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支撑鞋面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14:46: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支撑鞋面,属鞋材领域。


背景技术:

2.鞋类物品通常包括两个主要元件:鞋面和鞋底。鞋面常常由多种材料元件(例如,织物、聚合物片层、泡沫层、皮革、合成皮革)形成,该多种材料元件被缝合或粘附地结合在一起,以在鞋类的内部上形成用于舒适且牢固地容纳脚的空腔。更特别地,鞋面形成在脚的脚背和脚趾区域上方、沿着脚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且围绕脚的脚跟区域延伸的结构。鞋面还可以包含系带系统以调整鞋类的适合度,以及允许脚进入鞋面内的空腔和从鞋面内的空腔移除。此外,鞋面可包括在系带系统下方延伸的鞋舌以增强鞋类的可调节性和舒适性,并且鞋面可包含鞋跟稳定器。
3.目前市面上有一类鞋面,其在鞋面上设置与鞋带联动抗拉绳,牵拉鞋带时能够提供反向的力以保护鞋面。例如在授权公告号cn210747571u,名称为“一种具有可定向牵伸抗拉绳的鞋面”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可定向牵伸抗拉绳的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内外腰外表面设置有弹性抗拉绳,抗拉绳一端固定于鞋面边沿,另一端形成套圈靠近或正对鞋眼位置,抗拉绳沿鞋面鞋尖到鞋跟的前后方向向前倾斜固定,抗拉绳外覆盖有电绣,电绣落针均在抗拉绳宽度方向两端的附近以形成包裹。
4.上述专利中介绍的鞋面,抗拉绳的主要作用在于提升鞋带牵拉时所在鞋面区域的抗拉强度,在拉绳外覆盖有电绣线,电绣线将拉绳包覆,一者加工时间较长,成本较高,另外电绣线的设置对鞋面其它元素的设计影响较大,例如鞋面某些位置要设置logo、图文等,其设计空间将受到电绣线的干扰。
5.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鞋面支撑性能、能够保证鞋面设计空间的新型支撑鞋面。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8.一种新型支撑鞋面,包括鞋面本体,鞋面本体具有用于与鞋底连接的连接部和向上延伸的包裹部,包裹部上设有供足部置入包裹部内的鞋口和与鞋口连通的鞋舌口,鞋舌口的两侧设有鞋眼孔,鞋眼孔中穿设有鞋带,还包括绳体,绳体的两端向下延伸并形成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或与鞋底连接的固定部,绳体两端之间的位置挂置在鞋带上并形成挂置部,以包裹部贴近足部的一侧为里侧,相对的另一侧为表侧,所述包裹部的里侧设有穿绳通道,在包裹部上设有通孔,通孔从所述包裹部的里侧贯穿至表侧,所述绳体于所述挂置部与固定部之间分成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位于穿绳通道中,第二段位于所述包裹部的表侧,第一段与第二段交汇于通孔。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段靠近所述连接部设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包裹部于所述穿绳通道的位置包括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第一面料层与第二面料层表里交织构成所述穿绳通道。本实用新型中,穿绳通道可以根据支撑需要设置在包裹部的里层的任意位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面料层与所述第二面料层以一体编织的方式形成。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编织为梭织、纬编或经编。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通孔以一体编织的方式形成。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以所述鞋面本体对应脚背内侧的一侧为内侧,对应脚背外侧的一侧为外侧,所述绳体设置在所述鞋面本体的内侧和/或外侧。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以鞋面本体对应脚趾的位置为前,对应脚后跟的位置为后,所述绳体为多条,多条所述绳体沿所述鞋面本体的前后方向布设。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绳体由多股纱线缠绕而成。
17.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绳体的第一段位于穿绳通道内,穿绳通道位于包裹部的里侧,包裹部相应的外侧则留有设计空间,不会干扰鞋面的设计,在绳体拉紧后,第一段能够对鞋面的相应位置进行支撑,提升鞋面的支撑性能,第二段能够压住鞋面本体的相应位置,提升鞋面的包裹程度,使得鞋面本体更加贴合足部。进一步地,穿绳通道通过一体编织的方式形成,能够提升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面料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绳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
