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丝材送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19:25: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送出丝材(wire)的丝材送出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去除慢性完全闭塞(cto:chronic total occlusion)这样的阻塞血管的阻塞物来改善血流时,例如尝试是否能够利用柔软的导丝穿透阻塞物,在无法穿透阻塞物的情况下,逐渐更换为坚固的顺行性导丝。
3.在这种方法中,更换导丝费时费力,并且,由于使用多根导丝而成本会增加。
4.此外,在通过导丝穿透阻塞物时,手术者用手捏住导丝进行操作,因此,送出导丝的距离取决于手术者的感觉。
5.与此相对,作为能够以规定的移动量送出医疗用丝材、并能够良好地传递医疗用丝材的推压力的技术,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特开2016-20271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9.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10.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手术者通过按压弹簧来送出医疗用丝材。因此,对医疗用丝材的按压力是比较有限的,有时不足以使医疗用丝材穿透阻塞物,为了穿透阻塞物,需要更换医疗用丝材。因此,无法解决更换医疗用丝材费时费力、且由于使用多根医疗用丝材而成本会增加的问题。
11.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保持医疗用丝材的把持构件超过规定的移动量而向前端侧进行了移动时,通过解除维持医疗用丝材的把持状态的卡合构件与把持构件的卡合,从而使医疗用丝材的移动量不超过规定的移动量,但是,根据卡合构件与把持构件的卡合被解除的定时(timing),医疗用丝材的移动量有可能发生变动。
12.本发明是基于以上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得能够使丝材的移动量为适当的量,并且能够以适当的力送出丝材。
13.解决课题的手段
14.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一个观点的丝材送出装置是将丝材向前端方向送出的丝材送出装置,该丝材送出装置包括:把持部,所述把持部把持所述丝材,能够向所述前端方向移动;打击部,所述打击部配置在所述把持部的基端侧,能够在所述丝材的轴向上移动,并且,能够与所述把持部接触或分离;弹性体,所述弹性体能够对所述打击部向所述前端方向施力;施力部,所述施力部使所述弹性体变形而使对所述打击部的向所述前端方向的作用力增加;以及解除部(解放部),所述解除部解除通过所述施力部增加了作用力的所述弹性体的变形状态,其中,通过由所述解除部解除了变形状态的所述弹性体产生的作用力,使所述
打击部与所述把持部碰撞,使所述把持部向所述前端方向移动,由此将由所述把持部把持的所述丝材向所述前端方向送出。
15.在上述丝材送出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把持部、所述打击部以及所述解除部联动,以使得依次进行所述丝材的把持、由所述打击部向所述把持部的碰撞所引起的所述把持部向所述前端方向的移动、所述丝材的把持解除、以及所述把持部向所述后端方向的移动。
16.在上述丝材送出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把持部能够在所述轴向的规定的移动范围内移动,在通过所述打击部的碰撞而移动到所述移动范围的前端方向的最前端位置时,在该位置处维持所述丝材的把持。
17.在上述丝材送出装置中,也可以还包括解除移动部(解除移動部),所述解除移动部在所述最前端位置处解除所述把持部对所述丝材的把持,在维持解除所述把持部对所述丝材的把持的状态的同时,使所述把持部从所述最前端位置移动到所述移动范围的最后端位置。
18.在上述丝材送出装置中,也可以还包括动力传递机构,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利用从相同的动力源供给的动力,将通过所述解除移动部使所述把持部从所述最前端位置移动到所述最后端位置的动作、和增加所述施力部对所述弹性体的作用力的动作作为一系列动作来进行动作。
19.在上述丝材送出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弹性体能够随着所述打击部的所述基端侧的移动而增加作用力,所述施力部具有能够与设置于所述打击部的凸部卡合的钩(hook),能够在使所述钩与所述凸部卡合的状态下使所述打击部向所述基端侧移动,所述解除部通过将所述施力部的所述钩与所述打击部的所述凸部的卡合解除,从而解除所述弹性体的变形状态。
20.在上述丝材送出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把持部具有对置的把持面,所述对置的把持面能够通过夹持所述丝材来进行把持,所述把持面具有与所述把持部的可移动方向相交的面。
21.在上述丝材送出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把持部具有用于配置所把持的所述丝材的配置空间,所述配置空间能够通过在所述把持部的整个可移动方向上延伸的开口向外部敞开。
22.在上述丝材送出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把持部具有用于配置所把持的所述丝材的配置空间,所述配置空间能够形成沿所述把持部的可移动方向延伸的通孔。
23.在上述丝材送出装置中,也可以还具有中止时把持解除部,当中止了所述施力部的所述作用力的施力时,在所述把持部不向所述前端方向移动的状态下,所述中止时把持解除部使所述把持部对所述丝材的把持解除。
24.在上述丝材送出装置中,所述动力源也可以是利用电力进行动作的发动机。
25.在上述丝材送出装置中,也可以还具有杆(lever),所述杆通过手术者的操作而以规定的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由此能够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供给动力。
26.发明效果
