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折叠铰链结构及折叠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19:43: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铰链结构及折叠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柔性折叠屏技术日趋成熟,柔性折叠终端产品已经成为一大趋势,折叠终端产品(如折叠手机、折叠平板、折叠电脑等电子设备)需要满足较高的可靠性,较好的操作体验及外观。
3.折叠铰链结构是实现折叠终端的核心机构,但目前的折叠铰链结构设计存在打开时手感不佳,无法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的问题,因此通常会增加阻尼机构,以实现阻尼手感。但是,不同的阻尼机构的效果相差很多,目前如何设计阻尼机构以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阻尼效果的折叠铰链结构。
5.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如上所述的折叠铰链结构的折叠终端设备。
6.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折叠铰链结构,包括基座组件、连接板组件、连接摆杆组件及阻尼组件,连接板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布于所述基座组件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基座组件转动连接,以相对所述基座组件展开或折叠;连接摆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摆杆和第二连接摆杆,分布于所述基座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摆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座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摆杆与所述第一端相背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摆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座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摆杆与所述第一端相背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滑动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板组件与所述连接摆杆组件与所述基座组件转动连接所绕轴线不同且均平行于所述基座组件的长度方向;阻尼组件,包括第一阻尼组、第二阻尼组和弹性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阻尼组,包括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相对设置的第三凸轮;所述第二阻尼组,包括第二凸轮、与所述第二凸轮相对设置的第四凸轮;沿所述基座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摆杆的第一端固定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摆杆同步转动的所述第一凸轮,所述第二连接摆杆的第一端固定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摆杆同步转动的所述第二凸轮,且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位于所述连接摆杆组件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三凸轮上相对的一面分别设置有啮合的凸起和缺口;所述第二凸轮和所述第四凸轮上相对的一面分别设置有啮合的凸起和缺口;所述弹性驱动组件用于提供弹性驱动力以使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三凸轮,以及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第四凸轮可沿所述基座组件的长度方向相互靠近。
7.通过设置相对的第一凸轮与第三凸轮,第二凸轮与第四凸轮,并通过弹性驱动组件提供弹性驱动力使其相互靠近,能够在主动打开时给用户带来阻尼效果,提升用户的体验。
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驱动组件包括抵持板、第一凸轮轴、第一弹
性件、第二凸轮轴及第二弹性件;所述抵持板位于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背离所述第三凸轮和所述第四凸轮的一侧;所述第一凸轮轴的一端与所述抵持板连接,所述第一凸轮轴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一凸轮的轴心并与所述第三凸轮的轴心连接;所述第二凸轮轴的一端与所述抵持板连接,所述第二凸轮轴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二凸轮的轴心并与所述第四凸轮的轴心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轮背离所述第三凸轮的一面以及所述抵持板弹性抵持;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凸轮背离所述第四凸轮的一面以及所述抵持板弹性抵持。通过设置穿设第一凸轮并与第三凸轮连接的第一凸轮轴,及穿设第二凸轮并与第四凸轮连接的第二凸轮轴,并设置弹性件,使第一凸轮与第三凸轮相互靠近,使第二凸轮与第四凸轮相互靠近来带来阻尼效果。
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凸轮相对设置的第五凸轮及与所述第二凸轮相对设置的第六凸轮,所述第三凸轮套设于所述第五凸轮外,所述第四凸轮套设于所述第六凸轮外,所述第五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相对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轮啮合的凸起和缺口,所述第六凸轮与所述第二凸轮相对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轮啮合的凸起和缺口;所述折叠铰链结构还包括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容纳于所述基座组件内,所述第三凸轮和所述第五凸轮背离所述第一凸轮的一面、所述第四凸轮和所述第六凸轮背离所述第二凸轮的一面分别与所述切换组件连接;所述切换组件用于切换所述第三凸轮或所述第五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的抵接,以及切换所述第四凸轮或所述第六凸轮与所述第二凸轮的抵接。通过设置切换组件及第五凸轮、第六凸轮,可实现切换手动及自动两种打开方式。
