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前机舱框架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2022-06-07 21:54: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机舱框架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2.前机舱作为汽车的一部分,前机舱的结构对汽车正碰试验及偏置碰撞试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目前,传统前机舱结构将前机舱封板、前机舱侧加强板、前轮罩前段、前大灯上横梁等单薄的片体连接构成多边型框架,强度较弱,影响整车的碰撞性能和nvh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机舱框架结构及汽车,提升前机舱结构的强度,保证碰撞性能和nvh性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前机舱框架结构,包括截面均呈n形,并相互连接后形成y形框架的后侧围前连接板、前大灯支架和发动机舱上边梁,所述发动机舱上边梁的一端还与发动机舱上连接板形成框架结构,通过发动机舱上连接板与发动机机舱纵梁连接,所述后侧围前连接板、前大灯支架和发动机舱上边梁均由其内板焊接于外板内侧形成双层腔体结构。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后侧围前连接板、前大灯支架和发动机舱上边梁设置成截面为n形的腔体结构,提升零件的强度和刚度,并将其相互焊接后形成y形框架,提升框架的强度和刚度;并设置发动机舱上连接板,通过发动机舱上连接板将发动机舱上边梁与发动机机舱纵梁连接,提升连接的强度和刚度,提升前机舱框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从而保证碰撞性能和nvh性能;再通过将后侧围前连接板、前大灯支架和发动机舱上边梁均设置为由其内板焊接于外板内侧形成的双层腔体结构,进一步提升上述部件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提升前机舱框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一步保证碰撞性能和nvh性能。
8.优选的,所述发动机舱上连接板整体呈梯形盒体,所述发动机舱上连接板与发动机机舱纵梁连接处的一侧设置有敞口。
9.通过将发动机舱上连接板设置为盒体结构提升其强度和刚度,进而提升连接的强度和刚度,并将一侧设置为敞口便于与发动机机舱纵梁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发动机舱上连接板的敞口四壁形成有翻折部,通过所述翻折部与发动机机舱纵梁焊接。
11.通过设置翻折部,通过翻折部与发动机机舱纵梁焊接,可提升连接的强度和刚度。
12.优选的,所述前大灯支架的一端与散热器框架横梁焊接,使前大灯支架、散热器框架横梁和发动机舱上边梁形成三角形。
13.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好的特性将前大灯支架、散热器框架横梁和发动机舱上边梁形成三角形,可提升框架结构的稳定性,保证框架结构的碰撞性能和nvh性能。
14.优选的,所述后侧围前连接板的一端与前大灯支架焊接,另一端与侧围焊接。
15.优选的,所述后侧围前连接板腔体的侧壁端部与下方的前轮罩总成焊接。
16.通过将后侧围前连接板的腔体侧壁与前轮罩总成焊接形成封闭的腔体结构,提升后侧围前连接板的强度和刚度。
17.优选的,所述发动机舱上连接板上形成有由其本体凹凸变形形成的加强部。
18.通过在发动机舱上连接板上设置加强部,提升发动机舱上连接板的刚度和强度。
19.优选的,所述加强部设置有数个,并为相互平行的长方形。
20.优选的,所述发动机舱上连接板上形成有减重孔。
21.通过在发动机舱上连接板上设置减重孔,在满足其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
2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前机舱框架结构。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后侧围前连接板、前大灯支架和发动机舱上边梁设置为截面为n形的腔体结构,提升零件的强度和刚度,并将其相互焊接后形成y形框架,提升框架的强度和刚度;并设置发动机舱上连接板,通过连接板将发动机舱上边梁与发动机机舱纵梁连接,提升连接的强度和刚度,提升前机舱框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从而保证碰撞性能和nvh性能;再通过将后侧围前连接板、前大灯支架和发动机舱上边梁均设置为由其内板焊接于外板内侧形成的双层腔体结构,进一步提升上述部件的强度和刚度,从而进一步保证碰撞性能和nvh性能。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周边部件连接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27.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后侧围前连接板1、前大灯支架2、发动机舱上连接板3、加强部31、减重孔32、翻折部33、发动机舱上边梁4、侧围5、发动机机舱纵梁6、散热器框架横梁7、前轮罩总成8。