27.根据本发明,能够使丝材的移动量为适当的量,并且,能够以适当的力送出丝材。
附图说明
28.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丝材送出装置的立体图。
29.图2是丝材送出装置在初始状态下的俯视剖视图。
30.图3是丝材送出装置在初始状态下的侧剖视图。
31.图4是丝材送出装置的把持部的结构图。
32.图5是丝材送出装置在把持准备状态下的立体图。
33.图6是丝材送出装置在把持准备状态下的侧剖视图。
34.图7是丝材送出装置在压缩状态下的立体图。
35.图8是丝材送出装置在压缩状态下的俯视剖视图。
36.图9是丝材送出装置在压缩状态下的侧剖视图。
37.图10是丝材送出装置在送出开始状态下的立体图。
38.图11是丝材送出装置在即将开始送出之前的状态下的侧剖视图。
39.图12是丝材送出装置在刚开始送出之后的状态下的侧剖视图。
40.图13是丝材送出装置在送出完成后的状态下的侧剖视图。
41.图14是变形例的把持部的结构图。
42.图15是说明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丝材送出装置连接的导丝及导管和用于与丝材送出装置连接的连接器的图。
43.图16是表示导丝及导管与连接器的连接状态的图。
44.图17是丝材送出装置的立体图。
45.图18是丝材送出装置的连接了导丝及导管的状态的立体图。
46.图19是丝材送出装置在初始状态下的俯视剖视图。
47.图20是丝材送出装置的把持部的结构图。
48.图21是丝材送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49.图22是丝材送出装置在把持准备状态下的俯视剖视图。
50.图23是丝材送出装置在即将开始送出之前的状态下的俯视剖视图。
51.图24是丝材送出装置在刚开始送出之后的状态下的俯视剖视图。
52.图25是丝材送出装置在刚开始送出之后的状态下的仰视图。
53.图26是丝材送出装置在送出完成后的状态下的俯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4.参见附图,对实施方式的丝材送出装置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该附图中记载的实施方式。
55.在本说明书中,“导丝”是指被推进到血管等体腔内的手术部位、并用于将导管引导到该手术部的医疗用导丝。
56.在本说明书中,“前端侧”及“前端方向”是指在沿着导丝的长度方向的方向(沿着导丝的轴向的方向)上,被导丝穿透的阻塞物所在的一侧及方向。“后端侧”及“后端方向”与前端侧及方向相反。另外,“基端侧”是指沿着、沿着导丝的长度方向的方向、的方向、且与前端侧相反的一侧的方向。另外,“前端”表示任意构件或部位的前端侧的端部,“基端”表示任意构件或部位的基端侧的端部。
57.[第一实施方式]
[0058]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丝材送出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丝材送出装置在初始状态下的俯视剖视图。图3是丝材送出装置在初始状态下的侧剖视图。
[0059]
丝材送出装置1是送出作为丝材的一个示例的导丝gw的装置。导丝gw例如被推进到血管等体腔内的手术部位,并用于穿透该手术部位的阻塞物。
[0060]
丝材送出装置1包括壳体5、把持部10、锤(hammer)15、推压弹簧16、复位弹簧17、滑动件20、把持解除部23以及按压部24。锤15是打击部的一个示例。推压弹簧16是弹性体的一个示例。滑动件20是施力部的一个示例。滑动件20及壳体5是解除部的一个示例。丝材送出装置1还包括手柄31、连杆32、连杆33、接头34、接头35、接头36。在此,手柄31、连杆32、连杆33、接头34、接头35、接头36以及滑动件20是动力传递机构的一个示例。
[0061]
在安装有导丝gw的情况下,壳体5为导丝gw的轴向(附图x轴方向)成为长度方向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壳体5形成有供导丝gw插通的通孔5a。另外,在壳体5形成有以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容纳把持部10的把持部容纳部5b、和以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容纳滑动件20的滑动件容纳部5c。此外,在滑动件容纳部5c的基端侧的上部形成有凸部5d。并且,在壳体5的通孔5a的x轴方向侧连接有用于与导管的基端侧的适配器连接的适配器6。
[0062]
把持部10在把持部容纳部5b中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把持部10能够把持导丝gw。
[0063]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把持部的结构图。
[0064]
把持部10包括第一部件11、第二部件12和把持弹簧13。第一部件11例如具有在x轴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凸状部11a和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圆柱状的腿部11b。第二部件12具有:凹状部12a,该凹状部12a沿x轴方向延伸而形成,并且具有与第一部件的凸状部11a相对应的形状;凸部12b,该凸部12b沿z轴方向的两个方向突出;以及通孔部12c,该通孔部12c形成有能够供腿部11b插通的通孔。
[0065]
第一部件11与第二部件12以第一部件11的凸状部11a嵌入第二部件12的凹状部12a、并且第一部件11的腿部11b插通于第二部件12的通孔部12c的通孔的状态组合。把持弹簧13安装成在第一部件11的腿部11b与第二部件12之间产生作用力。
[0066]
通过这样的结构,把持弹簧13的作用力以使第一部件11的凸状部11a的第二部件12侧的面与第二部件12的凹状部12a的第一部件1侧的面靠近的方式发挥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部件11的凸状部11a的第二部件12侧的面与第二部件12的凹状部12a的第一部件11侧的面之间配置导丝gw,把持部10能够利用把持弹簧13的作用力对导丝gw进行把持。此外,在朝向第一部件11侧(y轴方向侧)按下第一部件11的腿部11b而把持弹簧13被压缩了的情况下,第一部件11的凸状部11a的第二部件12侧的面与第二部件12的凹状部12a的第一部件11侧的面之间分离,因此,变为不通过把持部10对导丝gw进行把持(把持解除)。