1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组件包括支架、驱动器及卡扣,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五凸轮和所述第六凸轮背离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的一侧,且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五凸轮和所述第六凸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器设于所述支架内,所述卡扣位于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第五凸轮和第六凸轮之间,且与所述驱动器连接;
11.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卡扣抵持所述第三凸轮及所述第四凸轮,以使所述第三凸轮及所述第四凸轮相对所述支架固定,且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三凸轮抵接,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第四凸轮抵接。通过驱动器控制卡扣将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固定或释放,可在手动及自动之间进行切换。
1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凸轮及所述第四凸轮相对的侧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扣穿设于所述支架并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卡扣伸入所述卡槽,以使所述第三凸轮及所述第四凸轮相对所述支架固定。在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上设置卡槽,并控制卡扣伸入卡槽中,可使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相对固定,从而实现手动打开。
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三弹性件,所述卡扣包括一主体部及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相对两侧的连接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穿设所述支架,两个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三弹性件与所述驱动器连接。第三弹性件的设置,可使驱动器驱动卡扣更平稳,使得打开更稳定。
1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连接摆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一销轴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第二连接摆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销轴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滑槽中。通过滑槽的设置,可带动连接摆杆平稳的在连接板上滑动,从而平稳的打开。
1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连接板相对折叠时,所述第一连接摆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滑槽靠近所述基座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摆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滑槽靠近所述基座组件的一侧;当所述连接板相对展开时,所述第一连接摆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所述基座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摆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滑槽远离所述基座组件的一侧。
1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铰链结构还包括同步组件,所述同步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及双数个同步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设于所述第一凸轮背离所述第三凸轮的一面上且套设于所述第一凸轮轴上,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设于所述第二凸轮背离所述第四凸轮的一面上且套设于所述第二凸轮轴上,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之间设置所述同步齿轮,相邻的所述第一驱动齿轮、所述同步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相互啮合。同步组件的设置,可使两侧的开启得到同步,从而提高用户的感受。
1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组件包括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所述连接摆杆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之间,且所述连接摆杆组件与所述连接板组件在展开时形成一平面;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子连接板和第三子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二子连接板和第四子连接板,所述第一子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子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子连接板和所述第四子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二基座转动连接。通过将连接摆杆组件设于两个基座之间,可使开启更稳定。
