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环境工程污水的漂浮物分离装置

2022-06-02 07:14: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漂浮物分离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环境工程污水的漂浮物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2.环境工程污水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在环境工程污水进行排放时一般都含有漂浮物,在对环境工程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之前需要对漂浮物进行分离处理,从而保证环境工程污水的净化处理效果,因此用于环境工程污水的漂浮物分离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装置,在现有的用于环境工程污水的漂浮物分离装置中,还都是通过过滤板把漂浮物进行隔离,再由刮板对过滤板上的漂浮物进行剔除,由于漂浮物堆积在过滤板上,从而影响了环境工程污水的排放效果,
3.基于申请人于2021年9月15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其中专利号:zl202120166564.8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环境工程污水的漂浮物分离装置。
5.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环境工程污水的漂浮物分离装置,因此提高了环境工程污水的排放效果。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环境工程污水进行导流的管道、设置在管道中的过滤筒、设置在管道和过滤筒之间的集物斗。
7.由于设计了管道、过滤筒和集物斗,通过管道和过滤筒,使环境工程污水在管道中保持存量液位,通过集物斗,对处于悬浮的漂浮物进行聚集收集,不再使漂浮物堆积在过滤筒上,因此提高了环境工程污水的排放效果。
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对处于悬浮的漂浮物进行聚集收集的方式把管道、过滤筒和集物斗相互联接。
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保持保持存量液位实现漂浮物处于悬浮状态的方式把过滤筒与管道和集物斗联接。
10.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集物斗和过滤筒在管道中形成聚集收集段和过滤段,保证了环境工程污水在管道中的流动畅通性能。
1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集物斗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支架、卷扬机、导轮和集物箱。
1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集物斗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支腿杆和缓冲弹簧。
1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过滤筒和第一附件装置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提升杆和调节螺母。
1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集物斗和第三附件装置之间,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推力杆。
1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过滤筒上,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导流板。
1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六附件装置并且第六附件装置设置在过滤筒和管道之间,第六附件装置设置为刮板。
17.以上六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
1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管道上分别设置有过滤筒和支架,在过滤筒和支架之间设置有提升杆并且在提升杆和支架之间分别设置有调节螺母和推力杆,在支架和管道之间设置有集物斗并且在集物斗和支架之间设置有卷扬机,在卷扬机和支架之间设置有导轮并且在集物斗和管道之间设置有集物箱,在过滤筒上设置有导流板并且在集物斗上设置有支腿杆,在支腿杆与集物斗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并且在过滤筒与管道之间设置有刮板。
19.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管道、过滤筒、集物斗、支架、卷扬机、导轮、提升杆、调节螺母、推力杆、支腿杆、缓冲弹簧、导流板、集物箱和刮板,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
2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管道设置为包含有上管部、竖管部和下管部并且竖管部的上端口部设置为与上管部联接,竖管部的下端口部设置为与下管部联接并且竖管部设置为与过滤筒容纳式联接,上管部设置为与集物斗容纳式联接并且上管部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腿杆接触式联接,下管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集物箱联接并且竖管部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连接条与支架联接,上管部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竖管部和下管部分别设置为矩形筒状体。