[0067]
第二部件12的凸状部12b与在壳体5的把持部容纳部5b的z轴方向上的两个壁部上沿x轴方向延伸而形成的未图示的凹部卡合,起到在x轴方向上准确地引导把持部10的作用。
[0068]
返回使用图1至图3的说明,在把持部10的x轴方向上的基端侧,中空的锤15配置为长度方向成为x轴方向,在锤15的基端侧的部分的周围及锤15的基端侧,推压弹簧16配置为长度方向成为x轴方向。
[0069]
锤15例如由金属构成,能够在x轴方向上移动。锤15在滑动件容纳部5c侧形成有凸
部15a。凸部15a能够与滑动件20的后述的钩部22卡合。推压弹簧16例如是金属制成的弹簧,能够在x轴方向上变形(能够压缩),能够对锤15施加向x轴方向的作用力。
[0070]
复位弹簧17例如是金属制成的弹簧,能够在x轴方向上变形(能够压缩),对把持部10向基端侧施力。复位弹簧17对把持部10的作用力小于推压弹簧16在初始状态(未产生因使锤15移动而引起的压缩的状态)下对把持部10的作用力。由此,在推压弹簧16为初始状态的情况下,把持部10位于可移动范围的最前端位置(把持部容纳部5b内的x轴方向上的最前端的位置),在推压弹簧16被压缩而变为了不对把持部10施加作用力的状态时,把持部10借助复位弹簧17的作用力而位于可移动范围的最后端位置(把持部容纳部5b内的x轴方向上的最后端的位置)。
[0071]
在丝材送出装置1中,由手柄31、连杆32、连杆33、滑动件20、接头34、接头35、接头36以及把持解除部23构成动力传递机构。
[0072]
手柄31是用于供使用丝材送出装置1的手术者通过手进行旋转操作的手柄。手柄31的一端与连杆32的一端经由接头34以能够从手柄31向连杆32传递旋转力的方式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当以接头34为中心使手柄31旋转一周时,连杆32旋转一周。
[0073]
连杆32的另一端与连杆33的一端经由接头35以能自如旋转的方式相连接。连杆33的长度比连杆32的长度长。连杆33的另一端与滑动件20及把持解除部23经由接头36以能自如旋转的方式相连接。
[0074]
根据该动力传递机构,当手柄31被旋转时,连杆32旋转,伴随连杆32的旋转,连杆33带动滑动件20以及把持解除部23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而移动。
[0075]
滑动件20具有与锤15的凸部15a卡合的钩22、和对钩22向z轴方向施力的扭力弹簧21。
[0076]
当滑动件20从其自身的移动范围的x轴方向上的最前端位置向基端侧移动时,钩22与锤15的凸部15a卡合,当进一步移动时,会使锤15向基端侧移动,从而使推压弹簧16压缩。当滑动件20接近最后端位置时,钩22(扭力弹簧21)被壳体5的凸部5d向下方按下,以解除钩22与锤15的凸部15a之间的卡合,其结果是,推压弹簧16的变形状态(压缩状态)被解除,推压弹簧16在x轴方向上推动锤15。
[0077]
把持解除部23为x轴方向上的前端侧的壳体5侧的面具有越是前端侧、则厚度越薄的倾斜的板状构件。把持解除部23当向x轴方向上的前端侧移动时,会进入按压部24与把持部10的腿部11b之间,使把持弹簧13压缩,从而使把持部10的腿部11b向y轴的正方向移动。由此,第一部件11的凸状部11a的第二部件12侧的面与第二部件12的凹状部12a的第一部件11侧的面之间分离,因此,对导丝gw的把持被解除。
[0078]
接着,参照各附图,具体地说明实施方式的丝材送出装置1的使用方法及此时的丝材送出装置1的动作。丝材送出装置1构成为把持部10、锤15以及滑动件20联动,以使得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动作:对导丝gw的把持、把持部10向导丝gw的前端方向的移动、解除对导丝gw的把持、以及把持部10向后端方向的移动。另外,如图1所示,初始的丝材送出装置1处于未把持导丝gw的状态(初始状态)。
[0079]
图5是丝材送出装置在把持准备状态下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了把持准备状态的侧剖视图。此外,图7是丝材送出装置在压缩状态下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了压缩状态的俯视剖视图,图9是在压缩状态下的侧剖视图。另外,图10是示出了丝材送出装置的送出开始状态
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了即将开始送出之前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图12是示出了刚开始送出之后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图13是丝材送出装置在送出完成后的状态下的侧剖视图。
[0080]
首先,在将导丝gw插入血管内之后,沿着血管将导丝gw推进到阻塞部位。接着,在导丝gw的前端到达阻塞部位之后,以导丝gw为引导将未图示的导管推进至阻塞部位。然后,将导丝gw的基端侧插入到壳体5的通孔5a中,将导管的基端侧的适配器连接到丝材送出装置1的适配器6。
[0081]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通过把持解除部23压缩把持弹簧13,第一部件11的凸状部11a的第二部件12侧的面与第二部件12的凹状部12a的第一部件11侧的面之间分离,成为把持部10对导丝gw的把持被解除的状态。
[0082]
接着,当使手柄31从图1所示的状态旋转至图5所示的状态时,滑动件20及把持解除部23向基端侧滑动,如图6所示,由于锤15的凸部15a卡合在滑动件20的钩22上,因此,随着滑动件20的移动,锤15向基端侧移动,推压弹簧16被压缩。
[0083]
此时,由于把持部10不被锤15推压,因此,如图6所示,把持部10在复位弹簧17的作用力下滑动到可移动范围的最后端。由此,把持部10移动从可移动范围的最前端(初始位置)到可移动范围的最后端的距离d。该距离d相当于丝材送出装置1的一次送出量。例如,在丝材送出装置1的一次送出量为2mm的情况下,从初始位置向后端侧滑动2mm。另外,此时,由于把持解除部23构成为存在于压缩把持部10的把持弹簧13的位置,因此,维持把持部10未把持导丝gw的状态。
[0084]
进而,当使手柄31从图5所示的状态旋转至图7所示的状态时,滑动件20及把持解除部23进一步向基端侧滑动,如图9所示,维持滑动件20的钩22与锤15的凸部15a卡合的状态,因此,随着滑动件20的移动,锤15向基端侧移动,推压弹簧16被进一步压缩。