28.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2,一种前机舱框架结构,包括截面均呈n形,并相互连接后形成y形框架的后侧围前连接板1、前大灯支架2和发动机舱上边梁4,所述发动机舱上边梁4的一端还与发动机舱上连接板3形成框架结构,通过发动机舱上连接板3与发动机机舱纵梁6连接,所述后侧围前连接板1、前大灯支架2和发动机舱上边梁4均由其内板焊接于外板内侧形成双层腔体结构。
29.其中,参见图1,所述发动机舱上连接板3整体呈梯形盒体,所述发动机舱上连接板3与发动机机舱纵梁6连接处的一侧设置有敞口。
30.参见图1和图2,所述发动机舱上连接板3的敞口四壁形成有翻折部33,通过所述翻折部33与发动机机舱纵梁6焊接。
31.参见图2,所述前大灯支架2的一端与散热器框架横梁7焊接,使前大灯支架2、散热
器框架横梁7和发动机舱上边梁4形成三角形。
32.参见图1和图2,所述后侧围前连接板1的一端与前大灯支架2焊接,另一端与侧围5焊接。
33.参见图2,所述后侧围前连接板1腔体的侧壁端部与下方的前轮罩总成8焊接。
34.参见图1,所述发动机舱上连接板3上形成有由其本体凹凸变形形成的加强部31。所述加强部31设置有数个,并为相互平行的长方形。所述发动机舱上连接板3上形成有减重孔32。
35.实施例2,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前机舱框架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该汽车可包括燃油汽车、电动汽车等。具体的,可为两厢轿车、三厢轿车、皮卡车、suv、mpv、面包车或越野车等。
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前机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均呈n形,并相互连接后形成y形框架的后侧围前连接板(1)、前大灯支架(2)和发动机舱上边梁(4),所述发动机舱上边梁(4)的一端还与发动机舱上连接板(3)形成框架结构,通过发动机舱上连接板(3)与发动机机舱纵梁(6)连接,所述后侧围前连接板(1)、前大灯支架(2)和发动机舱上边梁(4)均由其内板焊接于外板内侧形成双层腔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舱上连接板(3)整体呈梯形盒体,所述发动机舱上连接板(3)与发动机机舱纵梁(6)连接处的一侧设置有敞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机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舱上连接板(3)的敞口四壁形成有翻折部(33),通过所述翻折部(33)与发动机机舱纵梁(6)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大灯支架(2)的一端与散热器框架横梁(7)焊接,使前大灯支架(2)、散热器框架横梁(7)和发动机舱上边梁(4)形成三角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机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围前连接板(1)的一端与前大灯支架(2)焊接,另一端与侧围(5)焊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围前连接板(1)腔体的侧壁端部与下方的前轮罩总成(8)焊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舱上连接板(3)上形成有由其本体凹凸变形形成的加强部(3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机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31)设置有数个,并为相互平行的长方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舱上连接板(3)上形成有减重孔(32)。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前机舱框架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机舱框架结构及汽车,前机舱框架结构包括截面均呈n形,并相互连接后形成Y形框架的后侧围前连接板、前大灯支架和发动机舱上边梁,所述发动机舱上边梁的一端还与发动机舱上连接板形成框架结构,通过发动机舱上连接板与发动机机舱纵梁连接,所述后侧围前连接板、前大灯支架和发动机舱上边梁均由其内板焊接于外板内侧形成双层腔体结构。汽车包括前述前机舱框架结构。通过将后侧围前连接板、前大灯支架和发动机舱上边梁设置为截面为n形的双层腔体结构,提升上述部件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提升前机舱框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保证碰撞性能和NVH性能,汽车质量好。汽车质量好。汽车质量好。


技术研发人员:胡欢 狄武飞 张明星 禹贵春 彭启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25
技术公布日:2022/6/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