21.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环境工程污水的转向流动设置,实现对过滤筒产生冲击作用力。
2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过滤筒设置为包含有筒部和盖板部并且在筒部的内端端面部设置有过滤孔体,筒部的上端端口部设置为与盖板部联接并且盖板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15-26
°
,筒部设置为与管道嵌入式联接并且盖板部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提升杆和导流板联接,筒部的内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刮板接触式联接,筒部设置为矩形管状体并且盖板部设置为矩形片状体,过滤孔体设置为长条孔体并且过滤孔体设置为沿筒部的内端端面部间隔排列分布。
23.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环境工程污水的单面过滤和控制对环境工程污水过滤流量进行控制。
2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集物斗设置为包含有板部、耳座部和条板部并且在板部上设置有通孔体,板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耳座部联接并且板部的上端端面前后边缘部设置为与条板部联接,板部设置为与管道沉入式联接,板部的外端头侧面部设置为通过端轴与支架转动式联接并且板部的内端头设置为与卷扬机的钢丝绳联接,耳座部设置为与支腿杆联接并且耳座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缓冲弹簧接触式联接,板部设置为z字形片状体并且耳座部设置为矩形板状体,条板部设置为条板状体并且条板部设置为呈八字形分布,通孔体设置为长条孔体并且通孔体设置为沿板部间隔排列分布。
25.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漂浮物的斜面聚集,保证了处于漂浮物
下位的环境工程污水的流动性能。
2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支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立梁、第二立梁、横轴、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和连接梁并且横轴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立梁联接,横轴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立梁联接并且第二支撑梁的竖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立梁、第二立梁和第一支撑梁联接,连接梁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立梁和第二立梁联接并且连接梁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卷扬机联接,第一支撑梁设置为与提升杆套装式联接并且第一支撑梁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调节螺母接触式联接,第二支撑梁的横部设置为与管道联接并且第二支撑梁的横部设置为与集物斗转动式联接,横轴设置为与导轮贯串式联接并且第一立梁和第二立梁分别设置为矩形座状体,横轴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第一支撑梁设置为l字形棒状体,第二支撑梁和连接梁分别设置为矩形杆状体。
2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导轮设置为周边侧面部具有凹槽的盘状体并且导轮设置为与支架转动式联接,导轮设置为与卷扬机的钢丝绳接触式联接。
2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卷扬机的电机设置为与支架联接并且卷扬机的钢丝绳端头设置为与集物斗联接,卷扬机的钢丝绳设置为与导轮接触式联接。
29.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为过滤筒和集物斗进行运动提供了动力,通过卷扬运动,提高了动力源的可靠性能。
3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集物箱设置为具有敞口的盒状体并且集物箱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管道联接,集物箱的敞口部设置为与集物斗相对应分布。
31.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对漂浮物进行集中存储,防止对环境再产生污染。
3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支腿杆的螺栓分别设置为与集物斗和缓冲弹簧贯串式联接并且支腿杆的螺栓凸缘体设置为与缓冲弹簧接触式联接,支腿杆的螺母设置为与集物斗接触式联接并且支腿杆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管道接触式联接,支腿杆的螺栓设置为六角螺栓并且支腿杆的螺母设置为六角螺母。
3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缓冲弹簧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缓冲弹簧设置为与支腿杆套装式联接,缓冲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集物斗接触式联接并且缓冲弹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支腿杆接触式联接。
34.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管道中对集物斗进行缓冲支撑,防止对管道产生冲击。
