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滤芯壳体及其复合滤芯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14:24: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滤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滤芯壳体及其复合滤芯。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净水器多为采用反渗透技术,且净水器在对水进行过滤时,通常是先经过前置滤芯的预处理,再经过ro反渗透膜的过滤,再经过后置滤芯的进一步过滤及口感改善。传统技术上的净水器的结构一般是采用多支对应的滤芯进行过滤操作,但是采用这种结构需要将整机的空间做的很大。
3.为了减小空间,复合滤芯应运而生;在现有技术中,通常的做法是将ro反渗透膜与其他过滤层结构进行复合。但是市面上的这种复合结构,使得滤芯的内部结构非常复杂,大大地增加了生产及装配难度,对滤芯的后期维护操作也极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滤芯壳体及其复合滤芯,以实现在滤芯集成的前提下,降低滤芯产品的生产及组装难度,并有效降低滤芯的使用成本。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滤芯壳体,包括滤芯桶组件和滤芯架组件,所述滤芯桶组件包括滤芯桶,所述滤芯桶内设置有内腔体;所述滤芯架组件装设在所述内腔体内,所述滤芯架组件包括外置滤芯筒体和设置在所述外置滤芯筒体内的中心管;
7.所述中心管的两端与所述外置滤芯筒体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所述外置滤芯筒体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过滤件安装腔,所述第一过滤件安装腔连通所述外置滤芯筒体的内侧与外侧,所述外置滤芯筒体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过滤件安装腔相互独立的第二过滤件安装腔;
8.所述中心管内设置有内隔条,所述内隔条将所述中心管内分成相互独立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外置滤芯筒体的内侧、所述第二过滤件安装腔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二过滤件安装腔的出水端相连通。
9.作为优选,所述滤芯桶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废水口;
10.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外置滤芯筒体的外侧相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二空腔相连通,所述废水口与所述外置滤芯筒体的内侧相连通。
11.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和废水口为设置在所述滤芯桶的同一端,在所述滤芯桶的另一端设置有滤芯桶盖。
12.作为优选,所述中心管的底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径宽段,所述中心管与所述第一径宽段之间形成有第三过滤件安装腔。
13.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二径宽段,所述第二径宽段靠近所述中心管的底端设置,所述中心管与所述第二径宽段之间预留有第一过水道,所述第一过水道分别连通
所述第三过滤件安装腔与所述废水口。
14.作为优选,所述滤芯桶上对应所述中心管及所述连接件设置有插接槽,所述中心管的底端密封连接在所述插接槽的外壁面上,所述第二径宽段与所述插接槽远离所述中心管侧的内壁面密封连接。
1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径宽段与所述外置滤芯筒体的底端密封连接。
16.作为优选,对应所述外置滤芯筒体设置有筒体盖,所述筒体盖与所述外置滤芯筒体盖合后形成所述第二过滤件安装腔;
17.所述筒体盖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过滤件安装腔的进水端的第二过水道。
18.一种复合滤芯,包括以上所述的一种滤芯壳体。
1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过滤件安装腔内装设有前置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安装腔内装设有后置过滤件,所述中心管的外周面上套设有ro过滤膜。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有:
21.本方案中提供的一种滤芯壳体,主要由滤芯桶、外置滤芯筒体和中心管构成,各部件之间为装配式安装,装配十分方便;同时,在滤芯桶的内侧与外置滤芯筒体的外侧形成第一进水腔,经过设置在第一过滤件安装腔上的前置过滤件进行过滤后进入到由中心管的外周面与前置过滤件的内侧所形成的第二进水腔,此时经过套设在中心管外周上的ro过滤膜后进入到第一空腔内,然后再通过后置过滤件进行处理后从第二空腔输出,水路设置界限分明,大大地便于产品的生产及装配,组装难度低且便于效率提高。
22.在此基础上,本方案还提供一种复合滤芯,实现了一支滤芯集成多支滤芯的功能,集成度高,使得符合滤芯的整体可以得到有效简化从而减小实际占用空间,便于应用设备,如净水器的同步设计简化,使得产品可以具有更好的成本优势。同时,可以满足各部件的模块化设计,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滤芯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合滤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滤芯壳体一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滤芯壳体另一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滤芯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滤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其中:
31.1-滤芯桶组件,11-滤芯桶,111-进水口,112-出水口,113-废水口,12-滤芯桶盖,13-第一进水腔,14-插接槽;
32.2-滤芯架组件,21-外置滤芯筒体,211-第一过滤件安装腔,212-第二过滤件安装
腔,22-筒体盖,221-第二过水道,23-中心管,231-内隔条,232-第一空腔,2321-第一过孔,233-第二空腔,2331-第二过孔,234-连接件,2341-第一径宽段,2342-第二径宽段,235-第三过滤件安装腔,236-第一过水道,24-第二进水腔;
33.3-前置过滤件,31-pp棉滤层,32-前置碳滤层,4-ro过滤膜,5-后置过滤件。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6.实施例1
37.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滤芯壳体,主要包括滤芯桶组件1和滤芯架组件2;其中,所述滤芯桶组件1包括滤芯桶11和对应所述滤芯桶11设置的滤芯桶盖12,所述滤芯桶11内设置有内腔体,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腔体由所述滤芯桶盖12与所述滤芯桶11盖合后形成。所述滤芯架组件2即装设在所述内腔体内,并且所述滤芯架组件2的两端与所述内腔体的两端紧密接触连接;所述滤芯架组件2则包括外置滤芯筒体21、对应所述外置滤芯筒体21设置的筒体盖22和设置在所述外置滤芯筒体21内的中心管23。
38.本实施例中,所述滤芯桶盖12为设置在所述滤芯桶11的开口端,所述滤芯桶11的另一端为相对的闭合面结构,在所述滤芯桶11的闭合面结构端上设置有进水口111、出水口112和废水口113。
39.所述外置滤芯筒体2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过滤件安装腔211,所述第一过滤件安装腔211连通所述外置滤芯筒体21的内侧与外侧,所述外置滤芯筒体21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过滤件安装腔211相互独立的第二过滤件安装腔21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滤件安装腔212由所述筒体盖22与所述外置滤芯筒体21盖合后形成,以便于所述第二过滤件安装腔212的内容物的安装。
40.所述中心管23的两端与所述外置滤芯筒体21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所述中心管23内设置有内隔条231,所述内隔条231将所述中心管23内分成相互独立的第一空腔232和第二空腔233。具体地,在所述第一空腔232的外侧腔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过孔2321,所述第一空腔232通过所述第一过孔2321与所述外置滤芯筒体21的内侧相连通;所述筒体盖22上则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空腔232与所述第二过滤件安装腔212的进水端的第二过水道221,所述第一空腔232通过所述第二过水道221与所述第二过滤件安装腔212的进水端相连通。此外,所述第二空腔233的外侧腔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过孔2331,所述第二空腔233通过所述第二过孔2331与所述第二过滤件安装腔212的出水端相连通。
41.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滤芯桶11的内侧与所述外置滤芯筒体21的外侧形成有第一进
水腔13,所述进水口111即与所述外置滤芯筒体21的外侧的所述第一进水腔13相连通,以进行原水供应。经过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件安装腔211上的前置过滤件3进行过滤后,使得水流可以进入到由所述中心管23的外周面与所述前置过滤件3的内侧所形成的第二进水腔24,此时经过套设在所述中心管23外周上的ro过滤膜4后进入到第一空腔232内,然后再通过后置过滤件5进行处理后从所述第二空腔233输出,所述出水口112即与所述第二空腔233相连通。
42.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管23的底端设置有连接件234,所述连接件234包括第一径宽段2341和第二径宽段2342。所述第二径宽段2342为靠近所述中心管23的底端设置。所述中心管23与所述第一径宽段2341之间在所述外置滤芯筒体21的内侧形成有第三过滤件安装腔235,所述中心管23与所述第二径宽段2342之间预留有第一过水道236,所述第一过水道236分别连通所述第三过滤件安装腔235与所述废水口113。
4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在所述滤芯桶11上对应所述中心管23及所述连接件234设置有呈环状的插接槽14,所述出水口112即设置在所述插接槽14的中心处,所述中心管23的底端密封连接在所述插接槽14的内侧外壁面上,以使得所述中心管23的所述第二空腔233与所述出水口112的连通不受其他水流腔室的影响。所述第二径宽段2342与所述插接槽14远离所述中心管23侧的内壁面密封连接,所述废水口113即与所述插接槽14相连通。所述第一径宽段2341则与所述外置滤芯筒体21的底端密封连接,从而使得原水进入后所经过的第一进水腔13、第二进水腔24、第一空腔232及第二空腔233都为相对的独立,以有效确保不会发生串水现象。
44.此外,本实施例中还提供有一种复合滤芯,其主要包括以上所述的一种滤芯壳体。
45.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本实施例中的复合滤芯,在所述第一过滤件安装腔211内装设有前置过滤件3,所述前置过滤件3包括分层设置的pp棉滤层31和前置碳滤层32;所述第二过滤件安装腔212内装设有后置过滤件5,如后置碳滤层;所述中心管23的外周面上所形成的所述第三过滤件安装腔235上则设置有ro过滤膜4,如ro反渗透膜。
46.整个复合滤芯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组装以及模块化设计,在多滤芯功能的高度集成的前提下,可实现各过滤阶段水路之间界限的分明设置,使得整个产品可以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4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