1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座包括第三滑槽及第四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设置有第一圆弧滑道,所述第四滑槽内设置有第二圆弧滑道;所述第一子连接板上形成有第一圆弧臂,所述第二子连接板上形成有第二圆弧臂,所述第一圆弧臂收容在所述第三滑槽内且能够沿所述第一圆弧滑道滑动,所述第二圆弧臂收容在所述第四滑槽内且能够沿所述第二圆弧滑道滑动。设置滑道及圆弧臂,可使连接板更稳定的转动。
1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基座包括第五滑槽及第六滑槽,所述第五滑槽内设置有第三圆弧滑道,所述第六滑槽内设置有第四圆弧滑道,所述第三子连接板上形成有第三圆弧臂,所述第四子连接板上形成有第四圆弧臂;所述第三圆弧臂收容在所述第五滑槽内且能够沿所述第三圆弧滑道滑动,所述第四圆弧臂收容在所述第六滑槽内且能够沿所述第四圆弧滑道滑动。设置滑道及圆弧臂,可使连接板更稳定的转动。
20.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折叠终端设备,包括柔性屏、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折叠铰链结构,所述折叠铰链结构为第一方面及任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折叠铰链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柔性屏覆盖于所述第一壳体、折叠铰链机构及第二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一壳体以及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折叠铰链结构能够在主动打开时给用户带来阻尼效果,提升用户的体验。
2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终端设备还包括一背板,所述背板固定在所述折叠铰链结构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设置背板可保护折叠铰链结构并美化所述折叠终端设备的外观。
2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驱动器收到开启信号时,所述驱动器切换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三凸轮抵持及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第四凸轮的抵接,为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五凸轮的抵接及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第六凸轮的抵接,以使所述折叠铰链结构自
动打开。通过设置开启信号,可控制驱动器进行手动及自动的切换。
2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终端设备上还设置有按键,所述按键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或信号连接,以向所述驱动器发射开启信号。通过按键的设置,可进行不同开启形式的设置,提升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折叠终端设备处于完全打开时的示意图。
25.图2为图1所示的折叠终端设备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示意图。
26.图3为图1所示的折叠终端设备中的折叠铰链架构(打开角度为180
°
)的示意图。
27.图4为图3所示的折叠铰链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28.图5为图3所示的折叠铰链结构中一边的示意图。
29.图6为图5所示的第一子连接板及第二子连接板的示意图。
30.图7为图5所示的连接摆杆组件的示意图。
31.图8为图5所示的第一基座的示意图。
32.图9为沿图5所示的ix-ix的剖视图。
33.图10为图3所示的切换组件的示意图。
34.图11为图5所示的第三凸轮的示意图。
35.图12为图3所示的第三子连接板、第四子连接板及第二基座的连接示意图。
36.图13为图12所示的第二基座的示意图。
37.图14为图3所示的折叠铰链结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示意图。
38.图15为图3所示的折叠铰链结构的第一凸轮在自动打开过程中的运动曲线图。
39.图16为图3所示的折叠铰链结构的第一凸轮在手动打开过程中的运动曲线图。
4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41.42.[0043][004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为能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1-16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提供的折叠铰链结构及折叠终端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作出如下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
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6]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0047]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48]
请参阅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终端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折叠终端设备1000为折叠手机、折叠平板、折叠电脑、折叠笔记本、搭载有柔性折叠显示屏的终端等中的至少一种。在本技术中,所述折叠终端设备1000为折叠手机且其折叠方式为内折叠。折叠终端设备1000包括折叠铰链结构100、第一壳体200、第二壳体300和柔性屏(图中未示出),折叠终端设备1000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以使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通过折叠铰链结构100相对转动或背向转动,实现在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柔性屏设于第一壳体200、折叠铰链结构100和第二壳体300上。柔性屏能够用于显示信息并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柔性屏可采用点胶等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可以分别形成安装空间,以用于安装折叠终端设备1000的电路板、电池、受话器、扬声器、摄像头等电子元器件。其中,电路板可以集成折叠终端设备1000的主控制器、存储单元、天线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等电子元器件,电池则可以为柔性屏、电路板、受话器、扬声器、摄像头等电子元器件供电。