24.鞋面本体10
ꢀꢀꢀꢀꢀꢀꢀꢀꢀꢀꢀꢀꢀꢀꢀꢀ
鞋口11
25.鞋舌口12
ꢀꢀꢀꢀꢀꢀꢀꢀꢀꢀꢀꢀꢀꢀꢀꢀꢀꢀ
鞋眼孔13
26.鞋舌14
ꢀꢀꢀꢀꢀꢀꢀꢀꢀꢀꢀꢀꢀꢀꢀꢀꢀꢀꢀꢀ
鞋带15
27.通孔16
ꢀꢀꢀꢀꢀꢀꢀꢀꢀꢀꢀꢀꢀꢀꢀꢀꢀꢀꢀꢀ
穿绳通道17
28.鞋底20
29.绳体30
ꢀꢀꢀꢀꢀꢀꢀꢀꢀꢀꢀꢀꢀꢀꢀꢀꢀꢀꢀꢀ
第一段31
30.第二段32
ꢀꢀꢀꢀꢀꢀꢀꢀꢀꢀꢀꢀꢀꢀꢀꢀꢀꢀ
固定部33
31.挂置部34
ꢀꢀꢀꢀꢀꢀꢀꢀꢀꢀꢀꢀꢀꢀꢀꢀꢀꢀ
第一面料层103
32.第二面料层102
ꢀꢀꢀꢀꢀꢀꢀꢀꢀꢀꢀꢀꢀ
包裹部103
33.连接部104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35.参照图1至图5,一种新型支撑鞋面,包括鞋面本体10,鞋面本体10 具有用于与鞋
底20连接的连接部102和向上延伸的包裹部103,包裹部103 上设有供足部置入包裹部103内的鞋口11和与鞋口11连通的鞋舌口12,鞋舌口12位置配置由鞋舌14。以鞋面本体10对应脚趾的位置为前,对应脚后跟的位置为后,以鞋面本体10连接在鞋底20的一端为下端,鞋舌口 12的两侧设有多个鞋眼孔13,每侧的多个鞋眼孔13沿鞋面本体10的前后方向排布。鞋眼孔13中穿设有鞋带15,鞋带15采用常规的方式穿设在鞋眼孔13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绳体30,绳体30的两端向下延伸并形成与所述连接部102连接或与鞋底20连接的固定部33,在实施例中,绳体30 的两端(即固定部33)与鞋面本体10的下端连接。绳体30两端之间的位置挂置在鞋带15上并形成挂置部34,挂置部34套设在鞋带15相应位置上,以包裹部103贴近足部的一侧为里侧,相对的另一侧为表侧,所述包裹部 103的里侧设有穿绳通道17,在包裹部103上设有通孔16,通孔16从所述包裹部103的里侧贯穿至表侧,所述绳体30于所述挂置部34与固定部33 之间分成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第一段31位于穿绳通道17中,第二段32 位于所述包裹部103的表侧,第一段31与第二段32交汇于通孔16,也即绳体30经过穿绳通道17从通孔16出穿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鞋面的支撑性需求和设计需求来设置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的比例分配,第一段 31较长,则鞋面的相应支撑性越好,鞋面相应位置的设计空间更大。
36.本实用新型中,一个穿绳通道17中可以配置一条绳体30,也可以配置多条绳体30,例如图4中配置多条绳体30;一个通孔16中可以配置一条绳体30,也可以配置多条绳体30,例如图4中配置多条绳体30;一个通孔16 可以对应一个穿绳通道17,也可以对应多个穿绳通道17,例如图5对应了多个穿绳通道17。
3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段31靠近所述连接部102设置。
3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包裹部103于所述穿绳通道17的位置包括第一面料层101和第二面料层102,第一面料层101与第二面料层102 表里交织构成所述穿绳通道17,也即第一面料层101和第二面料层102相对的一侧,通过交织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穿绳通道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面料层101与所述第二面料层102以一体编织的方式形成,即相应的位置形成空气层结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编织为梭织、纬编或经编。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通孔16以一体编织的方式形成。采用纬编工艺,通孔16可以通过收针的方法一次成形在鞋面上,得到与鞋面其他部位一致的布面效果。采用经编工艺,通孔16 可以移圈的方法一次成形在鞋面上,得到与鞋面其他部位一致的布面效果。
3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以所述鞋面本体10对应脚背内侧的一侧为内侧,对应脚背外侧的一侧为外侧,所述绳体30设置在所述鞋面本体10 的内侧和/或外侧,在实施例中,内侧和外侧均设置有绳体30,本实用新型中,绳体30、穿绳通道17以及通孔16可以设置在鞋面本体10其它需要支撑的位置。
4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绳体30为多条,多条所述绳体30 沿所述鞋面本体10的前后方向布设。
4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绳体30由多股纱线缠绕而成。纱线的材料可以为人造丝、尼龙、聚酯、聚丙烯酸物、丝绸、棉、碳、玻璃、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液晶聚合物、铜、铝和钢形成的各种丝、纤维。
42.本实用新型的鞋面可以用于跑鞋、英式足球鞋、棒球鞋、篮球鞋、骑行鞋、美式足球
鞋、网球鞋、步行鞋和登山靴,也可以应用到通常被认为是非运动的鞋类型,包括时装鞋、便鞋、凉鞋和工作靴等。
43.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