[0085]
此时,如图8所示,把持解除部23从压缩把持部10的把持弹簧13的位置脱离,因此,第一部件11的凸状部11a的第二部件12侧的面与第二部件12的凹状部12a的第一部件11侧的面之间的导丝gw被把持。
[0086]
进而,当使手柄31从图7所示的状态旋转至图10所示的状态时,滑动件20及把持解除部23进一步向基端侧滑动,如图11所示,在滑动件20中,通过利用壳体5的凸部5d将钩22(扭力弹簧21)推下,从而将钩22与锤15的凸部15a卡合的状态解除。
[0087]
由此,如图12所示,推压弹簧16的作用力用于锤15向前端方向的移动,锤15向前端方向移动,从而锤15的前端侧与把持部10的基端侧碰撞。
[0088]
其结果是,如图13所示,把持导丝gw的把持部10通过由与锤15的碰撞产生的冲击,向前端方向移动,并停止在把持部10的最前端位置。此时,由于把持部10不与把持解除部23接触,因此,维持把持导丝gw的状态不变。
[0089]
因此,把持部10维持把持导丝gw的状态从最后端位置移动到最前端位置。其结果是,导丝gw被向前端侧送出从把持部10的最后端位置到最前端位置的距离d。
[0090]
之后,当使手柄31从图10所示的状态旋转时,滑动件20及把持解除部23向前端侧滑动,当手柄31的旋转量从开始的时刻达到1周时,成为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另外,在需要进一步送出导丝gw的情况下,只要使手柄31进一步旋转所需的周数即可。
[0091]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丝材送出装置1,能够将由蓄积在推压弹簧16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冲击力施加给导丝gw,从而能够送出适当的量的导丝gw。如此,由于能够
对导丝gw施加冲击力,因此,能够使导丝gw更有效地穿透阻塞物。
[0092]
接着,对变形例的把持部进行说明。图14是变形例的把持部的结构图。图14是示出了变形例的各把持部的、沿图4中的a-a线处的x-y平面切断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对于与图4所示的把持部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0093]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把持部10中,把持部10的移动方向(x方向)与被把持部10夹持的导丝gw的方向一致。即,把持部10的移动方向与导丝gw相对于把持部10容易发生滑动的方向一致。因此,根据把持部10的移动力、对于导丝gw的对于向移动方向的移动的阻力(例如,由导丝gw的前端所接触的阻塞部位的硬度引起的阻力),导丝gw有可能滑动。各变形例是用于防止这样的导线gw滑动的状态的结构。
[0094]
图14的(a)所示的把持部41包括第一部件42来代替把持部10中的第一部件11,并包括第二部件43来代替第二部件12。
[0095]
第一部件42具有在x轴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凸状部42a和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圆柱状的腿部11b。凸状部42a形成为y轴方向上的宽度在把持部41的x轴方向上的中间部变短(高度变低)。因此,凸状部42a的与第二部件43对置且与第二部件43一起夹持导丝gw的面(把持面)42b形成为在y轴方向上呈凹状,并具有与把持部41的可移动方向(x轴方向)相交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状部42a的x轴的正方向侧(图中箭头方向)的端部与x轴的负方向侧的端部位于与x轴平行的直线上。
[0096]
此外,第二部件43具有与第一部件42的凸状部42a相对应的形状的凹状部43a、凸部12b以及通孔部12c。
[0097]
凹状部43a的与第一部件42一起夹持导丝gw的面(把持面)43b形成为向y轴的正方向呈凸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凹状部43a的x轴的正方向侧(图中箭头方向)的端部与x轴的负方向侧的端部位于与x轴平行的直线上。
[0098]
通过这样的结构,把持部41的移动方向(x轴方向)与被把持部41把持的导丝gw的方向不完全一致。即,相对于把持部41的移动方向,存在导丝gw的方向不同的部位。由此,在把持部41与导丝gw之间产生把持部41直接按压导丝gw的成分的力。因此,能够在把持部41把持导丝gw并移动时,适当地防止导丝gw滑动的情况。此外,在本示例中,凸状部42a的x轴的正方向侧(图中箭头方向)的端部与x轴的负方向侧的端部位于与x轴平行的直线上,凹状部43a的x轴的正方向侧(图中箭头方向)的端部与x轴的负方向侧的端部位于与x轴平行的直线上,因此,能够使导丝gw在把持部41的前端侧和后端侧处位于一条直线上。由此,容易在丝材送出装置1中处理导丝gw。
[0099]
图14的(b)所示的把持部44包括第一部件45来代替把持部10中的第一部件11,并包括第二部件46来代替第二部件12。
[0100]
第一部件45具有在x轴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凸状部45a和腿部11b。凸状部45a形成为y轴方向上的宽度随着朝向x轴的负方向而变短,具体而言,形成为在x-y平面上呈大致s字状。因此,凸状部45a的与第二部件46对置且与第二部件46一起夹持导丝gw的面(把持面)45b具有与把持部44的可移动方向(x轴方向)相交的面。
[0101]
此外,第二部件46具有与第一部件45的凸状部45a相对应的形状的凹状部46a、凸部12b以及通孔部12c。
[0102]
凹状部46a的与第一部件45一起把持导丝gw的面(把持面)46b形成为在y轴方向上
呈凹状以及凸状。
[0103]
通过这样的结构,把持部44的移动方向(x方向)与被把持部44把持的导丝gw的方向不完全一致。即,相对于把持部44的移动方向,存在导丝gw的方向不同的部位。由此,在把持部44与导丝gw之间产生把持部44直接按压导丝gw的成分的力。由此,能够在把持部44把持导丝gw并移动时,适当地防止导丝gw滑动的情况。
[0104]
图14的(c)所示的把持部44包括第一部件48来代替把持部10中的第一部件11,并包括第二部件49来代替第二部件12。
[0105]