3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提升杆的杆部上设置有滑动孔体72并且杆部的下端头设置为与过滤筒联接,杆部的上端头设置为与支架贯串式联接并且杆部的上端头设置为与调节螺母螺纹式联接,滑动孔体72设置为与推力杆联接并且杆部设置为圆形棒状体,滑动孔体72设置为长条孔状体。
3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调节螺母设置为六角螺母并且调节螺母设置为与提升杆螺纹式联接,调节螺母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架接触式联接。
37.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过滤筒在管道中的沉入高度进行调节处理,从而实现对管道中的环境工程污水存量液位的调节。
3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推力杆设置为z字形棒状体并且推力杆的其中一个竖部设置为与提升杆滑动式联接,推力杆的其中另一个竖部端头设置为与集物斗联接。
3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刮板设置为矩形刀状体并且刮板的前后端头设置为与管道联
接,刮板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过滤筒接触式联接。
40.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过滤筒的清洁处理,防止过滤孔体发生堵塞现象。
4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导流板设置为八字形片状体并且导流板设置为与过滤筒联接。
4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管道中产生反向冲击水流,对集物斗和漂浮物产生水流冲击。
4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管道和过滤筒与集物斗、支架和卷扬机设置为按照前置聚集斗的方式分布并且管道、过滤筒、集物斗、支架和卷扬机与导轮设置为按照钢丝绳导向运动的方式分布,管道、过滤筒、集物斗、支架和卷扬机与支腿杆和缓冲弹簧设置为按照弹性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管道、过滤筒、集物斗、支架和卷扬机与提升杆、调节螺母和推力杆设置为按照高度调节的方式分布,管道、过滤筒、集物斗、支架和卷扬机与导流板设置为按照增流反冲的方式分布并且管道、过滤筒、集物斗、支架和卷扬机与刮板设置为按照端面清理的方式分布,管道、过滤筒、集物斗、支架和卷扬机与集物箱设置为按照箱盒存放的方式分布,一个提升杆和一个调节螺母设置为组成一组调节部件,两组调节部件设置在过滤筒和支架之间,两个推力杆设置在调节部件和集物斗之间,一个支腿杆和一个缓冲弹簧设置为组成一组弹性支撑部件,三组弹性支撑部件设置在集物斗与管道之间,导流板设置为沿盖板部的上端端面部间隔排列分布,杆部设置为与盖板部联接,第二支撑梁设置为与板部联接,筒部设置为与竖管部联接。
44.在本技术方案中,管道、过滤筒和集物斗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支架、卷扬机、导轮、提升杆、调节螺母、推力杆、支腿杆、缓冲弹簧、导流板、集物箱和刮板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上管部、竖管部、下管部、筒部、盖板部、过滤孔体、板部、耳座部、条板部、通孔体、第一立梁、第二立梁、横轴、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连接梁、杆部和滑动孔体72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45.在本技术方案中,对处于悬浮的漂浮物进行聚集收集的管道、过滤筒和集物斗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环境工程污水的漂浮物分离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4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48.图2为图1的俯视图,
49.管道-1、过滤筒-2、集物斗-3、支架-4、卷扬机-5、导轮-6、提升杆-7、调节螺母-8、推力杆-9、支腿杆-91、缓冲弹簧-92、导流板-93、集物箱-94、刮板-95、上管部-11、竖管部-12、下管部-13、筒部-21、盖板部-22、过滤孔体-23、板部-31、耳座部-32、条板部-33、通孔
体-34、第一立梁-41、第二立梁-42、横轴-43、第一支撑梁-44、第二支撑梁-45、连接梁-46、杆部-71、滑动孔体-72。
具体实施方式
50.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3.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 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5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管道1、过滤筒2、集物斗3、支架4、卷扬机5、导轮6、提升杆7、调节螺母8、推力杆9、支腿杆91、缓冲弹簧92、导流板93、集物箱94和刮板95并且在管道1上分别设置有过滤筒2和支架4,在过滤筒2和支架4之间设置有提升杆7并且在提升杆7和支架4之间分别设置有调节螺母8和推力杆9,在支架4和管道1之间设置有集物斗3并且在集物斗3和支架4之间设置有卷扬机5,在卷扬机5和支架4之间设置有导轮6并且在集物斗3和管道1之间设置有集物箱94,在过滤筒2上设置有导流板93并且在集物斗3上设置有支腿杆91,在支腿杆91与集物斗3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92并且在过滤筒2与管道1之间设置有刮板95。
