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临床麻醉插管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03:46: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器材,具体是一种临床麻醉插管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
3.传统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是将气管导管置口腔正中位,牙垫放于上下臼齿之间,用两条胶布交叉固定,缠绕固定气管导管与牙垫,用白寸带绕颈后在面部打结固定。
4.但是由于人体咽喉处与口腔之间具有大致为90
°
的角度,因此在将插管气管从口腔伸入到呼吸道中是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提供了一种能够辅助气管进入到呼吸道中的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床麻醉插管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临床麻醉插管辅助装置,包括:
8.牙垫组件,所述牙垫组件包括相互重叠的上牙垫和下牙垫,上牙垫和下牙垫的截面均呈“u”型,用于同患者的牙齿卡合;
9.剪叉结构,所述剪叉结构设置在牙垫组件的末端,用于驱动上牙垫和下牙垫相互分离或贴近;
10.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穿过所述牙垫组件中央开设的穿孔,所述导向管用于供气管插管从患者口腔外部经声门置入呼吸道中;
11.张合机构,所述张合机构连接所述导向管和所述剪叉结构,所述张合机构用于同剪叉结构配合驱动上牙垫和下牙垫分离或贴近;
12.输管组件,所述输管组件设置在所述导向管的末端并连接所述张合机构,用于辅助穿过导向管进入到患者口腔内的气管插管伸入到患者的呼吸道中;
13.润口组件,所述润口组件连接所述张合机构,所述润口组件在所述输管组件辅助气管插管伸入到患者的呼吸道的过程中,向患者口腔内喷射雾化药液,以防止在插管的过程中将患者口腔打开后,由于呼吸气流的原因导致呼吸道干燥,使患者产生咳喘。
14.如上所述的临床麻醉插管辅助装置:所述剪叉结构包括:
15.滑槽,所述滑槽固定设置在所述上牙垫和下牙垫的内侧端部;
16.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中,且每一滑槽中均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滑块;
17.交叉杆组,所述交叉杆组包括连接上牙垫和下牙垫一端内侧的第一交叉杆组,以及连接上牙垫和下牙垫另一端内侧的第二交叉杆组。
18.如上所述的临床麻醉插管辅助装置:所述第一交叉杆组和第二交叉杆组均包括两个中心相互转动连接的张合杆,两个张合杆交叉设置,且其中一个张合杆的一端与上牙垫上的滑槽中的其中一个滑块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下牙垫上的滑槽中的其中一个滑块转动连接;
19.相应地,另一个张合杆的一端与上牙垫上的滑槽中的另一个滑块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下牙垫上的滑槽中的另一个滑块转动连接;
20.所述交叉杆组通过两组卡合结构与所述张合机构连接,所述张合机构与两组所述卡合结构配合可驱动第一交叉杆组和第二交叉杆组中的两个张合杆反向转动。
21.如上所述的临床麻醉插管辅助装置:所述张合机构包括:
22.套环,所述套环转动套合在所述导向管上,且在所述导向管的外周上设置有两圈凸缘,所述套环处于两圈凸缘之间,以避免套环沿轴线顺着导向管滑动;
23.蜗杆,所述蜗杆为两个,两个蜗杆的一端均与套环转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交叉杆组和第二交叉杆组中的两个张合杆的中心转动连接;
24.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在所述导向管上;
25.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为两个,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蜗杆上,且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均与第一锥齿轮啮合;