[0049]
当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相向转动至相互层叠时(层叠指侧部可以无间隙贴合,或者间隔相对),折叠终端设备1000处于折叠状态。反之,当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由相互层叠状态起,背向转动直至极限位置(即无法继续背向转动时,此时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展平)时,折叠终端设备1000处于展平状态。折叠终端设备1000在完全展平时,柔性屏被展平,此时折叠终端设备1000具有大屏显示的效果。在折叠状态时,第一壳体200叠设于第二壳体300,且柔性屏夹设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之间。
[0050]
请再次参阅图1,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终端设备1000的一侧边上还设置有一按键400,所述按键400与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的驱动器52(见下文)电连接或信号连接。当单击或双击或长按或触摸所述按键400时,所述按键400向所述驱动器52发射开启信号,所述驱动器52收到开启信号,切换为自动打开模式,以使所述折叠终端设备1000自动打开。
[0051]
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键400还可以同时具有指纹解锁功能,单击或双击或长按或触摸所述按键400,可以一步实现所述折叠终端设备1000的自动打开和解锁。
[0052]
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200或所述第二壳体300上还设置有一外露的显示屏(图未示,且可为上述柔性屏),所述显示屏上具有一解锁软件(图未示)。当滑动所述解锁软件时,所述折叠终端设备1000自动打开。
[0053]
其中,所述折叠终端设备1000可以打开0
°‑
180
°
。即,所述折叠终端设备1000可以展平或完全闭合。优选地,所述折叠终端设备1000可以打开30
°
,70
°
,150
°
及180
°
。当所述折叠终端设备1000打开70
°‑
150
°
时,所述折叠终端设备1000可以在所需要的角度自由停止。
当然,所述折叠终端设备1000在0
°‑
180
°
中的任意一个角度均可以自由停止。
[0054]
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终端设备1000还包括一背板(图未示),所述背板固定在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的外侧。所述背板用于保护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并美化所述折叠终端设备1000的外观。
[0055]
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手动打开和折叠过程中具有阻尼手感的折叠终端设备1000,还进一步提供了闭合状态下的自动打开至展平状态的功能,上述功能主要通过折叠终端设备1000的折叠铰链结构100实现。为了方便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0056]
具体地,请参阅图3-5,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包括基座组件10、连接板组件20、连接摆杆组件30、阻尼组件40及切换组件50。所述连接板组件20转动设于所述基座组件10上。所述连接摆杆组件30转动设于所述基座组件10上,且与所述连接板组件20滑动连接。所述阻尼组件40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摆杆组件30进行转动,并提供阻尼手感。所述切换组件50用于切换所述阻尼组件40的工作模式。
[0057]
所述连接板组件20包括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布于所述基座组件10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基座组件10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摆杆组件30包括第一连接摆杆31和第二连接摆杆32。所述第一连接摆杆31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座组件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摆杆31与所述第一端相背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摆杆32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座组件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摆杆32与所述第一端相背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滑动连接。阻尼组件40包括第一阻尼组41、第二阻尼组42和弹性驱动组件43。所述第一阻尼组41包括啮合的第一凸轮411及与所述第一凸轮411相对设置的第三凸轮4121。所述第二阻尼组42包括啮合的第二凸轮421及与所述第二凸轮421相对设置的第四凸轮4221。其中,所述第一凸轮411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摆杆31上,第二凸轮421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摆杆32上。所述弹性驱动组件43用于驱动第一阻尼组41和第二阻尼组42配合作用以展开或折叠所述。
[0058]
参阅图5,所述基座组件10包括第一基座11。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子连接板21,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二子连接板22。所述第一子连接板21及第二子连接板22分布于所述第一基座11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基座11转动连接,以相对所述第一基座11展开或折叠所述第一连接板及所述第二连接板。
[0059]
