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10 19:13: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和车辆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电机无极调速电驱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2.驱动桥作为一种常见的传动机构,广泛应用于机械及车辆的传动领域。为适应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由驱动电机驱动的电驱动桥,市面上的电驱动桥多为单档电驱动桥,低速时效率低能耗较高,无法满足比较复杂的使用要求,虽然市面上也有两档电驱动桥,但其结构复杂,没有摆脱锥齿轮主减速器的结构限制,内置结构不够紧凑,因此体积往往较大,不易安装布置。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并由双电机驱动实现无机调速的双电机无极调速电驱动变速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双电机无极调速电驱动变速器,包括:
6.第一驱动电机;
7.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同轴设置;
8.第一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之间,且所述第一行星排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连接;
9.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二行星排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排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之间,所述第二行星排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和所述第一行星排连接;
10.减速齿轮组,所述减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行星排连接。
11.进一步地,还包括差速器和差速锁,所述差速器与所述减速齿轮组传动连接,所述差速器用于对左、右输出半轴提供动力传输,所述差速锁连接于所述差速器一侧,所述差速锁用于锁定左、右输出半轴在相同转速。
12.进一步地,所述差速锁采用湿式离合器差速锁或端面差速锁中的一种。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组、第一框架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一齿圈与第一行星轮组啮合连接,所述第一框架通过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一侧,所述第一框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行星轮组,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轮组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组、第二框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二齿圈与第二行星轮组啮合连接,所述第二框架通过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一侧,所述第二框架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行星轮组,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二行星轮组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一侧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另一
侧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齿圈连接,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减速齿轮组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减速齿轮组包括一轴主动齿轮和二轴从动齿轮,所述一轴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框架连接,所述一轴主动齿轮和二轴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二轴从动齿轮与所述差速器传动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双电机无极调速电驱动变速器两个驱动电机分别设置在一轴的两侧,使得电驱动桥在二轴的轴向空间得到减小,结构更加紧凑,节省了电驱动桥整体的轴向布置空间,使该电驱桥在独立悬挂和车辆上总体布置更方便;同时摆脱了锥齿轮主减速器的结构限制,两个驱动电机的转速通过行星排耦合而实现输出转速无极调速,双电机力矩单独控制的模式实现车辆输出扭矩可控的需求。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电机无极调速电驱动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图中:
20.600-双电机无极调速电驱动变速器、601-第一驱动电机、602-第二驱动电机、603-第一行星排、604-第二行星排、605-减速齿轮组、606-第一太阳轮、607-第一行星轮组、608-第一框架、609-第一齿圈、610-第二太阳轮、611-第二行星轮组、612-第二框架、613-第二齿圈、614-一轴主动齿轮、615-二轴从动齿轮、616-差速器、617-左输出半轴、618-右输出半轴、619-差速锁。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
23.结合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电机无极调速电驱动变速器600,包括第一驱动电机601、第二驱动电机602、第一行星排603、第二行星排604和减速齿轮组605,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01和第二驱动电机602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行星排603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01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02之间,且所述第一行星排603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01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02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604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排603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02之间,所述第二行星排604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02输出轴和所述第一行星排603连接;所述减速齿轮组605与所述第二行星排604连接。
24.第一行星排603、第二行星排604和减速齿轮组均设置在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之间,两个行星排可以由两个驱动电机分别输入动力。
25.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利用同轴布置的形式,使得电驱动桥的二轴两端轴向空间缩小,左输出半轴617和右输出半轴618之间的距离缩短,有利于在具有独立悬挂的车辆上电驱动桥的布置;同时左输出半轴617与右输出半轴618反向设置且两半轴的中心位
于同一条直线上。
26.进一步地,还包括差速器616和差速锁619,所述差速器616与所述减速齿轮组605传动连接,所述差速器616用于对左输出半轴617、右输出半轴618提供动力传输,所述差速锁619连接于所述差速器616一侧,所述差速锁619用于锁定左输出半轴617和右输出半轴618在相同转速;本实施中所述差速锁连接于所述差速器左侧,在工作时,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经过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和减速齿轮组的作用后进入差速器616,差速器616通过一个十字轴锥齿轮结构实现,该差速器可以实现左右车轮之间的1:1扭矩输出,满足车辆在通过不同路面左右两个车轮力矩输出一致的需求,通过差速锁619可以将差速器闭锁,满足车辆在困难路面的脱困需求。
27.所述差速锁619采用湿式离合器差速锁或端面差速锁中的一种,本实施选择湿式离合器差速锁。
28.所述第一行星排603包括第一太阳轮606、第一行星轮组607、第一框架608和第一齿圈609,所述第一齿圈609与第一行星轮组607啮合连接,所述第一框架608通过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一行星轮组607一侧,所述第一框架608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行星轮组607,所述第一太阳轮606与所述第一行星轮组607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圈609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0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606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02的输出轴连接。
29.所述第二行星排604包括第二太阳轮610、第二行星轮组611、第二框架612和第二齿圈613,所述第二齿圈613与第二行星轮组611啮合连接,所述第二框架612通过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二行星轮组611一侧,所述第二框架612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行星轮组611,所述第二太阳轮610与所述第二行星轮组611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610一侧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02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610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太阳轮606连接,所述第一框架608和所述第二齿圈613连接,所述第二框架612与所述减速齿轮组605传动连接。
30.所述减速齿轮组605包括一轴主动齿轮614和二轴从动齿轮615,所述一轴主动齿轮614和所述第二框架612连接,所述一轴主动齿轮614和二轴从动齿轮615啮合连接,所述二轴从动齿轮615与所述差速器616传动连接;通过将一轴主动齿轮与第二框架连接,第二框架转动时将动力传递至一轴主动齿轮,再由一轴主动齿轮传递至与之啮合的二轴从动齿轮进而传递至差速器上,差速器连接左输出半轴和右输出半轴,左侧输出半轴的另一端通过差速锁与差速器连接,差速锁将左、右输出半轴锁定在相同的转速上。
3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双电机无极调速电驱动变速器正常工作时,分为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二驱动电机驱动和两个电机同时驱动三种工况;当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时,其输出轴将动力传递至第一齿圈,第一齿圈将动力传递至与之啮合的第一行星轮组,第一行星轮组的旋转将动力传递至第一太阳轮和第一框架,第一框架将动力传递至第二齿圈,第二齿圈带动第二行星轮组和第二框架转动将动力传递至第二框架,第二框架在减速齿轮组的减速作用下将动力传输至差速器并通过差速锁将左输出半轴和右输出半轴锁定在相同转速;当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时,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将动力传递至第二太阳轮,第二太阳轮将动力传输至与其啮合的第二行星轮组,第二行星轮组带动第二框架在第二齿圈内旋转,第二框架转动时在减速齿轮组的减速作用下将动力传输至差速器并通过差速锁将左输出半轴和右输出半轴锁定在相同转速;当两个电机同时驱动时,两个电机的转速通过两个行星轮组的耦合汇流作用实现输出转速无极调速。
3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双电机无极调速电驱动变速器将两个驱动电机分别设置在一轴的两侧,使得电驱动桥在二轴的轴向空间得到减小,结构更加紧凑,节省了电驱动桥整体的轴向布置空间,使该电驱桥在独立悬挂和车辆上总体布置更方便;同时摆脱了锥齿轮主减速器的结构限制,两个驱动电机的转速通过行星排耦合而实现输出转速无极调速,双电机力矩单独控制的模式实现车辆输出扭矩可控的需求。
33.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