26.两个所述蜗杆分别通过两组所述卡合结构连接第一交叉杆组和第二交叉杆组。
27.如上所述的临床麻醉插管辅助装置:所述卡合结构包括固定在两个所述蜗杆上的转臂和固定在所述转臂远离所述蜗杆一端的驱动柱,所述驱动柱固定在所述转臂上朝向所述交叉杆的一面上,且两侧的两个所述转臂之间错位设置,在第一交叉杆组上的其中一个交叉杆上开设有同其中一个所述驱动柱转动卡合的卡孔,第二交叉杆组上的其中一个交叉杆上开设有同另一个驱动柱转动卡合的另一卡孔。
28.如上所述的临床麻醉插管辅助装置:所述输管组件包括:
29.两个送管轮,两个所述送管轮对称转动设置在所述套环的两侧,且两个所述送管轮位于所述导向管的尾端;
30.蜗轮,所述蜗轮为两个,且对称转动设置在所述套环的两侧,两个所述蜗轮分别与两侧的两个蜗杆啮合;
31.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为两组,分别连接同侧的蜗轮和送管轮。
32.如上所述的临床麻醉插管辅助装置:所述传动结构包括:
33.残齿轮,所述残齿轮局部连续有齿,局部连续光滑,且残齿轮为两个,分别与两侧的所述蜗轮同轴固定;
34.全齿轮,所述全齿轮也为两个,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套环的两侧,且所述全齿轮与所述残齿轮上的有齿部分配合;
35.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连接同侧的所述全齿轮和送管轮。
36.如上所述的临床麻醉插管辅助装置:所述润口组件包括:
37.架体,所述架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所述蜗杆转动套合,架体的中央与所述导向管转动套合;
38.凸轮,所述凸轮为两个,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所述蜗杆上;
39.两个送药箱,两个所述送药箱分别固定在所述架体的两侧,且所述凸轮与所述送
药箱之间通过加压结构连接;
40.喷嘴,所述喷嘴安装在所述送药箱远离所述凸轮的一侧上并连通所述送药箱内部;
41.其中,在所述送药箱上设置有注药口,注药口上可拆卸地设置有密封塞。
42.如上所述的临床麻醉插管辅助装置:所述加压结构包括:
43.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密封滑动设置在所述送药箱内,密封板背离喷嘴的一面中央固定有插杆,所述插杆穿过所述送药箱上的插孔并与之间隙配合;
44.凸柱,所述凸柱固定在所述插杆穿过所述送药箱的一端上;
45.轨道槽,所述轨道槽开设于所述凸轮的一面边缘,且所述凸柱滑动卡合在所述轨道槽中。
4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置的上牙垫和患者的上牙卡合,下牙垫和患者的下牙卡合,利用导向管驱动张合机构配合剪叉结构将置于患者口腔内的上牙垫和下牙垫分离,从而使患者的口腔打开;在打开患者口腔的同时,张合机构带动输管组件动作,此时手动穿过导向管向患者咽喉处输送的气管插管初段到达导气管的尾端,利用输管组件将初段的气管插管经患者的咽喉部进入到声道内,最终同向呼吸道;
47.此外,在将患者的口腔打开时,借助润口组件向患者口腔内喷射雾化药液,以防止在插管的过程中将患者口腔打开后,由于呼吸气流的原因导致呼吸道干燥,使患者产生咳喘。
附图说明
48.图1为临床麻醉插管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9.图2为临床麻醉插管辅助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50.图3为临床麻醉插管辅助装置的局部拆解结构示意图。
51.图4为在图3的基础上去除上牙垫和下牙垫后的结构示意图。