请参阅图4,所述第一子连接板21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一凸块211及一自所述第一子连接板21的一侧边向所述第一子连接板21内部凹陷形成的第一避让槽212。所述第二子连接板22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二凸块221及一自所述第二子连接板22的一侧边向所述第二子连接板22内部凹陷形成的第二避让槽222。所述第一凸块211收容在所述第二避让槽222内,所述第二凸块221收容在所述第一避让槽212内。当所述第一子连接板21及所述第二子连接板22打开或折叠时,所述第一凸块211能够在所述第二避让槽222内转动,所述第二凸块221能够在所述第一避让槽212内转动。
[0060]
所述连接摆杆组件30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子连接板21及所述第二子连接板22打开或折叠。其中,请结合图1及图5,所述第一子连接板21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200上,所述第二子连接板22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300上。
[0061]
请同时参阅图7,所述第一连接摆杆31和第二连接摆杆32分布于所述第一基座11
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摆杆3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摆杆31与所述第一端相背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子连接板2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摆杆3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摆杆32与所述第一端相背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子连接板22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摆杆31和第二连接摆杆32相对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子连接板21与所述第二子连接板22打开或折叠。
[0062]
所述第一子连接板21及第二子连接板22与所述第一连接摆杆31和第二连接摆杆32与所述第一基座11转动连接所绕轴线均不同,且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
[0063]
请参阅图6,所述第一子连接板21的一端还形成有一第一固定块213,所述第一固定块213上形成有一长条形的第一滑槽214。所述第二子连接板22的一端还形成有一第二固定块223,所述第二固定块223上形成有一长条形的第二滑槽224。所述第一连接摆杆31的第二端形成有一第三凸块311。所述第二连接摆杆32的第二端形成有一第四凸块321。所述第三凸块311通过第一销轴312(参阅图5)与所述第一固定块213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凸块321通过第二销轴322(参阅图5)与所述第二固定块22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销轴312收容在所述第一滑槽214内且能够在所述第一滑槽214内滑动。所述第二销轴322收容在所述第二滑槽224内且能够在所述第二滑槽224内滑动。第一销轴312和第二销轴322的一端还形成有一止位簧片33,所述止位簧片33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固定块213和第二固定块223相对于第三凸块311和第四凸块321的位置。
[0064]
当所述第一子连接板21和第二子连接板22相对折叠时(参阅图14),所述第一连接摆杆31的第二端上的第三凸块311位于所述第一滑槽214靠近所述第一基座11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摆杆32的第二端上的第四凸块321位于所述第二滑槽224靠近所述第一基座11的一侧;当所述第一子连接板21和第二子连接板22相对展开时(参阅图5),所述第一连接摆杆31的第二端上的第三凸块311位于所述第一滑槽214远离所述第一基座11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摆杆32的第二端上的第四凸块321位于所述第二滑槽224远离所述第一基座11的一侧。
[0065]
具体地,请参阅图5、图6及图8,所述第一基座11包括一第三滑槽111及一第四滑槽112。所述第一子连接板21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块213的一端还设置有一第一圆弧臂215,部分所述第一圆弧臂215凸出于所述第一子连接板21并与所述第二子连接板22接触。所述第二子连接板22的远离所述第二固定块223的一端还设置有一第二圆弧臂225,部分所述第二圆弧臂225凸出于所述第二子连接板22并与所述第一子连接板21接触。所述第一圆弧臂215收容在所述第三滑槽111内,所述第二圆弧臂225收容在所述第四滑槽112内。所述第一基座11与所述第一子连接板21和第二子连接板22通过所述第三滑槽111、所述第四滑槽112、所述第一圆弧臂215及所述第二圆弧臂225转动且滑动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圆弧臂215及所述第二圆弧臂225均呈圆弧状。
[0066]
其中,所述第三滑槽111内设置有一第一圆弧滑道1111,所述第四滑槽112内设置有一第二圆弧滑道1121。所述第一圆弧臂215能够沿所述第一圆弧滑道1111滑动。所述第二圆弧臂225能够沿所述第二圆弧滑道1121滑动。当所述连接摆杆组件30带动所述第一子连接板21及所述第二子连接板22打开或折叠时,所述第一圆弧臂215及所述第二圆弧臂225分别沿所述第一圆弧滑道1111及所述第二圆弧滑道1121滑动。
[0067]
所述阻尼组件40用于为所述连接摆杆组件30的打开或折叠提供阻尼力。请参阅图3及图5,所述阻尼组件40包括第一阻尼组41、第二阻尼组42和弹性驱动组件43。所述第一阻
尼组41包括第一凸轮411、与所述第一凸轮411相对设置的第一凸轮组412。所述第二阻尼组42包括第二凸轮421、与所述第二凸轮421相对设置的第二凸轮组422。所述第一凸轮411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摆杆31沿所述第一基座11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凸轮411与所述第一连接摆杆31的转轴重合。所述第二凸轮421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摆杆32沿所述第一基座11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二凸轮421与所述第二连接摆杆32的转轴重合。所述第一凸轮411和所述第二凸轮42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摆杆31与所述第二连接摆杆32的同一侧。
[0068]