56.在本实施例中,管道1设置为包含有上管部11、竖管部12和下管部13并且竖管部12的上端口部设置为与上管部11联接,竖管部12的下端口部设置为与下管部13联接并且竖管部12设置为与过滤筒2容纳式联接,上管部11设置为与集物斗3容纳式联接并且上管部11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腿杆91接触式联接,下管部13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集物箱94联接并且竖管部12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连接条与支架4联接,上管部11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竖管部12和下管部13分别设置为矩形筒状体。
57.通过管道1,形成了对过滤筒2、集物斗3、支架4、支腿杆91和集物箱94的支撑连接
点,由竖管部12,实现了与过滤筒2的连接,实现了与支架4的连接,由上管部11,实现了与集物斗3的连接,实现了与支腿杆91的连接,由下管部13,实现了与集物箱9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环境工程污水进行排放的部件。
58.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筒2设置为包含有筒部21和盖板部22并且在筒部21的内端端面部设置有过滤孔体23,筒部21的上端端口部设置为与盖板部22联接并且盖板部2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15-26
°
,筒部21设置为与管道1嵌入式联接并且盖板部22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提升杆7和导流板93联接,筒部21的内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刮板95接触式联接,筒部21设置为矩形管状体并且盖板部22设置为矩形片状体,过滤孔体23设置为长条孔体并且过滤孔体23设置为沿筒部21的内端端面部间隔排列分布。
59.通过过滤筒2,形成了对管道1、提升杆7、导流板93和刮板95的支撑连接点,由筒部21,实现了与管道1的连接,实现了与刮板95的连接,由盖板部22,实现了与提升杆7的连接,实现了与导流板93的连接,由过滤孔体23,实现了对环境工程污水进行流通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环境工程污水进行过滤处理的部件。
60.在本实施例中,集物斗3设置为包含有板部31、耳座部32和条板部33并且在板部31上设置有通孔体34,板部3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耳座部32联接并且板部31的上端端面前后边缘部设置为与条板部33联接,板部31设置为与管道1沉入式联接,板部31的外端头侧面部设置为通过端轴与支架4转动式联接并且板部31的内端头设置为与卷扬机5的钢丝绳联接,耳座部32设置为与支腿杆91联接并且耳座部3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缓冲弹簧92接触式联接,板部31设置为z字形片状体并且耳座部32设置为矩形板状体,条板部33设置为条板状体并且条板部33设置为呈八字形分布,通孔体34设置为长条孔体并且通孔体34设置为沿板部31间隔排列分布。
61.通过集物斗3,形成了对管道1、支架4、卷扬机5、支腿杆91和缓冲弹簧92的支撑连接点,由板部31,实现了与管道1的连接,实现了与支架4的连接,实现了与卷扬机5的连接,由耳座部32,实现了与支腿杆91的连接,实现了与缓冲弹簧92的连接,由条板部33和通孔体34,实现了对漂浮物进行集中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漂浮物进行聚集处理的部件。
62.在本实施例中,支架4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立梁41、第二立梁42、横轴43、第一支撑梁44、第二支撑梁45和连接梁46并且横轴43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立梁41联接,横轴4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立梁42联接并且第二支撑梁45的竖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立梁41、第二立梁42和第一支撑梁44联接,连接梁46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立梁41和第二立梁42联接并且连接梁46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卷扬机5联接,第一支撑梁44设置为与提升杆7套装式联接并且第一支撑梁4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调节螺母8接触式联接,第二支撑梁45的横部设置为与管道1联接并且第二支撑梁45的横部设置为与集物斗3转动式联接,横轴43设置为与导轮6贯串式联接并且第一立梁41和第二立梁42分别设置为矩形座状体,横轴43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第一支撑梁44设置为l字形棒状体,第二支撑梁45和连接梁46分别设置为矩形杆状体。
63.通过支架4,形成了对管道1、集物斗3、卷扬机5、导轮6、提升杆7和调节螺母8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支撑梁45,实现了与管道1的连接,实现了与集物斗3的连接,由连接梁46,实现了与卷扬机5的连接,由横轴43,实现了与导轮6的连接,由第一支撑梁44,实现了与提
升杆7的连接,实现了与调节螺母8的连接,由第一立梁41和第二立梁42,实现了对横轴43、第一支撑梁44、第二支撑梁45和连接梁46进行支撑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集物斗3、卷扬机5、导轮6、提升杆7和调节螺母8的支撑载体。
64.在本实施例中,导轮6设置为周边侧面部具有凹槽的盘状体并且导轮6设置为与支架4转动式联接,导轮6设置为与卷扬机5的钢丝绳接触式联接。