第一部件48具有在x轴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凸状部48a和腿部11b。凸状部48a弯曲地形成为y轴方向上的宽度随着朝向x轴的负方向而变长。因此,凸状部48a的与第二部件49对置且与第二部件49一起夹持导丝gw的面(把持面)48b具有与把持部47的可移动方向(x轴方向)相交的面。
[0106]
此外,第二部件49具有与第一部件48的凸状部48a相对应的形状的凹状部49a、凸部12b以及通孔部12c。
[0107]
凹状部49a的与第一部件48一起把持导丝gw的面(把持面)49b形成为随着朝向x轴的负方向而向y轴的负方向弯曲。
[0108]
通过这样的结构,把持部47的移动方向(x方向)与被把持部47把持的导丝gw的方向不完全一致。即,相对于把持部47的移动方向,存在导丝gw的方向不同的部位。由此,在把持部47与导丝gw之间产生把持部47直接按压导丝gw的成分的力。因此,能够在把持部47把持导丝gw并移动时,适当地防止导丝gw滑动的情况。
[0109]
[第二实施方式]
[0110]
第二实施方式的丝材送出装置51是送出作为丝材的一个示例的导丝gw的装置。导丝gw例如被推进到血管等体腔内的手术部位,用于穿透该手术部位的阻塞物。丝材送出装置51是使插通有导丝gw的导管与装置连接而使用的。
[0111]
在详细说明丝材送出装置51之前,先对与丝材送出装置51连接的导丝及导管进行说明。
[0112]
图15是说明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丝材送出装置连接的导丝及导管和用于与丝材送出装置连接的连接器的图,图16是表示导丝及导管与连接器的连接状态的图。
[0113]
导丝gw插通在中空状的导管101中。在导管101的一端侧以无法旋转的方式安装有用于调整导管101的朝向的导管毂(catheter hub)102。在图15的(a)的示例中,图中左侧是患者的体内侧(前端侧),图中右侧是患者的体外侧(基端侧)。
[0114]
如图16所示,导管101连接到连接器110,经由连接器110连接到丝材送出装置51。如图15的(b)所示,连接器110包括转盘(dial)部110a、安装部110c和后端部110d。转盘部110a是用于手术者对与连接器110连接的导管101的方向进行操作的部位。安装部110c形成为圆筒状,是用于安装在丝材送出装置51的后述的连接器连接部53(参见图17)的部位。安装部110c的轴向上的长度与连接器连接部53的后述的连接片53a、53b的x轴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同。后端部110d形成为直径比安装部110c的圆筒大的圆盘状。后端部110d起到相对于连接器连接部53进行连接器110的x轴方向上的定位的作用。
[0115]
在连接器110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通孔110b。通孔110b构成为与导管毂102的后端部102a卡合。当使导管毂102的后端部102a卡合在连接器110的通孔110b时,导管毂102
与连接器110能够一体地旋转。
[0116]
图17是丝材送出装置的立体图,图18是丝材送出装置的连接了导丝及导管的状态的立体图。
[0117]
丝材送出装置51具有壳体52、杆81、连接器连接部53、导丝容纳部54以及把持部70。
[0118]
在安装有导丝gw的情况下,壳体52是导丝gw的轴向(附图x轴方向)成为长度方向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壳体52的内部,除了把持部70之外,还包括用于把持导丝gw并送出该导丝gw的后述的各种结构。杆81能够以后述的杆旋转轴82为中心进行转动,该杆81是送出导丝gw时手术者操作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术者通过用单手握持杆81和壳体52,能够送出导丝gw。
[0119]
连接器连接部53是用于连接连接器110的安装部110c的部位,具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一对连接片53a、53b。连接片53a、53b例如由树脂等弹性体构成,从y轴方向的两侧夹住连接器110的安装部110c的外周面,将连接器11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连接。导丝容纳部54是容纳送出对象的导丝gw的部位,形成为沿x轴方向延伸、并且z轴的正方向在整个x轴方向上开放的凹状。把持部70是能够把持导丝gw且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的部位,配置在导丝容纳部54的x轴方向上的中间部,成为使后述的把持面部71a及72a向外部敞开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导丝gw放置在导丝容纳部54的z轴的负方向上的面(在此也称为底面)上时,导丝gw被配置在把持部70的把持面部71a和把持面部72a的用于保持导丝gw的把持面之间的空间(配置空间)。
[0120]
在对丝材送出装置51连接导管101和导丝gw的情况下,将比连接器110更靠近基端侧的部分的导丝gw放置于导丝容纳部54的凹状部的底面,并将与导丝gw的导管101连接的连接器110的安装部110c嵌入并安装于连接器连接部53的连接片53a、53b。如此,当将导管101及导丝gw连接于丝材送出装置51时,成为如图18所示。在将导管101和导丝gw以这种方式连接到丝材送出装置51的状态下,手术者通过使连接器110的操作转盘110a旋转,从而能够容易地调整导管101的朝向。此外,在该状态下,由于呈在连接器110的后端部110d的x轴的负方向侧(与x轴的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面与壳体52的x轴的正方向侧的面之间确保有间隙的状态,因此,在导管101内通过的血液、药液等液体容易从该间隙流下,能够适当地防止壳体52侧的结构与液体接触。另外,在未操作杆81的情况下,如后所述,由于未把持导丝gw,因此,能够通过旋转导丝gw来调整导丝gw的朝向。
[0121]
接着,对丝材送出装置51进行详细说明,图19是丝材送出装置在初始状态下的俯视剖视图,图20是丝材送出装置的把持部的结构图,图21是丝材送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1示出了从丝材送出装置51拆下z轴的负方向侧的部分壳体52d的状态。
[0122]