请参阅图5及图10,所述第一凸轮411和所述第一凸轮组412上相对的一面分别设置有啮合的凸起和缺口;所述第二凸轮421和所述第二凸轮组422上相对的一面分别设置有啮合的凸起和缺口;所述弹性驱动组件43用于提供弹性驱动力以使所述第一凸轮411与所述第一凸轮组412,以及所述第二凸轮421与所述第二凸轮组422可沿所述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相互靠近,从而使所述第一凸轮411与所述第二凸轮421沿第一凸轮组412与第二凸轮组422上的凸起和缺口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摆杆31与所述第二连接摆杆3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子连接板21及第二子连接板22转动,进而将第一壳体200及第二壳体300相对打开。
[0069]
具体地,请再次参阅图5及8,所述第一基座11还包括一阻尼收容槽113。所述弹性驱动组件43收容于所述阻尼收容槽113中。所述弹性驱动组件43包括抵持板431、第一凸轮轴432、第一弹性件433、第二凸轮轴434及第二弹性件435。所述抵持板431收容于所述阻尼收容槽113中且位于所述第一凸轮411和所述第二凸轮421背离所述第一凸轮组412和所述第二凸轮组422的一侧。所述第一凸轮轴432的一端与所述抵持板431连接,所述第一凸轮轴432的另一端自所述阻尼收容槽113的内壁贯穿所述第一基座11、穿设所述第一凸轮411的轴心并与所述第一凸轮组412的轴心连接。所述第二凸轮轴434的一端与所述抵持板431连接,所述第二凸轮轴434的另一端自所述阻尼收容槽113的内壁贯穿所述第一基座11、穿设所述第二凸轮421的轴心并与所述第二凸轮组422的轴心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433及所述第二弹性件435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凸轮轴432和所述第二凸轮轴434上。所述第一弹性件4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轮411背离所述第一凸轮组412的一面以及所述抵持板431弹性抵持。所述第二弹性件43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凸轮421背离所述第二凸轮组422的一面以及所述抵持板431弹性抵持。具体地,所述第一凸轮轴432及第二凸轮轴434穿过两个所述第一轴孔1141(见下文)及第二轴孔1142(见下文)伸出所述第一基座11外,并与设置所述第一凸轮组412及所述第二凸轮组422的支架51(见下文)连接。
[0070]
当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的展开角度由180
°‑0°
时,所述第一凸轮轴432及第二凸轮轴434被抵持的第一凸轮411与所述第一凸轮组412、第二凸轮421与所述第二凸轮组422带动,向远离阻尼收容槽113的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抵持板431将所述第一弹性件433及第二弹性件435压缩储能。当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的展开角度由0
°‑
180
°
时,所述第一弹性件433及第二弹性件435释放弹性力逐渐恢复至初始状态,将所述抵持板431、第一凸轮轴432及第二凸轮轴434向相反方向推抵,使所述第一凸轮组412及所述第二凸轮组422被带动,朝向所述第一凸轮411与第二凸轮421抵持,带动所述第一凸轮411与第二凸轮421旋转,以使得连接摆杆组件30带动连接板组件20转动,将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打开。
[007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件433及第二弹性件435为蓄能弹簧。
[0072]
请参阅图3及图10,所述第一凸轮组412包括第三凸轮4121及第五凸轮4122。所述
第二凸轮组422包括第四凸轮4221及第六凸轮4222。所述第三凸轮4121套设于所述第五凸轮4122外。所述第四凸轮4221套设于所述第六凸轮4222外。所述第三凸轮4121及第四凸轮4221为手动凸轮,所述第五凸轮4122及第六凸轮4222为自动凸轮。所述第一凸轮组412背离所述第一凸轮411的一面、所述第二凸轮组422背离所述第二凸轮421的一面分别与所述切换组件50连接。所述切换组件50用于切换所述第三凸轮4121或所述第五凸轮4122与所述第一凸轮411的抵接,以及切换所述第四凸轮4221或所述第六凸轮4222与所述第二凸轮421的抵接,以切换手动及自动打开两种模式。
[0073]
具体地,所述第一凸轮411与所述第一凸轮组412相对的一面上的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凸起及缺口,所述第三凸轮4121与所述第一凸轮411相对的一面上的凸起与相邻的缺口之间存在至少一个与平台。所述第二凸轮421与所述第二凸轮组422相对的一面上的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凸起及缺口,所述第四凸轮4221与所述第二凸轮421相对的一面上的凸起与相邻的缺口之间存在至少一个平台。从而使在手动打开时,可在中间角度停止,从而自由控制打开的角度。
[0074]
所述第五凸轮4122与所述第一凸轮411相对的一面上的凸起连续下降至相邻的缺口,所述第六凸轮4222与所述第二凸轮421相对的一面上的凸起连续下降至相邻的缺口,从而使在自动打开时,所述第一凸轮411与所述第二凸轮421能够连续旋转至完全打开。
[0075]
请参阅图3及图10,所述切换组件50包括支架51、驱动器52及卡扣53。所述支架51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凸轮4122和所述第六凸轮4222背离所述第一凸轮411和所述第二凸轮421的一侧。所述驱动器52设于所述支架51内。所述卡扣53位于所述驱动器52与所述第五凸轮4122和第六凸轮4222之间,且与所述驱动器52连接。
[0076]
所述驱动器52能够驱动所述卡扣53抵持套设于第五凸轮4122和第六凸轮4222外的所述第三凸轮4121及所述第四凸轮4221。以使所述第三凸轮4121及所述第四凸轮4221相对所述支架51固定,且所述第一凸轮411与所述第三凸轮4121抵接,所述第二凸轮421与所述第四凸轮4221抵接,从而切换为手动打开模式。
[0077]
所述驱动器52还能够驱动所述卡扣53反向移动,将套设于第五凸轮4122和第六凸轮4222外的所述第三凸轮4121及所述第四凸轮4221释放。从而使所述第三凸轮4121及所述第四凸轮4221可在第五凸轮4122和第六凸轮4222外自由转动,使所述第一凸轮411与所述第五凸轮4122抵接,所述第二凸轮421与所述第六凸轮4222抵接,从而切换为自动打开模式。并且,在完全打开时,所述第三凸轮4121及所述第四凸轮4221可刚好被第一凸轮411与第二凸轮421推转180
°
,从而可使所述驱动器52驱动卡扣53再次将所述第三凸轮4121及所述第四凸轮4221抵持。
[0078]
