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低流阻的发动机缸体润滑油道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16:58: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低流阻的发动机缸体润滑油道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行业内对发动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发动机的热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缸体润滑油道作为发动机润滑油的重要流通路径,要求流阻应尽可能小。因此,在终端的润滑油压力需求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机油泵负荷,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经济性。传统的缸体润滑油道线路,往往受到结构、工艺等限制因素影响,存在较多转弯,润滑油从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模块进入缸体润滑油道后,需要分别经过多次转折才能够进入缸盖、主轴承盘以及活塞冷却喷嘴等需要润滑的部件,致使流阻较大、压降严重、发动机功耗较高。
3.cn207064096u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道布置结构,包括设置在缸体进气侧的主油道、设置在缸体排气侧的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与主油道平行并在z方向高于主油道,一横向水平油道设置在缸体的前端,该横向水平油道与主油道的一端连通;一竖直油道设置在缸体排气侧的前端,该竖直油道的下端与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连通并与横向水平油道的另一端连通。该发动机缸体润滑油道布置结构能够保证活塞冷却喷嘴润滑供油,并能避免曲轴箱形成“井”字形油道,改善工艺性,克服不能预铸造,只能机加横纵交错油道带来的铝屑堵孔、清洗的困难。毋庸置疑,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是所属技术领域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流阻的发动机缸体润滑油道布置结构,能够降低缸体润滑油道线路的压力损失,减少机油泵的功耗,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5.本发明中的一种低流阻的发动机缸体润滑油道布置结构,包括设置在缸体排气侧的缸体主油道以及布置在缸体进气侧的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所述缸体主油道以及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的长度均沿前后方向;还包括排气侧斜油道、进气侧斜油道、上缸盖连通油道以及多个活塞冷却喷嘴润滑副油道;所述排气侧斜油道的上端与所述缸体主油道相连通,所述排气侧斜油道的下端能够与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模块相连通;所述进气侧斜油道的上端与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相连通,所述进气侧斜油道的下端能够与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模块相连通;所述上缸盖连通油道的下端与所述缸体主油道相连通,所述上缸盖连通油道的上端能够与缸盖润滑油道相连通;多个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润滑副油道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并且多个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润滑副油道的上端均与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相连通,多个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润
滑副油道的下端分别能够对各个活塞冷却喷嘴进行供油冷却。
6.进一步,还包括多个主轴承座油道,多个所述主轴承座油道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并且多个所述主轴承座油道的上端均与所述缸体主油道相连通,多个所述主轴承座油道的下端能够分别对各个主轴承座进行润滑。
7.进一步,还包括增压器进油道,所述增压器进油道的一端与其中一所述主轴承座油道相连通,另一端能够与增压器总成相连通。
8.进一步,所述缸体主油道沿前后方向贯通,所述缸体主油道的前端设置有机油压力传感器,所述缸体主油道的后端能够与正时链条张紧器润滑油路相连通。
9.进一步,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为从后向前机加而成的盲孔,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的后端设置有堵塞。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双线并行的润滑油道线路布置方式,分别对缸体主油道和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供油,润滑油从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模块流入缸盖润滑油道只经过两次转折,润滑油从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模块流向主轴承座轴瓦也只经过两次转折,润滑油从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模块流向活塞冷却喷嘴也只经过两次转折,润滑油从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模块流向增压器总成只经过三次转折,改善了因油路串联引起线路过长而导致的转折多、流阻大的问题,在保证缸体系统的润滑功能和活塞组冷却需求的同时,降低了缸体润滑油道线路的压力损失,减少机油泵的功耗,进而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
附图说明
11.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润滑油道线路的轴测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前视图。
12.附图中标记如下:1-缸体主油道,2-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3-排气侧斜油道,4-进气侧斜油道,5-上缸盖连通油道,6-活塞冷却喷嘴润滑副油道,7-主轴承座油道,8-增压器进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13.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低流阻的发动机缸体润滑油道布置结构,包括设置在缸体排气侧的缸体主油道1以及布置在缸体进气侧的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2,缸体主油道1以及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2的长度均沿前后方向;还包括排气侧斜油道3、进气侧斜油道4、上缸盖连通油道5以及多个活塞冷却喷嘴润滑副油道6;排气侧斜油道3的上端与缸体主油道1相连通,排气侧斜油道3的下端能够与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模块相连通;进气侧斜油道4的上端与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2相连通,进气侧斜油道4的下端能够与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模块相连通;上缸盖连通油道5的下端与缸体主油道1相连通,上缸盖连通油道5的上端能够与
缸盖润滑油道相连通;多个活塞冷却喷嘴润滑副油道6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并且多个活塞冷却喷嘴润滑副油道6的上端均与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2相连通,多个活塞冷却喷嘴润滑副油道6的下端分别能够对各个活塞冷却喷嘴进行供油冷却,在本实施例中活塞冷却喷嘴润滑副油道6的数量为四个。
14.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主轴承座油道7,多个主轴承座油道7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并且多个主轴承座油道7的上端均与缸体主油道1相连通,多个主轴承座油道7的下端能够分别对各个主轴承座进行润滑。在本实施例中主轴承座油道7的数量为五个。
15.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增压器进油道8,增压器进油道8的一端与其中一主轴承座油道7相连通,另一端能够与增压器总成相连通。
16.本实施例中,缸体主油道1沿前后方向贯通,缸体主油道1的前端设置有机油压力传感器,缸体主油道1的后端能够与正时链条张紧器润滑油路相连通。机油压力传感器装配时同时对装配处进行密封,从而防止缸体主油道1的前端漏油。
17.本实施例中,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2为从后向前机加而成的盲孔,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2的后端设置有堵塞。盲孔便于加工,堵塞能够防止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2的密封性能,防止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2的后端漏油。
18.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低流阻的发动机缸体润滑油道布置结构具有两条互不干扰的润滑油道线路;第一条润滑油道线路中润滑油从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模块流入排气侧斜油道3,然后润滑油经过排气侧斜油道3流入缸体主油道1,再从缸体主油道1分别流向上缸盖连通油道5、主轴承座油道7、增压器进油道8以及正时链条张紧器润滑油路,从而能够为缸盖润滑油道、各个主轴承座轴瓦、增压器总成以及正时链条张紧器提供足够的润滑油;第二条润滑油道线路中润滑油从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模块流入进气侧斜油道4,然后润滑油经过进气侧斜油道4流入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2,再从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2流向各个活塞冷却喷嘴润滑副油道6,从而能够对各个活塞冷却喷嘴提供足够的润滑油。通过这种双线并行的润滑油道线路布置方式,分别对缸体主油道1和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2供油,润滑油从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模块流入缸盖润滑油道只经过两次转折,润滑油从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模块流向主轴承座轴瓦也只经过两次转折,润滑油从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模块流向活塞冷却喷嘴也只经过两次转折,润滑油从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模块流向增压器总成只经过三次转折,改善了因油路串联引起线路过长而导致的转折多、流阻大的问题,在保证缸体系统的润滑功能和活塞组冷却需求的同时,降低了缸体润滑油道线路的压力损失,减少机油泵的功耗,进而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
1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