如图19所示,丝材送出装置51包括壳体52、把持部70、锤61、推压弹簧62、复位弹簧66(参见图22)、滑动件63、把持解除驱动部64以及把持解除部65。锤61是打击部的一个示例。推压弹簧62是弹性体的一个示例。滑动件63是施力部的一个示例。滑动件63及壳体5是解除部的一个示例。把持解除驱动部64和把持解除部65是中止时把持解除部的一个示例。如图21所示,丝材送出装置51还包括杆81、连杆85、连杆87、接头84、接头86、接头88以及滑动件89。在此,杆81、连杆85、连杆87、接头84、接头86、接头88以及滑动件89是动力传递机构的一个示例。
[0123]
在安装有导丝gw的情况下,壳体52为导丝gw的轴向(附图x轴方向)成为长度方向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另外,在壳体52形成有以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容纳把持部70的把持部容纳部52a、和以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容纳滑动件63的滑动件容纳部52b。此外,在滑动件容纳部52b的基端侧的上部形成有凸部52c。
[0124]
把持部70在把持部容纳部52a中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把持部70能够把持导丝gw。
[0125]
如图20所示,把持部70包括第一部件71、第二部件72及把持弹簧73。第一部件71例如具有在x轴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把持面部71a和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圆柱状的腿部71b。第二部件72具有:把持面部72a,该把持面部72a沿x轴方向延伸而形成,具有与第一部件71的把持面部71a对置的面;凹状部72b,该凹状部72b向z轴方向的两个方向凹陷;以及通孔部72c,该通孔部72c形成有能够供腿部71b插通的通孔。
[0126]
第一部件71与第二部件72以第一部件71的腿部71b插通于第二部件72的通孔部72c的通孔的状态组合。把持弹簧73被安装为在第一部件71的腿部71b与第二部件72之间产生作用力。
[0127]
通过这样的结构,把持弹簧73的作用力以使第一部件71的把持面部71a的第二部件72侧的面(把持面)与第二部件72的把持面部72a的第一部件71侧的面(把持面)靠近的方式发挥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部件71的把持面部71a的第二部件72侧的把持面与第二部件72的把持面部72a的第一部件71侧的把持面之间空出空间(配置空间),从而能够在该空间配置导丝gw,把持部70能够利用把持弹簧73的作用力对导丝gw进行把持。该配置空间能够通过在把持部70的整个可移动方向上延伸的开口向外部敞开。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导丝gw放置于导丝容纳部54的凹状部,能够使导丝gw位于第一部件71的把持面部71a的把持面和第二部件72的把持面部72a的把持面的z轴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处。另一方面,在朝向第一部件71侧(y轴的负方向侧)按下第一部件71的腿部71b而把持弹簧73被压缩了的情况下,第一部件71的把持面部71a的把持面与第二部件72的把持面部72a的把持面之间分离而产生空间,因此,变为不利用把持部70对导丝gw进行把持(把持解除)。
[0128]
第二部件72的凹状部72b与在壳体52的把持部容纳部52a的z轴方向上的两个壁部上沿x轴方向延伸而形成的未图示的凸部卡合,从而起到在x轴方向上准确地引导把持部70的作用。
[0129]
如图19所示,在把持部70的x轴方向上的基端侧,中空的锤61配置为长度方向成为x轴方向,在锤61的基端侧的部分的周围及锤61的基端侧,推压弹簧62配置为长度方向成为x轴方向。
[0130]
锤61例如由金属构成,能够在x轴方向上移动。锤61在滑动件容纳部分52b侧形成有凸部61a。凸部61a能够与滑动件63的后述的钩部63a卡合。推压弹簧62例如是金属制成的弹簧,能够在x轴方向上变形(能够压缩),能够对锤61施加向x轴方向的作用力。
[0131]
复位弹簧66例如是金属制成的弹簧,能够在x轴方向上变形(能够压缩),对把持部70向基端侧施力。复位弹簧66对把持部70的作用力小于推压弹簧62在初始状态(未产生因使锤61移动而引起的压缩的状态)下对把持部70的作用力。由此,在推压弹簧62为初始状态的情况下,把持部70位于可移动范围的最前端位置(把持部容纳部52a内的x轴方向上的最前端的位置),在推压弹簧62被压缩而变为了不对把持部70施加作用力的状态的情况下,把持部70借助复位弹簧66的作用力而位于可移动范围的最后端位置(把持部容纳部52a内的x
轴方向上的最后端的位置)。
[0132]
在丝材送出装置51中,由杆81、连杆85、连杆87、接头84、接头86、接头88、滑动件89、滑动件63、把持解除驱动部64以及把持解除部65构成动力传递机构。
[0133]
杆81是用于供使用丝材送出装置51的手术者通过手来进行转动操作的部位。杆81能够以杆旋转轴82为中心进行转动。杆81被扭力弹簧83施力,以使得杆81与壳体52所成的角扩大。如图21所示,杆81的杆旋转轴82与连杆85的一端经由接头84以能够从杆81向连杆85传递转动力的方式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连杆85与杆81的转动一体地进行转动。
[0134]
连杆85的另一端与连杆87的一端经由接头86以能自如旋转的方式相连接。连杆87的另一端与滑动件89经由接头88以能自如旋转的方式相连接。在滑动件89的z轴的正方向侧连接有滑动件63和把持解除部65。滑动件63和把持解除部65能够与滑动件89一体地沿x轴方向直线移动。
[0135]
根据该动力传递机构,当杆81向r1方向转动时,连杆85向r2方向转动,伴随着连杆85的转动,连杆87带动滑动件89的沿x轴的移动而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动力传递机构的杆81的转动角度、连杆85、连杆87的长度等被进行调整,以使得在杆81的可转动范围内,与滑动件89连接的滑动件63能够在x轴方向的整个移动范围内移动。
[0136]
如图19所示,滑动件63在x-y平面内呈倒c字状的形状,在y轴的负方向侧的部位具有能够与锤61的凸部61a卡合的钩63a、和具有向y轴的负方向侧平缓地倾斜的倾斜面的倾斜部63b。当滑动件63向x轴的负方向侧移动并与壳体52的凸部52c接触时,倾斜部63b起到使滑动件63的y轴的负方向侧的部分向y轴的正方向变形的作用。