更具体的,参阅图11,所述第三凸轮4121及所述第四凸轮4221相对的侧面设有卡槽4001。所述卡扣53穿设于所述支架51并与所述支架51滑动连接。所述驱动器52驱动所述卡扣53伸入所述卡槽4001中,从而使所述第三凸轮4121及所述第四凸轮4221不能自由转动,以相对固定于所述支架51上。
[0079]
所述切换组件50还包括两个第三弹性件54。所述卡扣53包括一主体部531及形成在所述主体部531相对两侧的连接部532。所述主体部531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器52连接,所述主体部531的另一端穿设所述支架51,以伸入所述卡槽4001中,两个所述连接部532位于所述支架51中且远离主体部531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三弹性件54与所述驱动器52连接,从
而使卡扣53更稳定的设于支架51上。
[008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器52为一驱动电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器52还可以是电磁铁或机械开关等。
[0081]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驱动组件43还可设在所述切换组件50远离所述第一基座11的一侧,所述弹性驱动组件43可向所述切换组件50提供弹性推力,将所述第一凸轮组412及第二凸轮组422向所述第一凸轮411与第二凸轮421抵持。还可设计为所述切换组件50、第一凸轮组412及第二凸轮组422不移动,所述连接摆杆组件30在所述弹性驱动组件43的驱动下向所述切换组件50移动,使所述第一凸轮411与第二凸轮421向所述第一凸轮组412及第二凸轮组422抵持。
[0082]
请参阅5、图7及图9,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还包括同步组件60。所述第一基座11还包括一齿轮收容槽114。所述齿轮收容槽114位于所述阻尼收容槽113靠近连接摆杆组件30的一侧。所述同步组件60收容在所述齿轮收容槽114内。所述齿轮收容槽114用于保护同步组件60。
[0083]
所述同步组件60包括第一驱动齿轮61、第二驱动齿轮62及双数个同步齿轮63。所述第一驱动齿轮61设于所述第一凸轮411背离所述第三凸轮4121的一面上且套设于所述第一凸轮轴432上。所述第二驱动齿轮62设于所述第二凸轮421背离所述第四凸轮4221的一面上且套设于所述第二凸轮轴434上。所述第一驱动齿轮61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62之间设置所述同步齿轮63,相邻的所述第一驱动齿轮61、所述同步齿轮63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62相互啮合。
[0084]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阅图5,所述弹性驱动组件43还包括两个同步轮轴436及第四弹性件437,所述同步轮轴436的一端与所述抵持板431连接,所述同步轮轴436的另一端穿设所述同步齿轮63的轴心并伸出所述第一基座11外。所述第四弹性件437及所述同步齿轮63套设在所述同步轮轴436上。所述第四弹性件43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同步齿轮63以及所述抵持板431弹性抵持。
[0085]
参阅图8,所述齿轮收容槽114的内壁上形成有两个第一轴孔1141及两个第二轴孔1142。两个所述第一轴孔1141及两个所述第二轴孔1142正对所述阻尼收容槽113。两个所述第一轴孔1141配合所述弹性驱动组件43的第一凸轮轴432及第二凸轮轴434以将所述第一驱动齿轮61及第二驱动齿轮62分别收容在所述齿轮收容槽114内。两个所述第二轴孔1142配合所述弹性驱动组件43的同步轮轴436以将所述同步齿轮63收容在所述齿轮收容槽114内。
[0086]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弹性件437为蓄能弹簧。
[0087]
请参阅图3及图12,所述基座组件10还包括第二基座12。所述第一连接板还包括第三子连接板23,所述第二连接板还包括第四子连接板24。所述第三子连接板23及第四子连接板24分布于所述第二基座12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基座12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子连接板23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200上,所述第四子连接板24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300上。所述连接摆杆组件30位于所述第一基座11与所述第二基座12之间,且所述连接摆杆组件30与所述连接板组件20在展开时形成一平面。
[0088]
所述第一基座11及所述第二基座12可一体成型、连接设置或分体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子连接板21和第三子连接板23也可一体成型、连接设置或分体设置,所述第
二连接板的第二子连接板22和第四子连接板24也可一体成型、连接设置或分体设置。当所述基座是分体设置时,所述连接摆杆组件30中的第一连接摆杆31及第二连接摆杆32能够在展平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配合,平整的支撑设于表面的柔性屏;当所述基座是一体成型时,所述连接摆杆组件30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或第二连接板远离柔性屏的一面上,即,通过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平整的支撑柔性屏。
[0089]
具体地,请参阅图4,所述第三子连接板23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五凸块231及一自所述第三子连接板23的一侧边向所述第三子连接板23内部凹陷形成的第三避让槽232。所述第四子连接板24的一侧形成有一第六凸块241及一自所述第四子连接板24的一侧边向所述第四子连接板24内部凹陷形成的第四避让槽242。所述第五凸块231收容在所述第四避让槽242内,所述第六凸块241收容在所述第三避让槽232内。当所述第三子连接板23及所述第四子连接板24打开或折叠时,所述第五凸块231能够在所述第四避让槽242内转动,所述第六凸块241能够在所述第三避让槽232内转动。
[0090]
具体地,请参阅图3及图12,所述第二基座12包括一第五滑槽121及一第六滑槽122。所述第三子连接板23的远离所述第一基座11的一端还设置有一第三圆弧臂233,部分所述第三圆弧臂233凸出于所述第三子连接板23并与所述第四子连接板24接触。所述第四子连接板24的远离所述第一基座11的一端还设置有一第四圆弧臂243,部分所述第四圆弧臂243凸出于所述第四子连接板24并与所述第三子连接板23接触。所述第三圆弧臂233收容在所述第一第五滑槽121内。所述第四圆弧臂243收容在所述第六滑槽122内。所述第二基座12与所述第三子连接板23和第四子连接板24通过所述第五滑槽121、第六滑槽122、第三圆弧臂233及第四圆弧臂243转动且滑动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圆弧臂233及所述第四圆弧臂243均呈圆弧状。