65.通过导轮6,形成了对支架4和卷扬机5的支撑连接点,由导轮6,实现了与支架4的连接,实现了与卷扬机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卷扬机5的钢丝绳进行导向运动的部件。
66.在本实施例中,卷扬机5的电机设置为与支架4联接并且卷扬机5的钢丝绳端头设置为与集物斗3联接,卷扬机5的钢丝绳设置为与导轮6接触式联接。
67.通过卷扬机5,形成了对集物斗3、支架4和导轮6的支撑连接点,由卷扬机5,实现了与集物斗3的连接,实现了与支架4的连接,实现了与导轮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集物斗3在支架4上进行翻转运动的动力部件。
68.在本实施例中,支腿杆91的螺栓分别设置为与集物斗3和缓冲弹簧92贯串式联接并且支腿杆91的螺栓凸缘体设置为与缓冲弹簧92接触式联接,支腿杆91的螺母设置为与集物斗3接触式联接并且支腿杆9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管道1接触式联接,支腿杆91的螺栓设置为六角螺栓并且支腿杆91的螺母设置为六角螺母。
69.通过支腿杆91,形成了对管道1、集物斗3和缓冲弹簧92的支撑连接点,由支腿杆91,实现了与管道1的连接,实现了与集物斗3的连接,实现了与缓冲弹簧9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集物斗3与管道1之间进行连接的部件之一。
70.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弹簧92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缓冲弹簧92设置为与支腿杆91套装式联接,缓冲弹簧92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集物斗3接触式联接并且缓冲弹簧9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支腿杆91接触式联接。
71.通过缓冲弹簧92,形成了对集物斗3和支腿杆91的支撑连接点,由缓冲弹簧92,实现了与集物斗3的连接,实现了与支腿杆9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集物斗3与管道1之间进行连接的部件之二。
72.在本实施例中,在提升杆7的杆部71上设置有滑动孔体72并且杆部71的下端头设置为与过滤筒2联接,杆部71的上端头设置为与支架4贯串式联接并且杆部71的上端头设置为与调节螺母8螺纹式联接,滑动孔体72设置为与推力杆9联接并且杆部71设置为圆形棒状体,滑动孔体72设置为长条孔状体。
73.通过提升杆7,形成了对过滤筒2、支架4、调节螺母8和推力杆9的支撑连接点,由杆部71,实现了与过滤筒2的连接,实现了与支架4的连接,实现了与调节螺母8的连接,由滑动孔体72,实现了与推力杆9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过滤筒2在管道1中高度进行调节的部件之一。
74.在本实施例中,调节螺母8设置为六角螺母并且调节螺母8设置为与提升杆7螺纹式联接,调节螺母8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架4接触式联接。
75.通过调节螺母8,形成了对支架4和提升杆7的支撑连接点,由调节螺母8,实现了与支架4的连接,实现了与提升杆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过滤筒2在管道1中进行高度调节的部件之二。
76.在本实施例中,推力杆9设置为z字形棒状体并且推力杆9的其中一个竖部设置为与提升杆7滑动式联接,推力杆9的其中另一个竖部端头设置为与集物斗3联接。
77.通过推力杆9,形成了对集物斗3和提升杆7的支撑连接点,由推力杆9,实现了与集物斗3的连接,实现了与提升杆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过滤筒2在管道1中进行提升运动的部件。
78.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板93设置为八字形片状体并且导流板93设置为与过滤筒2联接。
79.通过导流板93,形成了对过滤筒2的支撑连接点,由导流板93,实现了与过滤筒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环境工程污水进行增速流动的部件。
80.在本实施例中,刮板95设置为矩形刀状体并且刮板95的前后端头设置为与管道1联接,刮板95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过滤筒2接触式联接。
81.通过刮板95,形成了对管道1和过滤筒2的支撑连接点,由刮板95,实现了与管道1的连接,实现了与过滤筒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过滤筒2进行清理的部件。
82.在本实施例中,集物箱94设置为具有敞口的盒状体并且集物箱94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管道1联接,集物箱94的敞口部设置为与集物斗3相对应分布。
83.通过集物箱94,形成了对管道1和集物斗3的支撑连接点,由集物箱94,实现了与管道1的连接,实现了与集物斗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漂浮物进行储存的部件。
84.在本实施例中,管道1和过滤筒2与集物斗3、支架4和卷扬机5设置为按照前置聚集斗的方式分布并且管道1、过滤筒2、集物斗3、支架4和卷扬机5与导轮6设置为按照钢丝绳导向运动的方式分布,管道1、过滤筒2、集物斗3、支架4和卷扬机5与支腿杆91和缓冲弹簧92设置为按照弹性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管道1、过滤筒2、集物斗3、支架4和卷扬机5与提升杆7、调节螺母8和推力杆9设置为按照高度调节的方式分布,管道1、过滤筒2、集物斗3、支架4和卷扬机5与导流板93设置为按照增流反冲的方式分布并且管道1、过滤筒2、集物斗3、支架4和卷扬机5与刮板95设置为按照端面清理的方式分布,管道1、过滤筒2、集物斗3、支架4和卷扬机5与集物箱94设置为按照箱盒存放的方式分布,一个提升杆7和一个调节螺母8设置为组成一组调节部件,两组调节部件设置在过滤筒2和支架4之间,两个推力杆9设置在调节部件和集物斗3之间,一个支腿杆91和一个缓冲弹簧92设置为组成一组弹性支撑部件,三组弹性支撑部件设置在集物斗3与管道1之间,导流板93设置为沿盖板部22的上端端面部间隔排列分布,杆部71设置为与盖板部22联接,第二支撑梁45设置为与板部31联接,筒部21设置为与竖管部12联接。