[0137]
当滑动件63从其自身的移动范围的x轴方向上的最前端位置向基端侧移动时,钩63a与锤61的凸部61a卡合,当进一步移动时,会使锤61向基端侧移动,从而使推压弹簧62压缩。当滑动件63接近最后端位置时,壳体52的凸部52c将滑动件63的倾斜部63b向y轴的正方向侧推起,滑动件63的y轴的负方向侧的部位向y轴正方向变形,钩63a与锤61的凸部61a的卡合被解除,其结果是,推压弹簧62的变形状态(压缩状态)被立即解除,从而推压弹簧62在x轴方向上推动锤61。
[0138]
把持解除部65为x轴方向上的前端侧的壳体5侧的面具有越是前端侧、则厚度越薄的倾斜的板状构件。把持解除部65当前端部分向x轴方向上的前端侧移动时,会向下方推压把持解除驱动部64的前端的凸部64a。
[0139]
把持解除驱动部64例如由弹性构件构成,是沿x轴方向延伸的棒状构件,在前端具有向y轴的负方向侧突出的凸部64a。凸部64a相对于把持部70的腿部71b配置在y轴的正方向侧。排除解除驱动部64的前端部被施力而向y轴的正方向侧弯曲,在前端部的y轴的正方向侧未被把持解除部65按压的情况下,凸部64a成为不与腿部71b接触而不将腿部71b压下的状态(参见图23),另一方面,在y轴的正方向侧被把持解除部65按压的情况下,凸部64a成为将把持部70的腿部71b向y轴的负方向侧压下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使把持部70的把持弹簧73压缩,并使把持部70的腿部71b向y轴的负方向移动。由此,第一部件71的把持面部71a的第二部件72侧的面与第二部件72的把持面部72a的第一部件71侧的面之间分离,因此,对导丝gw的把持被解除。
[0140]
接着,参照各附图,具体地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丝材送出装置51的使用方法及此
时的丝材送出装置51的动作。丝材送出装置51构成为把持部70、锤61以及滑动件63联动,以使得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动作:对导丝gw的把持、把持部70向导丝gw的前端方向的移动、解除对导丝gw的把持、以及把持部70向后端方向的移动。
[0141]
在此,图22是丝材送出装置在把持准备状态下的俯视剖视图。另外,图23是丝材送出装置在即将开始送出之前的状态下的俯视剖视图。另外,图24是丝材送出装置在刚开始送出之后的状态下的俯视剖视图,图25是丝材送出装置在刚开始送出之后的状态下的仰视图。此外,图26是丝材送出装置在送出完成后的状态下的俯视剖视图。
[0142]
首先,在将导丝gw插入血管内之后,沿着血管将导丝gw推进到阻塞部位。接着,在导丝gw的前端到达阻塞部位之后,以导丝gw为引导将导管110推进到阻塞部位。然后,使导丝gw的基端侧从z轴的正方向侧容纳于壳体52的导丝容纳部54,将连接器110连接到导管110的导管毂102,从z轴的正方向将连接器110压入到丝材送出装置51的连接器连接部53中,由此将连接器110连接于丝材送出装置51。
[0143]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9所示,由于把持解除驱动部64被把持解除部65按压而把持弹簧73被压缩,因此,第一部件71的把持面部71a的第二部件72侧的面与第二部件72的把持面部72a的第一部件71侧的面之间分离而形成配置空间,成为把持部70对导丝gw的把持被解除的状态。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将插通有导丝gw的导管110安装于丝材送出装置51,能够容易地将导丝gw容纳在配置空间内。因此,能够缩短用于通过丝材送出装置51送出导丝gw的准备时间,能够减轻患者和/或手术者的负担。
[0144]
接着,当通过握持杆81和壳体52来使杆81稍微转动时,滑动件63及把持解除部65会向基端侧滑动,如图22所示,由于锤61的凸部61a卡合于滑动件63的钩63a,因此,随着滑动件63的移动,锤61向基端侧移动,推压弹簧62被压缩。
[0145]
此时,由于把持部70不被锤61向x轴的正方向推压,因此,把持部70通过复位弹簧66的作用力滑动到可移动范围的最后端。由此,把持部70移动从可移动范围的最前端(初始位置)到可移动范围的最后端的距离d。该距离d相当于丝材送出装置51的一次送出量。例如,在丝材送出装置51的一次送出量为2mm的情况下,成为从初始位置向后端侧滑动2mm。另外,此时,由于把持解除部65构成为通过把持解除驱动部64而存在于压缩把持部70的把持弹簧73的位置,因此,维持把持部70未把持导丝gw的状态。
[0146]
进而,当进一步握持杆81并使其转动时,滑动件63及把持解除部65进一步向基端侧滑动,如图23所示,维持锤61的凸部61a卡合于滑动件63的钩63a的状态,因此,随着滑动件63的移动,锤61向基端侧移动,推压弹簧62被进一步压缩。
[0147]
此时,由于把持解除部65从推压把持解除驱动部64的前端部的位置脱离,因此,把持解除驱动部64不与腿部71b接触而不压缩把持弹簧73,成为第一部件71的把持面部71a的第二部件72侧的面与第二部件72的把持面部72a的第一部件71侧的面之间的导丝gw被把持。
[0148]
进而,如图25所示,当使杆81转动到滑动件89(滑动件63也是同样的)成为移动范围内的最基端侧的位置(送出位置)时,滑动件63及把持解除部65进一步向基端侧滑动,如图24所示,滑动件63的倾斜部63b被壳体52的凸部52c推起,滑动件63的y轴的负方向侧的部位向正方向侧弯曲,由此滑动件63的钩63a与锤61的凸部61a卡合的状态被解除。
[0149]
由此,如图26所示,推压弹簧62的作用力立即用于锤61向前端方向的移动,锤61向
前端方向移动,从而锤61的前端侧与把持部70的基端侧碰撞。
[0150]
其结果是,把持导丝gw的把持部70通过由与锤61的碰撞而产生的冲击,向前端方向移动,并停止在把持部70的最前端位置。此时,把持解除部65不与把持解除驱动部64接触,其结果是,把持解除驱动部64不与把持部70接触,因此,维持把持导丝gw的状态不变。
[0151]
因此,把持部70维持把持导丝gw的状态而从最后端位置移动到最前端位置。其结果是,导丝gw被向前端侧送出从把持部70的最后端位置到最前端位置的距离d。
[0152]
之后,当手术者停止握持杆81时,通过扭力弹簧83,杆81向相反方向转动,返回到图21所示的初始状态,因此,滑动件63和把持解除部65随之向前端侧滑动,成为图19所示的初始状态。另外,在需要进一步送出导丝gw的情况下,只要通过握持杆81而使杆81转动即可。