52.图5为临床麻醉插管辅助装置中将套环和张合机构从导向管中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53.图6为临床麻醉插管辅助装置中张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54.图7为临床麻醉插管辅助装置中润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5.图8为临床麻醉插管辅助装置中润口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56.图9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57.图中:1-上牙垫;2-下牙垫;3-滑槽;4-滑块;5-第一交叉杆组;6-第二交叉杆组;7-导向管;8-第一锥齿轮;9-套环;10-蜗杆;11-第二锥齿轮;12-转臂;13-驱动柱;14-蜗轮;15-残齿轮;16-全齿轮;17-传动件;18-送管轮;19-凸轮;20-推杆;21-送药箱;22-密封板;23-喷嘴;24-凸柱;25-轨道槽;26-架体。
具体实施方式
5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59.请参阅图1~图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临床麻醉插管辅助装置,包括:
60.牙垫组件,所述牙垫组件包括相互重叠的上牙垫1和下牙垫2,上牙垫1和下牙垫2的截面均呈“u”型,用于同患者的牙齿卡合;
61.剪叉结构,所述剪叉结构设置在牙垫组件的末端,用于驱动上牙垫1和下牙垫2相互分离或贴近;
62.导向管7,所述导向管7穿过所述牙垫组件中央开设的穿孔,所述导向管7用于供气管插管从患者口腔外部经声门置入呼吸道中;
63.张合机构,所述张合机构连接所述导向管7和所述剪叉结构,所述张合机构用于同剪叉结构配合驱动上牙垫1和下牙垫2分离或贴近;
64.输管组件,所述输管组件设置在所述导向管7的末端并连接所述张合机构,用于辅助穿过导向管7进入到患者口腔内的气管插管伸入到患者的呼吸道中;
65.润口组件,所述润口组件连接所述张合机构,所述润口组件在所述输管组件辅助气管插管伸入到患者的呼吸道的过程中,向患者口腔内喷射雾化药液,以防止在插管的过程中将患者口腔打开后,由于呼吸气流的原因导致呼吸道干燥,使患者产生咳喘。
66.设置的上牙垫1和患者的上牙卡合,下牙垫2和患者的下牙卡合,利用导向管7驱动张合机构配合剪叉结构将置于患者口腔内的上牙垫1和下牙垫2分离,从而使患者的口腔打开;在打开患者口腔的同时,张合机构带动输管组件动作,此时手动穿过导向管7向患者咽喉处输送的气管插管初段到达导气管7的尾端,利用输管组件将初段的气管插管经患者的咽喉部进入到声道内,最终同向呼吸道;
67.此外,在将患者的口腔打开时,借助润口组件向患者口腔内喷射雾化药液,以防止在插管的过程中将患者口腔打开后,由于呼吸气流的原因导致呼吸道干燥,使患者产生咳喘。
6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穿孔包括分别开设于上牙垫1和下牙垫2正前方的半圆孔,当上牙垫1和下牙垫2完全贴合时,两个半圆孔合围呈整圆状的穿孔。
6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剪叉结构包括:
70.滑槽3,所述滑槽3固定设置在所述上牙垫1和下牙垫2的内侧端部;
71.滑块4,所述滑块4滑动设置在滑槽3中,且每一滑槽3中均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滑块4;
72.交叉杆组,所述交叉杆组包括连接上牙垫1和下牙垫2一端内侧的第一交叉杆组5,以及连接上牙垫1和下牙垫2另一端内侧的第二交叉杆组6;
73.所述第一交叉杆组5和第二交叉杆组6均包括两个中心相互转动连接的张合杆,两个张合杆交叉设置,且其中一个张合杆的一端与上牙垫1上的滑槽3中的其中一个滑块4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下牙垫2上的滑槽3中的其中一个滑块4转动连接;
74.相应地,另一个张合杆的一端与上牙垫1上的滑槽3中的另一个滑块4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下牙垫2上的滑槽3中的另一个滑块4转动连接;
75.所述交叉杆组通过两组卡合结构与所述张合机构连接,所述张合机构与两组所述卡合结构配合可驱动第一交叉杆组5和第二交叉杆组6中的两个张合杆反向转动,从而借助滑块4在滑槽3中转动驱使上牙垫1和下牙垫2相互分离或贴合。
76.当张合机构动作时,通过卡合结构带动第一交叉杆组5中的其中一个张合杆转动,并通过另一组卡合结构带动第二交叉杆组6中的一个张合杆反向转动,从而驱使同一滑槽3
中的两个滑块4相互靠拢或远离,进而带动位于牙垫组件端部的两个滑槽3相互分离或贴合,最终带动上牙垫1和下牙垫2相互分离或贴合。
77.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张合机构包括:
78.套环9,所述套环9转动套合在所述导向管7上,且在所述导向管7的外周上设置有两圈凸缘,所述套环9处于两圈凸缘之间,以避免套环9沿轴线顺着导向管7滑动;
79.蜗杆10,所述蜗杆10为两个,两个蜗杆10的一端均与套环9转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交叉杆组5和第二交叉杆组6中的两个张合杆的中心转动连接;
80.第一锥齿轮8,所述第一锥齿轮8固定在所述导向管7上;
81.第二锥齿轮11,所述第二锥齿轮11为两个,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蜗杆10上,且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11均与第一锥齿轮8啮合;
82.两个所述蜗杆10分别通过两组所述卡合结构连接第一交叉杆组5和第二交叉杆组6。
83.当将该装置置入到患者的口腔中后,利用上牙垫1和下牙垫2分别与患者的上下排牙齿卡合,通过转动导向管7带动第一锥齿轮8转动,第一锥齿轮8利用第二锥齿轮11驱动两侧的蜗杆10反向转动,两侧的蜗杆10利用卡合结构分别带动第一交叉杆组5和第二交叉杆组6中的一个交叉杆反向活动,进而驱使上牙垫1和下牙垫2相互分离或贴合。
84.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合结构包括固定在两个所述蜗杆10上的转臂12和固定在所述转臂12远离所述蜗杆10一端的驱动柱13,所述驱动柱13固定在所述转臂12上朝向所述交叉杆的一面上,且两侧的两个所述转臂12之间错位设置,在第一交叉杆组5上的其中一个交叉杆上开设有同其中一个所述驱动柱13转动卡合的卡孔,第二交叉杆组5上的其中一个交叉杆上开设有同另一个驱动柱13转动卡合的另一卡孔。
85.在该实施例中,在两侧的蜗杆10反向转动时带动两侧的两个错位的转臂12跟随反向转动,进而带动两个驱动柱13跟随转动;在两个驱动柱13反向转动时,分别驱动第一交叉杆组5上的其中一个交叉杆与第二交叉杆组6上的一个交叉杆相互反向转动,最终带动上牙垫1和下牙垫2相互分离或贴合。
86.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管组件包括:
87.两个送管轮18,两个所述送管轮18对称转动设置在所述套环9的两侧,且两个所述送管轮18位于所述导向管7的尾端;
88.蜗轮14,所述蜗轮14为两个,且对称转动设置在所述套环9的两侧,两个所述蜗轮14分别与两侧的两个蜗杆10啮合;
89.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为两组,分别连接同侧的蜗轮14和送管轮18。
90.由于两侧的蜗杆10的转向相反,因此,两个蜗杆10带动两侧的蜗轮14反向转动,两个蜗轮14通过传动结构分别带动两侧的送管轮18反向转动,进而使穿过导向管7进入到患者口腔内的气管插管从导向管7的尾端经咽喉伸入到呼吸道中。
9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结构包括:
92.残齿轮15,所述残齿轮15局部连续有齿,局部连续光滑,且残齿轮15为两个,分别与两侧的所述蜗轮14同轴固定;
93.全齿轮16,所述全齿轮16也为两个,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套环9的两侧,且所述全齿轮16与所述残齿轮15上的有齿部分配合;
94.传动件17,所述传动件17连接同侧的所述全齿轮16和送管轮18。
95.在两侧的蜗轮14转动时带动两侧的残齿轮15转动,两侧的残齿轮15上的有齿部分首先带动两侧的全齿轮16转动,两侧的全齿轮16再通过传动件17驱动两侧的送管轮18转动,而且两侧的送管轮18的转向相反,以驱动从导向管7尾端穿出的气管插管输送至咽喉部;
96.当上牙垫1和下牙垫2分离将患者的口腔撑开后,停止转动导向管7,此时两个蜗杆10也停止转动,而残齿轮15上的有齿部分与全齿轮16上的有齿部分脱离,气管插管已伸入到患者的咽喉深处,医护人员通过手动推送气管插管位于口腔外的一段驱使气管插管的另一端顺着患者咽喉进入到呼吸道中;在此过程中虽然气管插管会带动送管轮18转动,但是由于全齿轮16已经与残齿轮15上的有齿部分脱离,故残齿轮15不会转动,以防止蜗轮蜗杆自锁后导致气管插管在伸入到患者咽喉处后不可再进一步伸入到呼吸道中。
97.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润口组件包括:
98.架体26,所述架体26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所述蜗杆10转动套合,架体26的中央与所述导向管7转动套合;
99.凸轮19,所述凸轮19为两个,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所述蜗杆10上;
100.两个送药箱21,两个所述送药箱21分别固定在所述架体26的两侧,且所述凸轮19与所述送药箱21之间通过加压结构连接;
101.喷嘴23,所述喷嘴23安装在所述送药箱21远离所述凸轮19的一侧上并连通所述送药箱21内部;
102.其中,在所述送药箱21上设置有注药口,注药口上可拆卸地设置有密封塞。
103.在该实施例中,在两侧的蜗杆10转动时分别驱动两侧的凸轮19跟随转动,凸轮19通过加压结构带动两侧的送药箱21中的药液通过喷嘴23喷出,分布于患者的口腔内,一方面对患者口腔进行消毒,避免长期处于撑开状态下细菌病毒进入口腔内并滋生;另一方面也可起到对患者口腔润湿的效果,有效防止由于呼吸气流的原因导致呼吸道干燥,使患者产生咳喘。
104.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压结构包括:
105.密封板22,所述密封板22密封滑动设置在所述送药箱21内,密封板22背离喷嘴23的一面中央固定有插杆,所述插杆穿过所述送药箱21上的插孔并与之间隙配合;
106.凸柱24,所述凸柱24固定在所述插杆穿过所述送药箱21的一端上;
107.轨道槽25,所述轨道槽25开设于所述凸轮19的一面边缘,且所述凸柱24滑动卡合在所述轨道槽25中。
108.在该实施例中,在凸轮19转动的过程中,利用轨道槽25带动凸柱24沿着送药箱21的长度方向活动,进而通过插杆带动密封板22在送药箱21内活动,将通过注药口装入到送药箱21中的药液经喷嘴23喷出。
10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
110.当将该装置置入到患者的口腔中后,将气管插管插入到导向管7中,使气管插管的尾端到达导气管7的尾端,利用上牙垫1和下牙垫2分别与患者的上下排牙齿卡合,通过转动导向管7带动第一锥齿轮8转动,第一锥齿轮8利用第二锥齿轮11驱动两侧的蜗杆10反向转动,两侧的蜗杆10利用卡合结构分别带动第一交叉杆组5和第二交叉杆组6中的一个交叉杆
反向活动;
111.具体是,在两侧的蜗杆10反向转动时带动两侧的两个错位的转臂12跟随反向转动,进而带动两个驱动柱13跟随转动;在两个驱动柱13反向转动时,分别驱动第一交叉杆组5上的其中一个交叉杆与第二交叉杆组6上的一个交叉杆相互反向转动,最终带动上牙垫1和下牙垫2相互分离,将患者的口腔撑开;
112.由于两侧的蜗杆10的转向相反,因此,两个蜗杆10带动两侧的蜗轮14反向转动,在两侧的蜗轮14转动时带动两侧的残齿轮15转动,两侧的残齿轮15上的有齿部分首先带动两侧的全齿轮16转动,两侧的全齿轮16再通过传动件17驱动两侧的送管轮18转动,而且两侧的送管轮18的转向相反,以驱动从导向管7尾端穿出的气管插管输送至咽喉部,进而使穿过导向管7进入到患者口腔内的气管插管从导向管7的尾端经咽喉伸入到呼吸道中。
113.注意的是,当上牙垫1和下牙垫2分离将患者的口腔撑开后,停止转动导向管7,此时两个蜗杆10也停止转动,而残齿轮15上的有齿部分与全齿轮16上的有齿部分脱离,气管插管已伸入到患者的咽喉深处,医护人员通过手动推送气管插管位于口腔外的一段驱使气管插管的另一端顺着患者咽喉进入到呼吸道中;在此过程中虽然气管插管会带动送管轮18转动,但是由于全齿轮16已经与残齿轮15上的有齿部分脱离,故残齿轮15不会转动,以防止蜗轮蜗杆自锁后导致气管插管在伸入到患者咽喉处后不可再进一步伸入到呼吸道中。
114.在两侧的蜗杆10转动时分别驱动两侧的凸轮19跟随转动,在凸轮19转动的过程中,利用轨道槽25带动凸柱24沿着送药箱21的长度方向活动,进而通过插杆带动密封板22在送药箱21内活动,将两侧的送药箱21中的药液通过喷嘴23喷出,分布于患者的口腔内,一方面对患者口腔进行消毒,避免长期处于撑开状态下细菌病毒进入口腔内并滋生;另一方面也可起到对患者口腔润湿的效果,有效防止由于呼吸气流的原因导致呼吸道干燥,使患者产生咳喘。
115.上述实施例是示范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故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均囊括在本发明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