[0091]
具体地,请参阅图13,所述第五滑槽121内设置有一第三圆弧滑道1211,所述第六滑槽122内设置有一第四圆弧滑道1221。所述第三圆弧臂233收容在所述第五滑槽121内且能够沿所述第三圆弧滑道1211滑动,所述第四圆弧臂243收容在所述第六滑槽122内且能够沿所述第四圆弧滑道1221滑动。当所述第三子连接板23及所述第四子连接板24打开或折叠时,所述第三圆弧臂233及所述第四圆弧臂243分别沿所述第三圆弧滑道1211内及所述第四圆弧滑道1221滑动。
[0092]
请再次参阅图3,所述第二基座12还包括两个导向孔123。所述切换组件50还包括两个固定在所述支架51远离第一凸轮组412及第二凸轮组422一端上的导向轴55。所述导向轴55用于限制所述支架51的运动方向及运动范围。两个所述导向轴55分别收容在两个所述导向孔123内且能够在所述导向孔123内滑动。
[0093]
具体地,请参阅图14及图15,在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采用自动方式打开时,则单击或双击或长按或触摸所述按键400,使得所述驱动器52通电。所述驱动器52驱动所述卡扣53后移并脱离所述第三凸轮4121及所述第四凸轮4221,使所述第三凸轮4121及所述第四凸轮4221可自由转动。此时,所述第一弹性件433、第二弹性件435及所述第四弹性件437释放弹性力,将所述抵持板431、第一凸轮轴432及第二凸轮轴434向第一基座11方向推抵,使设于所述支架51上的第五凸轮4122及所述第六凸轮4222被带动,朝向所述第一凸轮411与第二凸轮421抵持,由于所述第五凸轮4122及所述第六凸轮4222上凸起连续下降至相邻的缺口,使得所述第一凸轮411与第二凸轮421在第五凸轮4122及所述第六凸轮4222的抵持下平
滑旋转,由于连接摆杆组件30与连接板组件20滑动连接,使得被第一凸轮411与第二凸轮421带动旋转的连接摆杆组件30能够带动连接板组件20转动,从而将与连接板组件20连接的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打开。
[0094]
同时,在连接摆杆组件30转动时,第一驱动齿轮61与第二驱动齿轮62在其之间的双数个所述同步齿轮63的啮合作用下同步旋转,保证第一子连接板21与第二子连接板22同步打开。旋转的所述第一子连接板21及所述第二子连接板22上的第一圆弧臂215及第二圆弧臂225分别在第三滑槽111及第四滑槽112内滑动,进而保证第一子连接板21及所述第二子连接板22打开时更稳定。
[0095]
相应地,所述第一子连接板21及所述第二子连接板22打开带动第一壳体200及第二壳体300的打开,可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三子连接板23上的第三圆弧臂233及所述第四子连接板24上的第四圆弧臂243分别在第五滑槽121及第六滑槽122内滑动,进而保证第一壳体200及第二壳体300打开时两侧的稳定。
[0096]
具体地,自动打开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时,所述第一凸轮411与第二凸轮421转动的运动曲线可以参考图15。由图中可以看出,所述第一凸轮411与第二凸轮421的运动轨迹是不变的,沿第五凸轮4122及第六凸轮4222内凸起与相邻的缺口之间连续下降的缺口连续旋转的,且第三凸轮4121及第四凸轮4221是自由运动的,第一凸轮411与第二凸轮421的运动是与第五凸轮4122及第六凸轮4222上的凸起与相邻的缺口之间的坡度息息相关的。
[0097]
具体地,请参阅图14及图16,在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采用手动方式打开时,所述驱动器52不通电,所述卡扣53卡持在所述卡槽4001中,所述第三凸轮4121及所述第四凸轮4221不能自由转动。此时,手动给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一个打开的力,使第一凸轮411与第二凸轮421越过所述第三凸轮4121及所述第四凸轮4221上的凸起并处于凸起与相邻的缺口之间,然后,所述第一弹性件433、第二弹性件435及所述第四弹性件437释放弹性力,将所述抵持板431、第一凸轮轴432及第二凸轮轴434向第一基座11方向推抵,使设于所述支架51上的第三凸轮4121及所述第四凸轮4221被带动,朝向所述第一凸轮411与第二凸轮421抵持,从而将与连接板组件20连接的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打开;由于所述第三凸轮4121及所述第四凸轮4221上凸起与相邻的缺口之间存在至少一个平台,在该平台上,所述第一凸轮411与第二凸轮421不会转动,使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被打开一个角度而不会继续开启,当在此给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一个打开的力后,第一凸轮411与第二凸轮421将越过所述平台继续打开,直至完全打开时,所述第一凸轮411与第二凸轮421处于第三凸轮4121及所述第四凸轮4221的缺口处。
[0098]
其中,手动打开时,同步组件60、连接板组件20的运动与自动打开时相同,再次不再赘述。
[0099]
具体地,手动打开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时,所述第一凸轮411与第二凸轮421转动的运动曲线可以参考图16。由图中可以看出,由于沿第三凸轮4121及第四凸轮4221内凸起与相邻的缺口之间存在平台,所述第一凸轮411与第二凸轮421的运动轨迹在平台处与自动打开时不一致,将保持一定角度而不继续打开,第一凸轮411与第二凸轮421的运动是与第三凸轮4121及第四凸轮4221上的凸起与相邻的缺口之间的平台的数量息息相关的。
[0100]
本技术提供的折叠铰链结构及折叠终端设备,所述折叠铰链结构中配置了设有自动凸轮及手动凸轮的切换组件、带有第一凸轮411与第一连接摆杆31、第二凸轮421与第二
连接摆杆32的连接摆杆组件30、与连接摆杆组件30的一端滑动连接的连接板组件20、阻尼组件40及同步组件60,1)在切换组件通电情况下,所述折叠铰链结构能够自动打开,在切换组件不通电的情况下,所述折叠铰链结构能够手动打开或折叠,也即是说,本技术提供的折叠铰链结构及折叠终端设备能够同时支持自动及手动打开;2)所述折叠铰链结构能够打开180
°
,也即所述折叠铰链结构能够展平;3)通过一指纹按键或机械按键或一外露屏幕上的软件即可实现自动打开,不仅打开方式多样、操作简单,也可实现打开及解锁一步完成;4)只需要使得切换组件的卡扣固定住手动凸轮,使之不自由转动,即可从自动变为手动,转换速度快,可以实现高、低款型硬件共用;5)所述折叠铰链结构的应用场景较为广泛。
[0101]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是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