[0153]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丝材送出装置51,能够将由蓄积在推压弹簧62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冲击力施加给导丝gw,从而能够送出适当的量的导丝gw。如此,由于能够对导丝gw施加冲击力,因此,能够使导丝gw更有效地穿透阻塞物。
[0154]
接着,对如下情况下的丝材送出装置51的动作进行说明,该情况为:握持杆81,如图23所示,从把持部70把持导丝gw的状态取消导丝gw的送出。
[0155]
在图23所示的状态下,当停止握持杆81时,通过扭力弹簧82,杆81向相反方向转动。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杆81的反向,滑动件89、滑动件63以及把持解除部65向前端侧滑动。此时,滑动件63的钩63a在维持与锤61的凸部61a卡合的状态的同时向前端侧移动。
[0156]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2所示,在锤61与把持部70的基端侧碰撞之前,把持解除部65向y轴的负方向推压把持解除驱动部64的凸部64a,把持弹簧73被压缩,从而成为把持部70未把持导丝gw的状态。因此,在锤61与把持部70的基端侧接触而使把持部70移动到图19所示的位置的情况下,导丝gw不会被向前端侧送出。
[0157]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丝材送出装置51,即使在握持杆81而成为了暂时把持导丝gw的状态的情况下,只要不使杆81移动到导丝gw的送出位置,就能够通过停止握持杆81来不向前端侧送出导丝gw而返回到初始状态。因此,即使是在一次某种程度地握持杆81之后,也能够解除对导丝gw的把持,能够进行导管110、导丝gw的朝向的改变等。由此,能够根据状况进行适当的手术,能够减轻对患者和/或手术者的负担。
[0158]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变形为各种方式,例如也能够进行如下变形。
[015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金属制成的弹簧来作为推压弹簧16、62,但例如也可以是橡胶绳、板簧等其他种类的弹性体,另外,弹性体的材质也可以是树脂材料。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锤15、61也是金属制成的,但也可以与推压弹簧同样地是树脂材料。
[016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锤15、61移动而使推压弹簧16、62压缩,从而使锤15、61向前端方向的作用力增加,但也可以例如以相对于锤15、61的基端侧的移动而拉伸的方式设置弹性体,通过弹性体的拉伸来增加作用力。
[016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调整把持部10、70在x轴方向上的可移动范围的机构,例如设置使确定可移动范围的x轴方向上的壁的位置移动的机构。由此,能够容易且适当地调整丝材送出装置对丝材的送出量。
[016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调整推压弹簧16、62的初始状态的压缩量的机构,
例如设置使推压弹簧16、62的基端侧的壁的位置移动的机构。如此,能够容易且适当地调整由丝材送出装置中的锤15、61施加于把持部10、70的冲击力。
[016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手术者用手使手柄31(或杆81)旋转(转动),由此送出导丝gw,但也可以通过利用电力进行动作的发动机来送出导丝gw。例如,也可以通过马达的动力使连杆32(或连杆85)旋转(转动)。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使连杆32旋转了一周的时刻使马达停止、或者在使连杆85转动了规定角度的时刻使马达停止。例如,也可以设置成具备使马达进行驱动的开关,当该开关被按下一次时,以仅使连杆32旋转一周、或使连杆32转动规定角度的方式来使马达进行驱动。
[0164]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来表示,意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165]
附图标记说明
[0166]
1、51 丝材送出装置
[0167]
5、52 壳体
[0168]
5a 通孔
[0169]
5b、52a 把持部容纳部
[0170]
5c、52b 滑动件容纳部
[0171]
5d、52c 凸部
[0172]
6 适配器
[0173]
10、41、44、47、70 把持部
[0174]
11、42、45、48、71 第一部件
[0175]
11a、42a、45a、48a 凸状部
[0176]
11b、71b 腿部
[0177]
12、43、46、49、72 第二部件
[0178]
12a 凹状部
[0179]
12b 凸部
[0180]
12c、72c 通孔部
[0181]
13、73 把持弹簧
[0182]
15、61 锤
[0183]
15a、61a 凸部
[0184]
16、62 推压弹簧
[0185]
17、66 复位弹簧
[0186]
20、63、89 滑动件
[0187]
21、83 扭力弹簧
[0188]
22、63a 钩
[0189]
23、65 把持解除部
[0190]
24 按压部
[0191]
31 手柄
[0192]
32、33、85、87 连杆
[0193]
34、35、36、84、88 接头
[0194]
52d 部分壳体
[0195]
53 连接器连接部
[0196]
53a、53b 连接片
[0197]
54 导丝容纳部
[0198]
63b 倾斜部
[0199]
64 把持解除驱动部
[0200]
64a 凸部
[0201]
72a、72b 把持面部
[0202]
72b 凹状部
[0203]
81 杆
[0204]
82 杆旋转轴
[0205]
101 导管
[0206]
102 导管毂
[0207]
102a 后端部
[0208]
110 连接器
[0209]
110a 转盘部
[0210]
110b 通孔
[0211]
110c 安装部
[0212]
110d 后端部
[0213]
gw 导丝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