8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盖板部2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15
°

8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盖板部2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26
°

87.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四,盖板部2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20
°

88.把板部31放到上管部11中,当环境工程污水从上管部11中流过,环境工程污水通过通孔体34时,把漂浮物滞留在板部31上,再通过过滤孔体23后注入到竖管部12中,由下管部13进行排放,使调节螺母8在杆部71上进行转动,对筒部21在竖管部12中的高度进行调节,当环境工程污水流量小时,使筒部21沉入到竖管部12中的长度增大,环境工程污水通过过滤孔体23中的流量减小,增大环境工程污水在上管部11的滞留量,当环境工程污水流量
大时,使筒部21沉入到竖管部12中的长度减小,环境工程污水通过过滤孔体23中的流量增大,减小环境工程污水在上管部11的滞留量,从而保持环境工程污水在上管部11中的液位高度,使漂浮物在板部31上处于漂浮状态,当板部31上的漂浮物积累到一定量时,使卷扬机5处于工作状态,卷扬机5的钢丝绳在导轮6上运动,带动板部31在第二支撑梁45上进行翻转运动,由板部31把漂浮物从环境工程污水中捞出,板部31与横轴43接触,板部31上的漂浮物落入到集物箱94中,同时板部31带动推力杆9进行转动,由推力杆9的其中一个竖部作用在滑动孔体72的上端,把杆部71在第一支撑梁44上进行提起,把筒部21从竖管部12中提升,由刮板95对过滤孔体23进行清理,当完成对漂浮物从环境工程污水中捞出后,使板部31在第二支撑梁45上进行反方向翻转运动,板部31落入到上管部11中,支腿杆91的螺栓与上管部11的底端端面部接触,由缓冲弹簧92进行缓冲支撑,推力杆9的其中一个竖部与滑动孔体72的上端分开,杆部71在第一支撑梁44上进行下降,筒部21载竖管部12中下降回位,当环境工程污水通过导流板93时,在上管部11和竖管部12的连接部位产生回流,对通孔体34产生回流冲击,保持漂浮物处于漂浮状态。
89.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对处于悬浮的漂浮物进行聚集收集的方式把管道1、过滤筒2和集物斗3相互联接。
90.在本实施例中,按照保持保持存量液位实现漂浮物处于悬浮状态的方式把过滤筒2与管道1和集物斗3联接。
91.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集物斗3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支架4、卷扬机5、导轮6和集物箱94。
92.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集物斗3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支腿杆91和缓冲弹簧92。
93.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过滤筒2和第一附件装置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提升杆7和调节螺母8。
94.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集物斗3和第三附件装置之间,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推力杆9。
95.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过滤筒2上,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导流板93。
96.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六附件装置并且第六附件装置设置在过滤筒2和管道1之间,第六附件装置设置为刮板95。
9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98.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99.1、由于设计了管道1、过滤筒2和集物斗3,通过管道1和过滤筒2,使环境工程污水在管道1中保持存量液位,通过集物斗3,对处于悬浮的漂浮物进行聚集收集,不再使漂浮物堆积在过滤筒2上,因此提高了环境工程污水的排放效果。
100.2、由于设计了支架4、卷扬机5、导轮6和集物箱94,实现了对集物斗3进行翻转。
101.3、由于设计了支腿杆91和缓冲弹簧92,实现了对集物斗3进行弹性支撑。
102.4、由于设计了提升杆7和调节螺母8,实现了对过滤筒2进行过滤环境工程污水量调节。
103.5、由于设计了推力杆9和刮板95,实现了对过滤筒2进行清理。
104.6、由于设计了导流板93,实现了对集物斗3产生回流冲击。
105.7、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106.8、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107.还有其它的与对处于悬浮的漂浮物进行聚集收集的管道1、过滤筒2和集物斗3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108.因此在用于环境工程污水的漂浮物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用于环境工程污水进行导流的管道1、设置在管道1中的过滤筒2、设置在管道1和过滤筒2之间的集物斗3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